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证治汇补>第50章

第50章

x日发夜发x
受病轻者。邪气外舍于阳分。阳为腑。其邪浅。客于腠理。与卫气并行。故一日一发。发有昼夜之殊。因卫气
昼行于阳。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故发于日间。荣卫昼行背与脊故也。得阴而内薄。故发于暮夜。荣
卫夜行胸与腹也。
x移早移晏x
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其明日下一节。故其作也晏。其出于风府。日下一
节。二十五日下至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内。注于伏膂之内。其气上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气日高。故
作日益早也。(内经)所以正气胜而外出。则移早。为轻。邪气胜而入内。则移晚。为重。(汇补)
x脉法x
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虚宜补。弦紧宜汗。弦而浮大可吐。弦而实紧可下。微弱为虚。代散则死。
如六脉迟缓者。将自愈。
x治法x
无汗须发汗。散邪为主。有汗当敛汗。扶正为先。(心法)邪疟及新发者。可汗吐下。虚疟及久病者。宜补气血。
稍久而正虚邪滞者。宜一补一发。若深入于阴分者。宜先升后汗。至如邪乘虚入。则宜以发散祛其客邪。
然后扶培胃气。痰食气滞。则先以消导散其壅滞。然后渐补脾元。(汇补)
x避其锐气x
方其盛时。必毁。因其衰也。事必大昌。(内经)凡疟方发之时。不可服药。须于未发两时之先。否则药病交争。
转深为害。(汇补)
x截宜权变x
数发之后。曾经汗解。可商截法。久则中气愈虚。病邪愈深。设或脉尚紧盛。邪气方锐。未可轻截。恐补住邪
气。变生他患。(汇补)
x截后宜补x
截而不愈。不可再截。恐损其气。宜分昼发夜发。寒热多少。以和解之。久则脾气虚衰。须服养脾祛痰之药。
脾气一盛。自然平复。(大全)
x疟病死症x
凡疟至吐泻不食。肿胀归腹者。不治。亦有峻补参、而获生者。亦仅百中之一二也。(汇补)
x用药x
主以二陈汤。合柴胡汤。因寒。加羌活、苏叶。因暑。加黄连、香薷。因湿。加苍术、浓朴。因瘴。加菖蒲、藿香。
因食。加山楂、麦芽。因痰。加枳实、胆星。头疼。加川芎。胸满。加枳壳。口渴。加知母。甚加石膏。去半夏。呕吐。
加藿香。大抵外感寒多。非草果、浓朴不能温散。热多。非柴胡、黄芩不能清解。阳疟无汗。须用苍术、葛根。阴疟无
汗。须用升麻、柴胡。阳疟多汗。敛以参、术、黄。阴疟多汗。敛以归、芍、乌梅。阳疟三四发后不愈者。截以不二
饮。阴疟数十发不愈者。提以补中益气汤。加白蔻仁以分邪正而疟自止。脾虚多热者。清脾饮。胃虚多寒者。人参
养胃汤。其间日发。连两日发者。八珍汤大补气血。若微寒微热不能遽除。是正气已虚。邪气亦尽。加柴胡、
黄芩鳖甲。于补荣卫药中。寻当自愈。
x疟疾选方x
清脾饮(简易)治疟疾热多寒少。口渴溺赤。脉弦数者。脉滑有力。用苍术。脉濡无力。用白术。
青皮浓朴(姜炒)草果柴胡黄芩茯苓半夏甘草(炙各七分)姜枣
不二饮治疟在阳分。三四发后。人壮可截者。
柴胡黄芩常山知母芍药槟榔青皮甘草
水酒各一碗煎。露一宿。五更时服。忌热茶汤饭一日。
驱疟散(和剂)治疟疾热少寒多。自汗肢冷。脉弦迟者。
前胡柴胡(各八分)桂心桔梗浓朴半夏(各六分)黄干葛甘草(各四分)姜枣
人参养胃汤治虚疟食少诸症。
草果人参茯苓(各五分)甘草橘红(各八分)浓朴苍术半夏(各一钱)藿香(五分)
寒多。加干姜、桂枝。热多。加柴胡、黄芩、生姜、乌梅。水煎。
芎归鳖甲汤治劳疟表虚里损。真元未复。疾虽暂可。少劳复作。
川芎当归鳖甲茯苓青皮陈皮
半夏芍药(等分)
生姜、乌梅煎。
四兽饮
即六君子汤加草果、乌梅、生姜、大枣。
黄鳖甲汤
黄(中)鳖甲(下)何首乌(上)陈皮(下)
柴胡养阴汤
柴胡(上)当归(中)陈皮(中)知母(下)
疟母丸
青皮桃仁红花神曲(各五钱)三棱蓬术海粉(各七钱)鳖甲(醋制一两)香附(醋炒八钱)麦
芽(五钱)
神曲糊丸。以补药送下。
小柴胡汤(仲景)治疟往来寒热。
柴胡黄芩半夏人参(各一钱)甘草(五分)
姜枣煎。加丹皮、山栀。名加味小柴胡汤。加石膏、知母。名柴胡白虎汤。
藿香正气散(方见似中风)补中益气汤八珍汤六君子汤(三方俱见中风)平胃散(方见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