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直斋书录解题>第102章

第102章

《唐山集》一卷、《后集》三卷
卞圜宋佽编。“唐山”者,临安昌化县也。
《后典丽赋》四十卷
金华唐仲友与政编。仲友以辞赋称于时。此集自唐末以及本朝盛时,名公所作皆在焉,止于绍兴间。先有王戊集《典丽赋》九十三卷,故此名《后典丽赋》。王氏集未见。
《指南赋笺》五十五卷、《指南赋经》八卷
皆书坊编集时文。止于绍熙以前。
《指南论》十六卷。又本前后二集,四十六卷
淳熙以前时文。
《擢犀策》一百九十六卷、《擢象策》一百六十八卷
擢犀者,元佑、宣、政以及建、绍初年时文也,《擢象》则绍兴末。大抵科举场屋之文,每降愈下,后生亦不复识前辈之旧作,姑存之以观世变。
《文章正宗》二十卷
参知政事真德秀希元撰。自序:“正宗”云者,以后世文词之多变,欲学者识其源流之正也。自昔集录文章,若杜预、挚虞诸家,往往湮没不传。今行于世者,惟梁《昭明文选》、姚铉《文粹》而已。繇今视之,二书所录,果得源流之正乎?故今所集,以明义理、切世用为主,其体本乎古而旨近乎经者,然后取焉;否则,辞虽工亦不录。其目凡四,曰“辞命”、曰“议论”、曰“叙事”、曰“诗赋”。去取甚严。
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
宋玉集一卷
楚大夫宋玉撰。《史记屈原传》言:“楚人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盖皆原之弟子也,而玉之辞赋独传,至以屈、宋并称于后世,余人皆莫能及。”
《枚叔集》一卷
汉弘农都尉淮阴枚乘撰。叔其字也。《隋志》:“梁时有二卷,亡。”《唐志》复着录。今本乃于《汉书》及《文选》诸书钞出者。
《董仲舒集》一卷
汉胶西相广川董仲舒撰。
《刘中垒集》五卷
汉中垒校尉刘向子政撰。前四卷,《封事》并见《汉书》,《九叹》见《楚辞》,末《请雨华山赋》见《古文苑》。
《扬子云集》五卷
汉黄门郎成都扬雄子云撰。大抵皆录《汉书》及《古文苑》所载。
《二十四箴》一卷
扬雄撰。今广德军所刊本,校集中无《司空》、《尚书》、《博士》、《太常》四箴。集中所有,皆据《古文苑》。而此四箴,或云崔駰,或云崔子玉,疑不能明也。
《蔡中郎集》十卷
后汉左中郎将陈留蔡邕伯喈撰。《唐志》二十卷,今本阙亡之外,才六十四篇。其间有称建安年号及为魏宗庙颂述者,非邕文也。卷末有天圣癸亥欧阳静所书《辨证》甚详,以为好事者杂编他人之文相混,非本书。
《陈思王集》二十卷
魏陈王曹植子建撰。卷数与前志合。其间亦有采取《御览》、《书钞》、《类聚》诸书中所有者,意皆后人附益,然则亦非当时全书矣。其间或引挚虞《流别集》。此书国初已亡,犹是唐人旧传也。
《陈孔璋集》十卷
魏丞相军谋掾广陵陈琳孔璋撰。案《魏志》:文帝为五官中郎将,及平原侯植,皆好文学,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广陵陈琳孔璋、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植公干,并见友善。自邯郸淳、繁钦、路粹、丁廙、杨修、荀绰等,亦有文采,而不在此七人之列,世所谓“建安七子”者也。但自王粲而下才六人,意子建亦在其间耶。而文帝《典论》则又以孔融居其首,并粲、琳等谓之七子,植不与焉。今诸家诗文散见于《文选》及诸类书。其以集传者,仲宣、子建、孔璋三人而已。余家亦未有《仲宣集》。
《阮步兵集》十卷
魏步兵校尉陈留阮籍嗣宗撰。籍,瑀之子也。
《嵇中散集》十卷
魏中散大夫谯嵇康叔夜撰。本姓奚,自会稽徙谯之铚县嵇山,家其侧,遂氏焉。取“稽”字之上,志其本也。所着文论六七万言。今存于世者,仅如此。《唐志》犹有十五卷。
《张司空集》三卷
晋司空范阳张华茂先撰。前二卷为四言、五言诗,后一卷为祭、祝、哀、诔等文。
《陆士衡集》十卷
晋平原内史吴郡陆机士衡撰。
《陆士龙集》十卷
晋清河内史陆云士龙撰。太康平吴,二陆入洛,张茂先所谓“利获二俊”者也。逊、抗之后,而有机、云,可谓代不乏人矣。然皆不免其身。才者身之累也,况居乱世乎!机好游权门,抑又有以取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