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中国医籍考>第51章

第51章

  方论(三十三)
  属性:〔孙氏(天仁)集三丰张真人神速万应方〕国史经籍志四卷存
  明史方伎传曰。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颀而
  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唯一衲一。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经目不忘。
  或处穷山。或游市井。能一日千里。嬉笑谐谑。旁若无人。尝游武当诸岩岳。语人曰。此山异日必大兴。时五龙
  南岩紫霄。但毁于兵火。三丰去荆榛。辟瓦砾。与其徒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行进四方。太祖故闻其名。洪武
  二十四年。遣使遍觅之不遇。后居宝鸡之金台观。一日自言当辞世。留颂而逝。县人共棺殓之。及葬。闻棺内有
  声。启视则复活。乃游四川。见蜀献王。复入武当。历襄汉。不常厥处。
  〔刘氏(渊然)济急仙方〕医藏目录一卷存
  明皇方伎传曰。刘渊然。赣县人。幼出家为祥符宫道士。后诣雩都紫阳观。师赵原阳。传其法。能呼召风雷。
  洪武二十六年。太祖闻其名召之。既至入对便殿。赐号高道。馆朝天宫。永乐中从驾至北京。仁宗嗣位。赐号冲
  虚至道元妙无为光范衍教庄静普济长春真人。给二品印。诰与正一真人等。宣德初进号大真人。七年乞骸骨。命
  送南京朝天宫。御
  制山水图歌赐之。卒。年八十二。阅七日入敛。端坐若生。
  〔徐氏(杜真)方书〕未见
  休宁县志曰。徐道聪子杜真。骈胁犀顶。负殊相。后精大人科。着方书。
  〔雷氏(伯宗)千金宝鉴〕未见
  闽书曰。雷伯宗名勋。以字行。读书明医。尤精于小儿科。洪武间。授医学正科。着有千金宝鉴。
  〔蒋氏(用文)治效方论〕未见
  陈镐蒋恭靖别传曰。蒋用文。名武生。以字行。其先魏人。世有宦业。洪武初。伯雍者。由元进士。荐为史
  官。以疾辞。出为兰阳县丞。徙居句之龙潭八都城。用文早承家学。尤邃于医。初入太医院为御医。永乐八年。
  升院判。日侍文华殿。其医主李明之朱彦修。不执古方。而究病所本。自为方。故所治恒十全。王公贵人。下逮
  氓隶有疾。众医难愈者。谒用文治。即愈。谓不可愈。无复愈者。其报不报未尝计。受知仁庙。随事献规。多所
  弘益。上尝论保和之要。对曰。在养正气耳。正气完。邪气无自入焉。又尝问医于卿效率缓何也。对曰。善治者
  必固本。急之恐伤其本。是以圣人戒欲速也。永乐二十二年秋卒。寿七十有四。上甚悼之。遣中使护丧归。督治
  祠坟。明年改元。三月下诏。特赠曰恭靖。(献征录)
  陈继蒋用文传曰。其为诗文。有静学斋集若干卷。治效方论若干卷。
  〔陆氏(昂)兰台金匮〕未见
  鄞县志曰。陆昂。字季高。始居会稽。迁于鄞。自幼习举进士业。凡经史百家翰墨。无不旁搜博览。性刚方
  与人寡
  合。已而父病。遂弃其业。攻岐黄书。以医自给。周旋调护。亲获耆年。声名大着。叩者如市。永乐初。辟至京
  师。预修兰台金匮。元机素要等书。
  〔元机素要〕未见
  〔刘氏(均美)拔萃类方〕明志二十卷注曰。一作四十卷。未见
  钱塘县志曰。刘均美。号阅耕斋。让产异母弟。以闾右实京师居善药。先丐者。后市者。邑人许客死。美
  殡殓归其丧。解缙杨士奇俱为歌诗称之。晚年术益精。活人益多。年九十卒。所着有拔萃类方四十卷。刘氏庆源
  录三卷。
  〔周氏(礼)医学碎金〕明志四卷存
  自序略曰。余幼习儒书。长究医业。浪迹江湖间。三四十年。探考枢素。绎络群方。未尝怠。遇有名医。辄
  往请益。得其方书之善者。则拜受钞录。惟恐有失。迨兹暮年。尚有欠焉。此盖由余之资钝质愚故耳。幸遇圣朝。
  恩弥六合。濡及蒿莱。叨受良医正。领职以来。战战兢兢。欲图补报。将何能哉。荷蒙贤王。体天地生物之心为
  心。法皇上好生之德为德。尝谕护卫。遴选聪明俊逸子弟。委臣礼等。教授轩岐诸家之书。愚切有惧焉。何患弟
  子初学,非唯一时不能以造其微。而尤恐有类盲己诬人之患者。是以忘其固陋。每遇公暇。辄于难经素问。与失
  历代名医书中。搜索玄微。撮其切要。间亦窃附己意。撰成歌括。次第成帙。以授诸生。使其读取数句以上。则
  一脏腑之理涣然矣,斯其易学而易精。将见得之于心。应之于手。使方寸无疑。俾人生有赖。是亦小补云尔。书
  成。目之曰医学碎金。诸生倘以予言不耄。玩读详味。久自得之。使杆格之病无。而微妙之理得。则一旦豁然贯通矣。岂不由碎金之投炉。炼溶化。欲成其器。一火而就乎。但俟同志。恕予白首狂简。改而正之。斯其美矣。于是乎书。永乐十三年。岁次乙未。春二月上浣日。迪功郎良医所良医正梅屋老人周礼自序。
  〔钱氏(萼)医林会海〕(嘉兴府志作医林验海)明志四十卷未见
  嘉兴府志曰。钱萼精医。有声吴越。尝手辑医林验海一编。凡四十卷。
  〔许氏(宏)湖海奇方〕八卷存
  序说曰。夫医通仙道。推圣贤救苦之心。药验神功。体天地好生之德。运阴阳而烛理。资膏肓以尽年。博物能名。
  通机循道。普济夭札大庇群生。草木咸得其性。鬼神无所遁情。此医教之所由设也。至于望闻问切。当求神圣工巧之奇。
  暑湿风寒。必别春夏秋冬之异。地有东西南北之不同。人有老少虚实之各异。六失者医之大戒。八要者世之良规。气有
  补泻宣通。味有炮炙爆。若乃七传者死。邪侵五脏之难为。间脏者生。病在六腑之易治。汗吐下乃法之大要。亢承制
  为理之至微。味分五品。有甘辛咸酸苦之宜。病验六经。在肝心脾肺肾之内。能知病之所在。则用药如用兵。讨无不服。
  不知病之所在。则触途而冥行。动致颠陨。故张长沙有冤魂塞于冥路。死尸盈于旷野之诫。可不惧乎。宏幼慕真风。长
  参医业。自愧材庸智浅。闻寡见疏。学道少入神之妙。为医欠洞视之明。读书无资世之才。遁世乏休粮之术。欲得恬愉
  澹泊。寂静无为。外绝嚣尘。内修真性。其志罔能遂也。于是历医数载。勤苦劳心。仰守科规。罔敢忽怠。又念人居天
  地之中。以饮食起居。为养生之本。其有饮食误伤。禁忌起居。有犯灾伤。又或远居村落之中。或在旅途之
  际。或贫常而无力诸医。或贵料而难为措置。往往束手待毙者焉。于是搜采葛仙遗书。名公详论。本草节要。汤
  液余膏。有所效验者。不必分别经络。搜求阴阳。人人皆可晓用。用力少而效应多者。列为八卷。开卷一阅。了
  然在目。此为湖海之秘传。实乃济生之快捷方式。字之曰湖海奇方。不惟易于成功。亦且不至差失。更能遇有病者。
  教益于人。其阴德尤未可量也。时永乐二十年。岁在壬寅。七月二十四日己卯。建安八十二翁许宏拜手谨书。
  〔通元录〕未见
  按上见于建安通志。
  〔胡氏(HT)卫生易简方〕明志四卷存
  明志注曰。永乐中。HT为礼部侍郎。出使四方。辑所得医方进于朝。一作十二卷。
  〔杨氏(溥)用药真珠囊括〕未见
  陈继跋曰。太常卿兼翰林学士江陵杨公。以姬孔之道。中正之心。而佐君上。其所志者。欲使天下之人。皆
  跻寿域未尝一毫为己也。余暇为是编。亦可见其所存。然学医者精之。利其用药。亦足有通矣。(怡庵文集)
  钱谦益曰。杨溥。字弘济。石首人。建文二年进士。除翰林编修。靖难后。转太子洗马。诏下狱。宣德元年。
  以太常卿兼学士直内阁。历官至少保武英殿大学士。正统十一年卒。谥文定。(列朝诗集)
  〔刘氏(全备)注解病机赋〕一卷存
  〔叶氏(尹贤)拯急遗方〕一卷存
  汪宾序略曰。临江通守永嘉尹贤叶侯。近得医家秘用加减十三方。继得仓卒急救三十九方。其济人利物经验
  之效。
  固非他方可比。若人得之。急无方脉之士。亦可以对证用药。详审加减。而疾亦无不瘥焉。叶侯得而宝之。尝谓
  予曰。诸家医书浩瀚。卒难检阅。况值危急之时。诸医不及。往往夭横可悼。每于听政之余。编集诸方。次第会
  成一帙。总而名曰拯急遗方。特锓梓以广其传。俾予序以识之。予谓侯以科目致身。以仁慈立政。凡有利国益民
  之事。无所不用其诚。今焉此方一行。而染病者得以疗其病。窘医者得以济其医。庶几仓卒无夭横之忧。顷刻有
  回生之喜。其所以立仁政者在是。所以永民之命者在是。其所以体皇朝爱民之诚者。亦在是矣。其与苏耽杏林之
  惠同揆也。故摭其实。书诸篇端。以识其用心如此云。
  〔赵氏(季敷)救急易方〕国史经籍志八卷(通行本二卷)存
  高宗本序略曰。国朝永乐间。大宗伯胡忠安公有卫生易简方。正统间。又有赵叔文救急易方。黄吉甫备急仙
  方。卫生易简方有官板。又刊于四川。刊于浙江。备急仙方。则刊于吴下。河南大参孙公伯大又以救急备急二方。
  总名之曰备急。而刊于河南。此皆仁人之用心。无非欲广其传。使天下之人。转夭阏而为仁寿之归也。
  〔熊氏(良佐)添加救急易方〕八卷存
  杨一清序略曰。救急易方。集于吴人赵叔文。世之有力者。屡尝翻刻。其传亦广矣。镇江守博兴熊公良佐取
  而阅之曰。是能救人之急。而简易行者。然犹病其不备。悉合群书。而附益之。参以平日所闻见。厘为八卷。门
  分类集。视旧本不啻倍之。于是奇方奥诀。前人所经验者。收拾殆尽矣。既僦工锓梓。将属合郡之里正耆老。人
  给一册。以备旦夕不测之急。而其里邻族党之有急者。得博济焉。呜呼。兹
  非仁人之用心哉。
  〔黄氏(吉甫)备急仙方〕未见
  〔许氏(敬)经验〕三卷未见
  嘉兴府志曰。许敬。字孟寅。世为感化乡人。祖文达。父景芳。皆以医呜。敬世其业。有声。宣德间院使蒋
  主善荐入内院。英宗患喉风。更数医弗效。敬进绛雪噙之。遂愈。上喜甚。赐以羊酒。拜太医院御医。赐敕奖谕。
  年七十致仕。有经验三卷。藏于家。
  〔蒋氏(达善)医镜〕三十卷未见
  武进县志曰。蒋宗武祖达善。以医名吴越间。所着有医镜三十卷。
  〔丁氏(毅)兰阁秘方〕未见
  江宁府志曰。丁毅。字德刚。江浦人。路逢殡者棺下流血。毅熟视之曰。此生人血也。止舁者欲启之。丧家
  不之信。毅随至墓所。强使启棺。乃孕妇也。诊之以针刺其胸。而产一儿。妇亦旋苏。盖儿手执母心。气闷身僵
  耳。针贯儿掌。儿惊痛开奉始娩。通邑称神。着有医方集宜。玉函集。兰阁秘方。人争传之。崇祀乡贤。
  按医方集宜。玉函集。丁凤所着也。针下死胎。始自李洞玄治长孙皇后。后医家比比称之。(详见于先子医
  剩)府志所载。固不足信焉。
  〔徐氏(彪)论咳嗽条〕二卷未见
  按上见于献征录太医院判徐公墓志。
  〔熊氏(宗立)山居便宜方〕国史经籍志十六卷存
  〔备急海上方〕国史经籍志二卷未见
  〔释氏(景隆)慈济方〕医藏目录四卷未见
  〔慈惠方〕一卷存
  自序曰。生生之道。源源无穷。顺其大化。疾自何来。微乖其理。疾乃潜生。乖之大者。其患亦大。医药申
  救。宁可忽乎。神农尝味。轩岐难问。异人迭出。以宏其教。业其教者。各有专门。非释子之事。然佛圣人之教
  法。以成道为本。利人为用。如法修行。释子事也。言利人者。有内外焉。内指明心。外施方便。内外虽殊。利
  人则一。若稽佛圣人旷劫济人之行。随机而应。初无定方。且言其舍身命救人之一端。亦非才智者所能计其万一。
  况有万德万行乎。伏读六度等经。睹佛行。实痛感于衷。故于禅诵之暇。或遇利人之事。亦不忍弃之。所谓恻隐
  之心。人皆有之也。然亦不能大有为。但顺其可为之所宜耳。或闻湖海缁素言。及历试海上方。或医书遗失之方。
  必录之。积以成帙。不为私淑。安可滞之于箧。不得利于人乎。故镂于板。名慈济方。临川冷斋先生序之。已传
  于世。厥后复有所闻。亦积成帙。凡得一善。必欲与人共之。禀性而然也。今亦锓梓。以广其传。或有一方二方。
  可以对机取用。为亦一助而已矣。是书从慈心而作。因名慈惠云。正统十三年。龙集戊辰。春正月朔越十又三日。
  中吴释空谷景隆序。
  〔董氏(宿)试效神圣保命方〕十卷存
  徐春甫曰。董宿。四明人。正统间为太医院使。深察药性。博究医书。治疗立方。辄有奇效。故辑奇效良方
  七十卷。今行于世。
  〔奇效良方〕七十卷未见
  〔方氏(贤)奇效良方〕明志六十九卷存
  陈鉴序略曰。太医院使会稽董宿。尝集诸家之方。类为一帙。未及成书而逝。今院判吴兴方贤惜其采辑未备。
  犹不
  能无择简去取之未安者。间与御医杨文翰。翻阅载籍。重加订正。凡方论之轻重失宜。先后不伦。烦而未及删。
  要而未及采者。悉从校勘。与夫投门而经验者。悉从收入。条分缕析。精思博究。汇萃成编。为门六十有四。为
  卷六十有九。题曰奇效良方。爰锲诸梓。上以裨乙夜之览。下以广四方之传。其用心甚溥。其为力甚勤。亦可嘉
  也已。亦可尚也已。吾知是书一出。不惟有以巩亿万于皇国。抑且有以登群黎于寿城。岂曰小补之哉。于不可易
  言之中。而有至易者存。吾于是书有取焉。
  〔邵氏(以正)秘传经验方〕医藏目录一卷存
  明史方伎传曰。刘渊然徒。有邵以正者。云南人。早得法于渊然。渊然请老荐之。召为道录司左元义。正统
  中。迁左正一。领京师道教事。景泰时。赐号悟玄养家凝神冲默阐微振法通妙真人。英宗复辟。以正具疏辞。诏
  以左正一闲住。未几。真人张元吉荐其戒行。诏复真人。仍掌道教。天顺六年八月卒。
  〔丘氏(浚)群书抄方〕国史经籍志一卷未见
  钱谦益曰。丘浚。字仲深。琼山人。少孤。七八岁能诗。敏捷惊人。景泰五年进士。改庶吉士。历官掌詹尚
  书。弘治四年。年七十余。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八年卒于官。赠太傅。谥文庄。
  〔何氏(孟春)续群书抄方〕国史经籍志一卷未见
  自序曰。春于群书中所得之方。钞而传之。以续琼山丘先生之所钞者也。蜀唐慎微考诸方书。及经史子传。
  佛道藏书。药方医论。而附于本草之末。为类证。摭拾多矣。琼山所钞。则慎微前之所遗。而后来人事之既验者。
  春之续钞。
  又琼山所遗。后人欲志慎微之为。其不有取于斯乎。琼山钞方自序。感暇日记避难。止小儿哭法。而成其帙。春
  于续钞。盖亦有焉。今岁两淮三吴浙东西民饥。道相藉。陶学士大道丸(可以御阻饥)方可施也。往岁江西湖
  南民苦疫甚。苏学士圣散子。可以收效。而人弗知也。春兹实致思焉。又其附书四方。事颇涉异。然冥应灵契。
  气通理感。殆有未可诬者。览者定不迂之。若类证后名家诸方。则医学多所刊行。专门有成书在。春何与哉。弘
  治甲子岁十月二日。燕泉居士。(余冬序录)
  钱谦益曰。何孟春。字子元。郴州人。弘治癸丑进士。长沙异其才。拟入史馆。以父忧罢。授兵部职方主事。
  历郎。出补河南参政。入为太仆卿。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召为吏部右侍郎。世庙即位。诏议尊亲礼。大臣相
  继去位。子元率部院台谏力争。泣谏于左顺门。上疏。上抚谕再四。跪泣不起。左迁南京工部右侍郎。无何。尽
  斥诸沸议者。削籍。锢不复用。屏居着述。有余冬叙录行世。穆庙初。追赠礼部尚书。赐谥文简。
  〔李氏(汤卿)心印绀珠经)医藏目录二卷存
  朱序略曰。予家祖儒医。乃东平青字王太医口传心授之徒也。有李君汤卿者。同其时焉。盖刘守真先生金
  朝人也。初传得刘君荣甫。再传得刘君吉甫。三传得阳坡潘君。东平王公。实吉甫之门人也。子父既袭祖术。又
  受业于李君汤卿之门。而得传心之书九篇。其论本诸天地之造化。其法源乎运气之阴阳。推之可以应万病之□。□
  □可以为寸心之诀。幼而学儒。长而学□。□之未明。由儒而后始明。术之未精。由儒而后始□。道之未明。
  由儒而后始行。因披玩
  是书力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顿知法无定体。应变而施。药不执方。合宜而用。蕴诸中。形诸外。虽未能如响
  之应声。鼓之应桴。万举万全。百发百中。亦尝活人于枕席之上多矣。予恐其服膺久而忘也。辄自暇日。录之于
  书。以俟知者。故曰。父母有疾病卧于床。委之庸医。比之不慈不孝。事亲者。不可以不知医。先觉之言。岂欺
  我哉。
  四库全书提要曰。心印绀珠经二卷。明李汤卿撰。汤卿不知何许人。是书为嘉靖丁未嘉兴府知府赵瀛所校刊。
  上卷。曰原道统。曰推运气。曰明形气。曰评脉法。下卷。曰察病机。曰理伤寒。曰演治法。曰辨药性。曰十八
  剂。融会诸家之说。议论颇为纯正。惟以十八剂为主。而欲以轻清暑火解甘淡缓寒调夺湿补平荣涩和温数字该之。
  未免失之拘泥。
  〔李氏(荥)二难宝鉴〕未见
  谢毓秀曰。樵阳子李君岚溪荥者。余家之外祖也。深明乎医理。活人以万计。尝述绀珠经一书,又自着二难
  宝鉴一编。(回生达宝序)
  〔唐氏(椿)原病集〕医藏目录四卷(五世孙时升。六世孙敏学等序。作六卷。)存
  自引略曰。我始祖永卿教授。自宋元以来。世居邑治西南之齐礼坊下。悉以学术精明。重于当时。迄今八世
  无替者。何也。博济为心。而不以利易操也。汝等当体此。兢兢无怠。庶不负祖宗遗德。且医学之家。书帙浩瀚。
  辞理深奥。吾恐尔辈受业。不能遍知大理。故搜集各家精要。质以父祖垂训。间附己意。斟酌病源。编类成帙。
  名曰原病集。分为四类。取四德为目。盖元者。始也。大也。以类医道源流切
  要之理。亨者。通也。利者。宜也。以类据证拟病钤治之法。贞者。正而固也。以类应病之方。此所谓得其大通。
  而利于正之意也。以类分门。以门钤法。以方钤方。方亦分列汤散饮丸丹膏杂法等七类。类各自始至终。次第编
  钤。授尔程序。便尔检阅。且如一病有兼几证。一方通治几疾。千变万化。岂能尽合于方法耶。要在临机应变。
  随时取中。庶不有愧于斯道矣。丹溪朱先生有云。有论无方。无以模仿。有方无论。无以识证。诚斯言也。尔于
  初学之时。先读儒书。方将脉经本草素问难经伤寒等书。循序相参熟读。兼之考究兹集。知阴阳逆顺。气运变化。
  脏腑标本。脉候虚实。方看古人用药方法。务须潜心灯案。勤于记诵。研精覃思。造其微妙。则洞然可晓。了无
  凝滞于胸次。一朝临证诊候。原病施治。不啻良将之决胜耳。何易易哉。又当持心忠浓。爱物恕己。则无得罪于
  前人。况亦不失为良医也。此书之集。予固知不能尽善。而于尔辈之习学。则亦不无万一之助也。前更能穷究圣
  贤全书。就其学识高明者。而求正焉。是亦予之所望云。时大明成化岁在甲午。上元吉旦。恕斋书示诸子。
  嘉定县志曰。唐椿。字尚龄。参考诸家方论。至老不倦。起卧饮食。未尝去书。所着原病集。论七情六淫之
  伤。饥饱劳逸之过。为钤法钤方。医之指要。无所不具。今方术家多宗之。
  〔楼氏(英)医学纲目〕明志四十卷存
  自序曰。医之为道。其道博。其义深。其书浩瀚。其要不过阴阳五行而已。盖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其
  禀于人身者。阴阳之气。以为血气表里上下之体。五行之气。以为五脏六腑之质。由是人身具足。而有生焉。然
  阴阳错综。五
  行迭运。不能无浓薄多少之殊。故禀阴阳五行之气。浓者血气脏腑壮而无病。薄者血气脏腑怯而有病。阳多者火
  多。性急而形瘦。阴多者湿多。性缓而形肥。阳少者。气虚表虚上虚。而易于外感。阴少者。血虚里虚下虚。而
  易于内伤。况乎人以易感易伤之躯。徇情纵欲。不适寒温,由是正损而邪客。阴阳脏腑。愈虚愈实。或寒或热。
  而百病出焉。故诊病者。必先分别血气表里上下脏腑之分野。以知受病之所在。次察所病虚实寒热之邪以治之。
  务在阴阳不偏倾。脏腑不胜负。补泻随宜。适其病所。使之痊安而已。然其道。自轩岐而下。仲景详外感于表里
  阴阳。丹溪独内伤于血气虚实。东垣扶护中气。河间推陈致新。钱氏分明五脏。戴人熟施三法。凡历代方书甚众。
  皆各有所长耳。故后世用历代之方治病。或效或不效者。由病名同。治法异。或中其长。或不中其长故也。姑举
  一病言之。设恶热病。热病之名同也。其治之之异。四君。治血实之热也。四物。治血虚之热也。白虎。治气质
  之热也。补中。治气虚之热也。麻黄。治表热也。承气。治里热也。四逆。治假热也。柴胡。治真热也。泻青。
  导赤。泻白。滋肾。泻黄。治五脏热而各异也。各能洞烛脉证。而中其肯綮则皆效。其或实用虚法。虚用实法。
  表用里法。里用表法。真用假法。假用真法。则死生反掌之间。尚何责其效乎。有不悟是理。泛用古今之方。妄
  试疑似之病。每致夭横者。不少矣。若是者。虚窃济生之名。实所以害人之生。乱医之生。孔子以乡愿乱德。为
  德之贼。斯则医之贼也。暗损阴骘。神明不佑。可不谨哉。英爰自髻年。潜心斯道。上自内经。下至历代。圣贤
  书传。及诸家名方。昼读夜思。废食忘寝者。三十余载。始悟千变万化之病态。皆不出
  乎阴阳五行。盖血气也。表里也。上下也。虚实也。寒热也。皆一阴阳也。五脏也。六腑也。十二经也。五运六
  气也。皆一五行也。鳞集于鱼。辐辏于毂。医之能事毕矣。是不揣芜陋。掇拾经传方书。一以阴阳脏腑。分病析
  法。而类聚之。分病为门。门各定阴阳脏腑之部。于其卷首也。大纲着矣。析法为标,标各撮阴阳脏腑之要于其
  条上。而众目彰矣。病有同其门者。立枝门以附之。法有同其标者。立细标以次之。凡经有衍文错简脱简者。一
  以理考而释正之。传失经旨。众论矛盾者。各以经推而辨明之。庶几诸家之同异得失。得以曲畅旁通。精粗相因。
  巨细毕举。同病异法。如指诸掌。名之曰。医学纲目。藏之巾笥。以便考求。使夫临病之际。自然法度有归。不
  致误投汤剂。而害生乱医。获罪神明者矣。虽于轩岐心法之妙。不敢同年而语。然亦天地生物之心一助云耳。萧
  山仙居岩楼英全善撰。
  绍兴府志曰。楼英。萧山人。字全善。精于医。居元度岩。有仙岩文集二卷。又着气运类注四卷。医学纲目
  四十卷。
  〔卢氏(志)增定医学纲目〕未见
  按上见于古今医统。
  〔吕氏(尚清)经验良方〕一卷存
  自序略曰。予虽不精于医。窃慕宣公之义。每于读书之暇。检阅孙允贤李东垣杨宣魏君用诸公秘术之书。有
  益于人身者。以类编集。名曰经验良方。
  〔黄氏(济之)本草权度〕医藏目录三卷存
  徐春甫曰。黄孝子名济。字世仁。余姚人。景泰以孝行闻。业医术。尽其妙。诏旌其门。
  按谢丕有黄孝子传。王守仁有终慕记。并附于是书卷末。孝子。盖成化中人也。徐氏。曰景泰中。以孝行闻。
  失考。
  〔黄氏(武)医学钢目〕未见
  按上见于山阴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