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幼幼新书>第38章(寒热疟瘴)凡二十二门1

第38章(寒热疟瘴)凡二十二门1

  痰实第一
  《巢氏病源》小儿痰候:痰者,水饮停积胸膈之间,结聚痰也。小儿饮乳,因冷热不调,停积胸膈之间,结聚成痰。痰多,则令儿饮乳不下,吐涎沫,变结而微壮热也。痰实壮热不止,则发惊痫。
  《千金》治小儿痰实结聚,宿癖羸露,不能饮食。真珠丸方
  真珠(半两)麦门冬(去心,一两)蕤仁(去皮,二百枚)巴豆(去皮膜,四十粒)
  上四味末之,蜜丸。期岁儿,服二丸,如小豆大;二百日儿,服如麻子二丸,渐增,以知为度。当下病赤、黄、白、黑葵汁,纵下勿绝药,病尽下自止。久服使小儿肥白,以试验。
  《千金》治八岁以上儿,热结痰实,不能食,自下方。
  芍药栀子知母大黄(各二两)柴胡(二两六铢)升麻黄连黄芩(各二两半)竹叶(切,一升半)桔梗(一两半)细辛(十五铢)
  上十一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去滓,分四服。十岁儿为三服。《外台》有枳实、杏仁各一两半,而无桔梗、黄连。
  《千金》治十五以下儿,热结多痰,食欲减,自下方。
  大黄柴胡黄芩(各三两)枳实(麸炒,一两十八铢)升麻芍药知母栀子(各二两半)生姜(十八铢)杏仁(汤浸去皮尖、二两)
  竹叶(切,一升半)
  上十一味,咀,以水六升半,煮取二升,十岁至十五岁者,分三服。
  《经验后方》治大人、小儿痰实,久患风痫,缠喉风,咳嗽,遍身风疹,急中涎潮等。此药不大吐逆,只出涎水方。
  瓜蒂(不限多少)
  上细碾为末,壮年一字;十五以下气怯小儿半字。早晨井华水下一食,须含沙糖一块;良久,涎如水出,年深涎尽,有一块如涎布水上如鉴矣。涎尽食粥一、二日,如吐多困甚,即咽麝香汤一盏即止矣。麝细研,温水调下。昔大平尚书觉昏眩,即服之,取涎有效。
  《圣惠》治小儿痰实壮热,心胸壅闷,不欲乳食。前胡散方
  前胡(半两,去芦头)枳壳(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川大黄(锉碎,微炒)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痰气结实,烦壅。半夏散方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川大黄(锉碎、微炒)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前胡(半两,去芦头)川朴硝(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痰壅结实,时欲呕吐。陈橘皮散方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桑根白皮(锉)麦门冬(去心,焙。各半两)川大黄(锉碎,微炒)前胡(去芦头)川升麻(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五、六岁痰实不散,宜服此方。
  前胡(去芦头)川大黄(锉碎,微炒)枳壳(麸炒微黄,去瓤)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川朴硝(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莲子大,煎至六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痰实壅闷,时复呕吐,不欲乳食。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川朴硝(各半两)甘草(炙微赤,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旋复花(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如莲子大,煎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痰实,心胸不利,多欲呕吐。前胡散方
  前胡(去芦头,半两)贝母(煨令黄)白术桑根白皮(锉)人参(去芦头。各一分)陈橘皮(半分,汤浸、去白瓤,焙)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痰实,往来寒热,不欲饮食,肌体羸瘦。芒硝丸方
  川芒硝川大黄(锉碎,微炒)代赭石(各半两)半夏(汤浸七遍去滑)甘遂(微炒。
  各一分)杏仁(十粒,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空心以温水下两丸。量大小加减与服之。
  《灵苑》治小儿痰实结滞,时发寒热,胸中涎壅及哮呷喘急,烦躁不得睡眠。犀角丸方
  犀角(一钱,醋末)白术桔梗陈橘皮(各一钱)金银箔(各用三片,以水银一钱,结成砂子)巴豆(三粒,去皮,以枣子一个裹之烧令香熟,只取巴豆细研)
  上件七味,同研令匀,以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丸至二丸,用薄荷水研下。量儿大小,临时加减丸数。
  《婴孺》治小儿膈上有痰饮。疟候方
  常山(五分)知母(四分)松萝甘草(炙。各三分)
  上水一升,浸一宿,煮五沸,去滓。空心服三合,当出痰为度。
  张涣香橘皮丹消小儿宿食痰滞。
  陈橘皮(去白,焙干)木香(各一两)白术(炮)草豆蔻(面裹微炮)牵牛子姜黄(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滴水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葱白汤下。大小便涩或不通,即乳食前服之。
  张涣枳壳汤治小儿痰实,壮热不除。
  枳壳(麸炒,去瓤)半夏(汤洗七遍,焙干)木香前胡(各一两)干姜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三片、陈橘皮少许,同煎至六分去滓,放温服。
  张涣前胡半夏丹治小儿痰实壮热。
  前胡半夏(各一两,汤洗七遍,焙干)川朴硝麦门冬(去心)大黄(炮。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取生姜汁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人参汤下。
  张涣神曲汤治小儿痰实。
  神曲(微炒)姜黄木香半夏(用生姜八两,切作片子,同捣成膏,慢火焙,炙令黄。各一两)甘草(炙)青橘皮(炒黄)白茯苓(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半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放温热服。
  张涣白金丹消小儿痰实,利胸膈。
  前胡桑白皮(锉)半夏(汤泡七遍)白术(炮。各一两)人参(去芦头)陈橘皮(各半两)甘遂(一分,微炒)
  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黍米同大。温水下五粒至七粒;周小儿并二、三岁只可服三粒。以上临时加减。
  《保生信效方》逍遥丸治膈实气痞,痰盛喘促。
  半夏(汤浸洗七次,焙,二两)枳实(去瓤,麸炒)槟榔(锉)赤茯苓(去粗皮。各一两)
  上同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荆芥汤送下。别作小丸与小儿。
  《吴氏家传》治大人、小儿风壅,咽喉不利,痰实烦渴,困倦头昏;或发潮热,及一切风痰疮疥,并宜服之。
  龙脑薄荷叶(去沙土,用十两)栝蒌根(生用一两)荆芥穗(生用四两)甘草(生用五两一分)缩砂仁(生用三两)
  上件为细末,每四两药末入炒盐末一两,研匀,以瓷器盛贮。每服一钱,如茶点吃。
  《吉氏家传》治小儿生百日以来痰实。
  柴胡(半分)当归大黄(各二铢)甘草(炙)茯苓(各三钱)
  上水四合,煎取一合,去滓。分两日与服。
  《吉氏家传》又方
  黄连人参朴硝(各三铢)
  上以水二大合,煎半合,三次与服。
  《吉氏家传》小儿二岁痰实方
  白槟榔(一枚)青木香(半分)大黄(一分)茯苓(二分)
  上以水五大合,煎二合去滓,服二次。
  《吉氏家传》又方
  黄连黄芩生姜(各二分)
  上以水五合,煎三合,去滓服尽。
  《吉氏家传》治四、五岁儿痰实。
  大黄人参(各一分)浓朴甘草(各半分)朴硝(二铢,汤化)
  上以水五大合,煎二合去滓;下朴硝,一日服之。
  《吉氏家传》治六岁儿痰实。
  半夏(洗七次)草果子(各二枚)朴硝(二铢)生姜(二块,各如杏仁大)
  上末以水六合,煎三合,去滓;下朴硝,空心、日二服。
  《吉氏家传》治七、八岁儿痰实。
  黄芩前胡(各一分)黄连(三分)山栀子(七个)
  上末以水九合,煎五合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黑散子治小儿涎壅,咳嗽吐逆。
  天南星半夏猪牙皂角巴豆白矾
  上件等分,入瓦罐子,用火,存性,每用半钱。齑汁调下,或麦门冬、桑白皮汤入蜜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咽喉涎鸣如锯,兼伤寒身热面赤,一切涎等。坏涎丸方
  半夏(二钱,研,以生姜自然汁搜作饼子,用慢火炙黄干)粉霜铅白霜巴豆霜雄黄蝎梢(各半钱)
  上各为末,再研令匀,稀曲糊为丸如此○大。取涎每服五丸,用灯心汤化破。如涎未下,再用灯心汤投下即吐。如取涎连三服即泻,补之。
  寒热往来第二
  《巢氏病源》小儿寒热往来候:风邪外客于皮肤,而内痰饮渍于脏腑,致令血气不和,阴阳更相乘克。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阳之气为邪所乘,邪与正相干,阴阳交争,时发时止,则寒热往来也。
  张涣论:小儿内有痰饮,渍于脏腑,因外感风邪,与正气相干,则成寒热往来之病。甚者,已渐羸瘦。又痰实壮热不除者,变成惊痫。又夏伤于暑者,至秋成疟。
  《婴童宝鉴》小儿寒热往来歌:
  邪入皮肤里,远归脏腑巡;阴阳多斗争,寒热往来频。
  《千金》治小儿卒寒热不佳,不能服药。莽草汤浴方
  莽草丹参桂心(各三两)菖蒲(半斤)蛇床子(二两)雷丸(一升)
  上六味咀,以水二斗,煮三、五沸,适寒温以浴儿。避目及阴。
  《千金》治小儿忽寒热。雷丸汤浴方
  雷丸(二十枚)大黄(四两)苦参石膏(各三两)黄芩(一两)丹参(二两)
  上六味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半,浴儿避目及阴。浴讫以粉粉之,勿浓衣。一宿复浴。
  《千金》治小儿生一月至五月,乍寒乍热方。
  上细切柳枝,煮取汁洗儿。若渴,绞冬瓜汁服之。
  《仙人水鉴》:孩子百日内忽有寒热,何以治之?与冷药吃即乳寒呕逆;若热药治之,其病加甚。无神法圣术,因循丧儿之命。博览石室秘方,用之应妙。
  桃花荫末一钱余,甘草充汤力更殊;蓝花只消一、两字(阴干),灌之入口立消除。
  上三味为末。每服半钱,汤调灌之。
  《伤寒类要》疗小儿寒热及热气中人。
  上用猪后蹄烧灰研末,以乳汁调一撮,服之效。
  《圣惠》治小儿寒热往来,面色痿黄。柴胡散方
  柴胡(半两,去苗)石膏(一两)川大黄(锉碎,微炒)麻黄(去根节)秦艽(去苗)常山(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太医局小柴胡汤治大人、小儿伤寒,温热病;身热恶风,颈项强急,胸满胁痛,呕哕烦渴,寒热往来,身面皆黄,小便不利,大便秘硬。或过经未解,或潮热不除,及瘥后劳复,发热头痛;妇人伤风,头痛烦热,经血适断,寒热如疟,发作有时。及产后伤风,头痛烦热,并宜服之。
  柴胡(去芦头,秤半斤)黄芩人参(去芦头,秤)甘草(炙。各三两)半夏(汤洗七次,焙干,秤二两半)
  上五味同为粗末。每服三大钱,以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枣一个掰破,同煎至七分,滤去滓,稍热服,不计时服。小儿分作二服,更量大小加减。
  张涣秦艽汤方治小儿寒热往来病。
  秦艽(去苗)鳖甲(醋炙微黄,去裙。各一两)川大黄(锉碎,微炒)麻黄(去根节。各半两)竹茹甘草(炙。各一分)
  上件捣,罗为粗散。每服一钱,水一盏,入葱白二寸,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又方人参前胡散
  人参(去芦头)前胡柴胡(去苗。各一两)桔梗地骨皮甘草(炙)半夏(汤洗七遍,焙干。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大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二片,煎至半盏,去滓,放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又方芍药汤
  赤芍药(一两)黄芩当归(锉,焙干)柴胡(各半两)肉桂甘草(炙。各一分)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生姜二片,枣一枚,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庄氏家传》疗少小卒寒热不佳,不能服药。李叶浴儿方
  上用李叶不拘多少煮汤。(又白芷;又苦参。)
  《王氏手集》柴胡人参汤治小儿脾热生风,往来寒热。
  柴胡人参芍药茯苓甘草(炙)
  上等分。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煎至四分,温服。
  寒热五脏烦满第三
  《巢氏病源》小儿往来五脏烦满候:风邪外客于皮肤,而内痰饮渍于腑脏,致令血气不和,阴阳交争,故寒热往来。而热乘五脏,气渍不泄,故寒热往来而五脏烦满。
  《玉诀》小儿寒热虚积候歌:
  频频发热藏中图,有积因伤未退除;颊赤口疮多躁渴,痰生不食胃还虚。
  此患先调气;次取虚积,下涎;后补虚即安也。
  《玉诀》又寒热虚积候云:此候先调气,次解虚热,有热不去,下真珠丸取(方在后。)
  《玉诀》真珠丸治小儿寒热虚积,五脏烦满;及下风涎积滞,惊食疳积。
  南星半夏滑石(各末二钱)轻粉(四钱匕)巴豆(二、七粒,去心、油)
  上末之,面糊丸芥子大。每服十五、二十丸。煎葱汤吞下。
  寒热腹痛第四
  《巢氏病源》小儿寒热往来腹痛候:风邪外客于皮肤,而内痰饮渍于腑脏,血气不和,则阴阳交争,故寒热往来。而脏虚本挟宿寒,邪入于脏,与寒相搏,而击于脏气,故寒热往来而复痛也。
  《千金》治小儿寒热进退,啼呼腹痛。生地黄汤方
  生地黄桂心(各二两)
  上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期岁以下服二合,以上三合。
  《圣惠》治小儿寒热往来,啼呼腹痛。宜服赤芍药散方
  赤芍药当归(锉碎,微炒)寒水石甘草(炙微赤,锉)黄芩(各半两)桂心(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地黄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胁下有气块,腹痛喘逆,气息难为,往来寒热,羸瘦不食。马通粟丸方
  马通内粟细辛紫菀(洗去苗土)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三分)石膏五味子秦艽(去苗)白茯苓半夏(汤洗七遍去滑。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婴孺》治少小寒热进退,啼呼腹痛。六味汤方
  地黄桂心(各八分)芍药寒水石黄芩(炙)甘草(炙。各二分)
  上切细,以水三升,煮一升半。一岁儿二合至三合量与服之。
  寒热结实第五
  《巢氏病源》小儿寒热结实候:外为风邪客于皮肤,而内痰饮渍于腑脏,使血气不和,阴阳交争,则发寒热。
  而脏气本实,复为寒热所乘,则积气在内,使人胸胁心腹烦热而满,大便苦难,小便赤涩,是为寒热结实也。
  《千金》:小儿连连壮热,实滞不去,寒热往来,微惊悸方。
  大黄(一两)黄芩栝蒌根甘草(炙。各十八铢)滑石(二两)桂心牡蛎人参龙骨凝水石白石脂硝石(各半两)
  上十二味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服三合,一日一夜令尽,虽吐亦与之。一本加紫石英半两。
  《圣惠》治小儿寒热结实,或热攻冲心,肺气急,昼夜自汗,日渐消瘦,不吃乳食。柴胡丸方
  柴胡(去苗)川大黄(锉碎,微炒)鳖甲(涂醋炙微黄,去裙。各半两)赤茯苓人参(去芦头)木香桂心枳壳(麸炒微黄,去瓤)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用温水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增寒壮热,发歇不定,腹中结实,不能乳食。大黄丸方
  川大黄(锉碎,微炒)柴胡(去苗)槟榔(各半两)赤茯苓人参(去芦头)木香桂心枳壳(麸炒微黄,去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温水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寒热结实,胁下妨闷,不欲乳食。鳖甲散方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赤茯苓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各半两)川大黄(锉碎,微炒)川朴硝(各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末。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宿食,痰癖寒热,腑脏结实。宜服芒硝丸方
  川芒硝川大黄(锉碎,微炒)代赭石(各半两)甘遂半夏(汤泡七次,去滑。
  各一分)巴豆(二十枚,去皮、心、膜,纸裹压去油)杏仁(二、七枚,去皮尖,另研)
  上件药捣,罗为末,与巴豆、杏仁膏一处研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绿豆大。五、六岁儿空腹以温水下一丸,以利为度。
  《圣惠》治小儿腹有积滞,致生寒热,腑脏结实,心腹气胀,常多少力。五灵脂丸方
  五灵脂木香(各半两)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川大黄(锉碎,微炒)巴豆霜(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巴豆霜同研令匀,用软饭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粥饮下两丸,儿小即一丸。
  寒热食不消第六
  《巢氏病源》小儿寒热往来食不消候:风邪客于皮肤,内有痰饮渍于脏腑,使血气不和,阴阳交争,则寒热往来。其脾胃之气宿挟虚冷,表虽寒热而内冷发动,故食不消也。
  《千金翼》治小儿寒热咳逆,膈中有癖乳,若吐不欲食方。
  干地黄(四两)麦门冬(去心)五味子蜜(各半斤)大黄硝石(各一两)
  上六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硝石、蜜更煮令沸。服二合,日三。胸中当有宿乳一升许出。
  儿大者服五合。
  《圣惠》治小儿寒热往来,头疼呕吐及乳癖。诃梨勒丸方
  诃梨勒皮木香人参(去头芦)赤茯苓桂心川大黄(锉碎,微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各半两)柴胡(三分,去苗)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薄荷生姜汤下五丸,日三、四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寒热能食不生肌肉第七
  《巢氏病源》小儿寒热往来,能食不生肌肉候:风邪客于皮肤,内有痰饮渍于腑脏,使血气不和,阴阳交争,故发寒热往来。胃气挟热,热则消谷,谷消则引食。阴阳交争为血气不和;血气不和则不能充养身体,故寒热往来,虽能食而不生肌肉也。
  《外台》:《古今录验》疗小儿寒热,食不生肌肉。大黄丸方
  大黄(一两,蒸之二斗米下)桂心干姜(炮。各二分)巴豆(五十粒,去心、皮,熬)硝石(三分,熬,无者以芒硝代之)
  上五味捣筛四味,别捣巴豆令如泥,合和以蜜,更捣二千杵,丸如桐子大。坏一丸,汤服之。但热在膈上当吐;在膈下当利,预作粥。如服已吐、下,丸法服药。两食顷不吐、下,以热饮动之。若不得吐、下,可更服一丸半,能药壮人可二丸。此药优于他下药丸,故宜大小。下多,冷粥解之。若有疮,绵挺如指,蜜和一丸涂挺头,旦内疮中,隅出之,不瘥更作。温病不得大便,服之得下佳。宿食不消亦服之。飞尸遁尸,浆服半丸,日一,应须臾止。心腹胀满痛,服一丸。疟者,根据发日宿勿食,清晨服一丸。壮人服二丸。得吐、下,忍饥过发时乃食。妇人产后血结,中奔走,起上下,或绝产无子、或月经不调,面目青黄,服半丸。小儿淋沥寒热,胪胀、大腹不欲食,食不生肌,三、四岁如麻子服一丸,日一;六、七岁儿服二丸。比三十日,心腹诸病瘥。儿小半之愈,大良。忌野猪肉、芦笋、生葱。
  寒热不食羸瘦第八
  《圣惠》治小儿寒热往来,四肢羸瘦。鳖甲散方
  鳖甲(三分,涂醋炙微黄)淡竹茹川大黄(锉碎,微炒。各一分)常山(一杏仁许大)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葱白二寸,同煎至五分去滓;研入麝香一豆大,更煎一两沸温服,日三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寒热往来,腹胀,渐瘦不能饮食。宜服鳖甲散方
  鳖甲(一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赤茯苓子芩赤芍药当归(锉,微炒)川大黄(锉碎,微炒)甘草(炙微赤,锉)知母(各半两)
  柴胡(去苗,三分)诃梨勒皮(三分)槟榔(三枚)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用三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以利为度。
  《圣惠》治小儿寒热往来,乳食不下,四肢无力,心腹胀满,上焦痰壅,渐渐羸瘦。柴胡散方
  柴胡(去苗)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各一两)人参前胡桔梗(各去芦头)诃梨勒皮地骨皮赤芍药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陈橘皮(汤浸、去瓤,焙。各半两)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寒热往来,不能乳食,羸瘦,心腹胀。五味子散
  五味子当归(锉碎,微炒)人参桔梗前胡(各去芦头)白术赤茯苓黄芩(各用一分)甘草(半分,炙微赤,锉)麦门冬(半两,去心,焙)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寒热往来,食少羸瘦。人参散方
  人参(去芦头)黄(锉)柴胡(去苗)白茯苓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木香(各半两)甘草(炙微赤,锉)白术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一分)诃梨勒皮(三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往来寒热,多汗心烦,小便赤黄,不欲乳食,四肢羸瘦。黄丸方
  黄(锉)麦门冬(去心,焙)赤茯苓白术子芩甘草(各一分)柴胡(去苗)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乳食不节,伤于脾胃,致往来寒热,时复呕吐,不欲乳食,日渐羸瘦。宜服槟榔丸方
  槟榔丁香桂心人参(去芦头。各一分)川大黄(锉碎,微炒)诃梨勒皮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薄荷生姜汤研下五丸。看儿大小加减服之。
  张涣香甲散方治寒热往来肌瘦。
  鳖甲(酥炙黄,去裙)木香(各一两)川大黄(微炒)陈橘皮(去白,焙干)当归(洗,焙干)柴胡(去苗)知母甘草(炙。各半两)槟榔(三枚)
  上件捣,罗为粗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二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疟疾第九
  《巢氏病源》疟疾候:疟病者,由夏伤于暑,客在皮肤,至秋因劳动血气,腠理虚而风邪乘之。动前暑热,正邪相击,阴阳交争,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阳更盛更虚,故发寒热;阴阳相离,则寒热候歇。若邪动气至交争复发,故疟休作有时。其发时节渐晏者,此由邪客于风府,邪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常大食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日晏。其发早者,卫气之行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一日下至尾,二十二日入脊内,上注于伏卫之脉,其行九日出于缺盆之内;其气既上,故其病发更早。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搏五脏,横连募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日作,故间日蓄积乃发也。小儿未能触于暑而亦病疟者,是乳母抱持解脱,不避风者也。
  《圣惠》:夫小儿疟病者,是夏伤于暑,热客于皮肤,至秋复为风邪所折,阴阳交争,故发寒热而成疟也。
  几发欲解则有汗出,汗出多则津液减耗。又热乘于脏则生虚躁,其疟瘥之后,腑脏未得,腹内犹有热,故渴而引饮也。若引饮不止,小便涩者,则变成饮癖也。
  茅先生:小儿生下有中脾寒候,儿身上发寒,久后脾家热,乃皮上大热,渴水。此候儿先因伤寒四、五日,有热不退,而医人误下冷药退热,故脾气不顺,遂至脾寒疾疟。所治者,下鬼哭散(方见本门中),相夹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见胃气不和门,一方见慢脾风门中,)与服即愈。
  《惠眼观证》小儿疟疾形候:因寒暑不常,小儿脱着无节,春夏蕴积,久不宣泄,至秋后阴阳交,冷热作时,故成疟病。初发时,浑身壮热,从早至暮即歇。饮水以分日皆被宿涎潮脾,脾不醒根据前再发。此病只因宿疾在心脾间,须用常山饮子(方见本门中)服之,清早吃,须吐下黄水后用匀气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第二日,根据前如此一服,亦用匀气散。第三日,亦复如此。至第四日,常常服之便不吐。
  《婴童宝鉴》小儿疟疾歌:
  疟疾是邪成,阴阳有竞争。早期风府会,晏发脊俞停。至速连朝发,来迟间有行。小儿远见吐,何必问神明。
  《仙人水鉴》小儿百日内患疟方:
  疟是邪风寒热攻,宜须术治免成空。常山刻作人形状,丁钉孩儿生气宫。
  《外台》刘氏疗小儿疟方。
  上用黄丹半钱匕,以蜜水和与服。若冷,以酒和与服之良。
  《外台》:《广济》又方
  上取驴轴下垢腻,刮取和面作饼与吃,以瘥止。
  《外台》:《删繁》疗小儿疟,或自能饮,或不能饮,母含药与饮之。常山酒煎方
  常山(二两)桂心(一两)甘草(半两,炙)
  上三味切,以酒一升,煎取七合,去滓分服。取吐瘥止。
  孙尚药治大人、小儿疾。
  信砒(二两,别研如粉)寒水石(三两,别捣为末)
  上用一生铁铫子,先锒石末一半,后堆砒末在上,又以石末盖头,然后取浓盏盖之。周回醋糊纸条子密封约十重,以炭火一斤以来安铫子在上,候纸条子黑,取出置冷地;候冷取开盏子,净刮取锒石末,一处入乳钵内细研,以软粟米饭和丸如梧子,更别作小丸子一等,以备小儿服。以飞过辰砂为衣,候干入瓷合收。每人服时,于发日早,腊茶清下一丸,一日内不得食热物。合时先扫洒一净室中合之,不得令妇人、猫、犬、鸡、鼠等见,收得时亦如然。若妇人患,则男着在口中,男子患亦然。
  陈藏器治大人、小儿疟。
  接骨木叶
  上小儿服三叶,大人服六叶,并生捣绞汁,得吐为度。此药有小毒,不宜多也。服讫须痢及吐。尤治痰疟。
  《圣惠》治小儿痰癖疟,发无时。牡蛎散方
  牡蛎粉常山乌梅肉(微炒)人参(去芦头。各半两)鳖甲(三分,涂醋炙微黄,去裙)知母川升麻甘草(炙微赤,锉碎)豉心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酒调下半钱,日二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疟疾发后烦热。升麻散方
  川升麻常山蜀漆川大黄(锉碎,微炒)葳蕤黄芩桂心(各一分)川芒硝(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以吐、利为度。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疟疾,发歇寒热,小便赤黄。宜服桃仁散方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茯苓鳖甲(涂醋、炙微黄,去裙。各三分)知母黄芩川升麻(各半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疟疾,痰壅烦闷。常山散方
  常山甘草(炙微赤,锉)川大黄(各半两)桂心(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末。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未发前温服,得吐、利为度,如未吐、利,再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
  《圣惠》治小儿疟疾,胸膈间痰涎,发渴寒热。宜服松萝散吐方
  松萝甘草(炙微赤,锉。各三分)常山(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以吐为效,不吐更服。
  《圣惠》治小儿疟疾,寒热发歇不定。黄丹丸方
  黄丹(微炒)人参(去芦头)常山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于未发前以冷水下一丸。三岁以上,即可三丸。
  《圣惠》治小儿疟疾必效。大蒜丸方
  独头蒜(去心)巴豆(去皮、心。各用一枚)
  上件药,取巴豆内蒜中,用湿纸裹煨令熟,捣如膏,丸如麻子大。每服以醋汤下一丸,以吐、利为度。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五月五日修合更佳。
  《圣惠》治小儿疟疾。常山丸方(《婴孺方》名三满丸)
  常山(一两,末)白蜡(半两)鸡子(一枚)
  上件药,敲鸡子去黄,用清与常山末拌和令匀,于瓷碗中熔蜡都拌和;以绵幕碗口,坐甑中蒸三遍取出,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当吐即瘥。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茅先生小儿脾寒,鬼哭散
  常山大腹皮白茯苓鳖甲(醋炙)甘草(炙)
  上等分,鳖甲、甘草修事,外三味不得见火,为末。每服二钱,用水一盏,冬取桃、柳枝各二、七寸,同煎五分,临发时服。略吐出涎不妨。
  《婴孺》治五、六、七岁儿时气兼疟。前胡汤方
  前胡黄芩升麻(各四分)细辛甘草芍药(各三分)大黄常山(各二分)
  上以水一升六合,为四服。日三服,夜一服。
  《婴孺》治少小疟疾,有冷热,腹满。桂心汤方
  桂心(一两)常山(二两)
  上以酒二升浸,二炊久煮一升半,分二服。当吐无苦,已用验良。张方云:若未能饮,当与含之。
  《婴孺》又方
  上用生石上者菖蒲煎,浴儿三、四次佳。
  《婴孺》治小儿疟,癖实肉热,头痛欲吐。常山汤方
  常山甘草(各二两)竹叶(三升)
  上水六升,煮及二升,六、七岁儿为四服;小儿以意加减五服。至日出三服,得吐便愈。若实多加大黄二两,取快利,节饮食。
  《婴孺》治少小疟,寒热往来,前后不断,诸医治不瘥者方。
  常山(二铢)甘草(五铢)
  上以水一升,煮至三合,先发时服。
  《婴孺》治小儿疟,诸师治不瘥者。神验方
  大黄(二两)附子(一两,炮)龙骨(三两)
  上为末,蜜丸。十岁儿服小豆大七丸,比至发三服,或不吐、下。五、六岁,大豆大七丸。大人,桐子大七丸。比至发时,三服二十一丸都服竟。更平和,大宜老、小人服之。
  《惠眼观证》常山饮子治小儿疟疾,寒热发作。
  常山(半两,不煮)鳖甲(去裙,不炙)甘草(不炮)虎骨(各三钱)
  上锉为粗末,日曝干,捣、罗为末。小儿每服一钱,水七分盏,乌梅一个,煎至四分,五更初服。须吐、下黄涎后,用调气药。第二日根据前下一服,亦用调气药。调气药如吐尽黄痰,向后服时更不吐也。
  《张氏家传》疟丹以百数不用砒则用常山,未必取效,皆吐、泻为害。此药治大人、小儿神效。不吐不泻,自然疾愈。
  乌头(令细不罗)芸苔子(研末。各一两)巴豆(半两,细研)
  上先研乌头,次入二药拌匀,黄蜡一两熔,丸如黑豆大。小儿作三丸,并用乳香汤下。
  《王氏手集》小儿疟药。常山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