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主热
〔钱〕肝热,手寻衣领及乱捻物,泻青丸主之。壮热饮水喘闷,泻白散主之。(壮热者,一向热而不已也。)
肺热,手掐眉目,日西热甚,咳嗽寒热,壮热饮水,甘桔汤主之。若肺虚热,唇深红色,轻者泻白散,重者凉膈散主之。
心热,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卧,及上窜摇头切牙,皆心热也,导赤散主之。(心气热则心胸亦然,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睡。)
脾热,则目黄肚大,怠惰嗜卧,身热饮水,四肢不收,泻黄散主之。
肾虚,则下窜畏明,地黄丸主之。颊赤,由心脏邪热上攻也,宜服导赤散。
〔钱〕面上证: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颊为肾,赤者热也,随证治之。目内赤者心热,导赤散主之;淡红者心虚热,生犀散主之。青者肝热,泻青丸主之;浅淡者补之。黄者脾热,泻黄散主之。无精光者,肾虚,地黄丸主之。(洁古云:目中五色甚者,泻本脏。色浅者宜补之。又云:白是寒,小便青,四逆汤。黄赤是热,承气汤,泻本脏。青是腹痛,捻头散主之,桂枝芍药汤亦主之。)
〔《脉》〕小儿脉沉而数者,骨间有热,欲以腹按冷清也。
〔钱〕身热不饮水者,热在外;身热饮水者,热在内。
〔海〕四顺饮子治热在内而不厥。连翘散治热在外而不厥。
〔丹〕小儿发热,手足伏热,痰热,必用吐法。轻剂苦参、赤小豆末;重剂瓜蒂散、淡齑汁调服之。如不吐,用鹅翎探之。
〔钱〕朱监簿子五岁,忽发热。医曰:此心热也。腮赤而唇红,烦躁引饮。遂用牛黄丸三服,以一物泻心汤下之,来日不愈,反加无力而不能食。又下之,便利黄沫。钱曰:心经虚而有留热在内,必被凉药下之,致此虚劳之病也。钱先用白术散,生胃中津液,次以生犀散治之。朱曰:大便黄沫如何?曰:胃气正即泻自止,虚热也。朱曰:医用泻心汤如何?钱曰:泻心汤者,黄连一物耳。黄连性寒,多服则利,能寒脾胃也。坐久,众医至,皆曰实热。钱曰:虚热。若实热何以泻心汤下之不安,又加面黄颊赤,五心烦躁,不食而引饮?医曰:既虚热,何大便黄沫?钱笑曰:便黄沫者,服泻心汤多故也。钱与胡黄连丸治愈。郑人齐郎中者,家好收药散施,其子忽脏热,齐自取青金膏三服并一服饵之,服毕,至三更泻五行,其子困睡。齐言子睡多惊,又与青金膏一服。又泻三行,加口干身热。齐言尚有微热未尽,又与青金膏。其妻曰:用药十余行未安,莫生他病否?召钱氏至,曰:已成虚羸。先用前白术散时时服之,后服香瓜丸,十三日愈。(香瓜丸即香瓜散方,见自汗条。)
〔海〕风热邪热,四君子汤加生姜、荆芥煎。
〔云〕小儿客热在内,不思乳食,先用导赤散,次用益黄散。实热在内者,四顺饮之类,在上者吐之。(方见表里条。)
〔丹〕小儿热病,六一散,妙药也。
食伤胃热熏蒸。
白术(一两)半夏黄连(各半两)
加平胃散,粥食后白汤下。
〔本》〕治小儿惊热。
全蝎天南星(取心为末,一钱)人参(三钱)蛇蜕(三钱)
上为末,薄荷、蜜汤调下。
〔钱〕风温热,壮热相似。潮热,时间发热,过时即止,来日根据时又热,此欲发惊候也。
壮热者,一向热而不已,甚则发惊痫也。
风温者,身不热而口中气热,又有风温症者,但温而不热。
伤寒热,口热,呵欠顿闷,项急。(治见伤寒部。)
痘疮热,喷嚏,悸动,耳尖冷。(治见痘疮部。)
变蒸热,唇上白泡珠起,耳冷。(不必治。)
疳热,面黄,吃炭土,羸瘦,鼻下赤烂。(治见疳部。)
惊风热,发搐悸痫,脉数,烦躁,颠叫恍惚。(治见急惊部。)
〔《素》〕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通评虚实论《甲乙经》谓妇人乳子者。)
〔钱〕热证疏利,或解化后无虚证,勿温补,热必随生。
潮热
热有作止,每日应时而发也。
〔钱〕地骨皮散治虚热潮作,亦治伤寒壮热及余热。
知母甘草(炙)半夏(洗,七次)银柴胡(去芦)人参地骨皮赤茯苓(以上各等分)
如有惊热,加蝉蜕、天麻、黄芩。若加秦艽,名秦艽饮子。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生姜三片,水煎,食后温服,量大小加减。(海藏云:地骨皮散即小柴胡汤加减法。自汗者地骨皮散,无汗者柴胡汤、三黄汤。仲景所用,钱氏改诸丸散加减,并出古法。)
生犀散治症同前。
生犀角(锉末,二钱)地骨皮赤芍药柴胡葛根(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一二钱,水煎,食后温服。(海藏云:生犀汤,即犀角地黄汤加减法,此少阳阳明相合也。)
〔田〕犀角散治小儿骨蒸肌瘦,颊赤口干,晚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躁,四肢困倦,饮食虽多,不生肌肉。
犀角末)地骨皮麦门冬枳壳(麸炒)大黄(蒸)柴胡茯苓赤芍药黄桑白皮人参鳖甲(醋涂炙。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二钱入青蒿少许,水煎,量儿大小加减,一钟煎八分,食后温服。
〔丹〕小儿潮热盗汗,胡黄连、柴胡等为细末,炼蜜丸芡实大。每二丸酒化开,入少水,煎小沸,服。
〔钱〕朱监簿子五岁,夜发热,晓即如故,众医有作伤寒治者,有作热治者,以凉药解之不愈。其候多涎而喜睡。他医以铁粉丸下涎,其病益甚,至五日,大引饮。钱曰:不可下之。乃取白术散一两,煎药汁三升,使任意取足服。朱生曰:饮多不作泻否?钱曰:无生水不作泻,纵多不足怪也,但不可下耳。朱生曰:先治何病?钱曰:止泻治痰,退热清神,皆此药也。至晚服尽。钱视曰:更可服三升,又煎白术散三升,服尽得稍愈,第三日,又服白术散三升,其子不渴无涎。又投阿胶散,二服而安。
〔钱〕秦艽散治潮热减食蒸瘦。
秦艽(去头,切,焙)甘草(炙。各一两)薄荷叶(切,焙,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钟,煎八分,食后温服。
〔洁〕潮热有时,胸满短气者,桃枝丸。(方见小儿积热。)
〔汤〕风痰热,晚热早凉,吃水无时,此候乃痰作潮而生风热,即宜金星丸下之。或气弱者不可下,宜夺命散以控下涎,次服惺惺散加南星、白附子。(夺命散方见惊风门。惺惺散方见痘疹门。)
金星丸治风热结聚,喉内痰鸣,喘粗咳嗽,面红腮肿,咽膈壅塞,发热,狂躁,多渴。
郁金末雄黄(另研。各一分)腻粉(半分)巴豆(七枚,去油)
上为末,米醋糊丸麻子大,薄荷腊茶下。
〔《脉经》〕云:小肠有宿食,常暮发热,明日复止,此宿食夜热也。海藏云:夜热属阴,四顺饮之类,此血热在夜也。
积热
久热也。疳热亦久,但兼面黄吃炭土,鼻下烂也。
〔无〕小儿积热者,表里俱热,遍身皆热,颊赤口干,小便赤,大便焦黄,先以四顺、清凉饮子利动脏腑,则热去。既去复热者,内热已解,而表热未解也,当用惺惺散、红绵散加麻黄微发汗,表热乃去。表热去后,又发热者何也?世医到此,尽不能晓。或再用凉药,或再解表,或以谓不可医,误致夭伤者甚多。此表里俱虚,气不归元,而阳浮于外,所以再发热,非热证也。只用六神散入粳米煎,和其胃气,则收阳归内,身体便凉。热重者,用银白散。
清凉饮子每服二钱,薄荷三钱,同煎。(方见治寒热法。)惺惺散(方见痘疹门。)
红绵散
白僵蚕(炒,二两)天麻(生用,一两)天南星(切薄片,油浸黄,二两)苏木节(另研,二两半)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红绵少许,同煎至六分,温服。凡小儿风热,头目不清,并宜服之。若伤寒有表证发热者,每服入去节麻黄末五分;有里热心燥渴者,入滑石末半钱,同煎服之。
六神散
人参白茯苓干山药白术白扁豆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小盏,枣一枚,姜二片,同煎至五分服。此药用处甚多,治胃冷加附子,治风症加天麻,治痢加罂粟壳。
银白散
干山药白术白茯苓(各半两)人参白扁豆知母甘草(炙)升麻(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小盏,枣一枚,生姜二片,同煎,温服,不拘时候。
〔钱〕桃枝丸疏取积热及结胸,又名桃符丸。
巴豆霜大黄黄柏(各一钱)轻粉砂(各半钱)
上细末,面糊丸粟米大,煎桃枝汤下。一儿五七丸。五七岁二三十丸,未儿二三丸,临卧服。
栀豉饮子治小儿蓄热在中,身热狂躁,昏迷不食。
栀子仁(七枚)豆豉(半两)
上用水三盏,煎至二盏,看多少服之无时。或吐不吐,立效。
变蒸热
变蒸者,阴阳水火蒸于血气,而使形体成就,是五脏之变气,而七情之所由生也。盖儿生之日,至三十二日一变,每变蒸毕,即觉性情有异于前。何者?长生脏腑意智故也。何谓三十二日长骨添精神?人有三百六十五骨以象天数,以应期岁,以分十二经络。故初生至三十二日一变生癸,属足少阴肾,藏精与志;六十四日二变一蒸生壬,属足太阳膀胱,其发耳与冷;至九十六日三变生丁,属手少阴心经,心藏神,其性为喜;一百二十八日四变二蒸生丙,属手太阳小肠,其发汗出而微惊;一百六十日五变生乙,属足厥阴肝,肝藏魂,喜哭;一百九十二日六变三蒸生甲,属足少阳胆,其发目不闭而赤;二百二十四日七变生辛,属手太阴肺,肺藏魄,生声;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四蒸生庚,属手阳明大肠,其发肤热而汗,或不汗;二百八十八日九变生己,属足太阴脾,脾藏意智;至三百二十日十变五蒸生戊,属足阳明胃,其发不食,肠痛而吐乳。又手厥阴心包络、手少阳三焦,此二经俱无形状,故不变而不蒸也。前十变五蒸,乃天地之数以生成之,然后始生齿,能言,知喜怒,故云始全也。太仓云:气入四肢,长碎骨,于十变后六十四日为一大蒸,计三百八十四日,长其经脉手足,手受血故能持握,足受血故能行立。经云:变且蒸,谓蒸毕而足一岁之日有余也。师曰:不汗而热者,发其汗。大吐者,微止,不可别治。又六十四日为二大蒸,计四百四十八日。又六十四日三大蒸,计五百一十二日。共五百七十六日,变蒸既毕,儿乃成人也。变者,变生五脏也。蒸者,蒸养六腑也,所以成人。变者上气,蒸者体热。每经一变一蒸,情能既异,轻则发热微汗,其状似惊,重则壮热脉乱而数,或吐或汗,或烦啼躁渴。轻者五日解,重者七八日解,其候与伤寒相似。亦有变蒸之余续感寒邪者,但变蒸则耳冷冷,上唇发泡,状如泡珠。若寒邪搏之,则寒热交争,腹中作痛,而啼叫之声,日夜不绝。变者易也,蒸于肝则目眩微赤,蒸于肺则嚏嗽毛耸。凡五脏六腑筋脉骨节,循环各有证应,其治法和平之剂微表之,热实者微利之,或不治亦自愈。
〔汤〕《千金》变蒸论云:凡儿生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再变,变且蒸。九十六日三变,一百二十八日四变,变且蒸。一百六十日五变,一百九十二日六变,变且蒸。二百二十四日七变,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变且蒸。二百八十八日九变,三百二十日十变,变且蒸。积三百二十日小蒸毕。后六十四日大蒸,蒸后六十四日复大蒸,蒸后一百二十八日复大蒸,凡小儿自生三十二日一变,再变为一蒸,凡十变而五小蒸,又三大蒸,积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都毕,乃成人。小儿所以变蒸者,是荣其血脉,改其五脏,故一变竟,辄觉情态有异。其变蒸之候,变上气者,蒸者体热。变蒸有轻重,其轻者体热而微惊,耳冷尻冷,上唇头白泡起,如鱼目珠子,微汗出。重者体壮热而脉乱,或汗或不汗,不欲食,食辄吐,目白睛微赤,黑精微白。又云:目白者重,赤黑者微,变蒸毕,自精明矣。此其证也。单变小微,兼蒸小剧,凡蒸,平者五日而衰,远者十日而衰。先期五日,后期五日,为十日之中,热乃除耳。或违日数不歇,切不可妄治及灸刺。(海藏云:言变蒸通一十八次,盖前三百二十日为十小蒸,后二百五十六日为十大蒸也。,乎典切,不呕而吐也。)
〔无〕若身热耳热尻亦热,此乃他病,可作别治。
紫霜丸治小儿变蒸发热不解,并挟伤寒温壮热,汗后热不渴,及腹中有痰癖,哺乳不进,乳则吐,食痫,先寒后热者。
代赭石(醋淬,一两)赤石脂(一两)巴豆(三十粒,去油)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上先将杏仁、巴霜细研为膏,却入二石相合,更捣一二千杵,当自相得。若硬,入少蜜同杵之。密器中收。三十日儿,服如麻子大一粒,与少乳汁令下。食顷后与少乳,勿令多,至日中当小下除热。若未全除,明日更与一粒。百日儿,服如小豆大一粒,以此准定增减。紫霜丸无所不治,虽下亦不虚人。
心痛
心痛,当于大人心痛门参用之。
心痛吐水者,虫痛;心痛不吐水者,冷心痛。
〔钱〕灵矾散治小儿虫咬心痛欲绝。
五灵脂(二钱)白矾(火飞,半钱)
上同研,每服一二钱,水一钟,煎至五分,温服无时,当吐出虫。
弄舌
〔钱〕弄舌,脾藏微热,令舌络微紧,时时舒舌,治勿用冷药及下之,当少与泻黄散,渐服之。(田氏云:若肥实者,用牛黄散治之,)或欲饮水,医疑为热,用冷药下之者,非也。饮水者,脾胃津液少故也,又加面黄肌瘦,五心烦热,即为疳,宜加胡黄连辈。若大病未已,用药弄舌者凶。
重舌
〔汤〕重舌,附舌下近舌根,生形如舌而小,谓之重舌。其着舌下,如此者名重舌。其着颊里及上,如此者名重。其着齿龈上,如此者名重龈,皆刺之去血可也。
〔田〕重舌治法。用苦竹沥渍黄柏末点舌上。如不愈,后用真蒲黄敷之,不过三次愈。(用真蒲黄微炒,纸铺地上出火气,研细,每挑些糁舌下,更以温水蘸熟帛裹指轻轻按之,按罢渗药。)
〔姚〕治小儿重舌。马牙硝涂舌下,日三度。
〔世〕治小儿重舌木舌。先用新水揉口并舌上下,后用皂角针烧灰,入脑子少许,每用半字,糁舌上下,出涎立效。
〔《子母》〕治小儿重舌。烧乌贼鱼骨,细研,和鸡子黄敷喉及舌上。
〔《简》〕治小儿重舌欲死。乱发灰细研,以半钱敷舌下,日不住用之。
〔丹〕重舌。桑白皮煮汁涂乳,饮之。《秘录》又以蜣螂烧末,唾敷之。
木舌
〔汤〕木舌者,舌肿渐渐粗大满口,不急治即塞,杀人也。
〔田〕木舌治法。用《局方》中紫雪一分,竹沥半合和之,时时抹入口中,自消。
〔丹〕小儿木舌。百草霜、滑石、芒硝为末,酒调敷。
舌白胎
〔丹〕舌上生如粥粒。桑白皮汁敷之,三两次,妙。
鼻衄
〔汤〕地黄汤治荣中热,及肺壅,鼻血生疮,一切丹毒。
生地赤芍药当归川芎(各等分)
上咀,水煎去渣,量大小加减服。如鼻衄,临熟入生蒲黄少许。生疮,加黄等分。丹毒,加防风等分。同煎,累验。
春冬衄者,用生地黄研取汁,加生蒲黄少许,砂糖井花水浸,服之愈。秋夏衄者,用车前草一握。洗净,同生姜一处研取汁,入生蜜一匙,先拌渣塞鼻,次用新汲水和蜜,并车前草、生姜汁饮之,即愈。
又方生萝卜取根捣自然汁,仰头滴入鼻管中,即止。次以新汲水和蜜、萝卜汁饮之,良。
迟言
〔钱〕菖蒲丸治小儿心气不足,五六岁不能言。
石菖蒲(三分)人参(五钱)丹参(三钱)天麦门冬(去心。各一两)赤石脂(二钱)《直指》有当归、川芎、朱砂。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温水下十丸至二十丸,日二三服,久服效。又有病后肾虚不语,宜兼服六味地黄丸。(海藏云:地黄丸足少阴也,与菖蒲丸上下通经。)
鸡头丸治小儿诸病后不能语。
雄鸡头(炙,一个)鸣蝉(炙焦,三个)大黄(煨,一两)甘草(一两)当归(三分)木通黄(各半两)川芎远志(去心)麦门冬(去心。各三分)
上同为细末,炼蜜丸如小绿豆大。平旦米饮下五丸,空心日三四服。儿大者加之,久服取效。鸡、蝉二物,宜求死者用之,不可旋杀。孙真人所谓杀生求生,去生更远矣。
〔海〕百舌鸟,今之莺也,名反舌,主小儿不语,炙食之。又治虫咬。
〔钱〕肾怯失音相似,病吐泻及大病后,虽有声而不能语,此非失音,为肾怯不能上接于阳故也,当补肾地黄丸主之。失音乃猝病耳。口噤不止则失音。声迟亦同。
〔《明》〕五六岁不语者:心(三壮。)
盗汗
〔钱〕黄散治虚热盗汗。
牡蛎()黄生地(各等分)
上为末,煎服,不拘时。
盗汗,睡而自汗出,肌肉虚也,止汗散主之。遍身汗,香瓜丸主之。
止汗散
用故蒲扇灰研细,每服三钱,温酒调下无时。如无,以故蒲代之。
虎杖散治实热盗汗。
虎杖水煎服,量多少与之,无时。
〔海〕晋郎中子,自婴至童,盗汗凡七年矣,诸药不效。予与凉膈散、三黄丸三日病已。盖肾为五液,化为五湿,相火逼肾,肾水上行,乘心之虚而入手少阴,心火炎上而入肺,欺其不胜己也,皮毛以是而开,腠理玄府不闭而为汗出也,出于睡中者为盗汗,以其觉则无之,故经曰:寝汗憎风是也。先以凉膈散泻胸中相火,相火退,次以三黄丸泻心火以助阴,则肾水还本脏,玄府闭而汗为之自已。
〔世〕治小儿盗汗。用郁金末涂两乳下,立效。
自汗
〔钱〕治病有等:张氏三子病,大者汗遍身,次者上至顶下至胸,小者但额有汗,众医以麦煎散治之不效。钱曰:大者与香瓜丸,次者与益脾散,小者与石膏汤。各五日而愈。
香瓜丸
胡黄连大黄瓜(黄色者,一个)大黄(湿纸裹,煨)柴胡(去芦)鳖甲(醋炙黄)黄柏黄连芦荟青皮(各等分)
上除黄瓜外,同为细末,将黄瓜割其头,填入诸药至满,却盖口,用杖子插定,火内煨熟,将黄瓜及药同用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三丸,食后冷浆或新水下,大者五七丸,不过十丸。
胃怯,汗上至顶,下至脐,此胃虚,当补胃,益黄散主之。
〔钱〕六阳虚,汗上至顶不过胸也,不须治之。喜汗,浓衣卧而额汗出也,止汗散主之。
痈疖
〔汤〕凡痈疖未见之初,微见有红头瘰子起隐疼者,急用不语唾,夜半频频涂之。饮酒了,不可用。
治发背痈疖方。
羌活(一两)穿山甲(炒焦,半两)生人骨(,存性,半两)麝香(少许)
上末,煎麻黄、薄荷酒调。如阴疮头平向内者,服之即突出,其功效不可尽述。若小儿痘疮黑陷者,只一服而起,万不失一。
腮肿
〔《本》〕治小儿毒气攻腮,赤肿可畏者。
皂角(去核,二两)天南星(生用,二钱)糯米(一合)
上为细末,姜汁调涂,立效。
恶核瘰
〔汤〕小儿恶核生于项颈上,遇风寒所折不消,结成瘰,久而溃脓生疮也,宜服四味大黄饮。(即四顺、清凉饮子是也。)
瘰又方。
升麻射干连翘犀角屑大黄(微泡)朴硝(各半两)
上咀,水煎,大小加减。忌酒面炙爆物。
贴恶核方。
赤小豆猪牙皂角硝石黄药子木鳖子(各半两)
上末,鸡子清调涂患处。
贴散瘰神效方。
白胶香降真香(用心,无土气者)海螵蛸
上等分,为末,糁患处,外以水纸掩之,一夜而退。
赤丹
〔田〕赤游治法,宜服犀角散。一法,先镰去恶血,服上药。(犀角散方见潮热。)
〔汤〕小儿丹毒,乃热毒之气极与血相搏而风乘之,故赤肿,及游走遍身者,又名赤游风。入肾入腹,则杀人也。大抵丹毒虽有多种,病源一也。有赤丹毒遍身痒者,或女子十五六而脉未通者,多发丹疹,皆由血有风毒乘之,宜服防己散。
汉防己(半两)朴硝犀角黄芩黄升麻(各一分)
上咀,竹叶煎,大小加减。
〔丹〕小儿黑斑红斑,疮痒瘾疹,并用防风通圣散治之。
荆芥散
防风天花粉羌活生地黄当归蝉蜕(各等分)水煎服。
解毒散
寒水石滑石石膏辰砂
上三石等分为末,入辰砂少许,量儿大小,灯心汤下。
又方
赤小豆木鳖子橡子南星大黄朴硝
上为末,用慈姑、薄荷、靛青和蜜水调,涂患处,外用雄黄围之,却服荆芥、解毒二散。
〔《圣》〕小儿发斑,散毒气,用生葵菜叶,绞取汁,少少与服之。
〔《千》〕治小儿丹发。慎火草生一握,捣取汁,敷之效。
〔《秘录》〕治小儿赤游丹行于上下,至心即死。捣芭蕉根汁煎涂之。
〔《兵部》〕治孩子赤丹不止,以胡荽汁敷,瘥。
〔《秘录》〕小儿赤游行于体上下,至心即死。以芒硝纳汤中,取浓汁以拭丹上。
〔钱〕丹瘤热毒气客于腠理,搏于血气,发于外皮上,赤如丹,当以白玉散涂之。
白玉粉(即滑石,一分)寒水石(半两)
上末之,用米醋或新水调,涂。
〔《山》〕火丹。磨铜铁水,调厕上泥敷之。小儿赤游风。用朝南燕巢泥,鸡子清调敷。将肿处用针割破,鲜鱼血涂之,尤妙
〔丹〕小儿天火丹,脐腰起者,赤溜不妨。用蚯蚓泥炒,研细,香油敷之。
〔田〕又法,用牛膝一两,去苗,甘草半两,生锉碎,水煎一大盏,去渣,调伏龙肝涂之。
〔《山》〕小儿赤丹。伏龙肝为末,芭蕉油调敷。又方,用雉鸡毛及鹅毛烧灰,香油调敷。
〔汤〕又敷丹毒方,只一夜消尽。用花蕊石,生姜、薄荷自然汁调,鹅毛刷上患处为妙。
张三太尉女,十五岁病此,诸医百药俱试而不能中,召予视之,以生料四物汤加防风、黄芩,一日而愈。
生料四物汤治血热生疮,遍身肿痒,及脾胃常弱,不禁大黄等冷药,尤宜服之。
生地赤芍药川芎当归防风(各半两)黄芩(一钱半)
上咀,水煎,量大小加减。忌酒面猪羊肉豆腐。
〔丹〕小儿赤溜,主伤血热。宜生地黄、木通、荆芥苦药带发表之类,外以芭蕉油涂患处。
〔世〕丹痒者。用韭菜挨些盐与香油,以手摩热,于丹上揩之,立愈。
〔丹〕小儿丹瘤。蓖麻子五个,去皮,研入面一匙,水调涂之,甚效。
〔《本》〕小儿十种丹瘤肿毒所起形候并方治法:
一飞灶丹,从顶头起先肿。用葱白研取自然汁涂。
二古灶丹,从头上红肿痛,用赤小豆末,鸡子清调涂。(谭氏方同,不拘何处皆治。)
三鬼火丹,从面起赤肿,用灶心土,鸡子清调涂。(按不拘何处皆治,妙。)
四天火丹,从背起赤点,用桑白皮末,羊脂调涂。
五天灶丹,从两肾赤肿黄色,用柳叶烧灰,水调涂。(“肾”一作“臂”)
六水丹,从两胁虚肿,用生铁屑为末,猪粪调涂。
七胡火丹,从脐上起黄肿,用槟榔为末,米醋调涂。
八野火丹,从两脚赤肿,用乳香末,羊脂调涂。
九烟火丹,从两脚有赤白点,用猪槽下土,麻油调涂。
十胡漏丹,从阴上起黄肿,用屋漏处土,羊脂调涂。
上此十种丹毒,变易非轻,治之或缓,则终不救,故予不惜是方,能逐一仔细辨认,根据此方法治之,万不失一。如经三日不治,攻入脏腑,则终不救,不可缓也。
〔丹〕赤游风,于身上下至心即死。蒴煎汁洗之。(《子母秘录》蒴即白花草药也。)
〔世〕百日内发,必死不治。
疥癣
〔海〕小儿经络蕴热,头面及身体生疮。四君子加栝蒌根、桔梗各半钱煎服。
〔汤〕小儿恶疮,天气温和,频与澡洗更衣,名曰外宣,亦不宜服药。小儿不得已而服药,此乃下法。若将养合宜,何疾可侵,更令乳哺有节,勿令过饱,其身乃如药树,此养生之理也。
〔汤〕恶疮方,频浴身安,外宣无病。
春用柳条、荆芥,夏用枣叶、槐枝,秋冬用苦参。煎汤洗。
敷疮药方
剪刀草黄连苦参
上等分为末,先洗净,次用麻油轻粉调敷。
〔田〕疮癣治法。浸淫疮,宜用苦瓠散涂之。干癣,宜用羊蹄根绞自然汁调腻粉涂之。湿癣,宜用青金散贴之。
苦瓠散治小儿浸淫疮,渐展不止。
苦瓠(二两)蛇蜕皮(烧灰,半两)蜂房(微炒,半两)梁上尘(一合)
上为细末,生油调涂,摊帛上贴。
青金散治小儿湿癣、浸淫疮。
白胶香(研,一两)轻粉(半两)青黛(二钱半)
上研为细末,干糁疮上。
〔《秘录》〕治小儿风疹不止。白矾十二分,暖热酒投化,用马尾蘸酒涂之。
〔《山》〕小儿头面烂疮。木耳舂细,蜜调敷。又,冷水调平胃散敷,俱干则易之。
眉炼
〔田〕眉炼治法。用青金散敷之。如不愈,烧小麦存性研细,好油调涂。
耳疮耳冻疮
〔丹〕小儿耳后月蚀疮。蚯蚓粪烧,以猪油和,敷之。耳上生疮。竹叶烧末,猪脂敷之,妙。
杨氏以鸡子白和敷,立瘥。耳月蚀方,胡粉和上敷之。耳后月蚀,黄连末敷之,安。
〔汤〕白蔹散治小儿冻耳成疮,或痒或痛。
黄柏白蔹(各半两)
上为末,先以汤洗疮后,用生油调涂。
面疮
〔世〕治小儿面疮,通面烂无全肤,脓水流漓,百药不效者。陈年腊猪油不入盐者,敷之神效。
口疮
〔《简》〕如圣散治小儿口疮不能吃乳者。
江子一粒或二粒,研烂,不去油,入朱砂、黄丹敷纸绢上少许,剃开小儿囟门,贴在囟上。
如四边起粟米泡,便用温水洗去药,恐成疮,更用菖蒲水洗便安,其效如神。
〔世〕南星膏治口疮,小儿难用药。
以大天南星去皮,取中心龙眼大,为末,却用酸醋调,涂脚心,甚妙。
〔《千》〕治小儿口疮,饮乳不得。以白矾如鸡子大,置醋中,涂儿足底,二七次即愈。
〔无〕牡蛎散治小儿口疮。
牡蛎(通红,取出候冷,研细,以纸裹入土中七日出火气,三钱)甘草(炙,为末,一钱)
上和匀,时时挑少许糁口中,或吐,皆无害。
〔田〕口疮治法。乳母同儿宜服洗心散、泻心汤,然后用黄柏末研细糁之。(泻心汤方,黄连一味为末,蜜水调,不可煎。)
〔汤〕治口疮验方。
黄柏(蜜炙赤,半两)青黛(一分)
上二件为末,频糁口内愈。
〔《斗》〕口疮服凉药不愈者,此中焦气不足,虚火泛上,宜附子理中汤。
癞头疮
〔世〕治久癞头,用黄连细末敷之。治年久癞头。内用苦参丸,食后服之;外用苦参末油敷之,二月愈。
〔丹〕又方用防风通圣散酒制,除大黄另研为末,再用酒拌晒干为末,每一钱,水煎服,日四五服,至三十帖见效。
又方
川芎片芩(酒)芍药(酒)陈皮(各半两)白术(酒)当归(酒。各一两)天麻(酒)苍耳(七钱半)黄柏(酒)粉草(酒)防风(各三钱)
上咀,煎服。四五次服之,服过睡片时。
小儿癞头。用烧红炭淬长流水,令热洗之,仍用芫荽子煎猪脂,去子用脂敷患处。又法,用胡荽子、伏龙肝、悬龙尾、黄连、白矾为末,油调敷。
头疮方
猪油(一钱,半生半熟)雄黄水银(各二钱半)
上研和匀,敷疮上。
又方治小儿癞头并身癞等证。用松皮烧灰,白胶香、枯矾、大黄、黄柏,油调敷患处。又方,用腊月马脂油搽患处,极妙。
〔《简》〕头疮。大笋壳烧为灰,量疮大小,用灰调生油敷,又加腻粉佳。
〔《秘录》〕小儿头身诸疮。烧鸡卵壳和猪脂敷之。
〔世〕治癞头。
松香(一两,干铫溶开,安在石上,俟冷,取起轻轻研细)黑龙尾(三钱,即屋尘垂挂者)白芷(半两)松树皮(烧灰,二钱)水银(二钱)黄丹(三钱)雄黄白矾(各二钱)
上为末,以血余入香油煎烂,调敷患处。
脚冻疮
〔汤〕生附散治烂脚疮。用生附子为末,面水调敷之愈。
痘疮治法通论
〔钱〕疮疹,惟用温平药治之,不可妄下及妄攻发,受风冷。(海藏云:温平者,非热剂,如荆芥、薄荷、防风、牛蒡子、甘草之类,《活人》鼠粘子汤、洁古解毒防风汤相兼选用是也。丹溪云:鼠粘子、连翘、山楂、甘草此四味,痘疮始终必用之药。)
〔钱〕诊睦亲宫中十大王疮疹云:疮疹始终出,未有他证,不可下,但当用平和药,频与乳食,不受风冷可也。如疮疹三日不出,或出不快,即微发之。(鼠粘子汤之类。)如疮发后不多出,即加药。(如一日一帖,即加至二帖。)加药不出,即大发之。(升麻、葛根、防风、羌活、独活、麻黄、桂枝之类。)如发后不多,及脉平无证,即疮本稀,不可更发也。有大热者,当利小便。小热者,当解毒。(利小便,四圣散之类。)若不快,勿发,勿下攻,止用抱龙丸治之。疮疹若起能食者,大黄丸下,一二行即止。有大热者,当利小便。有小热者,宜解毒。若黑紫干陷者,百祥丸下之。不黑者,慎勿下。身热烦躁,腹满而喘,大小便涩,面赤闷乱,大吐,此当利小便。不瘥者,宣风散下之也。若五七日痂不焦,是内发热气蒸于皮中,故疮不得焦痂也。宜宣风散导之,用生犀角磨汁解之,使热不生,必着痂矣。
〔洁〕论曰:疹之病,其为证各异。疮发肿于外,属少阳三焦相火也,谓之。小红靥行皮肤中不出者,属少阳君火也,谓之疹。凡显疹,若自吐泻者,不可妄治而多吉,谓邪气上下皆出也。大凡疹首尾皆不可下,恐动则生变,此谓少阳通表,宜和之也。当先安里解毒,次微发之。解毒须安五脏,防风汤是也。如大便不秘者,须微发之,药宜钱氏方中选而用之。如大便过秘,宜微利之,当归丸、枣变百祥丸是也。初知疹,若使之并出,小儿难禁,是以别生他症也。首尾不可下者,首曰上焦,尾曰下焦,若既吐利,安可下?便宜安里。若不吐泻者,先与安里药三五服。如能食而大便秘结内实者,宜疏利之。若内虚而利者,宜用安里药一二服,末后一服调以微发之药。要之安里之药多,发表之药少,秘则微疏之,令邪气勿壅并而能作番次出,使儿易禁也。身温者顺,身凉者逆,二者宜多服防风汤和之。
安里解毒防风汤
防风(一两)地骨皮黄芍药荆芥枳壳鼠粘子(各等分)
上为末,水煎四五钱服。若能食而大便实,宜当归丸微利之。
当归丸、枣变百祥丸(二方并见痘疮大便秘门。)
〔海〕夫之为病,皆由子在母腹中时浸渍,食母血秽,蕴而成毒,皆太阴湿土壅滞君相二火之所作也。因小儿真气既盛,正气又旺,邪无所容,或遇天寒,或因伤表,或因伤里,由是而出焉。治当何如?外者外治,内者内治,中外皆和,其自出。至于恶寒者发之,表大热者夺之,渴者清之,大便秘结者下之,小便不通者利之,惊者安之,泄者分之,可以执一为哉,大抵伤寒同治,随经用药,最为高论。假令五日以里,诸病与疹不能别辨者,不可疑作疹,必须发之。但各从其所伤应见治之,皆不妨出。若强发之,其变不可胜数矣。前人言首尾俱不可下者,为未显于表,下则邪气不得伸越,此脉证有表而无里,故禁首不可下也。尾不可下者,为毒已显于外,内无根蒂,大便不实,无一切里证,下之则气逆陷,故禁尾不可下也。又言温暖盖覆,不令通风,以未出或身表凉而恶寒,或天令寒而恶冷,温暖盖覆,不令通风也。若已出,身热天暄,何必用盖覆而不使之通风乎?后人执此二句首尾俱不敢下,温燠不令通风,不知天令之所加,人身之所盛,致使误人多矣。大抵前人之言,随时应变,后之人不知其变,故常执而不移也。噫,首尾俱不可下者,以其始终脏腑元无凝滞也。若有一切里证,及大便结者,安得不下?温暖不使之通风,以其发在冬时,故如此也。若发在夏时,虽未出,亦不用此也。之用药,大率以脉为主,浮中沉之脉,平举按之候,察其虚实,定其中外,则可以万全矣。
第97章小儿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