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三,二)甲、张作霖续催苏俄撤回其大使加拉罕。
乙、贾德耀通告公使团段祺瑞并未辞职。
丙、靳云鹗部师长田维勤到北京晤鹿锺麟及曹锟(曹嘱田劝吴佩孚接受国民军投诚,田在京留一宿即去)。
丁、上海总商会对五卅交涉发表宣言主张四事。
戊、上海西山会议派之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谢持、居正、沈定一为常务委员,居正、桂崇基、黄季陆等为各部部长。
4.14(三,三)甲、蒋中正释放三月二十日事变被捕之中山舰舰长李之龙,通缉前次捕李出力之欧阳格。
乙、蒋中正发告中央军校同学书,述北伐之主张与共产党员退出军队后之痛感。
丙、国民政府解俄员伊文诺夫等十余人聘约,遣送归国。
丁、上海公共租界纳税西人会议,通过工部局增加华董三人之议案,纳税华人以为数太少,反对。
4.15(三,四)国民军因驱段事件不得吴佩孚之谅解,奉鲁军又极力进攻,鹿锺麟即下令整队退出北京,扼守南口,王士珍、赵尔巽、颜惠庆、熊希龄、王宠惠、江瀚、孙宝琦、汪大燮、王家襄、周作民、张嘉璈、吴炳湘等组织北京临时治安会。
4.16(三,五)甲、国民党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开联席会议,推选谭延闿为政治委员会主席,蒋中正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并由蒋中正、朱培德、李济琛、宋子文筹备北伐。
乙、广州青年军人联合会宣言取消。
丙、北京外交总长胡惟德照会比使,请修改本年十月二十七日期满之一八六五年十一月二日所订之中比和好通商行船条约。
丁、张作霖电张宗昌、李景林、张学良等,已与吴佩孚商定,各军不入北京。
戊、唐之道师自通州入北京,自称警备总司令,拥段祺瑞复职(唐原为段系吴光新部)。
己、孙传芳以高世读继王普为安徽省长。
4.17(三,六)甲、段祺瑞出东交民巷,宣告复执政职,并电询张作霖、吴佩孚对时局意见。
乙、贾德耀辞国务总理职。
丙、张宗昌部师长王翰鸣部入北京(奉军继之)。
4.18(三,七)甲、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共产派之「青年军人联合会」及反共之「孙文主义学会」因蒋中正之劝告,均宣告解散,并举行联欢会。
乙、吴佩孚委王怀庆为北京卫戍总司令,唐之道副之,令唐拘捕安福系,监视段祺瑞。
丙、奉鲁军入北京,张宗昌等委李寿金为警察总监。
丁、北京外交团决议,不论段祺瑞下野与否,关税会议仍将续开。
4.19(三,八)甲、段祺瑞为结束金佛郎案诉讼及三月十八日惨杀案之法律问题,下令以其亲信司法次长王文豹代理部务。
乙、段祺瑞派人迎张学良等入北京(图联奉制吴佩孚)不成,再入使馆区。
丙、张作霖电覆段祺瑞,声称不问政局。
丁、吴佩孚委叶开鑫为讨贼联军湘军总司令,彭寿莘为湘鄂边防督办,由湘鄂边境向岳州进攻(张其锽、蒋方震劝吴勿对湘用兵,不听)。
戊、苏俄交通次长谢列布略阔夫,与张作霖洽妥以叶米沙诺夫代伊万诺夫任中东路局长。
己、胡汉民离海参崴赴广州,鲍罗廷、顾孟余、陈友仁、邵力子、谭平山、黄昌谷同行。
4.20(三,九)甲、段祺瑞因联奉不成,走天津,临行以胡惟德代贾德耀署国务总理,由国务院摄行临时执政职权。
乙、国民政府对内宣言,谓张吴终难合作,北方事实上已陷于无政府状态,民众当积极与军阀及帝国主义者抗争,自动召集国民会议夺取政权(一作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言)。
丙、孙文主义学会正式解散。
4.21(三,一○)甲、张作霖与苏俄交通次长谢列布略阔夫续谈中东铁路问题。
乙、张作霖对俄要求加拉罕自动离北京。
丙、北京城内唐之道军因直鲁军之压迫退往南苑,为褚玉璞收编,唐避匿,张宗昌等以王翰鸣为京畿警备总司令。
4.22(三,一一)甲、国民政府对外宣言主废不平等条约,并劝勿承认盘据北京之军阀政府。
乙、张宗昌、张学良、李景林等入北京,军纪败坏,并强迫使用奉票及军用票。
4.23(三,一二)甲、叶开鑫入岳州,唐生智南退。
乙、王怀庆因吴佩孚之力,率毅军三旅入北京。
丙、吴佩孚电请曹锟即日发布下野宣言。
丁、鲁南张宗昌部许琨率队攻击红枪会,屠村庄五十余处。
4.24(三,一三)甲、张宗昌逮捕北京京报社长邵振青(飘萍)。
乙、蒋中正免广州公安局长吴铁城职,以李章达继(吴仍任师长)。
第11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