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勘】虚里冲任。皆出自《内经》。《经》云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动而应衣者宗气泄也。虚里无动脉者死。又云。冲为血海。又为气街。其脉起于少腹之内胞中。
挟脐左右上行。并足阳明之脉。至胸中而散。上挟咽。任主胞胎。其脉起于少腹之内。
胞室之下。出会阴之分。上毛际。循脐中央。至膻中。上喉咙。绕唇。终于唇下之承浆穴。与督脉交。李志锐所谓饮食入胃。取汁变赤。由营卫上入于心。由心分布其重浊之汁。入冲脉化血。精华之汁。入任脉化精。冲是一身之总血管。任是一身之总精管者是也。俞氏按胸以诊虚里。按腹以诊冲任。较诊太溪趺阳。尤为可据。故腹诊之法。亦诊断上之必要。
问口渴否《难经》云
问而知之之谓工。工于问者。即其现症以求其病源。定其病名。察其病所。明其病情。度其病势。防其病变。兹必先问其口渴与否。以胃为十二经之海。凡伤寒传变。必
归阳明。伤寒证治。全藉阳明。欲知里症之寒热。全在渴。不渴。辨之。此勘伤寒之精要也。于诊法上为第五要诀。凡症属虚寒者。口多
不渴。症属实热者。口多燥渴。其常也。若论其变。凡渴喜热饮者。皆属痰饮阻中。否则气不化津。渴喜冷冻饮料者。饮多者火就燥。饮少
者湿化火。阳明实热之渴。大渴引饮。太阴湿热之渴。渴不引饮。少阴虚热之渴。口燥而渴不消水。厥阴风火之渴。口苦而渴则消水。自利而渴者。阳明热泻。自利不渴者。
太阴寒泻。胃中液干而欲饮。饮必喜冷而能多。膀胱蓄水而欲饮。饮必吐水而不多。
先渴后呕者。水停心下。先呕后渴者。火烁胃液。口中干而消渴者。总属肝胃热病。
口中和而不渴者。多属脾肾寒症。
询二便《内经》云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变也者。如中气不足以御寒。溲则澄澈清冷。甚则膀胱不约而遗溺。便则溏泻
飧泄。甚则大小肠直倾而洞泄。中气不足以制热。溲则水液混浊。甚则膀胱不利为癃。便则胶闭燥结。甚则大小肠胶结为痢。
【廉勘】观察二便。西医于诊断上最为注重。谓二便中往往含有霉菌微虫。必以化学药品。投入二便之中。细细辨析。以判其病毒之所在。此种诊断。
实堪效法。凡肠寒者溺白。肠热者溺黄。清白如冷水者为阴寒。浑白如米泔者为湿热。红黄色者为实热。
淡黄色者为虚热。深红老黄者为肝阳盛。浅红淡黄者为肾阴虚。清长而利者。心阳虚而肾气下陷也。短涩而痛者。心火盛而膀胱热结也。溺自遗而不知者。病必死。溺极多
而虚烦者。病亦危。小儿由睡中遗溺者。谓之尿床。肾与膀胱虚寒也。小儿初溲黄赤色。
落地良久。凝如白膏者。谓之溺白。肝热逼成肾
疳也。如饮一溲一。色亦凝如白膏。味甜无臭者。三消症中之下消也。溺时点滴。尿管痛如刀割者。砂淋、石淋、血淋、膏淋、劳淋等之
五淋症也。轻为湿火。重为淋毒。溺时不痛。色凝如膏。细白稠粘者。精浊之候。色如米泔。混浊滑流者。溺浊之候。一为房事伤肾。一为
湿火下注。太阳蓄血在膀胱。验其小便之利与不利。阳明蓄血在肠胃。验其大便之黑与不黑。大抵虚寒之证。
大便必或溏或泻。实热之证。大便必既燥且结。故凡大便形如鸭粪而稀者寒湿。形如蟹渤而粘者暑湿。下利清谷。有生腥气者。为阴寒。有酸臭气者。为积热。大便色
青。形稀而生腥气重者为脾肾虚寒。汁粘而臭秽气重者为肝胆实热。大便老黄色者为实热。淡黄色者为虚热。大便红如桃浆者为血热。黑
如胶漆者为瘀热。大便白色者属脾虚。亦主胆黄。酱色者属脾湿。亦主肠垢。大便褐色者火重。黑色者火尤重。大便酸臭如坏醋者伤食滞。腥臭如败卵者伤乳积。大便急迫作声者小肠热。肛门热灼而痛者直肠热。
【荣斋按】问大便应了解其稀硬度、数量、颜色、有没有血或粘
液。普通腹泻的大便是稀的(水样)。数量很多。而痢疾病患的大便,则是很少而有血、粘液或脓。霍乱病患的大便好象淘米水。同时,
还应问大便时有没有痛苦,腹痛还是肛门痛?有没有“里急后重”的现象。(里急后重,是直肠里一种想解大便的感觉,而实在又解不出大便来,常见于痢疾病患。)
查旧方问其所服何药
某药稍效。某药不效者。明其有否药误。以便核前之因。酌己之见。默为挽救。亦不必吹毛求疵。信口雌黄。有伤雅道。如果病已垂危。无可挽救。慎勿贪功奏技。而违众处
方。以招铄金之谤。而最为吾绍惯习。不究其病之寒热虚实。标本阴阳。而病家专好议药以责问医者。医家专好议方以伤残同道。酿成一议
药不议病之恶俗。此喻西昌所以定议病式。有先议病后议药之名论也。
【荣斋按】“查旧方”的作用,尚具有其他重要意义。由于过去的
治疗,能影响现在的病状和征候。伤寒病患如果吃过退热药,它的正常热型(稽留热)就要改变。有痛感的病患如果吃过止痛药,他的痛
感会临时减轻。我们要知道那些症状是因为治疗或药物的关系而加重或减轻的。所以症状与过去接受的治疗的关系,我们须彻底了解。
第5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