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則全章第二十二
曲則全,
聖人動必循理,理之所在,或直或曲,要於通而已。故與物不迕,故全也。
枉則直,
直而非理,則非直也。循理雖枉,天下之至直也。
窪則盈,
眾之所歸者,下也。雖欲不盈,不可得矣。
弊則新,
昭昭察察,非道也。悶悶若將弊矣,而日新所自出也。
少則得,
道一而已,得一則無不得矣。
多則惑。
多學而無以一之,則惑矣。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抱一者,復性者也。蓋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皆抱一之餘也,故以抱一終之。葉曰:曲則全,窪則盈,必則得,理也;枉則直,弊則新,勢也。枉非以求直,而枉之極必直,弊非以求新,而弊之反必新。理勢之相成,或更為終始,或迭為得失,紛然其不可窮,而聖人獨能抱一,不與之俱變,故以為天下式。
不自見,故明;
目不自見,故能見物;鏡不自照,故能照物。如使自見自照,則自為之不暇,何暇及物哉。
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
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皆不争之餘也,故以不争終之。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世以直為是,以曲為非,將循理而行於世,則有不免於曲者矣,故終篇復言之曰:此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夫所謂全者,非獨全身也,內以全身,外以全物,物我兼全,而歸復於性,則其為直也大矣。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
言出於自然,則簡而中;非其自然而強言之,則煩而難信矣。故曰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此所謂希言矣。光曰:希言者,言而不得所言之迹,則言而未嘗言,合自然道喙鳴而已。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陰陽不争,風雨時至,不疾不徐,盡其勢之所至而後止。若夫陽亢而上,陰伏而下,否而不得洩,於是為飄風暴雨。若將不勝,然其勢不能以終日。古之聖人,言出於希,行出於夷,皆因其自然,故久而不窮。世或厭之,以為不若詭辭之悅耳,怪行之驚目,不知其不能久也。政和曰:天地之造萬物,風以散之,委眾形之自化,而雨以潤之,任萬物之自滋,故不益生,不勸成,而萬物自遂於天地之間,所以長且久也。飄驟則陰陽有謬戾之患,又或使之而被其害,故不能久。
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
孔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故曰仁者之過易辭。志於仁猶若此,而況志於道者乎?夫苟從事於道矣,其所謂合於道者得道,合於德者得德,不幸而失,雖失於其所為,然必有得於道德矣。肇曰:真者同真,偽者同偽,靈照冥諧,一彼實相,無得無失,無净無穢,明與無明等也。
信不足,有不信。
不知道者,信道不篤,因其失而疑之,於是益以不信。惟知道者,然後不以得失疑道也。雱曰:降乎希,則失性命之常,信不足必至於不信。趙曰:此章談道妙當從僧肇,然文意不相連屬,試為之說曰:希言自然,談道本也。道德之失,而後有仁義禮智,苟從事於道矣,孰為得失?但後世至誠不足,有不信者,如飄風驟雨,而豈能終日哉。
跂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人未有不能立而且能行者也,苟以行立為未足而加之以跨跂者,未有不喪其行立者。彼其自見、自是、自伐、自矜者,亦若是矣。政和曰:跂而欲立,跨而欲行,違性之常而形之適難矣。自見則知不足以周物,故不明;自是則仁不足以同眾,故不彰;有其善,喪厥善,故無功;矜其能,喪厥功,故不長。
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
譬如飲食,適飽則已,有餘則病。譬如四體,充完則已,有贅則累。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夫道非清非濁,非高非下,非去非來,非善非惡,混然而成體,其於人為性,故曰有物混成。此未有知其生者,蓋湛然常存,而天地生於其中耳。光曰:道不可分曰混,亡功曰成,無始曰先。無物之物,先天地而獨存者也。政和曰:天地亦待是而後生,故云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寂兮無聲,寥兮無形,獨立於無匹而未嘗變,周行於群有而未嘗殆,俯以化育萬物,則皆其母也。光曰:絕待曰獨立,真常曰不改。政和曰:不涉於動,不交於物,湛然而已。大定持之,不與物化。言道之體,利用出入,往來不窮;言道之用,萬物恃之以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道本無名,聖人見萬物之無不由也,故字之曰道。見萬物之莫能加也,故強為之名曰大。然其實則無得而稱之也。光曰:不涉數量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自大而求之,則逝而往矣;自往而求之,遠不及矣。雖逝雖遠,然反而求之,一心足矣。陸曰:道強名為大,則實已逝矣遠矣。其去不遠,在知其反,以名反實,以事反理。光曰:孤運無住曰逝,近極絕待曰遠,即近而彌遠,即遠而彌近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由道而言之,雖天地與王皆不足大也。然世之人皆知三者之大,不信道之大也,故以實告之:人不若地,地不若天,天不若道,道不若自然。然使人一日復性,則此三者,人皆足以盡之矣。陸曰:域中云者,明道非六合之外也。光曰:三才法道,末不離本,自然即道也。遣道之強名,表重玄之極則也。趙曰:或問中條隱士袁用之曰,言道則涉中矣,以可道則非道也。
重為輕根章第二十六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凡物輕不能載重,小不能鎮大,不行者使行,不動者制動,故輕以重為根,躁以靜為君。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行欲輕而不離輜重,榮觀雖樂而必有燕處,重靜之不可失如此。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人主以身任天下而輕其身,則不足以任天下矣。
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輕與躁無施而可,然君輕則臣知其不足賴,臣躁則君知其志於利,故曰輕則失臣,躁則失君。趙曰:古人謂高明為觀。高明之觀,樓觀是也。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以況靜也,榮如南榮。
善行無轍迹章第二十七
善行無轍迹,
乘理而行,故無迹。光曰:乘以尻輪,御以神馬,此無時而發,彼無處而到,安有轍迹。
善言無瑕謫,
時然後言,故言滿天下無口過。光曰:至人於言,喙鳴鍾應,不存實義,即夢說夢,即言忘言,復何瑕謫。
善計不用籌筭,
萬物之數畢陳於前,不計而知,安用籌筭。光曰:即塵了地,即滴竟海,即道窮物,以一知萬,何假籌筭。
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全德之人,其於萬物,如母之於子,雖縱之而不去,故無關而能閉,無繩而能約。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彼方執筭以計,設關以閉,持繩以結,其力之所及者少矣。聖人之於人,非特容之,又善救之,我不棄人,而人安得不歸我乎。
是謂襲明。
救人於危難之中,非救之大者也。方其流轉生死,為物所蔽,而推吾至明以與之,使暗者皆明,如燈相傳襲而不絕,則可謂善救人矣。
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
聖人無心於教,故不愛其資;天下無心於學,故不貴其師。聖人非獨吾忘天下,亦能使天下忘我故也。
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聖人之妙,智者亦有所不諭。光曰:病在藥存,病瘳藥遣,藥病雙遣,人法兩忘,大悟如迷,方為要妙。
第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