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卷之五胸膈门
<篇名>痞满
属性:x大意x
痞与否同。不通泰之谓也。气血痰积。皆能成之。觉满闷痞塞。按之不痛。由脾弱勿能运化。故内经谓太阴
所至为痞膈中满。(汇补)
x内因x
痞由阴伏阳蓄。气血不运而成。处心下。位中央。填满痞塞。皆湿土之为病也。(心法)
x外候x
否与胀满不同。胀满则内胀而外亦有形。痞满则内觉满塞而外无形迹。(汇补)
x痞分虚实x
虚痞不食。大便利。实痞能食。大便闭。虚痞以芍药、陈皮和之。实痞以浓朴、枳实消之。(汇补)
x痞满分治x
有饮食痰积不运为痞者。六君子加山楂、谷芽。有湿热太甚。土来心下为痞者。分消上下。与湿同治。或黄
连泻心汤。不因误下。邪气乘虚为痞者。宜理脾胃。兼以血药调之。有阴火上炎。痞闷嗳气者。宜降火。有肝
气不伸。膈有稠痰。两寸关脉弦滑带涩者。当先吐而后舒郁。有中虚不运如饥如刺者。益气温中。有内伤
劳役。清气下陷。浊气犯上者。补中益气。兼清湿热。有悲哀多郁。痰挟痰血。结成窠囊者。宜逐瘀行气。有食
后感寒。饮食不消。或食冷物成痞者。宜温中化滞。(汇补)
x痞分肥瘦x
肥人心下痞。湿痰也。二陈二术。有火加芩、连。实者去白术。或滚痰丸。瘦人心下痞。乃郁热也。宜枳实、
黄连以导之。葛根、升麻以发之。(汇补)
x脉法x
胸痞脉滑。为有痰结。弦伏中虚。微涩气劣。沉涩血郁。(举要)
x治法x
大抵心下痞闷。必是脾胃受亏。浊气挟痰。不能运化为患。初宜舒郁化痰降火。二陈、越鞠、芩连之类。久之
固中气。参、术、苓、草之类。佐以他药。有痰治痰。有火清火。郁则兼化。若妄用克伐。祸不旋踵。又痞同湿治。
惟宜上下分消其气。如果有内实之症。庶可疏导。(汇补)
x用药x
主以二陈汤去甘草。加人参、白术、枳实、浓朴、黄芩、黄连、泽泻等。如饮食痰积。去参、术。加山楂、
麦芽、莱菔子、青皮。湿热太甚。去参术。加苍术、黄柏。中虚不运者。加山楂、麦芽助化之。肥人湿痰。
宜苍术、半夏、茯苓、滑石消之。瘦人湿热。宜枳实、黄连导之。升麻、葛根发之。若大病后。元气未复而
痞满短气。及误服利剂为虚痞者。宜补中益气汤。加陈皮、枳实。
x痞满选方x
浓朴温中汤治脾胃气虚。心腹胀满。疼痛时止时作者。
浓朴陈皮茯苓草豆蔻甘草木香干姜如不应。加参、术。
黄连泻心汤
黄连浓朴干姜(各五分)甘草(三分)人参半夏生姜(各一钱)
水煎。
东垣失笑丸治右关脉弦。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食。
黄连枳实(各五钱)麦芽(二钱)干姜甘草白术茯苓人参半夏曲(各三钱)浓朴(四钱)
蒸饼丸服。
木香顺气丸(汤)治心腹满闷。药稍辛散。初病无火最宜。
木香益智陈皮苍术草豆蔻浓朴青皮茯苓泽泻半夏干姜茱萸当归人参升麻柴胡
消痞丸治心下痞块。或痛或黄肿。肌瘦腹大。作胀。气积食积。
苍术(四两)浓朴(四钱)青皮(二钱)陈皮山楂枳实(各二两)
三棱莪术槟榔草果针砂(各五钱)砂仁木香(各七钱)小茴甘草香附乌药(各一两)
上为末。酒糊丸。如黄豆大。每服十五丸。姜汤下。
<目录>卷之五胸膈门
<篇名>噎膈
属性:x大意x
三阳结谓之膈。(内经)三阳者。大小肠膀胱也。小肠热结则血脉燥。大肠热结则便闭。膀胱热结则津液涸。
三阳既结。便闭不通。火反上行。所以噎食不下。(子和)
x内因x
膈有拒格意。因忧郁失志。及膏粱浓味。醇酒淫欲而动脾胃肝肾之火。致令血液衰耗。胃脘枯槁。气郁成
火。液凝为痰。痰火固结。妨碍道路。饮食难进。噎膈所由成也。(汇补)
x外候x
噎枯在上。咽喉壅塞。饮虽可入。食不能下。膈枯在下。胸臆否闷。食虽可入。至胃复出。或食下而眼白口开。
气不能顺。或食入而当心刺痛。须臾吐出。食出痛止。(绳墨)
x噎分五种x
有气滞者。有血瘀者。有火炎者。有痰凝者。有食积者,虽分五种。总归七情之变。由气郁为火。火旺血枯。津
液成痰。痰壅而食不化也。若咽下塞住不宽。项背转侧欠伸不得。似乎膈噎之症。饮食不下,心胃作疼。此
痰凝血瘀。更有痰气结核在咽臆间。咯吐不出。饮食不下。此七情所致。不可用润剂。以二陈加香附、砂仁、
栝蒌、苏子、枳壳、浓朴、黄连、生姜开之。有因色欲过度。阴火上炎。遂成膈气。宜作死血治。二陈加当归、桃仁、
香附、砂仁、白术、沉香、韭汁、姜汁治之。(汇补)
x噎属七情x
怒气所致。食则气逆不下。劳气所致。为咽噎喘促。思气所致。为中痞。三焦闭塞。咽噎不利。(针经)大抵此症
乃神思间病。惟内观静养。庶几得之。(鸡峰)
x噎与膈分x
噎乃阴气不得下降。六腑之所生。属阳与气。膈为阳气不能上出。五脏之所生。属阴与血。然皆由阴中伏
阳而作也。(东垣)
x脉法x
数而无力为血虚。缓而无力为气虚。弦滑有力为痰。数实有力为热。又血虚者。左脉无力。气虚者。右脉无
力。痰凝者。寸关沉滑而大。气滞者。寸关沉伏而涩。火气冲逆者。脉来数大。瘀血积滞者。脉来芤涩。小弱而
涩者。反胃。紧滑而革者。噎膈。
x治法x
治宜养血生津。清痰降火。顺气调脾。抑肝开郁。
第8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