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疆改省
李雲麟
新疆改省。窒礙難行。其說已略具於前。請復條類其事而申言之。郡縣之制。以民為本。今關外山南一路。山玉門安西燉煌。直抵哈密。縱橫二千里內。共有商民二千六百餘戶。從此而西經吐魯番直抵南八城。皆纏頭。無漢民。其北路自巴里坤之鎮西起。經奇古濟木薩追康迪化昌吉至綏來止。東西二千餘里。實有商民不及三千戶。迤西則皆蒙古各旗地界。兩路合計五千餘戶。漢回商戶在內。欲設郡縣。實無根本。不可一也。此五千餘戶。流離失所。並非完善。不足抵內地一縣。而舊設有兩州六縣三廳。亂後已苦官多民少。無可為治。更添設乎。不可二也。欲徙民實邊。則中隔安西至哈密。哈密至闢展。巴里坤至木壘三大戈壁。皆橫千餘里。水草缺乏。難以舉辦。不可三也。南路纏頭回非郡縣所能治。不可四也。北路旗蒙各部落。亦非郡縣所能治。不可五也。曠日持久。致北路善後事宜。延擱不能舉辦。不可六也。南路八城。留兵少則備多力分。不足彈壓。留兵多則耗餉難支。不可七也。回疆雖多饒沃。皆戈壁圍繞。零星細碎。無堪建為重鎮者。兵行其地。軍儲就近採買則可行。至其原奏內稱餉項就地取資之說。則斷斷難行。各城纏回。種類紛歧。我朝舊制。每以寬厚綏懷。未嘗有所科歛。尚致日久生亂。驟加租賦。變亂更滋。不可八也。且即橫征暴歛。能得幾何。舊制西北之地。有兵無餉。是為禍根。即甘省論。額征地丁。歲入僅二十八萬有奇。而滿綠兩營。待給於他省之協餉。歲額三百二十餘萬。利弊顯然。試問甘肅之與回疆。孰重孰輕。其利害得失。孰大孰小。整飭內地居民。與辦理荒遐回眾。孰難孰易。若曰回疆膏腴。甘肅寒瘠。則甘境如秦州之富饒。甯夏甘肅州渠水之利。甲於西北。饒沃雖不如回疆。而廣衍則過之。以封圻督軍務。近復身兼將相者。十有餘年矣。不能興利除弊。以甘省之地。養境內制兵。為國家計久遠。但見挾威倚勢。搜剔各省儲胥。供給楚軍饋餉。坐致海內凋敝。日甚一日。而欲行其說於萬里遐荒之外。將誰欺乎。然則西陲建省之說。亦可廢然思返。不待再計而決矣。
善後方略
李雲麟
前述各條。其種種情形已如彼。然則將奈何。曰。今日西陲之事。外強中乾。貧弱在內。欲圖日後之自強。當先圖目前之自立。自立之術何在。速修烏魯木齊根柢是矣。當烏魯木齊之克復也。是西陲治亂安危之一大轉關。其時伊犁情形。難得難守。南疆情形。易得難守。主其計者。宜知伊犁雖得難守之實。暫緩南疆。不宜為欲收伊犁之故。肆力南疆也。然則善後方略何如。對曰。以烏魯木齊為腹地。安插各項眷兵。則有根。改伊犁為換防處所。不置眷兵。則可久。等南路於要荒。眾建少力。不設防兵。則無侵畔。速撤各項征兵。則餉項不致虛耗。稍留餘地。外以舉辦西陲善後。內以整頓陝甘營伍。則元氣漸固。後患不生。凡此四端。惟在知之明行之決。猶疑觀望。其機坐失矣。行之之法維何。在去名務實。今關外如迪化地。並無漢兵。而猶簡放提督。古城烏魯木齊等處。並無滿兵。而仍設領隊。哈密無事可辦。而猶設正副員缺。等而上之。至於將軍都統額缺。皆與現在事件不符。照章簡派。名實俱損。為當時計。朝廷宜盡罷各項官。特簡重臣。經略西陲。便宜行事。改絃而更張之。規模既定。再設額缺。則名實相符矣。或曰。改弦更張。將無與建省之說同。曰。不然。關外各部。種類紛歧。皆不可以郡縣治。宜郡縣者。惟內地遷居之民。今大亂後。關外數千里內所餘戶民不及五千戶。合計不抵內地一縣。郡縣根株已絕。而猶侈言建省。情格勢阻。何能有成。查烏桓舊制。係郡縣與軍府參用。
今即欲復舊規。亦非數十年生聚不可。茲所言歸併之法。擬去郡縣而專立軍府。略仿前代衛所邊軍之制。其事至易。其效至捷。不至期年。規模可定。請條類其事而申言之。烏桓大亂之後。城市為墟。蕭條無人。欲移內地駐防實其地。路遠費重。卒難舉辦。查伊犁及塔城寄居現存人口。滿營綠營各八百名上下。索倫不及萬人。錫伯一萬八千餘名。厄魯特上三旗人口在俄竟未回。下五旗在伊犁者萬餘人。察哈爾兩翼共二萬餘人。合計丁口六萬零。去老弱婦女。亦可得精壯二萬人。若將此項人眾。全數移入烏魯木齊境內。則烏魯木齊既不致有地無人。各項人眾。亦不致流離失所。受俄國鈐制。至安插之法。則宜以滿漢營及索倫錫伯各旗置於烏桓附近。其外則為察哈爾。又其外則為厄魯特。再查土爾扈特各旗。人丁最眾。當年為眾建少力之法分隸各城。今該部眾世篤忠貞。大亂後流亡散失。合計丁口不過數萬。宜將該部落各旗人眾調集一處。安其游牧於伊犁迤東。塔城迤南。烏桓迤北一帶地方。使之聯絡一氣。外禦哈薩克布魯特等眾。為北路一大藩籬。至烏桓迤東抵木壘一帶。土田饒沃。旗蒙人眾。尚不能盡其地利。由內地徙民。亦屬緩不濟急。查關外現有客兵六七萬人。兵多餉少。勞費不支。宜撤其四分之三。酌留精銳一萬五千人。分屯烏桓境。內以備緩急。餘者均遣撤使歸關內。其中有眷口者約可萬餘。皆編為軍籍。分隸衛所。使為屯丁。合山北現有居民二三千戶。如再不足。酌移山南安敦玉三處居民補之。再移關內甘肅之民補三處。費省效速。實計可得萬五千戶。如是布置。烏桓境內耕屯衛所。
第28章塞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