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幼幼新书>第48章(诸寒羸瘦)凡十六门2

第48章(诸寒羸瘦)凡十六门2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干)白茯苓人参(去芦头)木香(锉。各一两)丁香白术(炮)大腹皮(锉)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张涣益胃丹方调冷热,和脾胃。
  当归(洗,焙干)木香白术(炮)沉香(炮。各一两)白芍药人参(去芦头)蓬莪术缩砂仁(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白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至十五粒,点麝香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三棱丹方调冷热,消宿食。
  京三棱(炮,乘热先拍破)神曲木香半夏(生姜八两,同捣成膏,炒黄。各一两)干姜(炮)陈橘皮(浸去白)丁香桂心(各半两)
  上件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一粒,生姜汤化下。
  《刘氏家传》三台丸治五脏寒热不调,或胪胀肠鸣而噫食,甚者呕逆,大便色变。服之令人大小便调,长肌肉方。
  大黄(煨)前胡(各二两半)硝石(别研)葶苈(炒,别研如泥)杏仁(去皮,别研烂。各一两)浓朴(姜制)附子(炮,去皮)细辛(去土及叶)半夏(汤洗,切,焙)茯苓(各半两)
  上为末,炼蜜和捣,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岁儿五丸饮下,以大小便调和止药。
  《赵氏家传》治小儿冷热不调,泻痢不止,腹中疼痛。三圣方
  黄连干姜(炮)甘草(炙。等分)
  上为末,面糊为丸绿豆大,每服七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赤白痢二宜汤下。
  《赵氏家传》人参丸调气,治小儿饮食不消化,冷热不调方。
  人参木香白术蓬莪术当归(细锉,炒。各半两)白芍药(一分)
  上件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空心,麝香汤下,米饮亦得。
  胃气不和第九
  (脾胃附)
  张涣:婴儿饮乳,自不知饥饱,全在乳母存节。若见儿啼哭,定是乳母实时令儿饮乳。若啼哭未定,气喘未调,使儿急饮乳,即儿气逆,乳不得下反致呕逆,甚则吐痢,成胃虚病。
  钱乙论胃气不和,面白,无精光,口中气冷,不思食,吐水。当补脾,益黄散主之。(方见本门。)
  钱乙论胃虚冷,面白,色弱,腹痛,不思食,当补脾。益黄散主之。若下利者,调中丸主之。(方并见本门中。)
  钱乙论气不和,口频撮,当调气。益黄散主之。(方见本门。)
  《圣惠》治小儿冷伤脾胃,呕逆及痢,惊痫。人参粥方
  人参(去芦头,半两)白茯苓(三分)粟米(半合)麦门冬(一两,去心)
  上件药都细锉。每服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诸药至七分,去滓,下米做粥食之。
  《博济方》调中顺气补虚。木香散
  草豆蔻(五个和皮用)人参茯苓防风藿香(各半两)陈橘皮(去白,一分)
  上为末,每服一字或半钱,姜、盐、米饮调下。
  茅先生小儿诸病匀气散方
  桔梗(净洗,干秤五两)甘草(二两,炙)白姜(一分)缩砂仁陈橘皮(去瓤)茴香(洗,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半钱,用霜木瓜煎汤调下,如无,即用紫苏、盐煎汤下,服一钱亦可。
  茅先生小儿调理众病醒脾散方
  木香(用湿纸裹,热灰内煨)白茯苓白术(湿纸裹,热灰内煨,令纸干为度)人参草果子(去皮)甘草(炙)陈橘皮(去瓤)紫苏子上以上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六分盏,姜钱一片,枣子半个,同煎四分,通口服。
  茅先生小儿活脾散方
  全蝎(四个)朱砂(一钱,别研)白附子(二钱)白僵蚕(直者八个,麦麸炒)
  上为末,脑麝少许,每服一字、半钱,用金银薄荷汤下。如呕时,用楠木煎汤下。
  茅先生治小儿胃气健脾散方
  白茯苓(去皮)人参(各一两)浓朴(三分,用姜汁炙)苍术(米泔浸一宿用,秤四两)陈橘皮(去瓤,五两)甘草(二两,半生半炙)草果子(去皮,二两)
  上件为末,每服一钱。姜枣同煎,随大小分减服。
  茅先生治小儿诸病调中饮方
  肉豆蔻白术人参陈橘皮(去白)诃子(炮,去核)茴香甘草(炙)缩砂仁(以上各半两)藿香桂心槟榔(以上各三钱)
  上为末。每服半钱、一钱,用姜枣煎水,随儿大小,五分、四分煎,通口服。
  汉东王先生《家宝》:补虚,调胃气,进乳食,止吐泻。久不进食,神妙。观音散方
  白扁豆(微炒)石莲肉(炒,去心)人参(焙。各一分)茯苓(一钱半,焙)神曲(二钱)甘草(炙)香白芷木香(炒)绵黄耆(锤碎,用蜜水拌炙。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婴孩一字,二、三岁半钱,四、五岁一钱。用水一药注或半银盏,枣肉半个,煎十数沸服。
  钱乙调中丸
  白术人参(切去头)甘草(炒。各半两)干姜(炮,四钱)
  上为细末,蜜丸如绿豆大。每服半丸至五、七丸,至三、二十丸,食前温水送下。
  钱乙塌气丸
  胡椒(一两)蝎尾(去毒,半两)
  上为细末,面糊丸粟米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陈米饮下,无时。一方有木香一钱。(《刘氏家传》亦治腹胀。)
  钱乙益黄散方又名补脾散陈橘皮(一两)青橘皮诃子肉甘草(锉,炒。各半两)丁香(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前温服。
  钱乙白术散
  人参(切去头)白术木香白茯苓(去皮)甘草(锉、炒)藿香叶(各一两)干葛(二两,锉)
  上为粗末。每服一钱至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如饮水者多煎与之,无时。
  张涣人参膏应一切脾胃不和,并宜服之。
  人参(去芦头,一两)白术丁香藿香叶(各半两)白豆蔻(一分)
  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和成膏如鸡头大。每服一粒至二粒,米饮化。乳前。
  张涣桂朴散温脾胃。
  肉桂当归(洗,焙干。各一两)浓朴(姜汁制)白术(炮)干姜(炮。各半两)甘草(炙,一分)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惠眼观证》参苓散常服养气安神,益胃。此药不冷不热。
  白术(半两)人参(去芦头)茯苓(去皮)紫苏子甘草(炙,各一分)木香(半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浓煎枣汤调下。此药宜常服。
  《惠眼观证》匀气散调中补益,调理用之,不论诸疾。
  缩砂仁茴香(各一两)陈皮(取红,三分)白姜(三钱)桔梗(四两)甘草(半生半炮,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随大小,木瓜汤下。
  《宝童方》养脾汤
  浓朴(姜汁炙或炒)苍术(泔浸,去皮)甘草(盐水浸,各半两)桔梗桂(去粗皮)白姜(炮)茴香缩砂(去皮,半两)良姜(三分)橘皮(三两,浸)
  上件为末。入盐并乌梅少许,如茶点服。
  《宝童方》:壮脾,去积,进食。
  京三棱蓬莪术(醋纸裹煨)益智(去皮。各四两)甘草(炙,四两半)陈皮青皮(各二两。去瓤)
  上为末。每服一钱,如汤点或用姜枣煎亦得,不拘时候服。
  《宝童方》:调气进食,治伤寒。
  白芷白姜(各一钱)桔梗甘草(炙)茴香(炒)乌药陈皮(去瓤。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平钱,姜枣同煎七分,不拘时候服。
  《宝童方》:治胃气,消食,化痰、及心腹诸疾。
  浓朴(去皮,生姜汁浸,炙熟)藿香(各一两)青皮(去瓤,麸炒,三分)甘草(炙,三分)干姜(一分半,炮)枇杷叶(一分,布拭去毛,炙)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枣同煎七分,温温服。
  《刘氏家传》人参散调胃,思进饮食,宜常服。
  人参白术川芎神曲木香陈皮肉桂(去粗皮)甘草(炙。以上各等分)小麦(加一倍)
  上为末。每少半钱,入盐少许,百沸汤点服。
  《刘氏家传》神术散治小儿患后,脾胃虚弱,时时烦热,恍惚,睡中多惊,气急烦乱。温养脾胃,消进乳奶,匀气精神,调和脏腑。
  白术(去芦)人参白茯苓(去皮)石莲肉(去心)罂粟米白扁豆(炒)藿香叶甘草(炙。各等分)
  上件为细末。每服半小钱,枣汤调下,空心、日午服之。
  《刘氏家传》四倍散治大人、小儿脾气不顺,补虚进食。
  人参(一两)白术(四两)白茯苓(二两,去皮)诃子(用湿纸裹煨熟,去枝,半两)
  上各切,焙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盏,姜三片,枣子一个,煎至六分,空心温服。
  《张氏家传》异功散常服调小儿胃气,悦颜色,思饮食,和脏腑。
  人参白术(纸裹,炮微赤)白茯苓甘草(炙)藿香叶(洗)罂粟子
  上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用枣煎汤调下,食前二服。
  《张氏家传》治大人、小儿脾胃不和,泄泻下痢,伤冷,面色痿黄,心痛,脏腑不安,症癖气块。但是脾胃一切疾病,皆治之。丁香煮散
  丁香(一两)神曲(湿纸煨过)诃子(如枣者为妙)干姜(半生半熟)半夏(火炮黄色,去皮脐)浓朴(姜汁制)甘草(一半生一半熟。各三两)陈橘皮(四两半,去瓤)
  上件一时焙干锉碎捣,罗为末,更研为面。烧生姜三片,药末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食前热服。甚者两服可效,一日进三服。忌生冷、动气物。
  《张氏家传》参苓散治小儿脾胃虚弱。常服养实,肥孩儿。神妙。
  人参白茯苓(去皮)紫苏子(各炒)甘草(炙。各半两)木香(一分)白术(一两)
  上件为细末。每服一大钱,浓煎,淡木瓜甘草汤调下,食前。
  《庄氏家传》治小儿胃虚,去风醒脾。
  冬瓜子(二十一枚)天南星(末,一钱,根据常法炮制)
  上同为末,水浸,蒸饼和丸绿豆大。每服五、七粒至十粒,温浆水下。
  《庄氏家传》补虚和气散
  人参干葛甘草(炮。各五两)木香(三两)麝(一钱)茯苓(二两)
  上为末,每服半钱,水五分,姜少许,同煎至三分,去滓温服。
  《庄氏家传》小儿和脾散子
  人参(一分)白术甘草(炙)茯苓(各半分)
  上件四味为末。每服半钱,水一小盏,生姜一片,煎三两沸,温服。
  《庄氏家传》:小儿和胃气,进饮食。丁香丸
  丁香木香肉豆蔻人参茯苓(以上各二分)藿香(一分半)
  上件捣,罗为末,用朱砂二钱,香缠一钱,与前药相和;用枣瓤三个同研,面糊为丸如黍米大。米饮下,随孩儿加减服之。
  《王氏手集》调气白术丸调脾胃,散风湿,去寒邪,治泄泻,乳食不化,止呕逆;腹胁胀痛,四肢肿满,小便不利及减食羸瘦,久渐成疳疾。
  白术芍药木香当归(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一两作八十丸。每服一丸,食前,生姜米饮汤化下。
  《王氏手集》七香丸方治脾胃不和,呕逆泄痢,化痰饮,利胸膈,进乳食,止腹痛。
  丁香人参水银(各一钱)藿香半夏(各一分)
  上件生姜,面糊和枣肉研水银,作银液丸在内如绿豆大。食前,生姜、薄荷汤下十丸。更量大小加减丸数。
  《吉氏家传》和气荣胃散
  白术(水半盏煮干)陈皮(水半盏浸,去白。以上各三分)茯苓甘草(各半钱)
  上件为末。每服半钱、一钱。调气,紫苏木瓜汤调下;泄泻虚羸,生姜陈皮饮下;疏利和气,水半盏,生姜枣子煎至三、四分。凡病,未可急用药攻之,但用平和药三、二服。
  《吉氏家传》和气开胃镇心丸
  全蝎(五个)脑子(一字)酸枣仁(三钱)金箔(一片)紫苏(一分)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半丸,薄荷汤下,小孩儿一字。
  《吉氏家传》顺气补虚调中散
  人参防风藿香(以上各半两)陈皮(去白,一分)草豆蔻(五个,和皮用)
  上为末。每服一钱或半钱,煎姜、盐、饭饮调下。
  《吉氏家传》和气进食木香散
  白术人参茯苓川芎
  上各等分为末,每服半钱,饭饮调之下。
  《吉氏家传》补虚顺气散
  白术(一两)青皮甘草(炙)茴香木香(各半两)肉豆蔻(五个,面裹煨)
  上末,每服半钱,盐汤点服。
  《吉氏家传》和胃进食人参膏
  人参(洗)白术茯苓川芎僵蚕(净)天麻(酒浸)全蝎
  上件等分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汤下。
  《吉氏家传》治诸般气疾异功散
  茯苓人参甘草(炮。各一两)白术(四两,水一碗,煮干,切片子)陈皮(三两,水煮五七沸,去白)
  上件末,每服半钱。和胃气,紫苏、木瓜汤下。疳泻,陈米饮下二钱,更服十粒玉柱丸(方见一切泄泻门中,)井华
  水下作二服。温脾胃,姜枣汤调下。患后困,生姜木瓜汤下半钱。胃气不和,不思饮食,姜枣汤调下。
  长沙医者郑愈补虚调气白术散
  白术白茯苓(各一钱)陈皮半夏(各半钱)肉豆蔻(一个,煨)人参(二钱)甘草(炙,三寸)
  上为末,每服二字,干紫苏汤调下。临卧又与天竺黄散退热。(方见潮热门中。)
  乳食不下第十
  《圣惠》论:夫脾者,脏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气合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
  若虚实不等,水谷不消,故令腹胀或泄利不能饮食,谓脾胃气不和,不能饮食也。
  《千金》治少小胃气不调,不嗜食,生肌肉。地黄丸方
  干地黄大黄(各一两六钱)茯苓(十八铢)杏仁(汤浸去皮)柴胡当归(各半两)
  上六味末之,以蜜丸如麻子大。服五丸,日三服。
  《圣惠》治小儿脾胃气不和,腹胁妨闷,不能饮食,四肢羸弱。人参散方
  人参(去芦头)黄(锉)甘草(炙微赤,锉)丁香(各一分)诃梨勒皮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枣一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脾胃气不和,见食欲呕,心胸壅闷。前胡散方
  前胡(去芦头)芦根(锉,各三分)桂心(一分)人参(去芦头)白术赤茯苓枇杷叶(拭去毛,炙微黄)甘草(炙微赤,锉)浓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令香熟。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看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冷伤脾胃,气不和,心腹痛,不欲饮食。高良姜散方
  高良姜(锉)草豆蔻(去皮)当归(锉碎,微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各一分)人参(去芦头,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看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脾胃气不和,憎寒壮热,不纳乳食。白豆蔻散方
  白豆蔻(去皮)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芎(各一分)黄(锉)干木瓜甘草(炙微赤,锉)枇杷叶(拭去毛,炙微黄)人参(去芦头。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枣一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脾胃气不和,时时腹胁虚胀,不欲乳食。诃梨散方
  诃梨勒皮干姜(炮裂,锉)甘草(炙微赤,锉)桂心京三棱(微煨,锉)人参(去芦头)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半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温枣汤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婴孺》治三岁至七岁儿不能食,或呕,或头热,或下痢,或渴,或手脚热,有时冷。每日一剂并疗,便能食方。
  鳖甲(一两)当归甘草(炙)升麻(各一分)椒(五十粒)
  上切,以水一升煮八合,为三服。每服相去如人行六、七里再服。觉身上润,衣盖取汗,微汗勿深。
  张涣高良姜汤温胃,思进饮食。
  高良姜(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干)桂心当归(汤浸,焙。各半两)草豆蔻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冷服。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集香煎治脾胃虚,不欲食,羸瘦。
  藿香叶浓朴(姜汁炙)丁香沉香木香(各一分)白茯苓白豆蔻白术(炮。各一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入麝香一钱,拌匀。以水一升,蜜半斤,大枣三十枚,生姜二十片,于银、石器中慢火熬成膏,去姜枣不用,通风处阴干。每服如皂角大,米饮化下,乳前。
  《九卫生》神曲丸方疗小儿不食。
  神曲(一钱、炒)黄丹(三钱、炒)肉豆蔻(一个)草乌头(三个大者,一个生用,一个烧灰,一个炮制)
  上同为细末。烧粟饭和丸如粟米大。神曲汤下七丸至十丸。
  《刘氏家传》观音散补虚调气,进食去风,养道,肥孩儿。常服甚妙。
  人参甘草(炙)甘草(炮。各一钱)白茯苓(一钱半)白扁豆(一分,米炒)神曲(二两,炒)
  上为细末。每服婴儿一字,二、三岁半钱,四、五岁一钱。水少半盏,姜一片同煎十余沸,温服。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脾虚弱,可思饮食。调中散
  枳壳(二钱,煮过)陈皮半夏人参(各一两)
  上件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姜枣同煎六分。
  膈气第十一
  《仙人水鉴》小儿患膈气。宜服桃花散子方
  桃花(二钱)半夏(六钱)浓朴桂(各一分)干姜牙硝(各二分)江豆当门子(各一个)
  上并捣为散。空心,以煎水调下一钱。服至逡巡转自食。乳母忌酒、肉、热面等。
  《宝童方》治小儿膈气噎闷,两胁刺痛,吐逆酸水,气块往来,疼痛烦躁等。
  槟榔木通甘草(炙)柏叶(煮黄)半夏
  等分末。二大钱,水一盏,煎六分;腻粉少许,在干盏内研匀,通口服。如结肠翻胃,用虚寒门乌药丸后用此,儿半之。
  气逆第十二
  (哽气附)
  《宝鉴》:儿气逆者,为乳母烦恼、忧闷,乳气凝滞胸中,灌击其乳,饮之成疾。面黄白,乳哺减少,夜啼及,但无精彩,勿取转,转之则剧。
  成薤(五两)黍米
  上五味咀,以水七升先煮药,煎取一升,次下薤米,米熟药成。稍稍服之。
  《仙人水鉴》小儿患气,觉患便服此方。
  水蛭冬青叶白樟木叶
  上各少许,捣取汁,灌之即瘥。
  《聚宝方》透关丸治小儿哽气,行心经方。
  续随子(半两)大黄(三钱,末)长槟榔(一枚)木通(半钱,末)甘遂大戟(各末一钱)腻粉(一钱匕)
  上七味除粉外,将诸药末与续随子同捣,用马尾罗隔去续随子皮不用,便与童子、室女小便拌匀(谓之阴阳酒。)
  入粉如硬糊,日晒稍干,以水、蜜丸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煎灯心、竹叶汤下。一时辰间,以小便色异为效。
  小儿五岁以下七丸,十岁以下十丸。更加减,汤使如前服。
  《王氏手集》治小儿气。橘红膏方
  红橘皮(去瓤)芎白术当归(各等分)
  上同为末,炼蜜和为膏。量儿大小米饮化下。
  《王氏手集》木香分气丸理一切气。
  青橘皮(一两)牵牛(二两,炒令熟)木香(一分)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绿豆大。生姜汤下五丸,五、七、八丸。
  《吉氏家传》治哽气。真珠散
  真珠生犀(各半两)龙脑(一字)香附子(四钱,去毛净、洗)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煎人参汤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调气桂枝散取转后皆可服之。
  赤芍药桂心藿香白术(各二钱)
  上为末,每服半钱,饭饮调下。
  《千金》灸法:不能食,胸中满,膈上逆气闷热,灸心俞二、七壮。小儿减之。
  肌肤羸瘦第十三
  《巢氏病源》小儿羸瘦候:夫羸瘦不生肌肤,皆为脾胃不和,不能饮食,故血气衰弱,不能荣卫于肌肤。凡小儿在胎而遇寒冷,或生而挟伏热,皆令儿不能饮食,故羸瘦也。挟热者,即温壮身热,肌肉微黄:其挟冷者,实时时下痢,唇口青。
  《外台》:《短剧》疗四、五岁儿,因食及在胎中宿热,乳母饮食粗恶辛苦,乳汁不起,儿哺不为肌肤。心腹痞满,痿黄瘦瘠,四肢痿,缭戾,服之令充悦方。
  芍药(一钱,炙令黄)黄鳖甲人参(各四分)柴胡(八分)茯苓(六分)甘草(炙)干姜(各二分,如热以枳实代)
  上八味捣筛,蜜和丸如大豆。服五丸,日三服。忌如常法。《千金》有大黄无黄,云服一丸。一岁以上,乳服三丸。七岁儿服十丸,日二。
  《外台》:《千金》疗小儿羸瘦,常服不妨乳方。
  上用甘草五两炙,捣、筛,蜜丸如小豆。一岁儿服十丸,日三。尽即更合。
  《圣惠》治小儿羸瘦,脾胃气弱,挟于宿食,不欲乳食,四肢不和。诃梨散方
  诃梨勒皮陈橘皮(汤洗去白瓤,焙。各半两)黄(锉)人参(去芦头)白术藿香桂心白茯苓(各一两)甘草(炙微赤,锉,半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枣一枚,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
  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羸瘦,脾胃虚冷,四肢不和,少欲乳食。丁香散
  丁香桂心白术甘草(炙微赤,锉)高良姜(各一分)人参(去芦头)白茯苓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枣一枚,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日三、四服。
  《圣惠》治小儿羸瘦体热,面色痿黄,不欲乳食。黄丸方
  黄(锉)赤芍药人参(去芦头)甘草(炙微赤,锉)胡黄连(各半两)麦门冬(去心,焙)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各一两)柴胡(去苗,三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五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羸瘦体热,心神烦闷,小便赤黄。宜服秦艽丸方
  秦艽(去苗)桑皮(锉)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地骨皮黄(锉)人参(去芦头)赤茯苓甘草(炙微赤,锉)犀角(屑。各半两)龙胆(去芦头,一分)柴胡(三分,去苗)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用粥饮下五丸。更随儿大小加减。
  《圣惠》治小儿虽食,不着肌肤,羸瘦骨热,小便赤黄。麦门冬丸方
  麦门冬(去心,焙。一两)人参黄(锉)青蒿子黄连(去须)桑皮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地骨皮(各半两)柴胡(去苗,三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熟水研下五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羸瘦体热,乳食全少。宜服烧黄瓜丸方
  黄瓜(大者一枚)陈皮(汤浸去白瓤,焙)黄连(去须。各半两)鳖甲(童子小便浸三宿,炙微黄,去裙)胡黄连柴胡(去苗。各一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以黄瓜切开头去瓤,内药末令满。以切下盖子盖之,用荞麦面和溲,固济可浓三分,于塘灰火内烧令面焦黄为度。取出去面放冷,入麝香一钱,都研和丸如绿豆大。每服食前米饮下七丸。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脾气不和,食少无力,肌肤羸瘦。温脾散方
  诃梨勒皮人参(去芦头。各三分)白术木香黄(锉)白茯苓藿香陈皮(汤浸,去白瓤,焙)桔梗(去芦头。各半两)甘草(炙微赤,锉,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枣一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增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脾胃久虚,吃食减少,四肢羸瘦。五香煎方
  丁香沉香木香藿香白术(各一两)麝香(三钱,细研入)白茯苓陈皮(汤浸,去白瓤,焙)黄(锉。各一两)诃梨勒皮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上件药捣,筛为散。以水五升,慢火煎至一升,以布绞汁,却入锅内,煎麝香及蜜三合,生姜汁半合,枣肉二十枚,慢火熬成膏。每服以粥饮调下半茶匙。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婴孺》治小儿羸瘦,食进少,不生肌肉,下焦冷。鸡骨丸
  宿黄雌鸡(取胸前及胁骨一具,净去肉,令干,酒浸一宿,炙令黄)甘草小草(各炙三分)蜣螂(五个,炙)桔梗白术茯苓芍药(各四分)人参黄芩(各五分)槟榔(六分)
  上为末,蜜丸小豆大。三岁儿十五丸,日再服。
  《婴孺》治小儿胃气不调,不嗜食,不生肌肉。大黄丸方
  大黄干地黄茯苓当归柴胡杏仁(各三分)
  上为末,蜜丸麻子大。饮下五丸,日进三服。
  《张氏家传》解小儿肌热,或时泄泻及有积滞,不思饮食,肌肉消瘦。宜服猪肚丸
  鳖甲(一两,用童子小便并醋共一升,热浸,炙尽为度)白术薯蓣(各一两)胡黄连人参(去芦头)青橘皮紫菀(去土)桃仁(去双仁,汤浸,去皮尖)木香甘草(炙。各半两)柴胡(去芦头,一两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在净猪肚内系定,煮令极烂为度。出,与药同杵,令粘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三十丸,不计时候,温水饮下。
  《张氏家传》香甲丸治男子、妇人、童男、室女气血虚疏,肌肤消瘦,百节痛,潮作温,五心烦热,四肢逆冷,可思饮食,中满气滞,妇人经血凝涩。建脾胃,畅神气,充肌肤,泽颜色。
  柴胡生干地黄荆三棱(各三分)鳖甲(醋煮黄)神曲(炒)杏仁熟干地黄麦(炒。各一两)牛膝木香姜黄当归(各半两)白术芎(各一分)
  上为细末,白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茶清下,或米饮亦得。
  《圣惠》灸法:小儿羸瘦,食饮少,不生肌肤,灸胃俞穴各一壮。在第十二椎下两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炷如小麦大。(《婴童宝鉴》。灸三壮。)
  病后虚羸第十四
  《巢氏病源》小儿虚羸候:此谓小儿经诸大病,或惊痫,或伤寒,或温壮而服药,或吐利、发汗病瘥之后,血气尚虚脾胃犹弱,不能传化谷气以荣身体,故气力虚而羸也。
  钱乙论虚羸云:脾胃不和,不能乳食致肌瘦。亦因大病或吐泻后,脾胃尚弱,不能传化谷气也。有冷者,时时下痢,唇口青白。有热者,温壮身热,肌肉微黄,此冷、热虚羸也。冷者木香丸主之,夏月不可服,如有证,则少服之。热者胡黄连丸主之,冬月不可服,如有证,则少服之。(二方并见本门。)
  钱乙论用药识证云:郑人齐郎中者,家好收药散施人。其子忽脏热,齐自取青金膏三服并一服而服之,服毕至三更,泻五行,其子困睡。齐言曰:睡多亦惊,又与青金膏一服,又泻二行,加口干而身热。齐言:尚有微热未尽,又与青金膏。其妻曰:用药十余行未安,莫生病否?召钱氏至,曰:已成虚羸。先多煎白术散时时服之(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后用香瓜丸(方见盗汗门中,)十三日愈。
  《外台》:《千金》疗少小伤寒,久病不除,差复剧,羸瘦骨出。五味子汤方
  五味子(十铢)大黄(六铢)麦门冬(六分,去心)芒硝(五分)石膏(一分)甘草(炙)当归黄芩黄连前胡(各一分)
  上十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服二合,下利即止,增减量之,效。
  钱乙木香丸
  木香青黛(别研)槟榔豆蔻(去皮。各一分)麝香(别研,一钱半)随续子(去皮,一两)虾蟆(三个,烧存性)
  上为细末,蜜丸绿豆大。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薄荷汤下。食前。
  钱乙胡黄连丸方
  胡黄连黄连(各半两)朱砂(别研,一分)
  上,以上二物为细末,研入朱砂末,都填入猪胆内,用淡浆水煮。以杖子于铫子上,用线钓之,勿着底,候一炊久取出;研入芦荟、麝香各一分,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三、二十丸,米饮下,食后。
  病后声不出第十五
  钱乙论:肾怯、失音相似。病吐泻及大病后,虽有声而不能言,又能咽药,此非失音,为肾怯。不能上接于阳故也。当补肾,地黄丸主之。(方见虚寒门中。)失音,卒病耳。(《吉氏家传》小儿患后声不出方。)
  酸枣仁(去壳,一钱)白茯苓(半钱)朱砂(二钱)
  上件为末,丸如○大。每服一丸,人参汤下。
  病后不能语第十六
  《圣惠》治小儿诸病后六、七岁不能语。鸡头丸方
  雄鸡头(一个,烧灰)蝉(三枚,微炒)甘草(炙微赤,锉)远志(去心)木通(锉。各半两)麦门冬(去心,焙)人参(去芦头。各一两)当归(锉,微炒)黄(锉)芎(各三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量儿大小加减,不计时候服之。钱乙附方同。
  云:久服取效。鸡、蝉二物,宜求死者用之。不可旋杀。孙真人所谓杀生求生,去生更远,不可不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