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作词,好巧立名式,古人亦或有之,此最无谓。盖虽极小之词,未有不可摘二三字为名者,而彼作某、此作某,不徒迷人,亦以自迷。况知之者一望而知,不知者本是不知,即使人人信以为另有此调矣,于作者有何益处,有何趣处乎。
余以为《菉斐轩韵》本太宽,只宜制曲,不可作词。如“不”字,作平则可,“合”字作平,韵书无之,不可也。而万红友独遵之,故其着《词律》,注仄作平甚多。更可怪者,通首押仄,而曰可作平声读。然则通首用上去入作成一词,曰但读入声作平,自然协调,可乎,此惑之甚者也。况一体而有平有仄,其长短句读虽同,其平仄音节迥别,红友特未察耳。
乐笑翁词,清空一气,转折随手,不为调缚。丽不杂,淡不泛,斯为圣乎。余谈古人词,惟心折于张、姜两家而已。
读词之法,心细如发。先屏去一切闲思杂虑,然后心向之,目注之,谛审而咀味之,方见古人用心处。若全不体会,随口唱去,何异老僧诵经,乞儿丐食。丐食亦须叫号哀苦,人或与之,否则亦不可得。
柳词与曲,相去不能以寸。且有一个意或二三见,或四五见者,最为可厌。其为词无非舞馆魂迷、歌楼肠断,无一毫清气。
言情之作易于亵,其实情与亵,判然两途,而人每流情入亵。余以为好为亵语者,不足与言情。
第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