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幼幼新书>第51章(瘕积聚)凡十门3

第51章(瘕积聚)凡十门3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杏仁、巴豆霜同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麻子大。二、三岁儿空腹,以温水下二丸,以利为效,未利再服。更随儿大小以意加减。
  太医局进食丸治乳食不消,心腹胀满,壮热喘粗,呕吐痰逆,肠鸣泄泻,水谷全出。或下痢赤白,腹痛后重,及食,乳癖,气,痞结,并皆治之。
  代赭(醋,研)当归(去芦头,锉,微炒)朱砂(细研水飞)枳壳(麸炒微黄,去瓤)木香(各半两)麝香(细研,一分)巴豆霜(半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药匀,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一岁儿服一丸,温米饮下。更量虚实加减服之,食后。
  《婴孺》鳖甲足丸治少小里急、胁下支坚方。
  鳖头、足(一具,酒二斤,浸一宿,炙干)蛴螬(四十个,炙)虻虫(二合。去头、足、羽)蚱蝉蜣螂(各炙二十个)干姜人参(各三两)云母(炼)芎(各二两)桂心(一两)牛黄(一分)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二丸,日再。
  《婴孺》治小儿八痞,曾青丸一、当心下坚痛,大如小杯,名蒸痞,曾青主之。二、如板起于胁下,抢心,名蛇痞,龙骨主之。三、夹脐如手,名鱼痞,龟甲主之。四、绕脐腹雷鸣,名寒痞,干姜主之。五、当心如杯,不可摇动,名虫痞,牡丹主之。六、心下如盘,名气痞,鳖甲主之。七、生于寒热,腰背痛状如疟,名血痞,虫主之。八、脓出腹中痛,名风痞,蜚蠊主之。
  曾青干姜虫紫石英牡丹皮(去心)桂心(各二分)大黄龙骨(各五分)蜀漆(七分)龟甲(亦云鳖甲)真珠蜚蠊(各三分)细辛(六分)附子(炮,四分)
  上十四味为末,视上所说,根据病所主,皆倍药分,和以蜜,未食服桐子大四丸。此是五、六岁儿所服,若小儿,以意量之。日三服,丸子大小,量儿与之。服之当微烦,勿怪。腹中诸病皆出,神效。忌猪、鱼、菜物。据上八说,疑别有鳖甲并用也。
  《婴孺》治小儿先得寒热,腹坚牢强痞,不能饮食,不生肌肉,时苦壮热。鸡骨丸方
  芎当归紫菀大黄(蒸,三升米下)茯苓(各三分)杏仁(去皮炒)桂心(各四分)杜衡白芷石膏(各二分)半夏(一分,洗)
  黄雌鸡(一个,破腹,勿令中水,去肉取两胁翼及胫骨,干之,炙令黄色)
  上为末,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丸,日进三服,稍稍加之,神效。
  《婴孺》治小儿患腹中痞结,常壮热方。
  大黄(炙烟出)鳖甲(炙黄)茯苓(等分)
  上为末,蜜丸大豆大。饮下,日三。小儿加减之。
  《婴孺》治小儿胁下有痞,手足烦热。五参丸方
  人参苦参丹参沙参元参防风(各一两)干姜附子(各半两,炮)
  虫(五个,炙)大黄(四两,蒸三升米下)蜀椒(一合,去汗)巴豆(二十个,去皮、心,炒)葶苈(一合,炒)
  上为末,别研巴豆,入匀,杵万下,蜜丸如小豆大。一岁儿一丸,日再,稍加丸数。
  《婴孺》治小儿胁下积气,羸瘦骨立,圊便不节。大鳖头足丸方
  鳖头、足(一具,酒浸一宿。炙令黄)干漆(二分,炒)紫芝芍药人参栝蒌根(各三分)甘草(四分)
  上为末,蜜和丸如胡豆大。一丸,日进三服。鳖截之,去颔、下段足,取腕前。
  《婴孺》治小儿痞气,胁下胀满,腹中积聚、坚痛。鳖头丸方
  鳖头(一个)虻虫虫桃仁(炒。各三分)
  上为末,蜜丸如小豆大。二丸,日进三服,以知为度。如不利,加大黄三分。
  《婴孺》治小儿服汤已得大利,温壮已折,而滞实不去,心下坚,痞满不可按,辄啼,内有伏热诸候,集成此疾。
  宜服破痞除热。甘遂汤方
  甘遂甘草(炙。各二分)黄芩大黄(各四分)
  上以水二升,破鸡子二个和,取白投水中搅,令沫上,吹去之,内药煮九合。为二服。
  《吉氏家传》取小儿痞方。
  白丁香紫丁香(各四十九粒)舶上硫黄密陀僧(各一块,皂皂子大)五倍子(一个,枣大)黄鹰条(末,炒一钱)麝(少许)
  上末。如小儿瘦者,粟米饮下半钱;肥者大米饮下。并第七椎下两边灸之,须齐下火。疳、蛔虫自出如麸片相似,效。
  宿食不消第七
  《巢氏病源》小儿宿食不消候:小儿宿食不消者,脾胃冷故也。小儿乳哺、饮食,取冷过度,冷气积于脾胃,脾胃则冷。胃为水谷之海,脾气磨而消之,胃气和调则乳哺消化。若伤于冷则宿食不消。诊其三部,脉沉者,乳不消也。
  《圣惠》:夫小儿宿食不消者,由脾胃冷故也。凡小儿乳哺饮食,取冷过度,则冷气伤于脾胃。缘胃为水谷之海,与脾为表里,脾气磨而消之。其二气调和则乳消哺化,若伤于冷,则宿食不消也。
  汉东王先生《家宝》:小儿宿食不消,身体发热或发吐泻,宜用水精丹利之(方见夹食伤寒门中),却下补药调理。
  如身上热不退,泻不止,仍发渴、心躁,宜进玉珍散二、三服。如更不退,须进银涎散一、二服,却将调胃气药相间服。若只泻清水,宜用白龙丸二、三服。(三方并见本门。)
  钱乙论:食不消,脾胃冷,故不能消化,当补脾,益黄散主之。(方见胃气不和门中。)
  《千金》治小儿宿乳不消,腹痛,惊啼。牛黄丸方
  牛黄(三钱)附子(炮裂,去皮、脐。二枚)真珠巴豆(去皮、膜)杏仁(汤浸,去皮、尖。各一两)
  上五味,捣附子、真珠为末,下筛;别捣巴豆、杏仁,令如泥,内药及牛黄,捣一千二百杵,药成。若干,入少蜜足之。百日儿服如粟米一丸,三岁儿服如麻子一丸,五、六岁儿服如胡豆一丸,日三,先乳哺了,服之。膈上下悉当微转,药丸全出者病愈,散出者更服,以药丸全出为度。
  《千金》崔文行平胃丸治丈夫、小儿食实不消,胃气不调;或温壮热结,大小便不利者。有病冷者,服露宿丸(方在《千金》中)热药,后当进此丸调胃方。
  大黄(二钱)小草甘草(炙)芍药芎葶苈(各一两)杏仁(汤浸,去皮尖,五十枚)
  上七味末之,蜜丸。饮服如梧子五丸,日三。一岁儿二丸,渐加之。《千金翼》有菖蒲、当归、干姜、茯苓、麦门冬、细辛,无杏仁,为十二味。
  《外台》:《短剧方》疗小儿宿食不消,发热。九味当归汤方
  当归甘草(炙)芍药人参桂心黄芩干姜(各一分)大枣(五枚)大黄(二分)
  上药切,以水一升半,煎取六合,去滓分服。增减量之。
  《圣惠》治小儿宿食不化,少欲饮食,四肢消瘦,腹胁多胀。诃梨勒散方
  诃梨勒皮(三分)人参(去芦头)白术麦(炒令微黄)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槟榔(各半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日四、五服。
  《圣惠》治小儿宿食不消,心腹胀闷。陈橘皮散方
  陈橘皮(汤浸,去瓤,焙)高良姜(锉)人参(去芦头)槟榔(各一分)白茯苓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枣一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宿食不消,壮热腹胀。代赭丸方
  代赭(细研)当归(锉,微炒)朱砂(细研,水飞过)枳壳(麸炒微黄,去瓤)木香(各半两)麝香(一分,细研)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更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二丸,更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宿食不化,发热有时。槟榔丸方
  槟榔牵牛子(微炒)川大黄(锉碎,微炒。各半两)干姜(炮裂,锉)枳壳(麸炒微黄,去瓤)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日空心以温水下五丸,晚后再服。更看儿大小,临时增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宿食不消,多吐痰涎。人参丸方
  人参(去芦头)丁香干姜(炮裂,锉)白术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一分)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温水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宿食不消,心腹虚胀。丁香丸方
  丁香木香乳香(细研)雄黄(细研)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一分)肉豆蔻(去壳)槟榔(各二颗)巴豆霜(半分)硫黄(半分,细研)朱砂(细研,水飞过。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粥饮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宿食不消,心腹胀闷。五灵脂丸方
  五灵脂代赭(各一两)巴豆霜(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巴豆霜同研令匀,用面糊和丸如粟米大。每一岁以温水下一丸,加至三丸即不添也。
  《圣惠》治小儿宿食不消。肉豆蔻散方
  肉豆蔻(一枚,去壳)川大黄(一分。锉碎微炒)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服。更随儿大小以意加减。
  太医局青木香丸大人、小儿宽中利膈,行滞气,消饮食。治胸膈噎塞,腹胁胀痛,心下坚痞,肠中水声,呕哕痰逆,不思饮食方:
  木香(二十两)补骨脂(炒香)荜澄茄(各四十两)黑牵牛(二百四十两,炒香,别捣,取末一百二十两)槟榔(四十两。酸粟米裹,湿纸包,灰火中煨令纸焦,去饭)
  上为细末,入牵牛末令匀,渐入清水和令得所。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茶汤、熟水任下,食后服。每酒食后可服五丸、七丸。小儿一岁服一丸。怀妊妇人不得服之。
  《谭氏殊圣方》:壮热时时又作寒,都缘食作不多安。早求洗肺为良药,免得儿心似火煎。白术、桔梗、橘皮散,蜜调和合去顽涎。水银磨入生犀服,一粒神丹病永痊。
  褊银丸
  白术桔梗陈橘皮(各一分)银箔(三片,水银一钱。同结成砂子)犀角(末,一钱,研)巴豆(二粒。去皮。枣一个,裹烧熟)
  上为末,蜜丸小豆大,捻令褊。薄荷水研下一丸。
  《婴孺》治少小腹大,短气有进退,食不安,谷为之不化方。
  黄芩大黄甘草(炙)麦门冬(去心)芒硝(各二分)石膏(一两)桂心(八铢)
  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分为三服。一岁以上为五服。
  《婴孺》治少小癖实,壮热,食不消化,中恶忤气。牛黄鳖甲丸方
  鳖甲麦曲(炒)麦门冬(去心)柴胡(去芦头)大黄干姜芎(各一两)牛黄(二分)浓朴(炙)茯苓桂心(各半两)芍药(五分)
  上为末,蜜丸小豆大。一服二丸,日进三服。
  《婴孺》治小儿食不消,腹满不利。鸡子汤方
  鸡子(五个,去白)乱发(一鸡子大,梳去垢恶)
  上取鸡子汁淋发上,及热,数按之令汁出,取服。量儿大小与之。无毒,得下妙。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乳食不消,腮肿,舌肿,惊躁,渴泻,惊热、惊疳。玉珍散方
  滑石(白者佳)石膏(。各半两)甘草(炙)蚌粉(水淘,澄去砂石,却连盏在火上通红,刮下,用水飞过,细研,秤)白附子白僵蚕(直者,去丝炒。以上各一分)
  上为末,入脑、麝各少许。每服婴孩一字,二、三岁半钱,五、七岁一钱,麦门冬熟水调下。如渴、泻,乌梅汤调下;惊疳,灯心汤调下;小儿气怯者,脑、麝须极少许。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乳食不消,发渴,心躁。银涎散方
  上用粉霜不拘多少,入乳钵研令极细。每服婴孩一字,四、五岁以下半钱,煎莲花汤下,冬月用莲肉煎汤下。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乳食不消,泻不止。白龙丸方
  白龙骨白石脂(各一分)
  上为末,滴水丸如○大。每服三丸,紫苏、木瓜汤吞下,一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
  《刘氏家传》小儿心腹胀满,疳气,伤食,臆肚,泻痢不转方。
  青州枣(一个)巴豆(一粒,去心)
  上巴豆安枣内,慢火炙令焦黑,乳钵细研,入麝少许,用少饭丸如麻子大。一岁一丸。如伤食,用热米饮下;如泻,用冷熟水下。忌生冷、油腻、热物。
  《张氏家传》麝香安中丸治小儿饮食不化,宽中止吐方。
  甘松叶(二两,去土)益智丁香皮香附子(各三两)术(一两)南木香(半两)麝香(一钱)
  上七味除麝别研外,余药同为细末,白面糊为丸。更用生蜜、熟油少许一处和。剂量大小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姜汤下,不计时候。
  《张氏家传》邢和璞真人常服,安神道气,消酒食,益脾胃,老人小孩皆可服。昭陵每食后嚼数片,身体安健。
  尝赐吕申公。刘斯立名延年草。裕陵亦赐韩魏公。
  青皮(一斤。汤浸三日,日三换。候苦味去尽,然后去瓤,切做指面大方片子)上等白盐花(五两,再淋煎用,要雪白)甘草(六两,锉,秤,炙)新舶上茴香(四两)
  上用甜水一斗,同药入金锅内熬(银锅亦得),不住手搅,勿令着底。置密器中收,不得走气。候水尽取出,慢火炒令干,不得有进气。选谨慎者一人专主之。去甘草、茴香不用,只收贮青皮。如伤生冷及果实、菜蔬之类,即嚼数片,随即无恙。常服一、二片极佳,以其尤宜老人。邢和璞所以名万年草,斯立又以延年草目之也。
  《庄氏家传》小儿常服消乳食方。
  白芷(半两)槟榔(一个)青橘(一分,去白)巴豆(四粒,炮去皮,去油)
  上件为末,同研,面糊为丸如粟米大。温水下三丸至五丸,常服。
  《庄氏家传》治小儿惊热。化聚滞、奶食,坠涎,利大肠。宜服真珠丸方
  真珠(细研,水飞)天竺黄(为细末)朱砂(研,水飞。各一分)丁头代赭雄黄(各研,水飞)麝香(研。各半两)杏仁(三十粒。汤浸,去皮)
  尖、双仁者,麸炒令微黄)巴豆(十个。去皮,用油煎令褐色,杏仁同研)
  上件药都捣细为末,研令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生姜汤下一丸。三岁以上,加减服之。
  《庄氏家传》治小儿惊风,奶食不化;或外风伤冷毒、泻血,一切诸疾,悉皆治之。金箔丸方
  金箔(四十九箔)朱砂(水飞)水银牛黄青黛(各研)白僵蚕(微炒)蝉壳(洗去泥土)麻黄(去节)白附子天麻(酒浸,炙)麝香(别研)犀角干蝎天南星(炮。各一分)腻粉(一钱,研)
  上件修事了,入乳钵内研令匀细,用生蜜和为锭子,以油罩子裹。每服二丸,梧桐子大,薄荷汁化下。伤寒用生姜、薄荷汤化下。小儿诸疾,无不神效。
  《庄氏家传》治小儿惊疳,化涎消食。胡黄连丸方
  胡黄连牛黄朱砂麝香(少许)芦荟(四味各研)青黛钩藤(炙)管仲腻粉(少许)鹤虱雷丸天竺黄(研。各等分)
  上件一十二味捣,罗为末,面糊为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丸至五丸。如有惊食,只取下食,如无不动。
  《王氏手集》进食丸安和脾胃,消化积滞,止呕吐利;除心腹胀满,利胸膈,散满痞。常服消水谷,进乳食方。
  丁香(一钱)肉豆蔻(二个)木香(半钱)巴豆(九个,去皮,生用)五灵脂(七钱)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岁一、二丸,食后生姜汤下,日二服。
  《吉氏家传》千金丸治小儿食不消方。
  木香乌梅(炒)肉桂(各一钱)砂(半钱)胡椒(半分)巴豆(三十粒,取霜)
  上为细末,稀糊为丸芥子大。每服十丸或十五丸,紫苏汤下。
  《朱氏家传》治小儿气,开胃进食。木香丸方
  木香人参白茯苓青皮陈皮(各去瓤)肉豆蔻(以上各一分)京三棱(一两,炮)
  上为末,面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丸,姜汤下。
  《朱氏家传》治小儿奶食伤心,作壮热,喘息不调,咳嗽,多睡。洗心散方
  甘草(一钱,生)麦门冬(一分半,洗净)皂角(半两,入沙糖涂酥,炙后于盆下盖良久,出火毒方用)
  上烂杵,不罗。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八分,作五服,时时吃。
  伤饱第八
  (食不知饱时附)
  《巢氏病源》小儿伤饱候:小儿食不可过饱,饱则伤脾,脾伤不能磨消食也,令小儿四肢沉重,身体苦热,面黄腹大是也。又小儿食不知饱候:小儿有嗜食,食已仍不知饱足,又不生肌肉,其亦腹大,其大便数而多泄,亦呼为豁泄,此肠胃不守故也。
  《圣惠》论:夫小儿气血不调,肠胃虚嫩,凡于乳哺,须是合宜。若乳食过多,脾胃胀满,不能消化,故谓之伤饱也。
  《仙人水鉴》小儿吃食太多伤脾,即不食呕逆方。
  半夏(二分。生)黄葵子防风远志款冬花桂心前胡干姜(各一两)
  上并捣为散。空心米饮下一钱,服之立效。乳母不可服。
  《圣惠》治小儿伤饱太过,脾气稍壅,面色赤黄,手足俱热,心腹胀闷。槟榔散方
  槟榔枳壳(麸炒微黄,去瓤)人参(去芦头)川大黄(锉碎微炒。各半两)赤茯苓神曲(炒微黄)陈皮(汤浸,去白瓤,焙)甘草(炙微赤,锉)麦(炒微黄。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葱白二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伤饱,心腹滞闷,不能乳哺。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去芦头)槟榔川大黄(锉碎,微炒)枳壳(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沉香(各半两)诃梨勒皮(三分)木香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乳食过度,腹中胀满。木香散方
  木香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牵牛子(微炒)川大黄(锉碎,微炒。各半两)赤茯苓(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浆水调下半钱,晚后再服。更看儿大小,以意增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伤饱,心腹妨闷,胁下或痛。宜服赤芍药丸方
  赤芍药柴胡(去苗)赤茯苓诃梨勒皮槟榔(各半两)川大黄(锉碎,微炒)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各三分)桂心木香(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婴孺》治伤饱羸瘦,不生肌肉,乳食不化。芍药丸方
  芍药(七分,炙)柴胡(四分)大黄(三分)桂心(一分)茯苓干姜鳖甲(炙。各二分)
  上为末,蜜为丸。一岁儿先哺乳,吞小豆大三丸,日三服。
  《婴孺》治少小伤食苦饱,卧失衣当风,居温地,其为病:腹大膨,时泄,困甚,如寒热状,又如霍乱,动作时利,腹出脓血。大黄丸方
  大黄苦参人参桔梗杏仁(去皮尖)芎(各三分)半夏(洗)黄芩(各二分)葶苈(四分。炒)
  上为末,蜜为丸小豆大。一丸,日进三服。
  《千金》附方治小儿食不知饥饱方。
  上用鼠屎二、七枚,烧为末服之。
  丁奚第九
  《巢氏病源》小儿大腹丁奚候:小儿丁奚病者,由哺食过度,而脾胃尚弱不能磨消故也。哺食不消则水谷之精减损,无以荣其气血,致肌肉消瘠。其病腹大颈小,黄瘦是也。若久不瘥则变成谷症。伤饱名哺露病,一名丁奚。三种大体相似,轻重立名也。
  《五关贯珍珠囊》:小儿丁奚,谓之鼓槌、鹤膝候。凡小儿或因吐而泻久不瘥,或病退不能行,膝大、肠红,号曰丁奚。七岁以下号鼓槌风,十五以下名鹤膝风。盖此并是风冷伤于肾所致,肾主骨故也。
  《庄氏家传》疳肚、丁奚辨证云:小儿腹大如有青筋见,即曰疳肚也,如无青筋乃名丁奚。是因过饱伤食而得之。
  《婴童宝鉴》小儿丁奚歌:
  腹高颈细体痿蕤,精彩全无只爱啼,久病谷症脾胃裹,小儿如此号丁奚。
  《葛氏肘后》若患疳气,大腹瘦弱方。
  上捣生薤根,以猪脂煎,稍稍服之。
  葛氏又方
  上用熟炙鼠肉,若伏翼肉哺之。《本草》亦治哺露。
  《葛氏肘后》:小儿丁奚、癖、黄瘦、发脱等病方。
  代赭(研)大黄朱砂(研。各四分)龟甲(炙,三分)芍药青木香杏仁(去皮,熬,别研)巴豆(去心、皮,别研,熬)知母(各二分)
  上捣、筛,蜜丸。百日儿服如胡豆大;二百日儿服如小豆大;三百日儿如大豆;四百日儿如梧桐子。每服微下为限。大效。
  《千金》仙人玉壶丸治小儿羸瘦、丁奚,不能食,食不能化方。
  雄黄藜芦丹砂石(一方用矾石)巴豆(去皮、膜。各二两。《万全方》止用各一两)八角附子(炮裂、去皮脐二两。《万全方》却用三两)
  上六味先捣巴豆三千杵,次用石又捣三千杵,次内藜芦三千杵,次内附子三千杵,次内雄黄三千杵,次内丹砂三千杵,内蜜又捣万杵佳。若不用丹砂者,内真珠四两。每内药辄治五百杵,内少蜜恐药飞扬。治药用王相吉日良时,童子斋戒为良。天晴明日无云雾,白昼药成,密器中封之,勿泄气,着清洁处。小儿百病,惊痫痞塞及有热,百日、半岁者以一丸如黍米,小儿乳头与服之。一岁以上如麻子一丸,日三,以饮服。小儿大腹及中热恶毒,食物不化,结成积聚,服一丸。小儿寒热头痛,身热及吐,服一丸如麻子大。小儿羸瘦,丁奚,不能食,食不化,浆水服二丸,日三。又苦酒和如梧子,敷腹上良。
  《圣惠》治小儿丁奚,骨中微热,腹内不调,食不为肌肤或苦寒热,腹大。鸡骨丸方
  雄鸡骨(一具,炙令黄)赤芍药(半两)赤茯苓(半两。《婴孺》用一两)石膏(细研,水飞过)川大黄(锉碎,微炒)紫菀(洗去苗土。各半两。《婴孺》各用五分)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婴孺》用三分)白矾(烧灰)细辛(洗去苗土)附子(炮裂,去皮脐。各半两)黄芩甜葶苈(隔纸炒令香。各三分)桂心(三分。《婴孺》用二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婴孺》方同,但分两殊。仍云《康氏方》。)
  《圣惠》治小儿丁奚、癖,黄瘦发脱。代赭丸方
  代赭(细研)川大黄(锉碎,微炒)朱砂(细研,水飞过。各半两)鳖甲(半两,涂醋炙令黄,去裙。《婴孺》用三钱三字)巴豆霜(半分,《婴孺》用一分)赤芍药木香知母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二丸。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日一、二服,以溏利为度。(《婴孺》方同,专治癖。)
  《圣惠》治小儿丁奚,虽食不生肌肉,腹大,食不消化。宜服赤芍药丸方
  赤芍药川大黄(锉碎,微炒)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各三分)桂心赤茯苓柴胡(去苗。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煎蜜汤下五丸,日三服。
  《圣惠》治小儿丁奚肚大,青脉起,不生脂肉,四肢干瘦,头大发黄。麝香丸方
  麝香(细研)肉豆蔻(去壳)干蟾(涂醋炙令黄)夜明砂地龙(并微炒。各一分)朱砂(细研,水飞过)五灵脂(各半两)白矾(灰。一分)蜣螂(三枚,去翅、足,炙令熟)
  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日空心以温水下五丸,晚再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丁奚,腹胀,干瘦,毛发焦黄。宜服二圣丸方
  大虾蟆(一枚。端午日收,眼赤者佳)臭黄(二两。为末)
  上净取却虾蟆肠肚,然后满腹着臭黄末,以纸裹上以泥封,令干,更泥,如此可三遍。待泥干,即于大火中烧令烟尽,捣、罗为末,用粟米饮和丸如粟米大。儿一岁以粥饮下一丸。服药后以生、熟水浴儿,拭干,以青衣覆之令睡,良久有虫出即效。
  《圣惠》治小儿丁奚肚大,四肢瘦弱。野鼠丸方
  野鼠(一枚。去皮、脏,炙令焦)干姜(炮裂,锉)浓朴(去皮,涂姜汁,炙令香熟用之)桂心甘草(炙赤,锉。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以枣肉和丸如绿豆大。三岁儿每服用生姜汤下七丸,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丁奚腹胀,头大颈细,手脚心热,唯吃冷水。此是脉藏内疳。大黄丸方
  川大黄(一分。锉碎,微炒)蛇蜕皮(二条。烧灰)蝉壳(三七枚)巴豆霜(一字)铅霜(半钱,细研)干虾蟆(一枚。涂酥炙黄)皮巾子(灰,有孔子处取半钱)
  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三岁儿每服空心以浆水粥饮下三丸,后以桃、柳汤洗,拭干。以青衣盖,良久有虫出为妙。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
  《婴孺》治小儿羸瘦,不生肌,食饮不多,腹大,面目痿黄,不长。主百病。鳖甲丸方
  鳖甲(炙)桂心(各三分)大黄(五分)人参前胡茯苓干地黄芍药干姜(各二分)黄芩(一分半)虫(十枚。炙)
  上为末,蜜丸小豆大。三丸,日进三服。量与之佳。
  《婴孺》芍药丸治小儿百病,有寒热,大腹,食不消化,不生肌肉,痿痹方。
  芍药茯苓大黄(各五分)柴胡(四分)鳖甲(三分,炙)桂心(二分)人参(一分,一方二分)
  上为末,蜜丸。三岁以下服三小豆大,不知加之;七、八岁三桐子大,不知加之。若腹坚大者,加鳖甲一分;渴者,加栝蒌二分。病甚者服二十日效。已试大良。一方有杏仁二两,人参三分。
  《婴孺》治新生少小儿客忤所中,惊痫发热,哺乳不消,中风反掣,口吐舌,卒疰逢忤,面青,目上摇,腹满丁奚,羸瘦颈交,三岁不能行。麝香紫双丸方
  麝香黄连丹砂乌贼鱼骨桂心(各一两)雄黄附子(炮,去皮脐)牛黄(各二两)特生石(半两。烧)赤足蜈蚣(一条。炙)巴豆(六十粒。去皮、心,入绢袋子,内灰,煮半日)
  上为末,蜜和,杵三千下,合密收,勿令燥泄。儿生十日、二十日、三十日服二黍大;四十日至百日服二麻子大;一岁、三岁以意增之,大其丸子。儿虽小而宿实甚者,当加丸子,不必根据此例也。巴豆别研入药内。
  《婴孺》治小儿不生肌肉,丁奚大腹,食不消。芍药丸方
  芍药大黄(各一两)桂心(二两)茯苓柴胡(各四两)
  上为末,蜜和杵熟。一岁,大豆许二丸,不知稍加之,食后服。炼蜜须三、五沸用。
  《婴孺》治小儿伤食,失衣当风,温冷水浴,苦腹大丁奚,时利,寒热如疟,不欲饮食,不生肌及消羸不欲动摇方。
  人参麦门冬(去心)大黄黄苦参(炒)芎石()甘草(炙。各三分)半夏(洗)远志(去心)黄芩(各二分)硝石(四分)
  上为末,蜜丸黑豆大。先食服三丸,四岁桐子大三丸,量与之。
  《婴孺》治腹中有热满,不思饮食;及大小便不利,若苦腹痛,癖便脓血、下重,丁奚大腹痛,脱肛,胁下有痞方。
  野狼毒(二分)附子(一个,炮)川椒(汁)巴豆(去皮。各四分)
  上为末,以饴丸茱萸大。茶饮下一丸,天明及日一再服一丸,数服消痞下食,日进三服。
  《婴孺》治小儿坚痞,面黄羸瘦,丁奚,不欲食,食不生肌肤,心中烦闷,发时时寒热,五脏虚胀,腹中痛,常若下痢。八痞丸方
  蜀漆(七分)细辛(四分)龙胆(五分)干姜(二分)附子(四分。炮)牡丹虻虫(疑是虫非虻虫)头(酒浸,炙黄)曾青(无曾青,空青代之)桂心(各三分)
  上为末,蜜丸桐子大。饮下二丸,日进三服,以知为度。忌猪、鱼、生菜等物。
  张涣大麝香丹方治小儿羸瘦,腹大见青筋及丁奚等病方。
  麝香粉霜(各研)朱砂(细研,水飞)白矾(灰。各半两)五灵脂肉豆蔻仁干蟾(涂酥炙。各一两)干地龙(一分,炒)夜明砂(半两)干蜣螂(七枚。去翅,炙黄熟)
  上件捣,罗为末,与朱砂等同研匀细,炼蜜和丸黍米大。每服三粒至五粒,温水下。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庄氏家传》治小儿疳气,腹大,气急,不思饮食。塌气丸方
  青橘皮(不拘多少,用汤浸开)巴豆(每青橘皮一个,用巴豆一个,使麻线系合,热麸中炒熟,去巴豆不用)
  上捣,罗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三岁以上每服五丸或七丸,米饮下,不计时候。
  哺露第十
  《巢氏病源》小儿哺露候:小儿乳哺不调,伤于脾胃也,脾胃衰弱不能饮食,血气减损不荣肌肉,而柴辟羸露其哺,脏腑之气不宣,则吸吸苦热,谓之哺露也。
  《婴童宝鉴》小儿哺露歌:
  小儿哺露病羸,饥饱多伤损在脾,脏腑不通身有热,如柴骨立渐枯衰。
  《圣惠》治小儿哺露伤饱,手足烦热,羸瘦不生肌肉。鸡骨丸方
  鸡骨(煮熟。黄雌鸡左右肋骨一具,炙黄)赤芍药川大黄(锉,微炒)紫菀(洗,去苗土)赤茯苓柴胡(去苗。各半两)细辛黄芩桂心(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水下五丸。早晨、晚后各一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哺露,腹坚,体热,羸瘦。鳖甲丸方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肉苁蓉(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令干。各三分)常山(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或下青白黑物即愈。
  《圣惠》治小儿哺露,失衣当风湿,冷水浴,苦腹大,时痢,或寒热如疟,不欲食,纵食不生肌肉或不消化,四肢羸瘦。人参丸方
  人参(去芦头)麦门冬(去心,焙)半夏(汤洗七遍,去滑)黄(锉)川大黄(锉碎,微炒)白茯苓柴胡(去苗)黄芩(以上各三分)诃梨勒(煨,用皮)甘草(炙微赤,锉)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各一两)芎(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一、二岁儿每服以粥饮下三丸;四、五岁儿服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婴孺》治少小积寒,久热,不能食,饮食不化;哺露,坚痞,大腹,下痢不禁。芍药丸方
  芍药紫菀(各三分)桂心茯苓鳖甲(炙。各二分)柴胡(一分)大黄(五分)
  上为末,蜜丸如桐子大。一岁以上每服三丸,日进三服。病甚者夜一服,三岁以上加至十丸。无忌。哺露,气盛者加鳖甲四分。
  《婴孺》治小儿哺露,腹坚热,下痢不止方。
  鳖甲常山(各一分)肉苁蓉(半分)
  上为末,蜜丸小豆大。一服二丸。便下青赤白黑,久寒自除。
  《婴童宝鉴》:小儿哺露,灸大椎穴。又,灸尺泽,(在腕内横纹中尖。)又灸九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