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学记十引河图云:“帝挚少昊氏,母曰女节,见大星如虹,下流华渚,既而梦接,意感生白帝朱宣。”御览引帝王世纪云:“少昊帝名挚,字青阳。”按汉书律历志以挚为黄帝子青阳子孙,与此异。
(二)定四年左传封于少●之虚,杜注:“少●虚,曲阜也。”帝王世纪云:“都曲阜。”
(三)汉书律历志云:“土生金,故为金德。天下号曰金天氏。”
(四)鸟旧脱。
(五)昭十七年左传凤皇作凤鸟,利器用下有正度量一句。又云:“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此亦当有之。
(六)始旧作故。
(七)系辞。
(八)昭廿九年左传无恪恭厥业句。
后嗣修纪,见流星,意感生白帝文命戎禹(一)。其耳参漏(二)。为尧司空(三),主平水土,命山川(四),画九州,制九贡。功成,赐玄圭,以告勋于天(五)。舜乃禅位,命如尧诏(六),禹乃即位。作乐大夏(七)。世号夏后(八)。
(一)戎旧作我。御览八十二引尚书帝命验云:“禹白帝精,以星感。修己山行,见流星,意感栗然,生姒戎文命。”注云:“姒,禹氏。禹生戎地,一名文命。”按御览引帝王世纪及宋书符瑞志纪并作己。孝经钩命决作纪,亦见御览。
(二)御览八十二引雒书灵准听云:“有人大口,两耳参漏。”注云:“谓禹也。”白虎通圣人篇云:“禹耳三漏,是谓大通。兴利除害,决河疏江。”
(三)书尧典。
(四)书吕刑命今作名。
(五)书禹贡。”圭今作圭。说文云:“古文圭从玉。”
(六)论语云:“舜亦以命禹。”
(七)白虎通云:“禹乐曰大夏。”
(八)汉书律历志云:“伯禹,虞舜嬗以天下。土生金,故为金德。天下号曰夏后氏。”皇侃论语义疏引白虎通云:“夏以揖让受禅为君,故褒之称后。后,君也。”又云:“夏得禅授,是君与之,故称后也。”
传嗣子启。启子太康。仲康更立。兄弟五人,皆有昏德,不堪帝事,降须洛汭,是谓五观(一)。
(一)楚语:“士亹曰:“启有五观。”’韦昭注:“五观,启子太康昆弟也。观,雒汭之地。书曰:“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雒汭。”’按汉书古今人表下中太康,注:“启子。兄弟五人,号五观,下上中康,注:“太康弟。”按太康。仲康不在五观之数。此幷言之,盖误。○铎按:史记魏世家正义:“观国,夏启子太康第五弟之所封也。”以五观为一人。此以为五人,与书序合。
孙相嗣位,夏道浸衰。于是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灭相。妃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奔(一)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二)牧正(三)。
(一)奔襄四年左传作归。
(二)为仍旧作仍妃,据传改。
(三)按襄四年傳以代夏政下■接恃其射也,滅相乃浞事,見哀元年傳,傳文滅夏后相至為仍牧正在伐斟。鄩下。此文叙事,有乖先后。
羿恃己(一)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因。熊髡。尨圉(二),而用寒浞。浞,柏(三)明氏谗子弟也。柏明氏恶而弃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为己相。浞行媚于内,施赂于外,愚弄于(四)民,虞羿于田,树之诈匿(五),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烹之,以食其子。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
(一)己传作其。
(二)○铎按:程本作龙圉,文选桓温荐焦秀表注引传同。汉书人表作厖圉。
(三)柏传作伯。○铎按:柏。伯古字通。上文伯因,人表作柏因。郭璞注穆天子传云:“古伯字多从木’,谓伯仲字多作柏也。
(四)于传作其。
(五)匿,读为慝。○铎按:传作慝。
靡奔于有鬲氏(一)。浞因羿室生浇及■,恃其谗慝(二)诈伪,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处■于过,处浇于戈,(三)使椒求少康。逃奔有虞,为之胞正(四)。虞思妻以二妃(五),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靡自有鬲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焉。乃使女艾诱浇,使后杼诱■(六),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七)。十有七世而桀亡天下(八)。
(一)○铎按:传无于字。水经淮水注引传作逃于有鬲氏,于字不省,与此同。
(二)本书慝皆作匿。按尔雅释训:“谑谑。謞謞,崇谗慝也。”释文云:“慝,诸儒并女陟反,言隐匿其情以饰非。”是谗慝正当为谗匿,此疑后人所改。
(三)按传,■。浇当易置。
(四)胞传作庖。按胞。庖古通用。列子杨朱篇:“胞厨之下,释文云:“‘胞本作庖。’庄子养生主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释文云:“‘庖崔本作胞。’庚桑楚篇:“汤以胞人笼伊尹,释文云:“‘胞本又作庖。’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胞人,东方朔传:“馆陶公主胞人臣偃,颜师古注并云:“‘胞与庖同。’王方伯云:“礼记祭统云:“夫祭有卑辉胞翟阍者。”又云:“胞者,肉吏之贱者也。”亦以胞为庖。’
(五)妃传作姚。
(六)后传作季。杜注:“季杼,少康子后杼也。”
(七)夏道浸衰以下,本襄四年。哀元年左传。○铎按:“夏道浸衰至处浇于戈。”靡自有鬲至立少康焉,襄四年。余皆哀元年。
(八)史记三代世表云:“从禹至桀十七世。”夏本纪集解:“徐广曰:“从禹至桀十七君十四世。”’汉书律历志云:“夏后氏继世十七王。”
武王克殷,而封其后于杞(一),或封于缯(二)。又封少■之胄于祁(三)。
(一)礼记乐记云:“武王克殷反商,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于杞。”
(二)周语云:“有夏虽衰,杞。缯犹在。”韦昭注:“杞。缯二国,夏后也。”
(三)王先生云:“‘祁当作郯。’昭十七年左传:“郯子来朝,昭子问少昊氏鸟名官何故?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继培按:路史国名纪二,少昊后有祁国,即承潜夫论误本言之。
浇才力盖众(一),骤其勇武而卒以亡。故南宫括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也(二)。”
(一)汉书邹阳传云:“众不可盖,颜师古注:“盖,覆蔽也。”项羽传云:“力拔山兮气盖世,季布传云:“布弟季心气盖关中,义并同。○铎按:史记货殖传:“田农拙业,而秦阳以盖一州,义亦同。
(二)论语。”奡与浇同。
姒姓分氏,夏后。有扈。有南。斟寻。泊●。辛。褒。费。戈。冥。缯,皆禹后也(一)。
(一)史记夏本纪论云:“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索隐云:“系本男作南,寻作鄩,费作弗,而不云彤城及褒。又斟戈氏,左传。系本皆云斟灌氏。”此文褒旧作襄,据史记改。”戈上无斟字,疑脱。”泊●不见于史,盖即彤城之误。○铎按:有男氏逸周书史记篇作有南氏,与世本同。水经注以为有南之国在南郡,则作男者乃同音借字。以上少■,金德,后嗣禹。
摇光如月正白,感女枢幽防之宫,生黑帝颛顼(一)。其相骈干(二)。身号高阳,世号共工(三)。代少■氏。其德水行(四),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五)。承少■衰,九黎乱德,乃命重黎讨训服(六)。历象日月,东西南北(七)。作乐五英(八)。有才子八人,苍舒。隤凯。捣演。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人谓之八凯(九)。共工氏有子曰勾龙,能平九土,故号后土,死而为社,天下祀之(一零)。
(一)御览七十九引河图云:“瑶光之星如蜺,贯月,正白,感女枢幽房之宫,生黑帝颛顼。”初学记九蜺作虹,又二引诗含神雾云:“瑶光如蜺贯月,正白,感女枢,生颛顼。”此云摇光如月,误。”摇与瑶。”防与房古字并通。
(二)御览七十九引春秋元命苞云:“颛顼并干,上法月参。集威成纪,以理阴阳。”三百七十一引作骈干。
(三)礼记祭法云:“共工氏霸九州,郑注:“在太昊。炎帝之间。”鲁语韦昭注同。汉书律历志云:“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言虽有水德,在火木之间,非其序也。任知刑以强,故伯而不王。’淮南子原道训云:“共工与高辛争为帝。”兵略训云:“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按共工为颛顼所诛,不当袭用其号。汉书律历志以高阳为有天下号,此云身号亦异。昭十七年。廿九年左传共工氏,此并以为颛顼事,或出左氏家旧说也。
(四)汉书律历志云:“金生水,故为水德。”
(五)昭十七年左传。
(六)楚语:“观射父云:“少●之衰也,九黎乱德,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服上疑脱不字。”训与驯同,史记索隐云:“
史记驯字,徐广皆读曰训。训,顺也。’
(七)下有脱文。大戴礼五帝德篇云:“颛顼乘龙而至四海,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济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砺。”
(八)英当作茎,详上。
(九)文十八年左传隤凯作隤敳,捣演作捣戭,八凯作八恺。按说文戭字下引春秋传梼亦从手。志氏姓篇演作戭,与传同。○铎按:尨降程本作龙降,误。王氏广雅疏证一云:“自庭坚以上皆以二字为名。尔雅:“厖。洪,大也。”洪与降古同声。大临。尨降,或皆取广大之义与?
(一零)昭廿九年左传:“蔡墨曰:“共工氏有子曰勾龙,为后土。”’鲁语:“展禽曰:“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此合二书言之。○铎按:汉书郊祀志作能平水土。
娀简吞燕卵生子契(一),为尧司徒,职亲百姓,顺五品(二)。
(一)史记殷本纪云:“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赐姓子氏。”御览八十三引尚书中候云:“玄鸟翔水,遗卵于流,娀简拾吞,生契封商。”注:“玄鸟,燕也。翔水,徘徊于水上。娀,氏也。简,简狄也,契母名。商,国名,诗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是也。’礼记月令郑注亦称娀简。
(二)书尧典。”顺今作逊。殷本纪作训。淮南子人闲训:“五品不慎,御览五十九引淮南子作不顺。
扶都见白气贯月,意感生黑帝子履(一),其相二肘(二)。身号汤,世号殷(三)。致太平。
(一)御览八十三引河图云:“扶都见白气贯月,意感生黑帝汤。”注云:“诗含神雾同。”御览脱意字,据艺文类聚十补。○铎按:孙志祖读书脞录据大戴礼少闲篇商履代兴,白虎通姓名篇汤王后更名,为子孙法,本名履也,谓汤名天乙,又名履,自无可疑。刘氏论语正义说予小子履亦云:“潜夫论亦称子履,是履为汤名也。”
(二)御览八十三引雒书灵准听云:“黑帝子汤长八尺一寸,连珠庭,臂二肘。”又引春秋元命苞云:“汤臂二肘,是谓神刚。”按论衡骨相篇亦云:“汤臂再肘。”白虎通圣人篇作三肘。御览三百六十九引元命苞又云:“汤臂四肘。”艺文类聚十二引元命苞。初学记九引帝王世纪。宋书符瑞志并同。○铎按:“四肘合两臂言之。”三肘误。
(三)汉书律历志云:“汤伐夏桀,金生水,故为水德。天下号曰商,后曰殷。”孟康曰:“初契封商,汤居殷而受命,故二号。”
后衰,乃生武丁。即位,默以不言,思道三年,而梦获贤人以为师。乃使以梦像求之四方侧陋,得傅说,方以胥靡筑于傅岩。升以为大公,而使朝夕规谏。恐其有惮怠也,则敕曰:“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时大旱,用汝作霖雨。启乃心,沃朕心。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若跣不视地,厥足用伤。尔交修余,无弃!故能中兴,称号高宗(一)。及帝辛而亡,天下谓之纣(二)。
(一)武丁以下见楚语。”大公楚语无大字。○铎按:“梦像楚语作象梦,误倒,王念孙据此订正之。
(二)史记三代世表云:“帝辛是为纣。”
武王封微子于宋(一),封箕子于朝鲜(二)。
(一)礼记乐记云:“投殷之后于宋,郑注:“投,举徙之辞也。时武王封纣子武庚于殷墟,所徙者微子也。后周公更封而大之。”按史记殷本纪云:“周武王崩,武庚与管叔。蔡叔作乱,成王命周公诛之,而立微子于宋,以续殷后。”宋世家同。
(二)史记宋世家。
子姓分氏,殷。时。来。宋。扐。萧。空同。北段,皆汤后也。(一)
(一)史记殷本纪论云:“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索隐云:“按系本子姓无稚氏,北殷氏作髦氏,又有时氏。萧氏。黎氏。”按稚氏即黎氏之误,此文又误黎为扐,误殷为段。同。桐古字通。髦氏,隐元年左传疏引世本作比髦。○铎按:世本比髦盖北髦之讹,乃一氏,路史后纪四亦误分之。以上颛顼,水德,后嗣契。五德表列于左:
伏羲木德帝喾弃
神农火德尧
轩辕土德舜
少■金德禹
颛顼水德契
志氏姓(一)第三十五
昔者圣王观象于乾坤,考度于神明,探命历之去就,省群臣之德业,而赐姓命氏,因彰德功(二)。传称民(三)之彻官百,王公之子弟千世能听其官者,而物赐之姓,是谓百姓。姓有彻品十(四),于王谓之千品(五)。昔尧赐契姓子,赐弃姓姬;赐禹姓姒,氏曰有夏;伯夷为姜,氏曰有吕(六)。下及三代,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七)。后世微末,因是以为姓,则不能改也。故或传本姓,或氏号邑谥(八),或氏于国(九),或氏于爵,或氏于官,或氏于字,或氏于事,或氏于居(一零),或氏于志。若夫五帝三王之世,所谓号也;文。武。昭。景。成。宣。戴。桓,所谓谥也;齐。鲁。吴。楚。秦。晋。燕。赵,所谓国也;王氏。侯氏。王孙。公孙,所谓爵也;司马。司徒。中行(一一)。下军(一二),所谓官也;伯有。孟孙。子服。叔子(一三),所谓字也;巫氏。匠氏。陶氏,(一四)所谓事也;东门。西门(一五)。南宫。东郭(一六)。北郭,所谓居也;三乌(一七)。五鹿(一八)。青牛(一九)。白马(二零),所谓志也(二一):凡厥姓氏,皆出属而不可胜纪也(二二)。
(一)○铎按:吹律定姓,肇自轩辕,胙土命氏,传之唐世,由来尚矣。中叶以降,谱牒湮沉,溷冒因仍,昧其初祖;重以古今遞嬗,南北遷移,聲有轉訛,字多增省,重■貤謬,治絲而棼。盖在昔已病奇觚,后来几成绝学。考姓氏之书,世本最古。继是有作,则节信此文及应劭氏姓篇。贾执英贤传之类,卓尔见称。次则林宝元和姓纂。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王应麟姓氏急就篇。郑樵通志氏族略诸书,并伤龃龉。明季以还,又不下十余部,群相蹈袭,自郐无讥。凌氏统谱,更为妄作。清嘉庆中,武威学者张澍,寻潜夫之坠绪,慕仲远之博闻,为姓氏五书,刊行者有寻源。辨误二种,虽不无瑕颣,实洞见本原,李慈铭所谓凉士之杰出者也。今校正此卷,则有取其说焉。
(二)白虎通姓名篇云:“所以有氏者何?所以贵功德,贱伎力,或氏其官,或氏其事,闻其氏即可知其德,所以勉人为善也。”
(三)民旧作氏。
(四)十字旧空。
(五)传称以下见楚语。”子弟下千字。”世字并衍。○铎按:“千世当从楚语作之质。十二字为句。
(六)旧脱子赐弃姓四字,据天中记廿四补。礼记大传疏引郑康成驳五经异义云:“尧赐伯夷姓曰姜,赐禹姓曰姒,赐契姓曰子,赐稷姓曰姬,着在书传。”周语:“太子晋云:“禹赐姓曰姒,氏曰有夏;四岳赐姓曰姜,氏曰有吕。”’
(七)隐八年左传。
(八)邑字衍。
(九)国旧作爵,今移正,与下文相应。
(一零)以上二十字旧脱。按御览三百六十二引风俗通氏姓篇序俱与此同,今据补。
(一一)中行见下晋公族注。
(一二)元和姓纂云:“左传,晋栾黡为下军大夫,子孙氏焉。”按栾氏世将下军。僖廿七年传:“栾枝将下军。”文十二年传:“栾盾将下军。”成二年传:“栾书将下军。”襄十三年传:“栾黡将下军。”
(一三)子疑孙,并见下。
(一四)风俗通作巫。卜。陶。匠,此亦当有卜氏。
(一五)意林作西都,通志氏族略五。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四并同。广韵十二齐西字注。通鉴一西门豹注又引作西郭。
(一六)意林。广韵。通鉴注并无东郭,疑衍。○铎按:此所举皆以四为率,又东。西。南。北亦顺,则东郭不当有。
(一七)氏族略三引风俗通云:“有三乌大夫,因氏焉。汉有三乌群。”元和姓纂又云:“三乌,姜姓,炎帝之后,为侯国,因氏焉。”
(一八)氏族略三云:“晋公子重耳封舅犯于五鹿,支孙氏焉。”按汉书有五鹿充宗。○铎按:姓纂十姥云:“赵有将军五鹿卢。”
(一九)氏族略四云:“魏初平中,有青牛先生,山东人也。”按王氏著书在初平前,是古有此姓矣。青牛先生见魏略,魏志管宁传裴松之注引之。
(二零)氏族略四引风俗通云:“微子乘白马朝周,因氏焉。”
(二一)志意林作地。按风俗通作职,志。职声相近。
(二二)出当作此。汉书王莽传云:“如此属不可胜记。”淮南子泛论训亦云:“凡此之属,皆不可胜着于书策竹帛,而藏于官府者也。”
卫侯灭邢,昭公娶同姓,言皆同祖也(一)。近古以来,则不必然。古之赐姓,大谛可用,其余则难。周室衰微,吴。楚僭号,下历七国,咸各称王(二)。故王氏。王孙氏。公孙氏及氏谥官(三),国自有之,千八百国,谥官万数,故元不可同也。及孙氏者,或王孙之班也,或诸孙之班也(四),故有(五)同祖而异姓,有同姓而异祖。亦有杂厝(六),变而相入,或从母姓(七),或避怨雠(八)。夫吹律定姓,惟圣能之(九)。今民散久(一零),鲜克达(一一)音律。天主尊正其祖(一二)。故且略纪显者,以待士合揖损焉。(一三)
(一)春秋僖廿五年:“卫侯毁灭邢,左传云:“同姓也,故名。”哀十二年孟子卒,左传云:“昭公娶于吴,故不书姓。”论语:“陈司败云:“君娶于吴为同姓。”’御览引风俗通云:“公羊讥卫灭邢,论语贬昭公娶于吴,讳同姓也。”
(二)淮南子览冥训云:“晚世之时,七国异族。”高诱注:“七国,齐。楚。燕。赵。韩。魏。秦也。齐姓田,楚姓芈,燕姓姬,赵姓赵,韩姓韩,魏姓魏,秦姓嬴,故异族也。”
(三)氏谥旧倒。
(四)班犹别也。
(五)有旧脱。
(六)汉书地理志云:“五方杂厝,晋灼云:“厝,古错字。’
(七)汉书夏侯婴传云:“初婴为滕令奉车,故号滕公。及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孙更为孙氏。”
(八)如下所云智果。张良之类。○铎按:广韵十二霁桂字下载后汉炅横四子改姓桂。●。炔,字皆九画,亦其类也。
(九)白虎通姓名篇云:“古者,圣人吹律定姓,以记其族。”○铎按:“圣即圣人,详德化篇圣深知之注。
(一零)论语。○铎按:叙录叙交际作今民迁久,同。说详彼。
(一一)达旧作远。
(一二)天主疑人生之误。毛诗序云:“生民尊祖也。”王先生云:“‘天主疑定姓之误。’
(一三)士当作三,三合即参合。韩非子主道篇云:“以参合阅焉。”史记仓公传云:“参合于人。”后汉书文苑边韶传云:“检括参合。”揖与挹同,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云:“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
伏羲姓风,其后封任。宿。须朐。颛臾四国,实司大■与有济之祀(一),且为东蒙主(二)。鲁僖公母成风,盖须朐之女也(三)。季氏欲伐颛臾,而孔子讥之(四)。
(一)见僖廿一年左传。”朐作句。按僖廿二年公羊传作朐,文七年传同。○铎按:僖廿二年左传亦作句。
(二)论语。
(三)左传。
(四)论语。
炎帝苗胄,四岳伯夷,为尧典礼(一),折民惟刑(二),以封申。吕(三)。裔生尚(四),为文王师(五),克殷而封之齐(六),或封许。向,或封于纪,或封于申(七)。申(八)城在南阳宛北序山之下(九),故诗云:“亹亹申伯,王荐之事,于邑于序,南国为式(一零)。”宛西三十里有吕城(一一)。许在颍川,今许县是也(一二)。姜戎居伊。洛之闲,晋惠公徙置陆浑(一三)。州。薄。甘。戏。露。怡(一四),及齐之国氏(一五)。高氏(一六)。襄氏(一七)。隰氏(一八)。士强氏(一九)。东郭氏(二零)。雍门氏(二一)。子雅氏(二二)。子尾氏(二三)。子襄氏(二四)。子渊氏(二五)。子干氏(二六)。公旗氏(二七)。翰公氏(二八)。贺氏(二九)。卢氏(三零),皆姜姓也。
(一)书尧典。
(二)书吕刑。
(三)史记齐太公世家云:“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诗崧高毛传:“尧之时,姜氏为四伯,掌四岳之祀,述诸侯之职。于周,则有甫,有申,有齐,有许也。”按甫与吕通。书吕刑,孝经。礼记并引作甫刑。史记周本纪亦云:“甫侯言于王,作修刑辟。”
(四)裔上疑脱字。齐世家云:“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
(五)世家云:“西伯猎,遇太公于渭之阳,载与俱归,立为师。”
(六)世家云:“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邱。”
(七)水经注廿三阴沟水篇引世本云:“许。州。向。申,姜姓也,炎帝后。”
(八)申旧脱。
(九)汉书地理志南阳郡宛注云:“故申伯国。县南有北筮山。”又育阳注云:“有南筮聚,在东北。”○铎按:北序山又名北筮山。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踵括地志之谬,谓申城在南阳县北,皆由误读此句,以宛北连文。陈奂诗毛氏传疏已纠之。
(一零)与今诗不同,说见三式篇。
(一一)城旧作望。史记齐世家集解:“徐广曰:“吕在南阳宛县西。”’水经注淯水篇云:“梅溪又径宛西吕城东。”
(一二)汉书地理志:“颍川郡,许故国,姜姓四岳后太叔所封。”
(一三)僖廿二年左传:“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襄十四年传以为姜戎氏,谓诸戎是四岳之裔胄,杜注:“四岳之后皆姓姜,又别为允姓。”昭九年传云:“允姓之奸居于瓜州,伯父惠公归自秦,而诱以来。”按僖传杜注:“允姓之戎居陆浑,在秦。晋西北,二国诱而徙之伊川,遂从戎号,至今为陆浑县。”据疏,陆浑是敦煌之地名,徙之伊川,复以陆浑为名,非本居伊。洛徙置陆浑也。僖十一年传伊。雒之戎同伐京师,杜注:“杂戎居伊水。洛水之闲者。”此又先居伊。雒,非秦。晋所迁者。
(一四)怡旧作帖。史记索隐:“三皇本纪云:“神农氏,其后有州。甫。甘。许。戏。露。齐。纪。怡。向。申。吕,皆姜姓之后。”’路史后纪四云:“黄帝封参卢于路,注:“亦作露。’又云:“伊。列。舟。骀。淳。戏。怡。向。州。薄。甘。隋。纪,皆姜国也。禹有天下,封怡以绍烈山,是为默台。”
(一五)氏字旧空,据程本补。昭四年左传杜注:“国氏,齐正卿,姜姓。”广韵二十五德国字注云:“太公之后。”
(一六)高氏旧空,据程本补。唐书宰相世系表云:“齐文公赤生公子高,孙傒以王父字为氏。”按高傒见左传。
(一七)襄字旧空,据程本补。”氏字各本并脱。襄廿三年左传齐有襄罢师,廿五年传齐有襄伊,二襄皆齐公族。
(一八)氏族略三云:“齐庄公子廖封于隰阴,故以为氏。”齐语隰朋,韦昭注:“齐庄公之曾孙,戴仲之子成子也。”○铎按:齐有两庄公,此春秋前之庄公赎。
(一九)旧作士氏。强氏,据后纪四改。按士下氏字即襄字下所脱,今移正。○铎按:作士氏。强氏是也。成十八年左传有士华免,杜注:“齐大夫。”又齐策一。吕氏春秋知士篇有士尉。东观汉记有强华,强与强同。路史合二氏而一之,盖不足据。
(二零)襄廿五年左传:“东郭偃曰:“臣出自桓。”’
(二一)古今姓氏书辨证引世本云:“齐顷公生子夏胜,以所居门为雍门氏。”按淮南子览冥训高诱注:“雍门,齐西门也。”
(二二)氏族略三云:“齐惠公之孙公孙灶字子雅之后。”○铎按:亦见吕氏春秋慎行篇注。襄三十年左传注。姓纂六止引英贤传。
(二三)氏族略三云:“齐惠公之孙公孙虿字子尾之后。”按公孙灶。公孙虿见襄廿九年左传,子雅。子尾见襄廿八年传。昭十年传疏云:“齐惠公生子栾。公子高。高生子尾,栾生子雅。”○铎按:亦见吕氏春秋注。姓纂六止。
(二四)古今姓氏书辨证引世本云:“齐惠公子子襄之后。”惠旧作桓,据氏族略三改。
(二五)古今姓氏书辨证子泉氏引世本云:“齐顷公生子泉湫,因氏焉。”按子泉即子渊,唐人避讳改。昭廿六年左传齐有子渊捷子车,八年传杜注:“子车,顷公之孙捷也。”○铎按:氏族略亦作子泉,避唐讳相沿未改。
(二六)古今姓氏书辨证引世本云:“齐顷公子子干之后,以王父字为氏。春秋时有子干■。”按昭十四年左传作子韩■。氏族略三引世本云:“公子都字子干。”
(二七)广韵一东公字注云:“齐悼子公旗之后。”按悼子当是悼公子。○铎按:亦见姓氏书辨证一东。氏族略三。
(二八)后纪四作公翰。○铎按:广韵一东载齐公族又有公牵氏。公纪氏。公牛氏,公字并在前,此翰公盖误倒。
(二九)元和姓纂云:“齐公族庆父之后庆克生庆封,以罪奔吴,汉末徙会稽山阴。后汉庆仪为汝阴令,曾孙纯避安帝父讳,始改贺氏。”氏族略四云:“齐桓公之子公子无亏生庆克,亦谓之庆父。”
(三零)元和姓纂云:“齐文公子高,高孙傒食采于卢,因姓卢氏。”○铎按:广韵十一模同,亦见唐书宰相世系表。
黄帝之子二十五人,班为十二:姬。酉。祁。己。滕。蒧。任。拘。厘。姞。嬛。衣氏也(一)。当春秋,晋有祁奚,举子荐雠,以忠直着(二)。莒子姓己氏(三)。夏之兴,有任奚为夏车正,以封于薛,后迁于邳,其嗣仲●居薛,为汤左相(四)。王季之妃大任,(五)及谢。章。昌。采。祝。结。泉。卑。遇。狂大氏,皆任姓也(六)。姞氏女为后稷元妃(七),繁育周先(八)。姞氏封于燕,(九)有贱妾燕姞,梦神与之兰曰:“余为伯鯈(一零),余尔祖也。是以有国香,人服媚(一一)。”及文公见姞,赐兰而御之。姞言其梦,且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征兰乎?公曰:“诺。”遂生穆公(一二)。姞氏之别,有阚。尹(一三)。蔡。光。鲁。雍(一四)。断。密须氏(一五)。及汉,河东有郅都(一六),汝南有郅君章(一七),姓音与古姞同(一八),而书其字异,二人皆著名当世。
第2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