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皇朝经世文编1>第31章
  志壑堂序
  姜宸英
  余嘗欲條疏古今賢臣建言者。分而為三。彙成一書。一曰宰相。一曰侍從。其一則諫官也。蓋古者諫無專官。所最重者。宰相有輔導之義。侍從有啟沃之任。其責任與諫官等耳。獨怪今之言事者。專以其責屬之臺省。於輔弼講讀之臣。未有所與焉。而為輔弼為講讀者。亦遂寬然自弛。以為非我之所有事。使諫官之能盡其職。天下之事。有諫官之所不能盡言者矣。而況於今之官名為諫者。其能盡其言責者。十不得一二。而能盡其言者。其言之又有行不行。行者嘗少而不行者嘗多也。然則如之何而不以責諸宰相與侍從者也。順治間。有詔命詞臣修玉匣記。元帝化書。時則檢討淄川濟武唐先生上言。以為不宜崇此非聖之書。妄費紙筆。為聖學玷。又爭御史張?給事中陰潤事。忤旨歸里。本朝之能以翰林共諫職者自檢討始。從此考槃般水之陽。發憤著書。垂三十年。予讀其經世之言。所為籌餉積穀銅鈔改漕諸法。其訏謨碩算可與賈長沙陸宣公相上下。惜其雖能言。不得試之實用。且身之用不用。命也。并不得自見其言於朝。以待有力者之上而舉行之焉。良可悲矣。則夫以檢討之文。為窮而始足自列於後世者。豈通論哉。檢討當放廢之餘。惄然以天下生民之事為己憂。顧其中若有所不暇者。而當任其憂者。反營營終日。亦若有所不暇於天下生民之計。循是以往。斯民之患將安息乎。此余之所以不禁三太息於斯文也。
  趙恭毅公自治官書序
  胡煦
  儒者入而考稽。出而致用。將以敷政宣猷。宜民善俗而已。而貪利者瀆於賄。矯世者瀆於苛。因俗者瀆於蠱。泥古者瀆於滯。事榦不立。則傷於迎合。主見不定。則隳於牽制。此非裕之以識。充之以才。而又參之以學力。未有不委靡因循鮮克自振者也。夫積愛蓄惠。使民弗疑。莫大於信。布公止僻。使民弗咈。莫大於直。定法一聽。使民弗易。莫大於果。信以主之。直以斷之。果以成之。三者既備。政無不美者矣。信貴能明。執偏廢全。其失也塞。直貴能容。任情御物。其失也矯。果貴能詳。疾行寡顧。其失也率。塞則民惑。矯則民遯。率則民易。三者不去。政無不疚者矣。是故明以立信。誠之通也。容以翼直。誼之大也。詳以出果。智之周也。才豐而德茂。識廣而慮周。學優而用裕。非政之極量乎。恭毅公趙夫子登仕數十年。歷內外。每治官書。不藉助於幕客。而貞心亮節。天下仰之。聖主嘉之。匪惟漢唐以下。殊難其選。三代之隆。恐未易一二比數也。讀其書者。內當觀其用心。外當觀其措行。慎勿以文字目之。
  考槃集序
  方苞
  眾人之於仕宦。常逐逐而不休者。彼上之不求所以自致于君。下之不思所以負責於人。而惟其身之利焉。故操之則慄。舍之則悲。君子難進而易退。非以為名也。所見者大。故其進也常覺其志之難稱。而其退也如釋重負然。昔歐陽公生北宋之隆。遭時行志。功見而名立。自世人觀之。不可謂非仕宦之滿志者矣。及讀公思潁詩。然後知公之胸中。固有欿然不自足者也。古之君子自待厚而不欺其志者皆如此。渭師范公。家世將相。嗣宗職。當官侃侃。常從天子出征絕域。以材武名師中。及凱旋論功。遽引疾。眾皆詫焉。而不知公之竭心奉職。與勇于乞身。其道固相為表裏者也。公夙好詩。及退休益寄情焉。集平生所作。名日考槃。素志然也。譬諸草木。枝葉必類本根。公之行身有方。視仕宦如脫屣。則其詩之不類于眾人。有以也夫。
  寄周開捷書
  陳宏謀
  國家培養百年。才競奮。不少隨分供職之人。所少者實心任事之人。實心任事者。計久遠不計目前。務大體不拘小節。國家為重。凡一時之得失。一己之功過。皆不暇顧。其?似乎迂闊近於好事。而防患未然。慮周事後。月計不足。歲計有餘。今日士風不古。學無實用。皆由義利不明。是以一入仕途。其才識本可以為君子。時位亦能為君子。而計得失。不計是非。一念之差。終為小人之歸。來札所謂地方官謹飭有餘。親切不足。真切中近日官場中之通弊也。大凡吾輩苟心存利濟。便覺功業無有盡期。而世間事事物物亦到處形其缺陷。生平無他嗜好。每處一地。臨一事。即就其地其事。悉心講求。以期稍有裨益。然志廣願奢。百未如願。事雖未成。心實難已。有時過于勞悴。而亦不覺。覺亦不復惜也。年來精力。漸不如前。而又當此繁劇之地。隨事經理。已苦難支。若遇有疑難。心要如此而力有不能者。則寢食作止。常懸心目。不能擺脫。不以事累心。役物而不役于物。捧讀明訓。益服知我之切而愛我之深也。
  寄周人驥書
  陳宏謀
  聖天子明目達聰。廣開言路。為臣子者。惟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庶為盡職。不必問之部議之准行與否也。司馬溫公云。當志其大。舍其細。先其急。後其緩。而汲汲於名者深戒焉。此為臺諫樹之鵠矣。臺中言事。自以事在可行。方不虛建白之意。然果有關於國計民生。雖一時格於時議。不盡施行。而言為人人心中所欲言。事為近今所共見。存此一議。安知異日不施行耶。此又不在乎一時之從違。而在乎情理之不易也。若有事在必行。而行之無益。且不如其不行者。則又不如其已矣。至于入告之體。尤須平心靜氣以出之。詞不必已甚。意不必過激。乃為得體。于事始克有濟。古人所以致歎于立說之難也。建言者執其一二。動以所見不謬。極力形容。初不知情態不一。知有此說。而不知更有一說。以此動難相服。反啟齟齬。皆此故耳。
  與某公
  方苞
  接來示。自分此生。恐無緣更畢志於經學。此嗜學者之衷言也。然古之人得行其志。則無所為書。聖人作經。亦望學者實體諸身。循而達之。以與民同患耳。一命之吏。苟能職思其居。天德王道。將於是乎寄焉。矧膺古牧伯之任。環地數千里。視其注措以為休戚者乎。僕竊觀近代。所號為鉅人長者。大率以生人為仁。而不知生其所不當生。則仁於生者。而大不仁於死者。以有容為德。而不知容其所不可容。則德於有罪者。而大不德於無辜者。傳曰。惡...完整阅读请扫描二维码下载丁香书院APP免费看

前往下载:https://www.kanbaapp.com/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