首页 >出版文学>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二>第1章
  道可道章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
  疏:道以虛通為義,常以湛寂得名。所謂無極大道,眾生正性也。而言可道者,即是名言,謂可稱之法也。雖復稱可道,宜隨機愜當,而有聲有說,非真常凝寂之道也。常道者,不可以名言辯,不可以思慮知,妙絕希夷,理窮恍惚。故知言象之表,方契凝常真寂之道。可道可說者,非常道也。
  名可名,非常名。
  疏:名者教也,前言可道,盛明於理,今言可名,次顯於教,真理既絕於言象,至教亦超於聲說。理既常道不可道,教亦可名非常名。欲明理教教理,不一不異也。然至道深玄,不可涯量,非無非有,不斷不常,而義有抑揚,教存漸頓,所以立常以破可,故言可道非常道。至論造極,處無可無不可。故《玉京經》云:無可無不可,思與希微通。
  無名,天地之始。
  疏:始,本也。虛無至道,陶甄萬物,二儀三景,何莫由斯。故指此無名,為物之本,無名足可言說,明矣。
  有名,萬物之母。
  疏:母有名迹也。重玄之道,本自無名,從本降迹,稱謂斯起。所以聖人因無名立有名,寄有名詮無名也。方欲子育眾生,令其歸本,慈悲鞠養,有同母義。
  常無欲以觀其妙,
  疏:妙,精微也。觀,照察也。其,己也。言人常能無欲無為,至虛至靜者,即能近鑒己身之妙道,遠鑒至理之精微也。
  常有欲以觀其徼。
  疏:言人不能無為恬淡,觀妙守真,妄起貪求,肆情染滯者,適見世境之有,未體即有之空,所以不察妙理之精微,唯睹死生之歸趣。前明無名有名之優劣,此顯有欲無欲之勝負。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疏:夫所觀之境唯一,能觀之智有殊,二觀既其不同,徼妙所以名異。
  同謂之妙。
  疏:玄者深遠之義,亦是不滯之名,有無二心,原乎一道,同出異名。異名一道,謂之深遠,深遠之玄,理歸無滯。既不滯有,又不滯無,二俱不滯,故謂之玄。
  玄之又玄。
  疏:有欲之人,唯滯於有,無欲之士,又滯於無,故說一玄以遣雙執。又恐行者滯於此玄,今說又玄,更祛後病。既而非但不滯於滯,亦乃不滯於不滯,此則遣之又遣,故曰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
  疏:門,法門也。前以一中之玄,遣二偏之雙執,二偏之病既除,一中之藥還遣,唯藥與病,一時俱消,此乃妙極精微,窮理盡性,豈唯群聖之戶牖,抑亦眾妙之法門。
  天下皆知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疏:神奇臭腐,《莊子知北游》篇黃帝謂知曰:萬物一也,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所惡者為臭腐。
  長短之相形。
  疏:鳧脛短,鶴脛長者,《莊子駢拇》第八篇文也。
  是以聖人。
  疏:凡聖人者略言有五,第一得道之聖,太上老君、諸天大聖是也。第二有天下之位,兼得仙之聖,伏羲、黃帝、顓頊、少昊、堯、舜是也。第三有天下之位,無得仙之聖,殷湯、文武是也。皆廓清六合,不言升天矣。第四博贍之聖,無天下之位,周公、孔子,制作禮樂,垂範百王,而無九五之位,而皆具天地合德之美也。第五有獨長之聖,而無博贍之名,亦具上眾美者,謂伯牙、師文為鼓琴之聖,子卿、綏明能棋之聖,鍾期、延州知音之聖,韓娥、秦青謳之聖,龔叔、文摯智調之聖,離朱、師曠視聽之聖,張芝、鍾繇草書之聖,今之明者理天下之聖也。
  萬物作而不辭,
  疏:擊壤鼓腹者,《莊子。馬蹄》篇文也。
  功成不居。
  疏:日慎一日,《尚書》文也。夫功者,王功曰勛,輔成王業,若周公也。國功曰功,保全國家,若伊尹也。民功曰庸,施法于民,若后稷也。事功曰勞,以勞定國,若夏禹也。理功曰績,制法成理,若咎繇也。戰功曰多,克敵出奇,若韓信也。今明功者,玄功也,其功深遠曰玄,夫王者不妄於喜怒,則刑賞不濫,金革不起矣。不妄於求取,則賊斂不厚,供億不繁矣。不妄愛惡,則用捨必當,賢不肖別矣。不妄於近侍,則左右前後皆正人矣。不妄於土地,則兵革不出,士卒不勞矣。不妄於萬姓,則天下安矣。稠直如髮者,《詩小雅都人士》篇之文也。言情性密緻,操行正直,如髮之本末,無降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