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皇朝经世文编1>第16章
  擬言風俗書異之文集
  管同
  臣聞之。天下之風俗。代有所敝。夏人尚忠。其敝為野。殷人尚敬。其敝為鬼。周人尚文。其敝也文勝而人逐末。三代已然。況後世乎。雖然。承其敝而善矯之。此三代兩漢。俗之所以日美也。承其敝而不善矯之。此秦人魏晉梁陳。俗之所以日頹也。而俗美則世治且安。俗頹則世危且亂。以古言之。有歷歷不爽者。我清之興。承明之後。明之時大臣專權。今則閣部督撫。率不過奉行詔命。明之時言官爭競。今則給事御史。皆不得大有論列。明之時士多講學。今則聚徒結社者。渺焉無聞。明之時士持清議。今則一使事科。而場屋策士之文。及時政者皆不錄。大扺明之為俗。官橫而士驕。國家知其敝而一切矯之。是以百數十年。天下紛紛亦多事矣。顧其難皆起於田野之奸。閭巷之俠。而朝宁學校之間。安且靜也。然臣以為明俗敝矣。其初意則主於養士氣。蓄人材。今夫鑒前代者。鑒其末流。而要必觀其初意。是故三代聖王相繼。其於前世皆有革有因。不力?而盡變之也。力舉而盡變之。則於理不得其平。而更起他禍。何者。患常出於所防。而敝每生於所矯。臣觀朝廷近年。大臣無權。而率以畏?臺諫不爭。而習為緘默。門戶之禍。不作於時。而天下遂不言學問。清議之持。無聞於下。而務科第。營貨財。節義經綸之事。漠然無與於其身。自秦人魏晉梁陳諸君。皆坐不知矯前敝。國家之於明。則鑒其末流。而矯之者至矣。是以成為今之風俗也。上之所行。下所效也。時之所尚。眾所趨也。今民間父子兄弟。有不相顧者矣。合時牟利者。是為能耳。他皆不論也。士大夫且然。彼小民其無足怪。嗟夫。風俗之所以關乎治亂者。其故何哉。臣民之於君。非骨肉也。其為情本易渙也。風俗正然後倫理明。倫理明然後忠義作。平居則皆知親其上而不相欺負。臨難則皆能死其長而無敢逃避。相繫相維。是以久而益固。今自公卿至庶民。所懷如是。幸而承平。亦既骫法營私。無所顧戀矣。一旦有事。其為禍安可復言。滑縣之寇。鼠竊狗盜。何足以云哉。揭竿一呼。從者數萬。入京邑。戰宮庭。而內臣至於從賊。非狂寇之智。足以大致吾人也。吾之人。漠然不知有倫理。稍誘脅之。遂相從而唯恐在後焉耳。臣聞之。天下之安危。繫乎風俗。而正風俗者必興教化。居今日而言興教化。則人以為迂矣。彼以為教化之興。豈旦暮可致者耶。
  而臣謂不然。教化之事有實有文。用其文則迂而甚難。用其實則不迂而易。昔者漢承秦敝。其為俗也。貪利而冒恥。賈誼所云孳孳嗜利。同於禽獸者也。自高帝孝文。困辱賈人。重禁贓吏。遂不久而西漢之治成。其後中更莽禍。其為俗也。又重死而輕節。光武乃重敬大臣。禮貌高士。以萬乘而親為布衣屈。亦遂不久而成為東漢之治。由是言之。移風易俗。所行不過一二端。而其勢遂可以化天下。不為難也。今之風俗。其敝不可枚舉。而蔽以一言則曰。好諛而嗜利。惟嗜利。故自公卿至庶民。惟利之趨。無所不至。唯好諛。故下之於上。階級一分。則奔走趨承。有諂媚而無忠愛。教者。以身訓人之謂也。化者。以身率人之謂也。欲人之不嗜利。則莫若閉言利之門。欲人之不好諛。則莫若開諫爭之路。今天下有河工災務。國用不足。故競言生財。夫生財不外乎節用。若其他非害政之端。即無益之?耳。近者皇上憂念庶務。菲食惡衣。以儉聞天下。然臣意以古較今。則猶多可省。漢貢禹有言。今宮室已定。無可奈何矣。其餘盡可減損。宜講而行之。而杜口不言利事。有言利者。顯罪一二人示海內。夫如是則天下皆知上之不好利。往者皇上新即大位。嘗命臣民率得上書矣。既而言無可采。遂一切罷去。夫言無可采。其故有二。
  一曰。爵之太輕。故奇偉非常之士不至。一曰。禁忌未皆除。故言者多瞻顧依違不敢盡其說。今日者。宜損益前令。令言官上書。士人對策。及官僚之議乎政令者。上自君身。下及國制。皆直論而無所忌諱。愈戇愈直者。愈加之榮。而阿附逢迎者。必加顯戮。夫如是則天下皆知上之不好諛。夫上不好諛。則勁直敢為之氣作。上不嗜利。則潔清自重之風起。天子者。公卿之表率也。公卿者。士民之標式也。以天子而下化公卿。以公卿而下化士庶。有志之士。固奮激而必興。無志之徒。亦隨時而易於為善。不出數年。而天下之風俗不變者。未之有也。天下之士。囂囂然爭言改法度。夫風俗不變。則人才不出。雖有法度。誰與行也。風俗者。上之所為也。有其美而不能自持。故自古無不衰之國。周漢是也。有其敝而力能自變。則國雖傾覆。而可以中興。東漢是也。今者繼世相承。則舉而變之。事易而功倍矣。此當今之首務也。
  雜論史事菰中隨筆
  顧炎武
  漢未絕。則光武中興。漢絕。則昭烈再世。是以功德本乎祖宗。滅秦者秦。非六國。誅莽者莽。非漢兵。是以推戴繫乎民心。才高天下。則漢祖唐宗。才醜德齊。則三國南北。是以戡定在乎人事。五胡藩鎮。積數十年已成之形。則河山分裂。隋季元終。僅十餘年之?盜。則不傳其子。是以分合視乎成形。世祖自信於會宛之日。少康惎澆於牧正之時。是以大器觀乎人主。
  六國首事之時。憂在亡秦而已。而不知劉項之分爭者五年。舂陵起兵之日。誅莽而已。而不知赤眉王郎劉永張步隗囂公孫述之各據者十二三年。初平起義之時。討卓而已。而不知催氾二袁呂布之輩。相攻二十餘年。而卒為三國。晉陽?事之日。患在獨夫而已。而不知世充仁杲建德之倫。十餘年而始克平之。是知相因之勢。聖人不能回。而已見之形。非智士之所患也。深思而逆為之計。豈不在乎識微之君子哉。?盜之興。天之所以開真人也。王莽之世。劉崇翟義之倫。既不能克。不生?盜。則海內不亂。而真人亦無所憑以出。故新市平林。為光武之先驅。及寇剽日久。野無所掠。人窮反本。厭兵愁泣。而太平之兆已開。於是甲齊熊耳。兵散歸田。而天下定於一矣。故盜賊之生不得不生。其散不得不散。勢有相因。而天心繫焉。繇今證古。則天意若有可知者。申生之縊。韓原之獲。子圉之逃。若此者為文公也。衛太子之不得其死。孝昭之無嗣。昌邑之不君。若...完整阅读请扫描二维码下载丁香书院APP免费看

前往下载:https://www.kanbaapp.com/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