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第16章
  生天生地,神鬼神帝,道也。道則誰歟,三寶是也。功蓋天下而不自已,化貸萬物而弗恃,豈三寶區區,求人之篤好哉。經言:篤好三寶之經文,而不篤好三寶之行業,彼為彼;我為我,何益於事。次云:善功徹天,蓋篤好三寶行業,方始徹天。殊不知三寶者,切身是也。《黃庭經》曰:真人在己莫問鄰。此正古人不謾心處。所謂三寶者,食瞋癡是也。謹按《內祕真藏經》曰:貴性寂滅,塵累無染,戒行不虧,名曰法寶。瞋性不起,不憤外塵,定無生轉,是名師寶。癡性無取,無惱無息,惠通無礙,是名道寶。此三寶者,非內非外,非聲非色,然篤好者豈徒然哉。若無貪瞋癡,則是三毒亡矣。三毒既滅則三寶見前,善功昭著,信乎其徹天以成仙,故云迷則三界,悟是三清是也。
  或供養師寶,為三官所稱。
  有天上之師寶,有人世之師寶,合而論之,師者,本也。生成之德,須資於父母教導之恩,非師而莫成。古者上學之士,若逢賢師,名曰更生,不得賢師名曰亂經。凡學道者,非師不傳。老君之師太上道君,道君之師元始是也。雖先天聖人,必資於師,而况於人乎。供養者乃皈向其門也,服勤勞苦,無所不至,乃得三官所稱,錄其功動,謂其不忘本矣。古人禮樹以登仙,拜山而得道,則為師寶者,豈無成就之功耶。
  或修齋奉戒,功德積感。
  夫淨心之謂齋,防患之謂戒。齋有二種不同,一則極道,二則濟度。極道者謂發心學道,從初至終,念念持齋不退。復有二門,一謂忘心,二謂滅心。忘心始終運意,行坐忘形,寂若死灰,同於枯木,滅相滅念,唯一而已。滅心者隨念隨忘,神行不係,歸心於寂,直至道場。濟度者回心至道,翹想玄真,願降福惠,度及眾生,戒蝕其身,諸患不入,身心安穩,俱入道真。積習久,可以感格五神。經云:積感則靈通也。《洞玄禁戒經》云:昔有道士二萬六千人,持齋奉戒,專心不退,依法修行。十二年中,地司保舉,奏名諸天。一百年中,白日升天。今在梵度天中,列為真人,功德積感,豈欺我哉。
  或施散財寶,建立道堂。
  財貨有餘,是謂道誇。財用不足,是以為盜。二者俱失其中,是以仁人君子有餘則散施,不足則節用,安有道誇為盜非也。建立道堂,乃廣立官殿,安置尊像,使人生皈向之心也。施有三焉。一者施法,二者施身,三者施財。《業報因緣經》曰:散施之法,一則內財不起,二則外賊不生,內外安靜,眾禍消除。所以法有命施,破彼慳心,聖力冥通,隨功受報。建立道堂者,如《妙法本相經》載:太玄紫虛真人,本玄丘國王,名曰賓靈。遇天尊說《本相妙經》,天景大混之因,即悟前生於南方閻浮地震旦國中任子智家生,以造招賢習仙天宮,三級三十六宮,七十二窗仙房一百二十間,養道三百六十人,寫經萬卷,恒以果食衣服供養之。具種種之物,悉以散施,朝夕不輟。功德所鍾,逮及今身。得登玄丘國王之位,自後更修升仙之道,得為紫虛真人。由是言之,散施於道家者,理固如是,苟施於貧窮者,功又當如何。
  或救卹窮乏,載度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