踯躅花油
踯躅花根(四两捣烂)
用香油一碗熬枯去渣,入黄蜡少许,滤清候冷,青布蘸搓,日用三次,毡帽戴之,勿令见风。
又方驴油频搓患上,疮愈发长。
连床散治瘌疮及手足身上阴器肤囊,抓烂淋漓。
黄连(五钱)蛇床子(二钱五分)五倍子(一钱二分半)轻粉(二十五贴)
为细末。先以荆芥葱白煎汤洗拭候干,清油调敷。
赤游丹门主论
《内经》运气丹皆属火。
经曰:少阳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是也。
《圣惠》云:夫一切丹毒者,为人身体忽然变赤如丹之状,故谓之丹毒也。或发手足,或发腹上如手大,皆风热恶毒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也。若不急治,则痛不可忍;久则坏烂,出脓血数升。若发于节间,便令人四肢毒肿,入于腹则杀人,小儿得之最为急也。
戴复庵曰:发丹色状不一,痒痛亦异,大概因血热肌虚,气邪所搏而发。然色赤者多,以赤故谓之丹,有发而色白,谓之冷瘼。此病多缘肌肉疏为风邪所袭而成。风热则赤,风冷则白,今人但呼赤为丹,白为瘼,古方亦名为瘾疹,非特分寒热,亦兼备四气。近世方论呼白为婆瘼,赤为血风。
朱丹溪曰:内伤者,胃气极虚,一身如火游外所致,宜补以降之。
刘涓子《鬼遗方》云:丹者恶毒之疮,五色无痛为丹毒,痒者为风丹。
陈实功曰,赤游丹又名火丹,乃心火妄动,三焦风热乘之,故发于肌肤之表。有干湿之不同,红白之各异。干者色红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此属心肝二经之火,治以凉心泻肝,化斑解毒汤主之。湿者色多黄白,大小不等,流水作烂多痛,此属脾肺二经湿热,宜清肺泻脾,除湿胃苓汤主之。腰胁生之,肝火妄动,又名缠腰丹,柴胡清肝汤主之。甚者急以细磁锋砭血,精猪肉片贴之。(《正宗》)
许学士曰:飞灶丹从头顶红肿光起,(宜葱白自然汁调白芨末涂。)吉灶丹乃膀胱经风热,从头上向脑后红肿,(宜赤小豆紫荆皮末,用鸡子清或酒调涂。)鬼火丹乃手足阳明经风热,从面上起红肿,(宜蜜调制柏散或鸡子清调伏龙肝末涂之。)天火丹乃肾经中热毒,膀胱风热,从脊背起赤肿,(宜一二年陈羊油熔化,调羌活末涂之。)天灶丹从两臂赤肿少黄色,或一臂,乃手阳明风热,(宜柳枝烧灰,水调涂之,或冲和膏涂。)水激丹两胁虚肿红热,乃足少阳胆经风热,(宜有孕母猪屎烧灰,蜡水涂之。)胡吹丹从脐上起黄肿者,是任脉中热与湿,(宜醋调槟榔末涂,或酒调冲和膏涂。)野火丹从两腿上起赤肿如火烧,乃足阳明经中风热,(宜羊油调乳香末涂,或捣火丹草和醋涂,或水调白芨末涂之。)烟火丹从两足背上起赤肿痛,乃足三阳经风热,亦有足底心起,是足少阴肾经大热,(宜香油调猪石槽下土涂之,或蜜调制柏散涂。)胡漏丹从阴上起,或黄肿赤肿,乃足厥阴肝经虚火发于外。(宜羊油调屋漏土涂之,或调制柏散醋涂。)
又曰:此俱小儿受胎内之毒,如三日不治,攻入肠胃必死。
又曰:凡小儿未满百日发丹,不拘是何丹,必死。
窦汉卿曰:游丹发于头者何以治之,必须将患儿眠在床上,以脚跟一头加砖一二块,以坠毒气于头,再用磁锋砭之,使毒气毒血皆从头顶而出,若乳母抱立在身砭之,则毒气顺下,遂壅咽喉,必难生矣。近观同道之友,颠倒砭之,不行其手法以害诸儿,故不辞琐琐,又申明之。
又曰:凡丹入于腹中,饱闷脐凸,体若燔炭者死。
又曰:内丹从胁下至腰下肿,发赤色至腰则死。
申斗垣曰:内丹言赤色如涂朱,映于肉里,故名内丹,似板而微肿。如发于渊腋金门等穴,或右或左,皆少阳胆经,一二日者可治;如连腰脐青紫及大痛,或大小便不通,皆不可治,死之必矣。(《启玄》)
又曰:夹豆丹者赤也,如涂赤朱于皮肤之上,乃热毒蕴蓄恶血,命门相火合而发起,与痘相兼而生。如霞片浮而薄者易治;浓而紫者难痊。当顺天时,若暑热以通圣辛凉之剂解之,严寒以升麻葛根辛温之剂解之。痘疮既发,正合其宜,又有失于调护,受风热则血沸腾,感寒冷则血凝泣,亦可用涂敷之法于外。
又曰:丹从腹往四肢者生,从四肢入腹者无救。
窦汉卿曰:赤丹急用磁锋砭去紫血,自下而上,则毒血流上,不可逆砭,急用乳香末鸡子清调匀涂砭处,时以芭蕉根汁涂之。
又曰:又有一种烂皮火丹,用莲蓬、面粉、伏龙肝、黄柏末和匀干掺。
李东垣曰:丹毒者,谓人身忽然赤如涂丹之状,故谓之丹毒。世俗有云赤瘤,或因有疮误而相触,四畔赤,谓之疮瘤。凡丹毒之疾,皆游走不定,状如云气者是也。小儿得之,最忌百日之内,谓之胎瘤。以其气血嫩弱,脏腑柔脆,难任镰针,所以忌也。
冯鲁瞻曰:赤紫丹瘤皆心火内郁而发,赤如丹砂,故名曰丹。因热毒客于皮肤,搏于气血而风乘之,阴滞于阳则发丹毒。热极生风,片刻之间,游走遍体,虚热则痒,实热则痛。自腹而达于四肢者易治。自四肢而归于腹者难疗。书虽有五色之分,十丹之异,总不出血热而属于心,心火内炽,客风外乘,风胜则树木皆摇,故令游走殊速。名为丹者。以心应火而色赤也。色红者生,白者气虚挟痰,紫者毒盛,色青如苔者死。赤者名赤游丹,热毒感之深也。其状赤肿,片片如胭脂涂染,或发于手足,或发于头面胸背,令儿躁闷腹胀,其热如火,痛不可忍,游走遍体,流行甚速,须急治之;若一入腹入肾,即不可救。白者名曰白游风,感风湿之轻证也。其候流块作痒,壮热憎寒,鼻塞脑闷,咳嗽吐逆。其治之法,赤者清凉解毒,甚则砭去恶血,以药涂之,白者不过疏散渗湿而已。火灼疮者,先天之热毒也,火走空窍,故必于口鼻眼目,阴囊粪门之处红点如癣,渐成红泡,逾日而穿,赤色无皮,如汤火炙之状,痛苦殊甚,睡卧不安,一二日间周身能腐;若至囟门肿气,阴毒肿亮者不治。及一切丹毒入脏,脐突出浆,面颊紫浮,噎气不乳,手足拳禁,大小便绝,胸背血点,舌生黑疮,心胸紫肿者,皆为不治。然小儿脏腑娇嫩,凡一切丹毒,必先内服解毒,方可外敷。盖毒易入难出,肌肉受伤其害轻,脏腑受伤其害速耳。(《锦囊》)
陈实功曰:小儿赤游丹乃受毒于未生前,发病于有生后。盖身在胞胎,皆赖父精母血借以生养,父母不能节其欲,多致淫火猖炽,胎必侵受;既生之后,热汤洗浴,烘熏衣物,触动内毒;欲发之时,先必发热啼叫惊搐,次生红肿光亮发热,瞬息游走无定,发无定处,先从头额起者名天灶丹。治以升麻葛根汤,母子同服。余皆起于腹背,腹背流入四肢者轻;起于四肢流入胸背者重。有此总宜砭去恶血为要。砭血之后,先用猪精肉缝片贴之,一时许,以金黄散用水芭蕉根捣汁调敷。如毒气入里,腹胀坚硬不乳者,紫雪散下之,三日后身渐彻凉,砭血之处,肉便软活,声清腹软,乳哺如常者顺,反此为逆。(《正宗》)
钱青抡曰:天火丹从背上起赤点疤,(桑白皮为末,羊脂调涂。)水激丹从两胁虚肿起,(生铁锉末,猪粪调涂之。)缠腰丹腰生一红蕾,两边生红筋,缠至脐必死,(金墨磨浓和雄黄末涂之。)冷丹白颜料者,(用姜皮一撮煎汤洗之。)热丹红颜料者,(紫背浮萍煎汤洗之。)丹瘤或生颏下如樱桃,突出色赤而光者是也。(宜以绵羊脑子同朴硝研烂贴患处,立效。)丹疹遍身红点如洒朱者是也。(用防己半两,朴硝、犀角、黄芩、黄、升麻各一钱,加竹沥煎服,即愈。)火丹遍身红肿是也。(用当归、赤芍、甘草、大黄各等分,每服三钱,水半盅,煎三四分,食后服,亦效。)火丹发于足踝者,(用芸薹菜捣敷,随手即消。)赤游风丹忽然肿痒,流行不止一处者是也,此证至急,救迟则死。(用雄黄、五倍子各等分为末,醋调涂之,或用无名异为末,葱汁调涂立消,或用铁锈水涂之即消,或用新生荷叶捣烂入盐少许,涂之即消。)
赤游丹门主方
升麻葛根汤治丹毒身体发热,面红气急,啼叫惊搐等证。
升麻葛根白芍柴胡黄芩黑山栀(各一钱)木通甘草(各五分)
水煎,不拘时母子同服。
大连翘饮治小儿丹毒发热,痰涎壅盛,一切诸疮痧疹,颈项生核,或伤风寒,时行发热等证。
连翘生石膏防风荆芥生甘草滑石黑山栀当归瞿麦车前子木通牛蒡子赤芍药柴胡炒黄芩蝉蜕(各五分)
灯心二十根,白水煎,母子同服。
消毒犀牛饮小儿丹毒,身热气粗,啼叫惊搐不宁等证。
犀角防风(各一钱)甘草(五分)川黄连(三分)
灯心二十根同煎,徐徐服之。
紫雪散治小儿赤游丹毒,甚者毒气入里,肚腹膨胀,气急不乳,即宜此药救之。又治伤寒热躁发狂及外科一切蓄毒在内,烦躁口干,恍惚不宁等证。
升麻羚羊角石膏寒水石犀角(各一两)广木香沉香(各五钱)生甘草(八钱)元参(二两)
水五碗同药煎至一碗,滤清再煎滚,投提净朴硝三两六钱,微火慢煎,水气将尽欲凝结之时,倾入碗内下朱砂、冰片各二钱,金箔一百张,各预乳细和匀,碗顿水内,候冷凝成雪也。大人每用一钱;小儿二分;十岁者五分,徐徐咽之,即救。病重者加至一钱亦可,或用淡竹叶灯心煎汤化服俱可。
荆防散赤丹游走。
荆芥牡丹皮防风金银花牛蒡子(炒杵)橘红生甘草羌活连翘天花粉元参赤芍药(各等分)水煎服。
化斑解毒汤治三焦风热上攻,致生火丹,延及遍身痒痛者。
元参人中黄知母生甘草石膏牛蒡子升麻川黄连连翘(各等分)
淡竹叶二十片,水煎,不拘时服。
针砭法小儿赤游丹毒,红赤肿,游走不定,须急砭之,用披针锋尖向患上,以乌木重箸在针面击之,密砭出血多者为妙。血红者轻,紫者重,黑者死。砭毕温汤洗净,用干精猪肉缝大片贴砭处一时许,方换如意金黄散,以水芭蕉根捣汁调敷。
搽药方石膏、密陀僧、雄黄、生大黄各等分,研细,芭蕉根汁调敷。
又方腊月羊油熬搓,并治冻坼。
又方浮萍草捣汁搓。
又方芭蕉根捣汁搓。
又方鼠粘根捣汁搓。
绿袍散
绿豆(五钱)生大黄(二两)
生薄荷捣汁,入蜜调涂。
柏叶散治三焦火甚,致生火丹,作痛作痒,延及遍身。
侧柏叶(炒黄)大黄蚯蚓粪(韭菜田内者佳)黄柏(各五钱)赤小豆轻粉(各三钱)
共为细末,新汲水调搓。
当归膏赤游丹、鹅掌风。
当归生地黄(各一两)木鳖子(去壳)大枫子(去壳)麻黄防风玄参紫草黄柏(各五钱)
用麻油半斤,同药熬枯滤去渣。再将油复入净锅内熬至滴水成珠,再下黄蜡二两,试水中不散为度。候稍冷倾入盖碗内,坐水中出火毒三日,听搓。
奇方(汤氏)灶马(即俗呼樟木虫。)在灶内寻出活的去头,以白浆擦赤游丹上,不过数次即愈。
小儿赤游丹胎毒(吕尔青)。千脚泥一两,晒干或烘,加珍珠三分同研细,菜油调敷肿处。
又方(金云章)
穿山甲(炒炙)血余(,即头发灰,各等分)
研末。每服五分,轻者三分,黑糖拌滚汤调下。
又方芝麻炒研,油调敷,大人小儿火丹俱神效。
火丹遍身生遍形如水泡者(单方)用小儿胞衣瓶内水,将鸡毛扫上,随手即愈。
犀角解毒饮(钱青抡)治赤游丹红肿游走遍体,壮热不安。
防风荆芥穗黄芩(各一钱)犀角(磅因)甘草(各五分)牛蒡子(微炒,四钱)
水煎频服,神效。
又方灶心土不拘多少,鸡子清调敷。
又方船底青苔为末,鸡子清调敷。
丹瘤(《修真秘旨》)萆麻子五粒去皮,研入面一匙,水调涂甚效。
香瓣疮门主论
申斗垣曰:香瓣疮又名浸淫疮,初生甚小,先疮后痛,汁出浸淫,湿烂肌肉,延及遍身,多生面上耳边。(《启玄》)
香瓣疮门主方
面上耳边香瓣疮。
羊须荆芥干枣(去核,各存性,二钱)
研细入铅粉五分,每用少许油调,先以温汤洗净拭干,涂上即愈。
炼银疮门主论
李东垣曰:炼银疮即面洇疮,是母受胎之日,喜食酸辣及邪味过度,多生此疮。(《精义》)
洇尻疮门主论
申斗垣曰:初生小儿绷缚手足,颐下颊肢窝腿丫内湿热之气蕴积,洇烂成疮,此乃乳母看顾不到所致。不可用他药,只用伏龙肝一味,不拘多少,研细干掺,以纸隔之。(《启玄》)
面上热毒恶疮门主方
面上生疮。
胡粉轻粉松香(各等分)
研细,鸡蛋黄煎,油调搽。
面上热毒恶疮(冯氏。)
胡粉黄柏(炙)黄连(各等分)
研细。猪油调敷。
面上毒疮初起,急寻水蜒蚰一二条,用酱少许,共捣涂纸上,留一小孔透气,粘贴。
暑痘门主论
胡公弼曰:暑痘者乃暑热袭于皮毛,其形如痘圆净,根红胀痛,故有痘名。(《青囊》)
澄谓小儿因暑月烈日中戏嬉,或坐日晒砖石,或襁褓中受母暑热相感,皆能头面丛生,名曰暑痘。施治之法,内宜清暑利热,拣要害处敷消数枚,切不可遍敷,若一概敷消,则所感暑热无从外解,必致深入,疟痢势所难免,不可因其小而惑之。
暑痘门主方
验方初起用飞罗面放掌心内,以旋汲井华水调稀滴暑痘上,自消。
又方石蟹水磨敷,自消。
疖子门主论
蒋示吉曰:此乃暑邪血热所致,初起不发寒热,高肿于皮肤之间,浅而小,最大不过一二寸者,名曰疖,俗呼疖子。(《说约》)
李东垣曰:有因微热外攻而发于皮肤之上,高肿热痛,此热疖也。(《精义》)
疖子门主方
验方(《精义》)
大黄朴硝(各等分)
为末。醋调敷。
热疖五月五日午时取独蒜切片贴眉心,至夏不发。
热疖菊花根捣汁,无灰酒冲服。疖在上身空心服,疖在下体饱服,自消。采二蚕桑叶滴下之水点上,愈。
顽疖不溃人乳调白面敷之,不久即溃。
疖久不敛白术槿花存性,研末搓之。
热疖神效膏麻油四两熬成珠,再入松香末四两,炒黄丹二两,搅成膏摊贴。
初起热疖枯矾研细,香油调敷。
顽疖久不出头生巴豆仁半粒,同饭捣成饼,贴疖上,明日即出脓。
软脓疖门主论
软脓疖乃暑伏三阳,因循延漫所致。
软脓疖门主方
翠玉膏软脓疖脓水逗流,愈而复发。
明松香(四两)铜绿(二两)猪胆(三个)麻油(三钱)
先将松香熔化,入油令沸,再下胆汁铜绿搅匀,入水中以手扯拔去火毒,瓷盒收贮,用绯光绢量疮大小摊贴,不必更换,听其自落。
又方
萆麻仁松香(各等分)
捣膏贴之,发可复生。
烂疖久不愈者。
青锻石铸铜杓罐子(各等分)
研细,菜油调搽。
又方
川铜绿(一两,研末)
地沥青熬膏摊布上贴之,即消。
又方红柿子皮贴之自干。
软疖大芋头捣烂敷。
又方陈明瓦(天窗上者。)研,清油调搓。
痱疮门主论
痱子乃暑气伤热而生也。
痱疮门主方
痱疮痛痒。
绿豆粉(微炒,四两)滑石(五钱)
研匀朴之。
又方雪水洗之,随洗随减。
又方黄瓜(即王瓜)。切片擦之,即愈。
又方石粉扑之良。
痱子摩破成疮,生肌止痛。(《集验》)
赤石脂黄柏(去粗皮)腊茶(各五钱)白面(二两)冰片(五分)
共研细,棉蘸扑之。
燕窝疮门主论
申斗垣曰:脑窝项后生疮,名燕窝疮,此足太阳膀胱经湿热所生也。(《启玄》)
燕窝疮门主方
燕土丹(申斗垣)
烟胶(一两)燕窝土(三钱)轻粉(一钱)枯矾(五分)
共研细,清油调搓患上神效。
蓐疮门主论
钱青抡曰:凡小儿百日内生疮,名曰蓐疮。由胎毒所致。从身渐延至头,齐眉癞遍则愈;若从头渐至腹者难治。宜内服犀角丸以化其毒。(《幼科良方》)
蓐疮门主方
犀角丸(钱青抡)治胎毒蓐疮。
天竺黄防风羚羊角全蝎(酒洗)白僵蚕羌活明天麻京墨(微烟为度)
川黄连犀角胆南星麻黄犀牛黄(各等分)
为细末。蒸饼打糊为丸芡实大,朱砂金箔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汤下。
第6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