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卷之二内因门
<篇名>伤食
属性:x大意x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内经)一或有伤。脾胃便损。饮食减少。元气渐惫。(杂着)
x内因x
有过食生冷瓜果鱼腥寒物者。有过食辛辣炙爆酒面热物者。有壮实人恣食大嚼者。有虚弱人贪食不
化者。(指掌)有饮食不调之后。加之劳力。劳力过度之后。继以不调者。(安道)
x外候x
令人腹胀气逆。胸膈痞塞。咽酸噫气。如败卵臭。或呕逆恶心。欲吐不吐。恶闻食气。或胃口作痛。或手按腹
疼。或泄泻黄白而绞痛尤甚。或憎寒壮热头疼。似外感疟疾。但外感则身多疼痛。左脉浮盛。伤食则身无
疼痛。右脉滑大。(汇补)亦有旧谷未消。新谷遽入。脾气虚弱。经宿不化者。(巢氏)其有热者。令人吞酸。其无热
者。令人噫臭。(吴)
x脉法x
气口紧盛伤于食。(内经)右关浮滑。或沉滑。按之有力者。宿食不消。(脉经)凡人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当问其
胸满恶心欲吐欲呕者。此食填胸中。气不下降。故尺部无脉。乃天道不能下济之象。探吐自愈。如胸中无
食。又不欲吐。而尺无脉者。此根本已废。短期迫矣。又停食脉沉滑。伤冷硬物。宜温以克之。脉洪数。伤辛热
物。宜苦以胜之。脉缓滑。伤腥咸物。宜甘以胜之。脉弦紧。伤酸硬物。宜辛以胜之。脉洪滑。伤甜烂物。宜酸以
胜之。脉微迟。伤冷物。且有积聚痰涎。宜温剂和之。若见单伏者。主食不化。且有外寒凝滞。宜辛温发之。(汇补)
x治法x
在上者。未入于胃。乃可吐之。在中者。消导之。在下者。已入于胃。宜下之。(玉册)然皆不可过剂。恐损元气也。
(汇补)
x峻剂宜戒x
肠胃为市。所伤食物。过在中焦。设用破气之剂。徒损上焦清气。峻烈之品。复伤下焦阴血。皆谓之诛伐无
过。惟当顺气化痰。助脾腐化。更视元气何如。所伤何物。徐徐消导。润而去之。滞去之后。犹当补养脾胃。以
复健运之常。若概用牵牛、巴、黄。损伤脾气。潜耗津液。积聚转固。而药之余毒留于肠胃。渐变呕吐肿泄痿
黄。即或临时痊可。而暗夺其纪者多矣。(汇补)
x挟寒挟热x
其有身受寒气。口伤生冷而暴病者。初时便宜辛温开导。盖食得寒则凝。得热则化也。稍久寒郁成热。当
兼一二辛凉降火之味。(丹溪)所以伤食之人。腹痛日久。时作时止。口干唇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亦有泄
泻黄糜。肛门如火者。皆湿中生热之症。反以苦寒取效。可见伤食亦有挟寒挟热之异。犹之外感有寒实
结胸热实结胸之别。故凡临症之顷。大宜审察。(汇补)
x伤食成痞x
食伤之后。物滞虽消。元气受损。或已经攻下而脾阴受伤。至高之气乘虚下陷而为蓄满痞塞者。宜理脾
胃。和气血。治以辛发升散之剂。则痞结自解。不可再用枳、朴等类。重损中州。(入门)
x脾虚甘补x
平人饮食入胃。脾能运之。故随食随化。病患饮食入胃。脾勿能运。则食反磨脾。故有食入即痛者。不可与
伤食同治。致变不测。但补脾胃。其食自化。(汇补)
x肾虚温补x
饮食虽入中焦。其变化精微。实赖少火上蒸。中年之后。大病之余。元阳亏损。不能熟腐。因而衰馁。易于停
食。作痞作痛。为呕为泻。宜补火以生土。譬之锅底加薪。水谷尽熟也。(玉机)
x胃枯平补x
又有专事清虚。素食粗。肠胃无以滋养。久久枯涩。易于停食。治者不求其本。喜攻速效。妄用辛香燥热。
徒快一时。变生噎膈臌胀。背痈嗽脓等症。若早知胃枯。但与平补。久而自效。(汇补)
x用药x
食填上焦。宜单盐汤。或二陈汤加桔梗芦吐之。吐后。以二陈加香砂和之。食停在中。保和丸主之。肉食伤。
加草果、山楂。面伤。加神曲、莱菔。水果伤。加肉桂。豆粉伤。加杏仁。瓜伤。加糯米。糯米伤。加酒曲。饭食伤。
加陈六安茶。炙伤。加淡豆豉。外着暴寒。加苏叶、干葛。内伤生冷。加干姜、桂枝。挟气滞。加木香、乌药、枳壳、
槟榔。挟寒湿。加苍术、浓朴。久而挟郁热。加姜汁炒山栀。郁热便秘者。加大黄。挟热便泻者。加黄连炭。如初起
自吐者。二陈加藿香、豆蔻、浓朴、砂仁。自泻者。二陈加白芍、木香、木通、神曲。吐下未净者。枳术丸消之。吐下
已虚者。六君子补之。至于伤食感寒腹痛。有用备急丸攻下者。有用理中汤温补者。虚实之间。最当详辨。
第2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