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缩二陈汤
即二陈汤加枳壳、砂仁。
浓朴温中汤治脾胃着寒。停食。
陈皮浓朴干姜茯苓(各八分)甘草木香(各五分)
水煎。
人参开胃汤治脾虚停食。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神曲麦芽砂仁浓朴丁香藿香莲肉生姜枣肉
水煎。
七味白术散治脾胃虚而伏火。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干葛藿香木香
椒术养脾丸治脾胃虚而着湿。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川椒麦芽苍术干姜砂仁
实脾饮(济生)治脾虚挟寒湿肿胀。
白术茯苓浓朴木香木瓜草果干姜大腹皮附子(炮各一两)甘草(炙五钱)
每服四钱。水一钟。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目录>卷之二内因门
<篇名>劳倦
属性:x大意x
人受水谷之气以生。所谓清气营气元气卫气春升之气。皆胃气之别名也。若劳役过度。胃气本弱。则元
气不能自生。诸病生焉。(东垣)
x内因x
劳力过度。起居不时。皆损其气。气衰则火旺。火旺则乘其脾土。脾既病。胃不能独行其津液。故亦从而病焉。脾
胃俱病。纳化皆难。(东垣)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而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内经)
x外候x
中气不足。下流肝肾。阴火独旺。上乘土位。故发热头疼。营卫失守。故恶风恶寒。气短而烦。气高而喘。口不
知味。怠惰嗜卧。四肢不收。自汗不敛。无气以动。无气以言。(东垣)
x症似阳明x
有体虚怯弱之人。饥困劳役之后。肌肤壮热。燥渴引饮。目赤面红。谵语闷乱。或日晡转甚。或昼夜不息。症
虽有余。脉实不足。洪大空虚。重按全无。经曰。脉虚则血虚。血虚则发热。证似白虎。而脉不长实为异。(准绳)
x症似伤风x
有劳役辛苦。肾中阴火沸腾。或脱衣。或沐浴。歇息凉处。其阴火不行。还归皮肤。腠理极虚。无阳以护。被风
与阴凉所遏。以此表虚。不任风寒。与外感恶风相似。但气息短促。懒于言语。困倦无力有别。(准绳)
x始受热中x
火与元气。势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
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上乘阳分。为头痛。为口渴。为烦躁。为肌热。脉洪大无力。名曰热中。(准绳)
x末传寒中x
人之元气。根据胃为养。脾胃久虚。阳气衰少。心腹两胁隔噎不通。腰脊皆痛。足不任地。骨乏无力。两丸清冷。
或涎唾。或清涕。或多溺。或多汗。不渴不泻。脉盛大以涩。名曰寒中。(准绳)
x脉法x
平人脉大为劳。脉虚极亦为劳。劳之为病。其脉弦大。手足烦热。(金匮)右寸气口脉急大而数。时一代而涩。(此
饮食失节劳役太过太虚之脉也)右关脉大而数。数中显缓。时一代也。(此饮食失节劳役病之轻脉也)右关胃脉损弱。则
隐而不见。但内显脾脉之大数微缓。时一代。(此饮食失节寒热失所之脉也)内伤劳役。豁大不禁。若损胃气。隐而难寻)
x治法x
治以辛甘温剂。补中升阳。甘寒泻火。则愈。大忌苦寒。损伤脾胃。所谓劳者温之。损者益之是也。(东垣)
x治忌克伐x
苟内伤不足之病。误认外感而反泻之。是虚其虚也。盖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形
者有余。有余可泻。伤其气者不足。不足当补。故汗之吐之下之克之之类。皆泻也。温之和之养之调之之
类。皆补也。当补而泻。祸如反掌。(医贯)
第3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