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重订通俗伤寒论(上)>第44章
【秀按】此辨表里寒热之总诀。初学务熟读而切记之。
【廉勘】表里寒热。尚不难辨。即假寒假热。能熟用温度计。以测病状发热之高低。试验精
透者。亦不难辨。惟用药最难。冷用犀羚牛黄。热用附桂硫黄。补用人参熟地。泻用大黄芒硝。幸中病机。胆小者尚诋其猛。不幸而死。
则庸医杀人。异口同声。故名医用药。辄多避重就轻。
气血虚实凡勘伤寒病
气虚证属性
肺主宗气而营运周身。脾胃主中气而消化水谷。肾中命门主藏元阳。(两肾之间有命门、中脏一点是元阳)而主一身之元气。肺气虚者。气喘息促。时时自汗。喉燥音低。气少不能言。言而微。终日乃复言。中气虚者。四末微冷。腹胀时减。复如故。痛而喜按。按之则痛止。不欲食。食不能化。大便或溏或泻。肢软微麻。元气虚者。虚阳上浮。则咽痛声嘶。耳鸣虚聋。两颧嫩红带白。头晕心悸。时或语言蹇涩。时或口角流涎。瞳神时散时缩。
时而下眼皮跳。时而眼睛发直。时而语无头尾。言无伦次。时而两手发战。时而手足发麻。时而筋惕肉。
时而睡卧自觉身重。时而心口一阵发空。气不接续者。此皆病患平素气虚之证据。若偶感外邪。必先权衡其标本缓急。
标急治标。本急顾本。选和平切病之品。一使其病势渐减。一使其正气渐复。虽无速效。亦无流弊。
气实证肺气实而上逆
则有胸痞头眩。痰多气壅等症。甚则喘不得卧。张口抬肩。胃气实而中满。则有嘈杂懊。嗳腐吐酸等症。甚则食不能进。呕吐
呃逆。肠气实而下结。则有腹胀满。绕脐痛。大便燥结胶闭。或挟热下利。或热结旁流等症。甚则喘冒不得卧。潮热谵语。肝气实而上冲。
则有头痛目眩。呕酸吐苦等症。甚则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痛热。
横窜则有肢厥筋挛。手足螈等症。下逼则有腹痛便泄。里急后重等症。甚
或男子睾丸疝疼。女子小腹肿痛。阴肿阴痛带下崩中。其中必有痰热、湿热、食滞、郁结、伏火、内风等因。治必先其所因。伏其所主。对症发药。药宜专精。直去其邪以安正。
血虚症心主血而藏神
虚则心烦不寐。精神衰弱。甚则五液干枯。夜热盗汗。脾统血而运液。虚则唇口燥烈。津不到咽。甚则舌肉干枯。肌肤甲错。肝藏血而主筋。虚则血不养筋。筋惕肉。甚则一身痉挛。手足螈。
至于两颧嫩红。唇淡面白。尤其血虚之显然者也。治必辨其因虚致病者。养血为先。或佐润燥清火。或佐熄风潜阳。随其利而调之。若因病致虚。去病为要。病去则虚者亦生。断不可骤进蛮补。补住其邪。使邪气反留连而不去。
血实证实者
瘀血蓄血是也。瘀由渐积。蓄由猝成。瘀在腠理。则乍寒乍热。瘀在肌内。则潮热盗汗。瘀在经
络。则身痛筋挛。瘀在三焦。上焦则胸膈肩膊刺疼。心里热。舌紫黯。中焦则脘腹串痛。腰脐间刺痛痹者。下焦则少腹胀满刺痛。大便自
利而黑如漆色。至若化肿化胀。成痨成臌。尤其瘀之深重者也。惟蓄血由外邪搏击。
如六淫时疫及犬咬蛇伤等因。皆能骤然蓄聚。《内经》
所谓蓄血在上喜忘。蓄血在下如狂是也。皆当消瘀为主。轻者通络。重则破血。寒瘀温通。热瘀凉通。瘀化则新血自生。若妇人切须详察。恐孕在疑似之间。
【荣斋按】“血实证”我意认为不能成立,何况本节所说,完全是“血瘀”,不能看作是“血实”,更不能看作与血虚
相对的“血实”。我从前感觉现代所说的“充血症”,也不能机械地看作血实。这里的瘀血蓄血,本质上是血的病态;所谓“实”者。是“
塞实”的实,不是“充实”的实。这一点,思想上应该明确。
气血皆虚证凡呼吸微
语言懒。动作倦。饮食少。身漉淅。体枯瘠。头眩晕。面
白。皆真虚纯虚之候。前哲所谓气血两亏。急用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峻补之是也。【荣斋按】关于“气虚”“血虚”的证状,何氏《重订广温热论》里也有比较明白的记载,他说∶“气虚当补之候是∶面色痿白,言语轻微
,四肢无力,动则气喘,或痞满多痰,或饮食难化作酸,或头晕自汗,大便泄泻,或咳嗽气促,舌苔白嫩或淡红而润。血虚当补之候,是∶
面唇淡白,头晕目眩,五心烦热作渴,神志不宁,健忘怔忡失眠,肠燥便艰,口干舌萎或口舌生疮;舌苔嫩红而干,或绛底浮白,或舌绛而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