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证治汇补>第31章

第31章

白术(三两)人参(三两)茯苓(一两半)陈皮(二两)山楂肉(二两)神曲(二两)黄连(姜汁炒)
豆蔻泽泻(各三钱)桔梗炙甘草藿香(各五钱)白扁豆(一两)莲肉(一两)薏苡仁(三两)山药麦
芽芡实(各一两半)
炼蜜为丸。每丸重二钱。每服一丸。醉饱后。细嚼。淡姜汤下。
大健脾丸
白术(三两)广皮(一两)黄连(八钱)木香(七钱半)人参(一两半)山药
肉果(各一两)甘草(七钱)山楂肉神曲砂仁谷芽(炒各一两)茯苓(二两)
为末。蒸饼丸。如绿豆大。空心。午后陈皮汤下五十丸。
平胃散人参白虎汤(二方俱见暑症)理中汤(方见中寒)
二神丸
补骨脂(炒四两)肉果(二两生用)
为末。枣子五十枚。生姜四两。同切片。煮烂。去姜取枣。剥去皮核。以肉研入药。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
二陈汤瓜蒂散(二方俱见痰症)异功散(方见血症)六君子汤(方见中风)
<目录>卷之二内因门
<篇名>伤酒
属性:x大意x
酒之为物。气热而质湿。(内经)气味俱阳。阴寒之时。少饮能御邪助神。壮气活血。恣饮则生痰益火。耗气损
精。令暴病暴死。世人认为痰厥中脏。而不知酒色自戕之所致也。(三锡)
x内因x
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酒气与谷气相抟。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也。(内经)
x外症x
轻者。头痛眩晕。呕吐痰逆。神昏烦乱。胸满恶心。饮食减少。小便不利。(医鉴)甚者。大醉之后。忽然战栗。手
足厥冷。不省人事。名曰酒厥。(汇补)
x酒伤各经x
酒循经络。留着为患。入肺则多嚏多痰。入心则多笑多言。入肝则善怒有力。入脾则思睡。入肾则思淫。及
其久也。伤肺则变咳嗽消渴。伤心则变怔忡不寐。伤脾则变痞满疸胀。伤肝则变胁痛吐血。伤肾则变腰
软阳痿。此五脏之受病也。又酒后汗多者。胃受之。酒后面青者。胆受之。酒后多溺者。小肠受之。酒后溺赤
者。膀胱受之。酒后积利者。大肠受之。数者皆能成病。惟胃与小肠受酒者。汗多则从表而泄。溺多则从便
而出。所以善饮不醉而变病亦少也。(说约)
x酒毒损肺成痈x
酒毒留于肺者。缘肺为清虚之脏。酒多则损其清虚之体。由是稠痰浊火。熏灼其间。轻则外为鼻准赤。
内为咳嗽痰火。重则肺叶受伤。为胸痛胁胀。咳唾脓血。痰出腥秽。肺痈溃烂。宜化痰清肺。庶可保全。(汇补)
x酒毒传胆成痈x
酒毒传于胆者。缘酒性清洌。不随浊秽下行。惟喜渗入。从胃至胆。胆为清净之腑。同气相求者也。其次虽
入小肠膀胱。化溺而出。然酷烈之性。惟胆受之。故湿热郁于经隧。为环跳疼痛。久成痈肿。宜清彻之剂。和
解少阳之邪。或冀免焉。(喻嘉言)
x酒湿成疸x
醉卧卑湿之处。或食乳面等物。寒湿外郁。束其湿热。无从发泄。而成痞胀酒疸。初则两目小便俱黄。后则
遍身牙爪亦然。速宜分解湿热。久则难治。(汇补)
x酒湿成痹x
好酒之人。湿热内积。生痰动火。往往发为口眼歪斜。舌强肢废。混似风中血脉。宜解酒除湿。消痰清火。不
可以风药误治。(汇补)
x脉法x
脉浮而数为伤酒。若挟宿食。必兼滑数。
x治法x
当初醉昏妄时。治宜发汗。醒后则热去湿留。莫如利便。乃上下分消其湿热也。(兰台秘藏)若传于五内。则宜本
病药中。兼去湿热。盖酒之形质可化。而湿热之气终久不变。非若他症。六淫七情。传变不齐。(说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