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想無結無愛天生神章第九
帝真神府12命自然玄照之炁
無結固無情,玄玄虛中澄。輪化無方序13,數來亦叵乘。誰云無色平,峨峨多丘陵。
冥心縱一往,高期清神徵。良遇非年歲,劫數安可稱。浮爽緣故條,返胎自有恒。
靈感洞太虛,飛步霄上冰。津趣鼓萬流,潜凝真神登。無愛固14無憂,高觀稽首昇。
太極真人頌二首
大道雖無心,可以有情求。伫駕空洞中,迴盼翳滄流。淨明三界外,蕭蕭玉京遊。
自無玄挺運,誰能悟冥趣。落落天漢澄,俯仰即虛柔。七玄散幽裔15,返胎順沈浮。
冥期苟潜凝,陽九無虞16憂。睹此去來會,時復為淹留。外身而身存,真仙會良儔。
亹亹玄中趣,湛湛清漢波。代謝若旋環,椿木不改柯。靜心念至真,隨運順離羅。
感應理常通,神識逮自徂。淡遊初無際,繁想洞九霞17。飛根散玄葉,理反非有它。
常能誦玉章,玄音徹霄遐18。甲申洪灾至,控翮王母家。永享無終紀,豈知年劫多。
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竟19
1尼蜜:敦煌本作「泥密」。
2翻翻:敦煌本作「幡幡」。
3旗:敦煌本作「褀」。
4旛:敦煌本作「幡」。
5玉章:原作「五章」,據敦煌本改。
6生僊:敦煌本作「成僊」。
7無色界:敦煌本作「無欲界」。
8朗然:敦煌本作「朗炁」。
9吾我:原作「悟我」。據敦煌本改。
10映:敦煌本作「駃」。
11參:敦煌本作「森」。
12神府:敦煌本作「岳府」。
13序:敦煌本作「享」。
14固:敦煌本作「故」。
15裔:敦煌本作「夜」。
16虞:敦煌本作「娛」。
17九霞:敦煌本作「九遐」。
18霄遐:敦煌本作「霄霞」。
19敦煌本卷末題後有「丙午年五月三日出家道士王法遷敬寫訖」諸字。
誦經應驗
蜀青城山乃神仙會府。昔蜀主孟昶往祈,見女真麻姑,致齋壇側。青城令有獻美女張氏,遂納之,名之曰麗華,同處于丈人觀。忽一夕迅雷掣電,暴雨猛風,掀拔屋宇,騰空散落,張氏遂殞命,葬山下。後數十年上元節,丈人觀道士李若沖夜歸,憩於山前。忽竹陰有一女子號泣而出,詣若沖前賦詩云:獨外經秋墮鬢蟬,白楊風起不成眠。澄思往日椒房寵,淚濕衣襟損翠鈿。言訖,復泣而退。若沖還觀,見丈人殿上有衣冠朱履之士,皆面北立,如有奏對。殿下廊廡問列諸罪人,見獄卒引一女子,縶於鐵柱,杖之,號叫痛楚,徐察之,乃山前逢之者。俄頃,善神以劍指若沖曰:今夕上元天官,自五嶽丈人,校勘生死罪目,不宜久立。若沖乃潜避達旦,具白其師唐洞卿。唐日:汝知之乎,此乃張麗華也。昔寵幸於此,褻瀆上真,致獲斯罪。既以詩告汝,汝當救之。曰:何法可救。曰:但轉《九天生神章》九卷,奏金籙白簡,可免斯苦,即自託生。偶遇臨邛牧田魯儔設黃籙,若沖遂置簡書疏,轉經十過,投仗醮所,因而救度。誦至九卷,適丁焚簡之時,若沖即回向而爇之。明日張氏所葬之地,有沙字四句云:符吏忽忽扣夜扃,便隨金簡出幽冥。蒙師薦拔恩非淺,領得生神九過經。
若沖諦觀:太上垂教,憫諸眾生,故立救拔之門,以濟生死之路。嗚呼,世人欲濟度先亡者,誠當崇此瓊文,為超脫之捷徑,謹書于經末,以為崇奉之勸云。
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