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医学入门>第1章

第1章

  先天图说
  学《易》而后可以言医,非学乎画也,学乎爻也。试观之心,果有画乎?果有爻乎?元理元气浑合无间而已。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皆由此造化以为之主也。颐生者知此,则自然惩忿窒欲而水火交泰。济人者知此,则自然辨物居方而沉顿复。圈之于首,以便不识字者开卷肃然,至简至易而玩之有趣耳。敢曰且于羲皇心地上着力,以窃轩岐之微意哉!是为说。
  人之百病,皆由水火不交,故以后天坎离继之。血属水,气属火,血阴而气阳也。离中虚,真阴存焉;坎中满,真阳寓焉。阴阳虚实之机,医道思过半矣。
  天地人物气候相应说
  经十二,络十五,凡二十七,气血相贯,无有休息。故一岁阴阳升降,会于立春;一日阴阳晓昏,会于寅时。荣卫循环,上应天之度数,下应地之分野。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宿谓二十八宿,度谓天之三百六十五度也。经水者,谓海水、清水、渭水、湖水、沔水、汝水、江水、淮水、漯水、河水、漳水、济水也,以其内合经脉,故名之曰经水焉。经脉者,谓手足三阴三阳之脉,所以言者,以内外参合,人气应之,故言及也。内足阳明,外合海水;内足太阳,外合清水;内足少阳,外合渭水;内足太阴,外合湖水;内足厥阴,外合沔水;内足少阴,外合汝水;内手阳明,外合江水;内手太阳,外合淮水;内手少阳,外合漯水;内手太阴,外合河水;内手心主,外合漳水;内手少阴,外合济水,内外输应。气卫于外,以充皮肤;血荣于中,以营经络。周一体而无间,应漏水百刻而不违,一百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乃平人之常也。察阴阳,决生死,虽经络流注,如环之无端,岂能逃于脉之三部耶?至于草木昆虫,尽皆得气之先,所以虽干枯陈朽,亦可以调脏腑而治疾病,其气同也,学人玩之。
  天地人物气候相应图
  凡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二气为一月,六十日为一气,三月为一时,四时为一岁,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以为期岁之数。
  凡五日一候变者,土化也。五日足而候不变者,即一候生灾。四月阳土,育生万物;十月阴土,收藏万物。
  土也者,万物之所以成始而成终也。
  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尾,髓则肾主之。
  膻中名气海,在两乳之间,为气之海也,气所居焉,能分布阴阳。气者生源,乃命之主,故为人父母,不可损也。
  膈膜在心肺之下,与脊、肠、腹周回相着,如幕不漏,以遮蔽浊气,使不上熏于心肺。
  阑门、神阙,津液渗入膀胱,秽浊流入大肠。
  人之一身,经络脏腑,百骸九窍,尽皆贯通。足太阳行身之背,足阳明行身之前,足少阳行身之侧。外有感伤,内有传变,今小绘图,以便熟玩。
  释方
  以程氏为主。汉魏尚实,以药品名方,不必释也。唐宋后,方尚奇而名好异,苟不知立名之义,将何以用其方耶?
  三生饮三药皆生用也。
  急救稀涎散稀,化而少也。风痰壅盛,急用此化痰救之。
  三建汤三种尽出建平也。
  乌药顺气散人气顺则安,气逆者必乌药之辛以顺之。
  星香散二药偶方之制以通喉也。
  星附汤三药奇方之制以达下也。
  排风汤排,推也。用药推去其风也。
  左经汤左,佐也:经,脉络也。血少经滞,手足挛搐,用药佐之也。
  三化汤三药化痰、化滞、化风也。
  防风通圣散预防风疾,通灵如圣。
  玉真丸言如玉之白也。
  一字散古方一钱四字,一字二分半也。
  三痹汤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也。
  四神丸四药有神验也。
  五苓散五件以苓为主。
  抵当汤蓄血住于下焦,用药挤去,邪不能抵当也。
  泻清丸泻东方青色肝木也。
  三一承气汤三方合为一也。
  白通汤葱白之辛以通阳也。
  六一顺气汤一方可兼六方。
  大柴胡汤泄热之功大也。
  五积散积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五者之积可散也。
  小柴胡汤力小而和缓也。
  藿香正气散言能正气之不正也。
  黑奴釜底煤黑色;奴,小麦奴也。
  紫雪丁香、麝香熬膏色紫,药屑如雪。
  桃花散言其色如之。
  雄黄锐散丸如小指尖锐,纳谷道中也。
  双解散表里俱解。
  霹雳散如雷之击动阳气也。
  调中汤泻胃火以和胃气也。
  六和汤六腑不和,用此以和之也。
  六一汤一名天水散,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也,又名益元散者,除中热以益元气也。
  诱行丸夏月服之不渴,诱人行路。
  大顺散热因热用,从治之法也,故谓大顺;冷冻饮料者,不伤肺也。
  一清饮子诸热能一一清之。
  桂苓甘露饮桂甘辛,苓甘淡,止渴如甘露也。
  来复丹一阳之气来复也。
  二气丹硝石气寒为阴,硫磺气热为阳,以二气理二气也。
  肾着汤湿气附着于肾,方能去之。
  三和汤血秘、气秘、风秘,三者皆可和也。
  七气汤治七情之气也。
  清燥汤治肺金之火,清其干燥,则生化之源滋润而达也。
  神保丸言药之效,如神保全也。
  导滞通幽汤导引肠中积滞,使通幽门而下也。
  盐煎散用盐引入肾也。
  越鞠丸鞠,郁也。药能发越其郁结之气。方多误为越曲。
  鸡舌香散药气如鸡舌之香也。
  分心气饮分开心胸间郁气也。
  流气饮子流行滞气也。
  蟠葱散葱能通气,蟠曲其葱,入药为引。
  失笑散病忽去而不觉发笑。
  复元通气散元气复,则通而不滞。
  抑气散高者抑之。
  一块气丸积气结成一块,方能治之。
  阿魏撞气丸撞散气块痞积。
  交感丹茯神阳中阴,香附血中气,阴阳交感而气血和矣。
  补天丸药能补阴,天元一气也。
  大造丸药能大生气血,如天地造成也。
  梦授天王补心丹终南山宣律诵经劳心,昆沙门天王梦授此方。
  双和散气血两和也。
  十全大补汤十药全而大,能补虚。
  威喜丸松脂入地,三千年化为威喜,食之令人长生,方名茯苓,言威喜者,美之也。
  二至丸夏至阴生,鹿解角;冬至阳生,麋解角。方用二角者,取二至之阴阳以生气血也。
  鹿首四斤丸八药各半斤也。
  人参养荣汤人参补气,言养荣者,气盛则血生也。
  瑞莲丸莲实用之有奇效,故曰瑞。
  打老儿丸妇人年过百岁,打其年老儿子不服此丸也。
  天真丸天真,精气也,此药能补之。
  补中益气汤黄补中,人参益气。
  虎潜丸凡人龙常出于水,龙飞而汞轻;虎常出于火,虎走而铅枯,虎潜火伏而滋阴也。用胫骨者,虎一身筋力,皆出于前足胫中,性气藏焉。
  草还丹非金非石,惟草是饵。
  清震汤头风如震,药能清之。
  清空膏人首,天之象空虚。药能清头昏,故曰清空。
  五蒸汤五脏蒸热。
  单白芷丸,又名都梁丸白芷出都梁山。
  妙香散木香和气,麝香通气。经曰: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香药之妙如此。
  抑青丸泻肝也。
  归脾散忧思伤脾,健忘怔忡,用此复还脾气。
  潜行散潜行,水底行也,脚疾有湿故云。
  舒经汤凡筋虚则痛,血虚则蜷,故养血以舒经也。
  黑虎丹黑豆、虎胫骨也。
  二妙散黄柏除热,苍术除湿,二妙药也。
  八正散八药能正膀胱之水道也。
  导赤散导引膀胱水道,而治小便赤也。
  火腑丹言治心热小便赤也。
  清心莲子饮清心降火,莲子之功。
  神芎丸川芎散热如神。
  舟车丸药能通经络而治水,犹舟以通水,车以通陆也。
  感应丸感之即应。
  温白丸白乃西方金色,寒气袭而成积,药能温之也。
  保和丸保脾气以去食积。
  见丸,日气也。药之消积,如雪之见日也。
  金花丸色如金也。
  龙脑鸡苏丸龙脑,地名,在苏州。鸡苏,薄荷之别名。
  左金丸左,佐也;金,肺也。火旺烁金,药能辅佐肺金而平肝木也。又名回令丸,泻火以回金之令也。
  清脾饮疟病多起于脾,故清之也。
  四兽饮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应四脏,方治四脏邪,以辅脾土。
  对金饮子可敌金也。
  露姜饮姜性热,假露之阴以治热燥也。
  交加散药半生半熟,取阴阳交加之义。
  顺元散分解阴阳,利散痰涎,以顺元气也。又名分利顺元散。
  华盖散肺为五脏华盖,药专治肺。
  三拗汤拗,不顺也。言甘草不炙,麻黄留节,杏仁不去皮尖也。
  手拈汤如手拈去其病也。
  五拗汤五药不制,存其悍烈之性,以为劫病之功也。
  千缗汤一服而获千缗之谢故云。
  苏沉九宝饮苏沉二内翰所制之方。古沉、沈通用。
  温中化痰丸中气温而痰自化。
  青州白丸子州有范公亭,其下井泉至美,和药皆白。
  滚痰丸滚转而下痰也。
  海藏五饮汤王海藏治五饮之方也。
  控涎丹控,引也;涎,痰涎也。
  小胃丹治胃中之积痰,药丸如麻子,故曰小。
  导滞汤导引暑热积滞之气下行。
  通玄二八丹五药共二两,黄连独八两,言药之妙通神。
  大已寒丸已,止也,大止脾胃寒冷。
  戊己丸戊,胃土;己,脾土。治脾胃泻利之药也。
  四柱散四药如四柱之支大厦也。
  升阳除湿汤升阳以升、柴、羌、防,除湿以陈、半、苍、苓。
  凝神散收敛神气也。
  调中益气汤调中甘草,益气参,中调气益,脾胃自健。
  升阳顺气汤阳气本上行,郁逆于下则不能发生,故顺其气使上行也。
  金液丹水银乃白金之液也。
  金锁正元丹药能止泻而锁固真元之气也。
  清六丸清热也。
  四君子汤四药不燥不热,禀中和之气而补益,故称君子。
  温六丸温寒也。
  生胃丹用南星、用黄土以生胃土也;用粟米入胃而生谷气。
  平胃散胃中宿滞不化,即成痞满腹胀,故用苍、陈、浓朴,苦以泻之。恐泻太过,又用甘草以和之,平胃之义也。
  五膈宽中散一曰气、二曰血、三曰痰、四曰寒、五曰热,言药能散胃中滞塞,使饮食下行,豁然而中宽也。
  抽刀散药能定痛,如抽刀夺回命也。
  胃爱散胃喜甘而恶苦,此药味甘,故胃爱之。
  四七汤四药能治七情气结之痰。
  三仙丸谓星、半为曲,香附去毛,皆脱其本性,用之如人脱凡成仙。
  聚金丸言芩、连之色也。
  寿星丸南方有极星,曰老人,主寿。方用天南星,假而名之也。
  肠风黑散血见黑而止,以色克也。
  玉壶丸玉壶为器,清可彻底,言药能化痰,而使肺极清也。
  结阴丹固结其阴血也。
  玉屏风散屏风,防风别名;玉,美之也。言能御风如屏障也。
  茜梅丸二药酸以收之也。
  明目流气饮七情气攻眼,用药流利其气,则目可明也。
  春雪膏药色白,点之自化,如春雪也。
  驻景丸日光之影为景,没则昏矣。言药能驻景,使不昏也。
  镇宫散言安镇子宫也。
  逍遥散言药能使病安,则逍遥翱翔自适也。
  仓公散太仓公淳于意所制方也。
  玉烛散《尔雅》云:四时和气,谓之玉烛。言药能和气也。
  夺命丹言能下死胎以夺回母命也。
  达生散达,羊子也。言此药服之,如羊之易产而无患也。
  涌泉散无乳者服之,乳出如涌泉也。
  观音散释氏有千眼观音,能救百难苦,故名之也。
  紫霜丸紫,碧色也;霜,巴豆霜也。
  调解散陈皮、甘草以调中,紫苏、葛根以解肌。
  红绵散苏木、胭脂、红绵裹药煎也。
  脱甲散言表解则身轻快,如脱去铠甲也。
  鸡鸣散日交巽木而鸡鸣,鸡鸣则阳气随动,而人之血气亦应时而行,故于此时服药以行瘀血也。
  江鳔丸鳔,鱼鳔也。江鱼鳔可为胶。
  五福化毒丹言药能化诸毒而致五福也。
  醉仙散服之令人瞑眩如醉仙也。
  太乙膏太乙,天之贵神。以此名方,神之也。
  一粒金丹一粒,一丸。以金箔为衣。
  紫金丹方有紫金皮也。
  历代医学姓氏
  按《医林史传》、《外传》及《原医图赞》而类编之,俾后学知所观感云。
  三代以前,圣君贤相,创为医药,以济死生者也。
  伏羲氏有《天元玉册》,乃鬼臾区十世祖口诵而传之,《素问》中重载其语。
  神农氏有《本草》传世。
  黄帝氏与下九人更相回答,作《灵枢》、《素问》内外一十八卷。素者,本也,五行之本也;问者,黄帝问也。赞于《易》,载于《史》,序于《大学》,古之圣人也。后世辄言黄老之学,不知黄乃黄石公也。
  僦贷季三皇时岐伯师也。定经络穴道、脏腑阴阳度数,以人法天地万物,理色脉而通神明,医之端肇于此。
  岐伯黄帝时臣也。与帝更相问难而作《内经》,以垂教万世。
  伯高、少俞、鬼臾区黄帝三臣也。发明五行,详论脉理,以为经论。又有少师,亦同时臣也。
  俞跗黄帝臣。治病不用汤液,割皮解肌,决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炼精易形,以去百病。
  桐君黄帝臣也。多识草木性味,定三品药物为君臣佐使,撰《采药对》四卷、《采药别录》十卷。
  雷公名,黄帝臣也。善医术,着《至教论》及《药性炮炙》二册。
  巫咸尧臣也,药方之始。
  伊芳尹殷时圣人。制《汤液本草》,后世多祖其法。
  秦汉以后,有通经博史,修身慎行,闻人巨儒,兼通乎医。
  张机字仲景,东汉南阳人。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作《伤寒论》,医方大备,扁鹊、仓公无以加焉。
  后世称为医圣。其门人卫沈撰《四逆三部厥经》及《妇人胎脏经》、《小儿颅囟经方》。
  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西晋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居贫,年二十始感激读书,带经而锄,博通典籍百家,以着述为务。沉静寡欲,高尚其志,征辟不就,号玄晏先生。后得风痹羸疾知医,着《甲乙经》及《针经》。
  裴字逸民,西晋河东人也。多学术,善医经,官至尚书左仆射,校正《太医权衡》及上古药物轻重分两。
  范汪字玄平,东晋颖阳人,雍州刺史略之孙也。博学,善谈性理,以拯恤为心,着方书百余卷。
  殷仲堪东晋陈郡人,性至孝,善属文谈理。祖融吏部尚书,父师骠骑咨议参军。因父病精医,执药挥泪,遂眇一目。孝武帝召为太子中庶子。
  殷浩字深源,陈郡长平人,好古《易》,精医术,妙解经脉,着方书。
  徐熙南宋东海人。早好黄老,隐泰望山,遇道士授以《扁鹊镜经》。晚精心学,名振海内,官至濮阳太守。世医徐秋夫、道度、文伯、徐雄、之才等,皆其子孙也。
  褚澄字彦通,齐河南阳翟人。宋武帝之甥,尚书左仆射湛之子。博学善医,官尚书。论僧道尼姑异乎妻外家,求嗣必有子,妇人如未笄之女则不宜也。着《医论》一帙,发身中造化之秘。治一人服鸡子多而得奇疾,煮苏汁一升饮之,吐涎升许,其中有一鸡雏,翅距已全而能走,后吐三十余枚而瘳。
  王显字世荣,后魏阳平乐平人。好学精医,少历本州从事,明敏有断才,领军有功,迁廷尉御史,官至太子詹事,兼吏部行事,仍在侍御营进御药。着《医方》三十五卷,颁行天下。
  徐之才字士茂,后周雄之子。幼隽发,年十三召为太学生,通《礼》、《易》,善医术,兼有机辨,药石多效。官尚书,赠司徒公,录尚书事,谥曰衣冠文物。撰《药对》。治一人患足跟肿痛,诸医莫识,公曰:蛤精疾也,由乘舡入海,垂脚水中而得。为剖出二蛤子而愈。治一人酒色过度,眼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尺,亭亭而立。公曰:此色欲多,大虚所致。乃处补药饮之,数剂而愈。
  孙思邈唐京兆华原人。幼称圣童。隋文帝召不拜。太宗即位,召见拜谏议大夫,固辞,隐太白山,学道养气,求度世之术,洞晓天文,精究医业,着《千金言》三十卷,《脉经》一卷,独于伤寒不及。朱子《小学笺注》谓思邈为唐名进士,因知医贬为技流,惜哉!孟诜、卢照邻师事之,与论心欲小,胆欲大,智欲圆,行欲方之语。
  狄梁公知针术。有富儿鼻端生赘,为脑下针,赘应手而落。
  王绩字无功,绛州人,王通之弟。唐太宗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还里莳药自供,或以济人。以《周易》置床头,他书罕读,游北山东皋着书,自号东皋子。
  孟诜唐汝州梁人。举进士,累迁凤阁舍人。睿宗即位,加银青光禄大夫,后致仕,以药饵为事。常曰:保身养性者,善言莫离口,良药莫离手。年九十三卒。着《补养方》、《必效方》各三卷,《食疗本草》。
  陈藏器唐开元中,京兆府三原县县尉。撰《神农本经》,总曰《本草拾遗》,共一十卷。
  许胤宗唐义兴人,仕陈为新蔡王外兵参军,后为散骑侍郎。王太后病风不能言,脉沉难对,医家告术穷,公以黄、防风煮汤数十斗置床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关中多骨蒸病,递相传染,得者皆死,公疗必愈。
  或劝其着书贻后世者,答曰:医者意也,思虑精则得之,脉之候幽而难明,吾意所解,口莫能宣也。古之工医,要在视脉,病乃可识,病与药值,唯用一物攻之,气纯而愈速;今人不善为脉,以情度病,多其物以幸有功,譬猎不知兔,广络原野,冀一人获之,术亦疏矣。一药偶得,他药相制,弗能专力,此难愈之验也。脉之妙处,不可言传,虚着方论,终无人能悟,此吾所以不着书也。卒年九十余。
  许叔微字知可,宋白沙人。尝获乡荐,省闱不利而归,舟次吴江平望,夜梦白衣人,曰:汝无阴德,所以不第,何不学医?吾助汝智能。归践其言,果得扁鹊之妙。人无高下,皆急赴之,后绍兴登科第五。着《本事方》,撰《伤寒辨疑》。
  郑樵莆田人。博学强记,搜奇访古,好着方书。绍兴中,以荐召对,授枢密院编修,尝居夹山,学人称夹先生。
  纪天锡字齐卿,宋泰安人。弃进士业,精医,注《难经》五卷。太定十五年上其书。授医博士。
  杨文修字中理,浙人。性纯孝,因母病遂去举业,读轩岐氏书,药不效,割股和粥以进,母疾即起。
  母死,庐墓有群鸟随文修起止,府县旌表其宅。修曰:某之事亲,不足以起名哉!朱文公就见,与谈性理及天文、地理、医学之书,竟夕乃去。晚年着《医衍》二十卷,编《地理拨沙经图》,卒年九十九。
  李惟熙舒州人。博学通医,善论物理。云:菱、芡皆水物,菱寒而芡暖者,菱花开背日,芡花开向日故也。又曰:桃、杏双仁辄杀人者,其花本五出,六出必双仁。草木花皆五出,惟山栀、雪花六出,此殆阴阳之理。今桃、杏六出双仁杀人者,失其常也。
  麻九畴字知几,金莫州人。三岁识字,七岁能草书,作大字,有神童之目。章宗召见,问:汝入宫殿惧否?对曰:君臣,父子也,子宁惧父耶?上大奇子。弱冠往太学,有声场屋间。南渡后,读书北阳山中,始以古学自力,博通五经,于《易》、《春秋》为尤长。少时有恶疾,就道士学服气数年,疾遂平复。又从张子和学医,子和以为能得其不传之妙。大率九畴于学也专,故所得者深,饥寒劳苦,人所不能堪者,处之怡然,不以略其业也。
  刘完素字守真,金河间人。少聪明博学,忽遇异人,以酒饮之,大醉,及寤,洞达医术。撰《运气要旨论》、《精要宣明论》、《素问玄机原病式》。然好用凉剂,以降心火、益肾水为主,自号通元处士。
  张元素字洁古,金易州人。八岁试童子举,二十七岁试经义进士,犯庙讳下第。乃学医,洞彻其术,治病不用古方。其说曰: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自为家法云。故其书不传,其学则李东垣深得之。
  李庆嗣洛人。少举进士不第,弃而读《素问》,洞晓其义,着《伤寒纂类》四卷,《改正活人书》二卷,《伤寒论》三卷,《针经》一卷。年八十,无疾而逝。
  李杲字明之,号东垣,元之镇人也。幼好学,博经史,尤乐医药,捐千金从张元素,尽传其业。家富自重,人不敢以医名之。大夫士或病,其资性高謇,少所降屈,非危急之疾不敢谒也。其学于伤寒、痈疽、眼目病为尤长,当时称为神医。《东垣十书》多其着述。治伤寒发热,误服白虎汤,面黑脉细,小便不禁,公曰:白虎汤大寒,非行经之药,止寒脏腑,不善用之,则伤寒本病隐曲于经络之间,或更以大热之药救之,则他证必起,但宜温药升阳行经。盖病隐于经络,阳不升则阴不行,经行而本症见矣,治之何难?又治十五岁人病伤寒,烦渴目赤,脉七八至,按之不鼓,用古姜附汤冷冻饮料而愈。
  王好古字进之,号海藏,元古赵人。任赵州教授,兼提举管内医学。性识明敏,博通经史,笃好医方,师事李东垣,尽得所学,遂为明医。着有《医垒元戎》、《医家大法》、《仲景详辨》、《活人节要歌括》、《汤液本草》、《此事难知》、《斑疹论》、《光明论》、《标本论》、《小儿吊书》、《伤寒辨惑论》、《守真论》、《十二经络药图》。
  滑寿字伯仁,世为许襄城大家,元初祖父官江南,自许徙仪真而公生焉。性警敏,习儒,日记千言,操笔为文,尤长于乐府。受王居中习医,而理识契悟过之。着《素问钞》。治妇人病小便涩,中满喘渴,脉三部皆弦而涩,医投以瞿麦、栀、苓诸滑利药而秘益甚。公曰:水出高源,膻中之气不化,则水液不行,病因于气,徒行水无益,法当治上焦,乃与朱雀汤,倍枳、梗,长流水煎,一服而溲,再服气平而愈。治一妇人,年六十余,亦病小便秘若淋状,小腹胀,口吻渴,脉沉且涩。公曰:此病在下焦血分,阴火盛而水不足,法当治血。血与水同,血有形而气无形,有形之疾,当以有形之法治之。乃与滋肾丸,服之而愈。治一妇人有孕,九月病滞下,日五七十起,后重下迫。公以消滞导气丸药下之,病愈而孕不动。《素问》曰:有故无殒是也。殒者,损也。治一妇经水将来,三五日前脐下痛如刀刺状,寒热交作下如黑豆汁,既而水行,因之无孕,两尺沉涩欲绝,余部皆弦急。公曰:此下焦寒湿,邪气搏于冲任。冲主血海,任主胞胎,为妇人血室。故经事将来,邪与血争作痛,寒热生浊,下如豆汁,宜治下焦。遂以辛散苦温理血之药,令先经期日日服之,凡三次而邪去,经调有孕。治一人因心高志大,所谋不遂,怔忡善忘,口淡舌燥,多汗,四肢疲软,发热,小便白浊。诸医以内伤不足,拟进茸、附。公视其脉,虚大而数,曰:此思虑过度,少阴君火行患耳。夫君火以名,相火以位,相火代君火行事也。
  相火一扰,能为百病,况少阴乎!用补中益气汤、朱砂安神丸,空心则进坎离丸,月余而愈。治一孕妇,五月病咳痰气逆,恶寒,咽膈不利,不嗜食者浃旬,脉浮紧,形体瘦,公曰:此上受风寒也。投以辛温与之,致津液,开腠理,散风寒,而嗽自止矣。治一妇暑月身冷自汗,口干烦躁,欲卧泥水中,脉浮而数,沉之豁然虚散,公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为阴盛格阳,得之饮食生冷,坐卧风露。乃与玄武汤,冷冻饮料,三服而愈。治一妇病寒疝,自脐下上至心皆胀满攻痛,而胁疼尤甚,呕吐烦满,不进饮食,两手脉沉结不调。公曰:此由寒在下焦,宜亟攻其下,无攻其上。为灸章门、气海、中脘,内服玄胡索、官桂、胡椒,佐以茴、木诸香,茯苓、青皮等而愈。
  葛干孙字可久,平江吴人,膂力绝伦,击刺战阵,百家众技,靡不精究。及长,折节读书,应进士亚选,遂不复应试。传药书坊论,有《医学启蒙》,又《经络十二论》、《十药神书》。勇力之士,争言其长于武;逢掖之士,争言其长于文;方论之士,争言其长于医。然皆未睹其学之所至也。君于血气既定,资质既变之时,方将举圣人之道而修之,凡所称誉,皆君所厌弃而羞道者,使当世知君而用之,功业岂少哉!治伤寒疾不得汗,发狂循河而走,公就控置水中,使禁不得出,良久出之,裹以浓被,得汗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