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皇朝经世文编1>第18章
  履卦說
  錢大昕
  履象上天下澤。天極其尊。澤較地而逾。卑上下各安其位。而無覬覦之心。此守成極盛之象也。五居尊位。四陽輔之。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具大有為之資。無自暇逸之志。宜乎利有攸往矣。而夬履之厲。聖人惕然戒之。何哉。陽健於上。陰說乎下。有將順而無匡救。孔子所謂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若是者雖正亦危。況未必皆正乎。兌之義主乎說。以一陰加二陽之上。二陽不能說其君。而六三一陰獨專之。上下相說。說且不解。上不知其眇且跛也。而委以視履之柄。下亦忘其眇且跛也。而矜其視履之能。力小任重。窮大失居。非干覆餗之刑。即致負乘之寇。不特自詒伊慼。抑且禍及國家矣。故於彖有咥人之戒。而於六三著咥人之凶。
  抑尊
  唐甄
  聖人定尊卑之分。將使順而率之。非使亢而遠之。為上易驕。為下易諛。君日益尊。臣日益卑。是以人君之賤視其臣民。如犬馬蟲螘之不類於我。賢人退。治道遠矣。太山之高。非金玉丹青也。皆士也。江海之大。非甘露醴泉也。皆水也。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是以堯舜之為君。茅茨不翦。飯以土簋。飲以土杯。雖貴為天子。制御海內。其甘非食。暖麤衣。就好辟惡。無異於野處也。無不與民同情也。善治必達情。達情必近人。陳五色於室中。滅燭而觀之則不見。奏五音於堂下。掩耳而聽之則不聞。人君高居而不近人。既已瞽於官。聾於民矣。雖進之以堯舜之道。其如耳目之不辨何哉。人君之於父母。異宮而處。朝見有時。則曰天子之孝。與庶人異。人君之於子孫。異宮而處。朝見有時。則曰天子之慈。與庶人異。人君之於妻。異宮而處。進御有時。則曰天子之匹。與庶人異。骨肉之間。驕亢襲成。是以養隆而孝衰。教疏而恩薄。讒人間之。廢嗣廢后。易於反掌。不和於家。亂之本也。親雖至暱。亦有難諫。友雖至私。亦有難語。師雖善誘。亦有難教。而況君乎。人君之尊。如在天上。與帝同體。公卿大臣。罕得進見。變色失容。不敢仰視。跪拜應對。不得比於嚴家之僕隸。於斯之時。雖有善鳴者。不得聞於九天。雖有善燭者。不得照於九淵。臣日益疏。智日益蔽。伊尹傅說不能誨。龍逢比干不能諫。而國亡矣。蜀人之事神必馮巫。謂巫為端公。禳則為福。詛則為殃。人不知神所視聽。惟端公之畏。而不惜貨財以奉之。若然者。神不接於人。人不接於神。故端公得容其奸。人君之尊。其猶土神乎。權臣嬖侍。其猶端公乎。無聞無見。大權下移。誅及伯彝。賞及盜跖。海內怨叛。寇及寢門。宴然不知。豈人之能蔽其耳目哉。勢尊自蔽也。直言者。國之良藥也。直言之臣。國之良醫也。除膚瘍。不除癥結者。其人必死。稱君聖。謫百官過者。其國必亡。所貴乎直臣者。其上攻君之過。其次攻宮闈之過。其下焉者。攻帝族。攻后族。攻寵貴。是瘍醫也。君何賴乎有此直臣。臣何貴乎有此直名。是故國有直臣。百官有司莫不畏之。畏之自天子始。昔者明顯帝食。庖人進鱉。顯帝食而甘之。舍箸而問曰。吾聞劉光縉禁?鱉之屬。安所得此鱉也。左右對曰。取之遠郊。顯帝曰。自今勿復進此。恐犯御史禁也。以萬乘之尊。下畏御史。可以為帝王師矣。位在十人之上者。必處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處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之上者。必處天下之下。古之賢君。不必大臣。匹夫匹婦。皆不敢陵。不必師傅。郎官博士。皆可受教。不必聖賢。閭里父兄。皆可訪治。尊賢之朝。雖有佞人。化為直臣。雖有奸人。化為良臣。何賢才之不盡。何治道之不聞。是故殿陛九仞。非尊也。四譯來朝。非榮也。海唯能下。故川澤之水歸之。人君唯能下。故天下之善歸之。是乃所以為尊也。
  納諫
  熊伯龍
  立國者不可以瑱也。諫官。國之威神也。凡天下大姦大害之所伏。其始也。以諫官折之而有餘。其後也。以君相制之而不足。故諫官有彈壓。而後朝廷有綱紀。而後天下有風俗。人君有正一官而百官莫不正者。其惟臺諫哉。我皇上宵衣旰食。勵精唯勤。凡內而宮庭。外而臨御。其所以昭德塞違者。毖飭不惜餘力。而天下亦未嘗有大姦隱害之不可詰也。宜若無需于犯顏敢諫者。雖然。賈山之至言。陳于露臺惜費之主。魏徵之十漸。陳于道不拾遺之世。其時皆英主也。治朝也。而兩臣至秦之隋之。豈其迂戇而過計乎。天下政事之修救。唯可望之治朝。唯可望之英主。彼蔽明而覿禍者。奚用以說為矣。然則君之畜犯顏敢諫者。誠莫此時若也。然而致此則又有道矣。蘇軾曰。人主能聽言。而不能使其臣之必言。不可謂真能聽言之主。人臣能進言。而不能使君之必聽其言。不可謂真能進言之臣。言乎上與下之相感以誠也。以愚論之。臣之進言。其遇主誠有命。殊不可強。所可自主者。聽言者耳。楚莊王出而謀其臣。其臣不逮。退有憂色。唐太宗神采英毅。臣對之多畏沮者。每遇言官。必霽色以待之。夫不得其言則為憂。得其言則為霽。二君之性情過于鞀鐸矣。此申臣之所以賀。而貞觀之治之所以成也。此其道人主莫不知。而卒不為者。則以顧忌之心中之耳。夫人非堯舜。豈必每事盡善。漢高非創業之君哉。以酈生之言而刻印。以張良之言而銷印。一銷一刻。有同兒戲。而後世稱之者。不足累高帝之知人。適足明聖人之無我也。後之人君。問宏農則喜。問南陽則怒。問府中則喜。問宮中則怒。內外彼此之形。膠結而不可解。雖百汲黯。其能爭之乎。則請進一箴曰。夫如荼之悶腸者不少也。石??其性可以攻玉。願皇上察邇言。則又進一箴曰。康莊之仁我也。是不如太行。願皇上明詔臣工。朕不似漢文帝。命釋之卑之。勿甚高論也。則又進一箴曰。夜行者前其手。然而橋足也。開明于東。不圭竇而萬卷皆燭。願皇上窮理以知人。知人以知言。而四聰廓如也。
  勤政殿說
  徐乾學
  臣伏讀月令。明堂十二室。天子以時適居。所以法天之行。順時之紀。勤民事而出治道。非獨侈隆其制已也。古者皇居取象辰極。義取自強不息之意焉。今皇帝景昊天之成命。法祖宗之恭儉。凡一切宮室制度。自非國本所關。政事所出。無替于前。無侈于後。茲勤政殿在西苑。以歲之夏日。聽政於其中。每旦接對?臣。批覽章奏。少暇則紬繹經典。繙閱圖史。臣昔起家侍從。待罪公卿之後。常因奏事殿中。得奉清燕。流覽寓目。殿不甚閎敞。視正殿絕差。前為長廊。中闢層軒。體製朴略。臣仰頌聖德。以為唐堯土?大禹卑宮。殆無以過。臣深惟天行無息之義。以為人主惟能勤而後能儉。勤則清明之氣勝。物莫投其所好。故不與儉期而儉至。不勤則晏逸之志勝。物得進為之主。故不與奢期而奢至。由此觀之。相因之理。必至之幾也。臣竊?皇上深宮問夜。未明求衣。至于日晏不遑。上自宮府。下逮黎庶。外及山陬海澨。日入月出之所。惟恐一事之未理。一物之未安。即位二十五年。兢業常如一日。間者鯨鯢蕩定。兵革偃息。海宇乂安。民生樂業。工體宵旰之勤。詞人進太平之頌。願怡神暇景。閒日視朝。皇帝赫然震動。竦然吁咈。益勵憂勞。無敢怠惰。功業已盛。而常懼其荒。民庶已安。而獨居其瘁。是以侈心遏絕。儉德益光。漢臣有言。古之王者。未有不始於憂勤。而終於逸樂。竊觀詩書所載雅異于此。周公進陳無逸。文王日昃終身。未聞其以逸樂繼也。然則虔始之道。方自今日。載筆之臣。豈能紀其萬一。昔華林有清暑之賦。驪山著九成之碑。並鋪張巨麗。有乖典則。臣躬述聖德。上窺大易自強之義。遠覽尚書無逸之訓。推陳堯禹不與之衷。發明文王小心之德。雖未能編之詩。書亦庶幾垂示來者。謹拜手而為之說。
  鼻息說
  馮景
  天子。元首也。二三執政。股肱也。諫官。王之喉舌也。此見於詩書傳記。天下之公言也。庶人鼻也。其歌謠詛祝謗議。猶鼻孔之息也。此景一夫之私言。亦天下之通義也。人莫不曰一身之中。首為元。股肱次之。喉舌又次之。至於鼻。具體而已。其為息也微。而吾曰不然。息最重。有息而後有鼻。有鼻而後有口。有口而後有喉舌。有元首。有股肱。九竅百骸四體之衰彊存亡。懸於鼻息矣。其微也乃其所以成鉅也哉。身常存而精力彊健者。氣為之噓吸吐納也。口可以終日閉。而鼻息不可一刻絕。今使緘其人之口。而又塞其鼻之息。外不得呼。而內不得吸。則其死也不旋踵。夫然後知口可以終日閉者。以鼻息為之通也。古之聖帝明王知之。其取於臣也略。而取於民也詳。諍臣七人耳。時則有記過之史。徹膳之宰。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敢諫之鼓。而師箴。而瞍賦。而矇誦。而百工執藝事以諫。而庶人謗。而士傳言。而官司相規。徇木鐸於塗。採臚言於巿...完整阅读请扫描二维码下载丁香书院APP免费看

前往下载:https://www.kanbaapp.com/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