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幼幼新书>第34章(伤寒变动)凡二十门2

第34章(伤寒变动)凡二十门2

  《活人书》仲景吴茱萸汤
  吴茱萸(一两二钱,汤洗三遍)人参(三分,去芦头)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四钱,生姜五片,枣子一个,以水二盏半,煮取八分,去滓。分二服。
  《庄氏家传》治小儿伤寒头痛,和气止逆,止渴。人参散
  人参(去芦头)白术麻黄(去根节)藿香叶甘草(炙微赤,锉)干葛(以上各一分)石膏(透明者,半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葱白一寸,豉三十粒,煎五分,去滓温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人参散治小儿伤寒。调顺阴阳,和脾胃,定吐逆,止渴。
  人参(一两)木香茯苓藿香甘草(炙。各一分)干葛(二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煎五分,温温服。
  伤寒发渴第七
  《巢氏病源》小儿伤寒热渴候:伤寒是寒气客于皮肤,搏于血气,腠理闭密,气不宣泄,蕴积生热,故头痛、体疼而壮热。其渴者,是热入脏,脏得热则津液竭燥,故令渴也。
  《活人书》论伤寒小儿、大人治法:一般但小分剂,药性差凉耳。问:渴者,何也?脉浮而渴属太阳,(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而渴者,小青龙去半夏加栝蒌汤。太阳病,服桂枝,大汗出后,大烦渴者,白虎加人参。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参栝蒌根主之。太阳证,身体灼热而渴者,为风温,栝蒌根汤主之。)有汗而渴属阳明(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虚人、老人及春秋月,可与竹叶石膏汤。阳明病,但头汗出,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身必发黄,宜茵陈汤,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参栝蒌汤主之。)伤风寒热,或发热恶风而渴,属少阳,(少阳胁下硬,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而渴,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参栝蒌根汤。)自利而渴属少阴。(伤寒热于脏,流于少阴主肾,肾恶燥,故渴而引饮。少阴下利,咳而呕渴,猪苓汤主之。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也,白头翁汤主之。)切戒太阳证,无汗而渴者,不可与白虎汤。(仲景云: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
  脉浮,发热无汗,是表未解也,不可与白虎汤,意以小青龙、小柴胡汤也。仲景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咳而或渴,小青龙去半夏加栝蒌也。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参栝蒌也。)阳明证汗多而渴者,不可与五苓散。(汗多胃中燥,猪苓复利其小便故也。意以竹叶汤与之。仲景云:阳明病发作有时,汗出多者,急须下之。)然太阳病渴,终不可与白虎耶?太阳证得汗后,脉洪大而渴者,方可与之也。阳明病渴,终不可与五苓耶?阳明证小便不利,汗少脉浮而渴者,方可与之,此皆仲景之妙法也。(仲景猪苓汤证亦云: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凡病非大渴不可与水。苦小渴、咽干者,小小呷滋润之,令胃中和。若大渴烦躁甚,能饮一斗者,与五升饮之。若全不与则干燥,无由作汗,发汗而死。常人见因渴饮水得汗,小渴遂剧,饮之致停饮心下满结、喘死者甚众。当以五苓散或陷胸丸与之。(《金匮要略》云:得时气至五、六日,而渴欲饮水、不能多,不当与也。何者?以腹中热尚少,不能消之,便更为人作病矣。至七八日,大渴欲饮水,犹当根据证与之。常令不足,勿极意也。凡人但见仲景云:得病反能饮水,此为欲愈。遂小渴者,乃强饮之,因或其祸,不可胜数。大抵伤寒水气,皆因饮水过多所致。水停心下,气上乘心,则为悸为喘。结于胸胁,则为水结胸。胃中虚胃冷,则为呕为哕。冷气相搏,则为噎。上逼于肺,则为咳。渍入肠中;则为痢。邪热所搏,蓄于下焦,则为小便不利,小腹满或里急。溢于皮肤,则为肿。)若阳毒倍,常躁盛大渴者,黑奴丸主之。中暑伏热深,累取不瘥,其人发渴不已,酒蒸黄连丸主之。
  《圣惠》治小儿伤寒,头痛壮热,烦渴。大青散方
  大青知母柴胡(去苗)葛根(锉)甘草(炙微赤,锉)川升麻黄芩赤芍药栀子仁(各半两)石膏(一两)川芒硝(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增减。
  《圣惠》治小儿伤寒,四肢烦热,心躁口干,多渴。葛根散方
  葛根(锉)麻黄(去根节)人参(去芦头。各半两)甘草(炙微赤,锉)桂心(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枣子一枚,煎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增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伤寒,壮热头痛,口干烦渴。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去苗)麻黄(去根节。各半两)赤芍药黄芩葛根(锉)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石膏(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葱白三寸,豉二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温服,以汗为效。量儿大小以意增减。(丁时发传柴胡散,有前胡半两。)
  《圣惠》治小儿伤寒热渴,而下后觉烦闷。宜服甘草散方
  甘草(炙微赤,锉)牡蛎(粉)黄芩赤芍药(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四分,去滓,取鸡子清一枚,投入散中熟,搅掠去沫,徐徐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伤寒,头热足冷,口干多渴,宜服人参散方
  人参(去芦头)黄麻黄(去根节)赤茯苓(各半两)蜣螂(二枚,去翅足,微炒)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伤寒热渴,头痛心烦。宜服栝蒌根散方
  栝蒌根(半两)苦参(锉)人参(去芦头。各一分,《婴孺》各用三分)甘草(炙微赤,锉,一分。《婴孺》用三分)寒水石石膏(各半两。《婴孺》各用一两二钱半)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温服。《婴孺方》以米饮调下。
  《圣惠》治小儿伤寒烦热,大渴不止。宜服土瓜根散方
  土瓜根麦门冬(去心,焙)柴胡(去苗。各半两)葛根枇杷叶(拭去毛,炙微黄)甘草(炙微赤,锉。
  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增减。
  《圣惠》治小儿伤寒大汗后,及以下,自烦渴不解,其脉大洪。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一两)知母地骨皮甘草(炙微赤,锉)人参(去芦头。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内入粳米一百粒同煎,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婴孺》治小儿伤寒热渴散方
  栝蒌(三分)白石脂(二分)
  上为末,水服一刀圭。
  张涣葛根汤方治小儿伤寒,体热烦渴。
  葛根人参(去芦头。各一两)麦门冬(去心)甘草(炙)白茯苓泽泻(各半两)
  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以水八分一盏,生姜二片,薄荷三叶,煎至六分,去滓,放温服。
  《婴童宝鉴》治小儿伤寒,身热头痛,渴躁。红绵散
  麻黄(一两,去根节)天麻(末)蝎(末)甘草(炙,末)人参(末)朱砂(末。各一分)
  上件为末。每服一字、半钱,水一小盏,红绵一方寸许,同煎至半盏,热服。
  《活人书》仲景小青龙去半夏加栝蒌汤,方见伤寒咳嗽门中。
  《活人书》仲景白虎加人参汤
  石膏(四两)知母(一两半)甘草(半两,炙)粳米(一合半)人参(三分)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取米熟为度,去滓温服。
  《活人书》仲景五苓散,方见伤寒自汗门中。
  《活人书》仲景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参栝蒌汤,方见伤寒头汗出门中。
  《活人书》仲景栝蒌根汤
  栝蒌根(三分)葛根(一两半,生用。若干者只用三分)石膏(二两)人参防风甘草(炙。各半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用水一盏半,煎至一中盏,去滓服。
  《活人书》仲景竹叶石膏汤,方见伤寒鼻衄门中。
  《活人书》仲景茵陈汤,方见伤寒头汗出门中。
  《活人书》仲景猪苓汤,方见咳嗽门中(伤寒咳嗽门)。
  《活人书》仲景白头翁汤
  白头翁(一两)黄柏秦皮黄连(各一两半)
  上锉如麻豆大。分五服,以水二大盏,煮至八分,去滓温服。不瘥更服。
  《活人书》仲景小青龙汤,方见伤寒咳嗽门中。
  《活人书》仲景小柴胡汤,方见伤寒头汗出门中。
  《活人书》仲景竹叶汤,方见伤寒鼻衄门中。
  《活人书》仲景大陷胸丸
  大黄(二两)苦葶苈子(熬)芒硝杏仁(去皮尖,熬黑,各三分)
  上捣罗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抄甘遂末一字匕,白蜜一合,水二盏,煮取一盏,顿服,一宿乃下。如不止再服。(甘遂性猛,宜斟量虚实服之。)
  《活人书》仲景黑奴丸
  麻黄(去节,炮一二沸,焙干,秤三两)大黄(二两)釜底煤(研入)黄芩芒硝灶突黑(研入)梁上尘小麦奴(各一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以新汲水研下一丸。渴者,但与冷水尽足饮之,须臾当寒,寒竟汗出便瘥。若日移五尺不汗,根据前法服一丸,瘥即止,须微利。小麦奴乃小麦末熟时,丛中不成麦,捻之成黑勃是也。无此亦得。此药须是病患大渴倍常,躁盛渴者乃可与之。不渴若与之,翻为祸耳。
  《活人书》仲景酒蒸黄连丸
  黄连(四两,以无灰酒浸面上约一寸,以重汤熬干)
  上捣罗为细末,糊为丸。熟水下三十丸,胸膈凉不渴为验。
  长沙《胡氏家传》治小儿诸热,伤寒,热渴,热泻。红绵散
  麻黄人参甘草蝎(通明全者。各半两)天麻(二分酒浸,切、焙)天南星(大者,炮裂、去皮脐,取一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枣子一枚,红绵少许,煎至七分。分两服,小者作四服,时时与服。
  伤寒大小便不通第八
  《巢氏病源》小儿伤寒大小便不通候:伤寒是寒气客于皮肤,搏于血气,使腠理闭密,气不宣泄,蕴积生热,故头痛体疼而壮热,其大小便不通,是寒搏于气而生热,热流入大小肠,故涩结不通。凡大小便不通,则内热不歇;或干呕,或言语而气还逆上,则心腹胀满也。
  《圣惠》治小儿伤寒,壮热心躁,头痛口干,小便大便赤难。大黄散方
  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栀子仁赤芍药甘草(炙微赤,锉)黄芩(各一钱)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以利为效。
  《圣惠》治小儿伤寒五六日,壮热心躁,口干烦渴,大小便难。三黄散方
  川大黄(锉碎,微炒)麦门冬(去心,焙。各半两)石膏(一两,细研)甘草(炙微赤,锉)川芒硝黄芩黄连(去须。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频服,以利为效。
  张涣犀角散方治小儿伤寒六七日,大便不通热甚者。
  犀角(末)川大黄(炮)柴胡(去苗。各一两)人参(半两,去芦头)朴硝甘草(炙。各一分)
  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以水八分一盏,入生姜二片,枣子一枚,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活人书》洗心散治遍身壮热,头目碎痛,背膊拘急,大热冲上,口苦唇焦,夜卧舌干,咽喉肿痛,涕唾稠粘、痰壅,吃食不进,心神躁热,眼涩睛疼;伤寒鼻塞,四肢沉重,语声不出,百节痛,大小便不利;麸豆疮,时行温疫,狂语多渴及小儿天风,夜惊,并宜服也。
  大黄(以米泔水浸一炊间,漉出令干,慢炒取熟)当归(炒)芍药(生用)甘草(炙)荆芥(各四两)白术(一两,炒)
  上捣罗为细末。每服抄二钱,以水一盏,入生姜一片,薄荷二叶,同煎至八分,放温,和滓服了,略卧仍去枕少时。如五脏壅实,煎四、五钱匕,若要溏转,则热服。
  伤寒发狂第九
  (余躁热发狂附)
  《活人书》论伤寒小儿、大人治,一般但小分剂,药差凉耳。问:狂言者,何也?发狂有二证,阳毒发狂,蓄血如狂,其外证与脉皆不同,病患烦躁,狂走妄言,面赤咽痛,脉实,潮热独语,如见鬼状,此阳毒也。治法药方在第四卷第二十一问。第二十二问,(问病患潮热独语,如见鬼状,发则不识人,寻衣撮空,直视微喘,何也?仲景云: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脉弦者生,涩者死。弦者,阳也;涩者,阴也。阳证见阴脉者死。病患有阳证,而脉涩者,慎不可下。)病患无表证,不发寒热,唇燥但欲嗽水,不欲入咽,其脉微而沉,小腹硬满,小便反利,大便必黑,身黄发狂,此血证谛也。(病患如热状,烦满口燥,其脉反无热,此为阴状,其血证审矣。仲景云: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其血自下者愈。若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表,宜桂枝汤。外已解,但小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属桃仁承气汤主之。)大抵伤寒当汗不汗,热蓄在里,热化为血,其人喜忘而如狂,血上逆则喜忘,血下蓄则内争,甚者抵当汤、抵当丸。轻者桃仁承气、犀角地黄汤。须取尽黑物为效。(失汗,热蓄在膀胱经。若用抵当汤,更须仔细审其有无表证。若有蓄血证而外不解,亦未可便用抵当汤。先用桂枝汤已解其外,缘热在膀胱太阳经故也。)又有火邪发惊狂者,医以火于卧床下,或周身用火迫劫汗出,或熨而成火邪。其人亡阳,烦躁惊狂,卧起不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凡灸及烧针后证似大劫者,并用劫法治之,金匮风引汤尤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更捷。)
  《圣惠》治小儿伤寒壅热,心狂谵语。铅霜散方
  铅霜马牙硝人参(去芦头)郁金茯神(各一分)甘草(半分,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煎麦门冬汤、放温,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与服。
  《活人书》仲景桂枝汤,方见伤寒自汗门中。
  《活人书》仲景大承气汤,方见伤寒发喘门中。
  《活人书》仲景桃仁承气汤
  桃仁(去皮尖、双仁,五十枚,捶碎)大黄(四两)桂枝(去皮)甘草(炙)芒硝(各二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以水一大盏,煮取八分,去滓温服,以微利为度。未利,移时再服。
  《活人书》仲景抵当汤
  水蛭(十枚,熬,去子,杵碎,水蛭入腹再生化,为害尤甚,须锉断,用锻石炒,再熬)大黄(一两,去皮,酒洗)虻虫(十枚,去翅足,熬)桃仁(七枚,去皮尖,捶碎)
  上锉如麻豆大。作二服,以水二盏,煮至七分,去滓温服。
  《活人书》仲景抵当丸
  水蛭(五枚,根据前法制)桃仁(四枚)大黄(三分,去皮)虻虫(五枚,去翅足,熬)
  上捣筛,只为一丸,以水一大白盏,煮至七分,顿服。时当下血,不下便作之。
  《活人书》犀角地黄汤,方见伤寒鼻衄门中。
  《活人书》仲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蜀漆(洗去腥。各一两)甘草(一两,炙)牡蛎(二两半,)龙骨(二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活人书》仲景桂枝甘草汤
  桂枝(半两,去皮)甘草(炙)牡蛎(熬)龙骨(各分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活人书》仲景金匮风引汤,方见惊痫门中。
  《活人书》仲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二两)黄芩(一两)铅丹人参桂枝茯苓龙骨牡蛎(。各三分)半夏(六钱半,汤洗)大黄(半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聚宝方》铅霜散治大人、小儿伤寒三日后,心烦躁狂言。
  铅白霜马牙硝(各一分)
  上二味研匀。每服大人半钱,小儿一字,生姜、蜜水调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躁热发狂。
  甘草(炙)郁金(火焙干)牙硝官桂
  上四味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如小儿发狂,一钱。
  伤寒结胸第十
  《活人书》论伤寒小儿、大人治法,一般但小分剂,药性差凉耳。问:心下紧满,按之石硬而痛者,何也?
  此名结胸也。伤寒本无结胸,应身热下之早,热气乘虚而入,痞结不散,便成结胸。(若已误转了,初未成结胸者,急频与理中汤,自然解了,更不作结胸,盖理中治中焦故也。此古人亦说不到,后人因消息得之。若大段转损有厥证者,兼与四逆汤便安。胃中虽和,伤寒未退者,即候日数足可下,却以承气再下之,盖前来下得末是故也。)其证心下紧满,按之石硬而痛,项强如柔状,(发热汗出不恶寒名曰柔。)其脉寸口浮,关尺皆沉或沉紧,名曰结胸也。治结胸大率当下,(仲景云:下之则和。)然脉浮与大皆不可下,下之则死,尚宜发汗也。(仲景云:结胸脉浮者不可下,只可用小陷胸汤。大抵脉浮是尚有表证,兼以小柴胡汤等先发表;表证罢,方用下结胸药便安也。)西晋崔行功云:伤寒结胸欲绝,心膈高起,手不得近,用大陷胸汤皆不瘥者,此是下后虚,逆气已不理而毒复上攻,气毒相搏,结于胸中。当用枳实理中丸,先理其气,次疗诸疾。古今用之如神,应手而愈。然结胸有三种:有大结胸,(不按而痛,胸连脐腹坚硬,为大结胸,大陷胸丸主之。)有小结胸,(按之心不痛,为小结胸。小陷胸汤主之即可。)有水结在胸胁间,亦名结胸。(头微汗出,但结胸无大热,此水结在胸胁证,小半夏加茯苓汤、小柴胡去枣加牡蛎主之。)又有寒热二证,有热实结胸,(胸中烦躁,心内懊,舌上燥渴,脉沉滑者,皆热证也,大陷胸汤主之。)有寒实结胸。(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三物白散、枳实理中丸主之。)近世治结胸多行金针丸,用硫黄、阳起石者。若寒实结胸,行之或有瘥者,若热实结胸,行之必死也。又问大陷胸汤与大陷胸丸如何?大陷胸用甘遂,太峻,不可轻用,须量虚实轻重,不得已即大陷胸丸最稳。又问圣饼子灸脐中如何?尤不可用也。又问脏结者何也?脏结者死,仲景无治法。大抵脏结,其证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阳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也。
  《婴童宝鉴》小儿病未入内而先下为结胸歌:
  病未入时先转取,乘虚入腹理难医。痞塞满喉加喘息,结胸为病不应迟。
  《活人书》仲景理中汤
  人参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三两)
  腹痛者加人参一两半;寒者加干姜一两半;渴欲得水者加白术一两半;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白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或四肢拘急,腹满下利或转筋者,去术加附子一枚,生用。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日三服。
  《活人书》仲景四逆汤,方见伤寒自汗门中。
  《活人书》仲景承气汤,方见伤寒发喘门中。
  《活人书》仲景小陷胸汤
  半夏(汤洗、秤,二两半)黄连(一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入栝蒌半枚,以水二盏,煎至九分,去滓温服。未知再服,微利黄涎便安也。
  《活人书》仲景小柴胡汤,方见伤寒头汗出门中。
  《活人书》仲景大陷胸汤
  大黄(一两半,去皮,锦纹者,为末)芒硝(一两)甘遂(一字,赤连珠者,细罗为末)
  上以水三盏,先煮大黄至一盏,去滓,下芒硝,一沸,下甘遂末,温服。得快利,止后服。
  又方
  桂枝人参(各一两)甘遂(半两)大枣(三枚)栝蒌实(一枚,去皮,只用四分之一)
  上锉。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煮至八分,去滓温服。胸中无坚物勿服之。
  《活人书》仲景枳实理中丸
  枳实(十六片,麸炒)茯苓人参白术干姜(炮)甘草(炙。各二两)
  上捣罗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子黄大。每服一丸,热汤化下,连进二三服,胸中豁然。渴者加栝蒌二两;下利者加牡蛎二两,。
  《活人书》仲景大陷胸丸,方见伤寒发渴门中。
  《活人书》仲景小柴胡去枣加牡蛎汤,方见伤寒头汗出门中。
  《活人书》仲景三物白散
  桔梗(去芦)贝母(各三分)巴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一分)
  上为散,内巴豆研匀,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人或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之、洗之,益令热却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古方治大人、小儿结胸伤寒,金针丸
  阳起石(好者)不灰木(各半两)硫黄(一分)巴豆(三、七粒,去壳)杏仁(三、七枚,汤浸去皮)
  上件先捣前三味为细末,后细研巴豆、杏仁,同煎药一处为末,糯米粥为丸,如樱桃大。每丸以针札窍子,晒干,如患者以札针,用麻油纸烧焰尽,细研、炒,生姜汤调下一丸。如患重者,夹转药三、两丸,以金针丸下,不妨更量虚实。(《活人书》上有说,所以存此方者,欲人知之,须审用也。)
  伤寒腹痛第十一
  (腹满附)
  《巢氏病源》小儿伤寒腹满候:伤寒是寒气客于皮肤,搏于血气,使腠理闭密不宣泄,蕴积生热,故头痛体疼而壮热。其腹满者,是热入腹,传于脏,气结聚,故令腹满。若挟毒者,则腹满,心烦懊闷,多死。
  《活人书》论伤寒小儿、大人治,一般但小分剂,药差凉耳。问:腹痛者,何也?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是有表,复有里,仲景所以用桂枝加芍药汤主之。痛甚者,加大黄。(桂枝加芍药,却是小建中也。太阴脉弱自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其人胃虚,阳气易动故也。下利者,先煎芍药十余沸。)《难经》云:痛为实,大抵痛宜下。(仲景云: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又曰:腹中满痛,此为实,当下之,属大柴胡汤。)腹痛有二证。有热痛,有冷痛。尺脉弦,肠鸣泄利而痛者,冷痛也,小建中汤主之。仲景云: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与小柴胡汤。(小柴胡去黄芩,加芍药。)阴证腹痛,即四逆散、通脉四逆加芍药汤。腹痛,小便不利者,真武汤也。关脉实,腹满、大便秘,按之而痛者,实痛也。桂枝加大黄汤、黄连汤、大承气汤主之。
  又问:腹胀满者何也?阴阳不和也,桔梗半夏汤最良。仲景论太阳证发汗后腹胀满者,浓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浓朴汤。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承气汤主之。
  《活人书》仲景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下利者先煎芍药三四沸)甘草(二两,炙)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枚,以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活人书》仲景大承气汤,方见伤寒发喘门中。
  《活人书》仲景大柴胡汤,方见伤寒呕噎门中。
  《活人书》仲景小建中汤,方见伤寒自汗门中。
  《活人书》仲景小柴胡去黄芩加芍药汤,方见伤寒头汗出门中。
  《活人书》仲景四逆汤,方见伤寒咳嗽门中。
  《活人书》仲景通脉四逆加芍药汤,方见伤寒呕噎门中。
  《活人书》仲景真武汤,方见伤寒咳嗽门中。
  《活人书》仲景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一两半,去皮)芍药(三两)甘草(炙)大黄(各一两)
  痛甚者加大黄。大实痛加一两半,羸者减之。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枚,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活人书》仲景黄连汤,方见伤寒呕噎门中。
  《活人书》仲景桔梗半夏汤
  枳实(半两,麸炒赤)桔梗(微炒,细锉)半夏(生姜汁制)陈橘皮(汤浸、去瓤,焙干。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
  《活人书》仲景浓朴生姜半夏人参甘草汤
  浓朴(四两,去皮)半夏(一两一分)甘草(一两)人参(半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钟半,生姜五片,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活人书》仲景栀子浓朴汤
  栀子(大者,七枚,掰)浓朴(去皮,姜汁炙,二两)枳实(二枚,麸炒,去瓤)
  上分二服,以水二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得吐止后服。
  《活人书》仲景调胃承气汤,方见伤寒自汗门。
  《活人书》仲景承气汤,方见伤寒发喘门中。
  伤寒下痢第十二
  《巢氏病源》小儿伤寒后下痢候,伤寒是寒气客于皮肤,搏于血气,使腠理闭密,气不宣泄,蕴积生热,使头痛体疼而壮热也。其热歇后而痢者,是热从表入里故也。表热虽歇而里热犹停肠胃,与水谷相并。肠胃虚,则泄痢,其状痢色黄;若热势不止,则变为血痢;若重遇冷热相加,则变赤白滞痢也。
  《活人书》论伤寒小儿、大人治,一般但小分剂,药差凉耳。问:下痢者,何也?伤寒下痢多种,须识别阴阳,勿令差互。(三阳下利则身热,太阴下利手足温,少阴、厥阴下利身不热。以此别之。大抵下利挟太阳脉证便不得用温药,俗医但见下利,便作阴证用温热药,鲜不发黄,生斑而死也。)太阳阳明合病,必下痢,葛根汤主之。(下利而头疼、腰痛、肌热、目疼、鼻干,其脉浮大而长者,是其证也。)太阳、少阳合病,自下痢,黄芩汤主之。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也。(下利而头疼胸满,或口苦咽干,或往来寒热而呕,其脉浮大而弦者,是其证候也。)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下利而身热,胸胁痞满,干呕,或往来寒热,其脉长大而弦者,是实证也。盖阳明者土,其脉长大而少阳者木,其脉弦。若合病。土被木贼,更下利为胃已困,若脉不弦者顺也,为土不负,负者死也。)自利不渴属太阴,(四逆汤、理中汤主之。)自利而渴属少阴,(白通汤加猪胆汤、通脉四逆汤、猪苓汤、四逆加人参汤,可检证而用之。)其余下痢,皆因汗下后证也。大抵伤寒下痢,须看脉与外证。下痢而脉大者,虚也。脉微弱者,为自止。下痢日十余行,脉反实者,逆。下利脉数而滑者,有宿食也,下之愈。脉迟而滑者,实也,其利未得便止,更宜下之。下利三部脉皆平,按其心下硬者,急下之。挟热利者,脐下必热,大便赤黄色及肠间津汁垢腻。(谓之肠垢。)寒毒入胃则翻,脐下必寒,腹胀满,大便或黄白,或青黑,或下利清谷。湿毒气盛则下利腹痛,大便如脓血,或如烂肉汁也。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也。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寒毒入胃者,四逆汤、理中汤、白通汤加附子、四逆散加薤白主之。挟热利者,黄芩白头翁汤、三黄熟艾汤、薤白汤、赤石脂丸。湿毒下脓血者,桃花汤、地榆汤、黄连阿胶散。虽然自利而渴属少阴。然三阳下利亦有饮水者,乃有热也。三阴下利,宜温之。然少阴自利清水,心下痛,口干燥者,却宜下之。此又不可不知也。(少阴泄利下重,不可投热药,先浓煎葱白汤,内四逆散,用枳实、芍药之类。又寻常胃中不和,腹中雷鸣下利,生姜泻心汤最妙。此二法,不特伤寒证也。)
  《活人书》仲景葛根汤
  葛根(二两)麻黄(一两半)桂枝(去皮)甘草(炙)芍药(各一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覆取汗为度。
  《活人书》仲景黄芩汤
  黄芩(一两半)芍药甘草(各一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枣子一枚,以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活人书》仲景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三分)半夏(二分半)芍药甘草(各二分)
  上锉。每服五钱,生姜四片,大枣子一枚,以水二盏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活人书》仲景四逆汤,方见伤寒自汗门中。
  《活人书》仲景理中汤,方见伤寒自汗门中。
  《活人书》仲景理中汤,方见伤寒结胸门中。
  《活人书》仲景白通汤,方见伤寒呕噎门中。
  《活人书》仲景白通加猪胆汁汤,方见伤寒呕噎门中。
  《活人书》仲景通脉四逆汤,方见伤寒呕噎门。
  《活人书》仲景猪苓汤,方见伤寒咳嗽门中。
  《活人书》仲景四逆加人参汤
  甘草(二两)附子(一枚,生,去皮)人参(一两)干姜(一两半)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日三服。
  《活人书》仲景白通汤加附子,方见伤寒呕噎门中。
  《活人书》仲景四逆散加薤白,方见伤寒咳嗽门中。
  《活人书》仲景白头翁汤,方见伤寒发渴门中。
  《活人书》仲景三黄熟艾汤
  黄芩黄连黄柏(各三分)熟艾(半鸡子大)
  上锉如麻豆大。以水二盏,煮取七分,去滓温服。
  《活人书》薤白汤
  豉(半斤,绵裹)薤白(一握)栀子(七枚,大者破之)
  上锉如麻豆大。以水二升半,先煮栀子十沸,下薤白,煮至二升,下豉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每服一汤盏。
  《活人书》赤石脂丸
  黄连当归(各二两)赤石脂干姜(炮。各一两)
  上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吞下,日进三服。
  《活人书》桃花汤
  赤石脂(四两)干姜(一分)
  上锉如麻子大。每服四钱,入粳米二撮,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再入赤石脂末一方寸匕服,日三服。
  若一服愈,勿再服。
  《活人书》地榆散
  地榆(锉)黄连(去顶,微炒)犀角屑茜根黄芩(各一两)栀子仁(半两)
  上件药捣为粗末。每服四钱,以水一盏,入薤白三寸,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活人书》黄连阿胶散
  黄连(二两,去须,微炒)阿胶(捣碎,炒令黄燥)黄柏(微炙,锉。各一两)栀子仁(半两)
  上件药捣粗为末。每服四钱,以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活人书》仲景生姜泻心汤
  黄芩甘草(炙)人参(各一两半)干姜黄连(各半两)半夏(一两一分)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子二枚,煮至一盏,去滓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伤寒,烦躁热,大便不止。栝蒌散
  栝蒌根麦门冬甘草(炙)柴胡葛根(各半两)枇杷叶(一分,拭去毛,炙黄)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伤寒口内生疮并喉痛第十三
  《巢氏病源》小儿伤寒口生疮候:伤寒是寒气客于皮肤,搏于血气,腠理闭密,气不宣泄,蕴积生热,故头痛体疼而壮热也。其口生疮者,热毒气在脏,上冲胸膈,气发于口,故生疮也。
  《巢氏病源》小儿伤寒咽喉痛候:伤寒咽喉痛者,是心胸热盛,气上冲于咽喉,故令痛。若挟毒则喉痛结肿,水浆不入。毒还入心,烦闷者死。
  《活人书》论伤寒小儿、大人治,一般但小分剂,药差凉耳。问:咽喉痛,何也?咽喉痛有阴阳二证:脉浮数,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者此阳毒也。(在第四卷,第四问。第四曰:发躁狂走,妄言,面赤,咽痛,身斑斑如锦纹,或下利赤黄,而脉洪实,何也?此名阳毒也。伤寒病若阳独盛,阴气暴绝,必发躁,狂走,妄言,面赤咽痛,身斑斑如锦纹。或下利赤黄,脉洪实或滑促,宜用酸苦之药,令阴气复而大汗解矣。葶苈苦酒汤、阳毒升麻汤、大黄散、栀子仁汤、黑奴丸,可选而用之。近人治伤寒脉洪大,内外结热,舌卷焦黑,鼻中如烟煤,则宜以水煮布薄之,叠布数重,新水渍之;稍换去水,拾于胸上,须臾蒸热,又渍令冷如前薄之;仍数涣新水,日数十易。热甚者,置病患于水中,热势才退则已,亦良法也。)脉沉迟,手足厥冷,或吐痢而咽中痛,此为少阴证也。
  《病源》云:此为下部脉都不至,阴阳隔绝。邪客于足少阳之络,毒气上冲,故咽喉不利,或痛而生疮也。
  伤寒脉阴阳俱紧及汗出者,少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此候汗、熏、熨俱不可。汗出者,本粉敷之。咽喉痛者,甘草汤、桔梗汤、猪肤汤、半夏散、通脉四逆去芍药加桔梗汤、麻黄升麻汤,可选而用之。
  又有伏气之病,谓非时有暴寒中人,伏气于少阴经。始不觉,旬月乃发,脉微弱怯,先咽痛,似伤寒非喉痹之病,次必下痢。如用半夏桂甘汤,次四逆散主之,此病只一、二日便瘥,古方谓之肾伤寒也。
  《活人书》治小儿伤寒变热毒,病身热,面赤口躁,心腹坚急,大小便不利。或口疮,或因壮热,或四肢挛掣,惊仍作痫疾,时发时醒,醒后身热如火者,十物升麻汤。
  《活人书》治胃中客热,口臭,不思饮食。或肌烦不欲食,齿龈肿疼,脓血;舌口、咽中有疮;赤眼,目脸肿,重不欲开;疮疹已发未发,并宜服甘露饮子。(方并见本门)
  《活人书》葶苈酒汤
  苦酒(米醋是也,一升半)葶苈(熬,杵膏,一合)生艾汁(半升,无生艾煮熟艾汁,或用艾根捣取汁)
  上件煎取七合,作三服。
  《活人书》阳毒升麻汤
  升麻(二分)犀角屑射干黄芩人参甘草(各一分)
  上锉如麻豆大。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去滓,饮一汤盏、食顷再服。温覆手足出汗则解,不解重作。
  《活人书》大黄散
  川大黄(一两半,锉碎)桂心(三分)甘草(炙微赤,锉)木通(锉)大腹皮(锉。各一两)川芒硝(二两)桃仁(二十一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令微黄)
  上件捣为粗末。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通利为度。
  《活人书》栀子仁汤
  栀子仁知母赤芍药大青(各一两)柴胡(去苗,一两半)川升麻黄芩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者,麸炒微黄)石膏(各二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上件捣为粗末。每服抄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豉一百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活人书》黑奴丸,方见伤寒发渴门中。
  《活人书》仲景本粉,方见伤寒自汗门温粉法中。
  《活人书》仲景甘草汤
  甘草(二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四钱匕,水一盏半,煮至六分,去滓。温服日二。
  《活人书》桔梗汤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分再服。
  《活人书》仲景猪肤汤
  猪肤(二两六钱半)
  上一味,以水二大白盏半,煮取一盏计,去滓,加白蜜一合半,白粉一合。
  《活人书》仲景半夏散
  半夏(汤洗)桂枝(去皮)甘草(炙)
  上等分,各别捣筛已,合和治之。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八分,令冷,少少咽之。
  《活人书》仲景通脉四逆汤去芍药加桔梗汤,方见伤寒呕门中。
  《活人书》仲景麻黄升麻汤
  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当归(各一两一分)知母黄芩葳蕤(各三分)芍药天门冬(去心)桂枝(去皮)茯苓甘草(炙)石膏(碎,绵裹)白术干姜(各一分)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相次一炊久,进一服,汗出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