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皇朝经世文编1>第80章
  上奉天府尹論逃人書
  御史郝浴
  自公祖先生歷事以來。開濟於滿漢衙門。權衡於官民經制。有體有裁。中情中理。故上下貼服。如改民一事。舊任張佟諸公。為民力請。而朝議未允。今得諧於福曜之一日。是斯民獲更生於仁人之手也。從此廣學宮。開鄉選。以蓄其經術。資其進取。旌孝行。錫耆爵。以睦其宗鄰。厚其風俗。民將不招不徙而自致。此真賢人君子之心。而公祖先生之任也。比聞有以勾逃之說進者。欲嚴立科條以待之。竊恐傳聞之誤。而公祖先生未必肯創向來未有之例。以加於今日既寬之人也。且招民之中。去者儘多。未聞勾攝。何獨至於新民而及之乎。況中有至情。有補於法而無礙於國。不敢不委曲以相告。念此屬罪徙天外。轄以佐領。或有一二隻身無賴之民。官不能謀其生聚。己不能救其飢寒。不逃則坐以待斃。名為逃法。其實逃死。雖就食他方。實難回本籍。即以其名貫報督捕勾之。徒騷擾其州縣而已矣。剝削其鄉里而(己)矣。繫累其親戚而已矣。顧安所得其人乎。一有片紙之投。便貽一路之害。至於托身有籍之人。偶或探親變產。自求生理。則不旋踵而返。既不忍於此棄其室家。又不敢於彼累其父母。非惟情不忍逃。亦勢不容逃。在民情之可原如此。以言夫官。於從前之逃不加少。在將軍佐領。未嘗以此受過。而向後之逃不加多。在有司佐貳。何至以此引咎。而官職之無礙又如此。總之以民情論。無賴之人。雖勾之而莫得。有籍之家。雖不勾而自來。是科條不必立也。無賴必逃之人。雖勾之而終不能禁其不逃。而有籍不逃之人。乃一勾之而反迫之以不得不逃。何也。守此則無以資生。控彼則難以入里。又坐成待斃之局。非迫之以不顧一切而逃乎。是立科條。不如不立科條之為愈也。以官職論。不立科條。則尚可如佐領之養晦。一立科條。反立刻來有司之責成。即以朝廷論。赦之改民。本所以寬恤之也。痛念待罪於身。猶感甯家歸獄之恩。而解網之後。反生畫地為牢之怨。是不立科條。不但下不病民。而且上不病官。一立科條。不但下以病民。而且上至病官。而又病國也。何所利而為之乎。況公祖先生中朝雅望。在處為霖。不過暫守留京。不久當高躋崇班。或申明部務。或釐剔憲綱。為國家爭大是大非。以造萬方之福。區區勞民。何足以煩碩畫。
  論足食
  陸世儀
  李悝為魏文侯作盡地力之教。以為地方百里。提封九萬頃。除山澤邑居。三分去一。為田六百萬畝。治田勤謹。畝益三斗。不勤則損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減。為粟八十萬石。又曰。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流散。農傷則國貧。其說皆名語。非鞅之開阡陌比也。但其意主於富國。而未主於富民耳。
  亢倉子曰。人舍本事末。則其產...完整阅读请扫描二维码下载丁香书院APP免费看

前往下载:https://www.kanbaapp.com/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