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用药x
主以茯苓、白术。加陈皮、半夏。湿加猪苓、泽泻。火加黄连、白芍。寒加炮姜、益智。风加防风、苍术。食加枳
实、浓朴。食积加楂肉、麦芽。气虚加人参、黄。气陷加升麻、柴胡。泄久脾虚。饮食难化。加参、、神曲、麦芽、
干姜。泄久肠滑。加肉果、诃子、木香。有夏月暴注水泄。用香薷散、益元散。有肾脾两虚。每朝五更洞泻。用四神丸、
浆水散。有经年脾泻。用桂香丸、椒附丸。有痰积肺中。魄门不禁。用二陈加防风、桔梗探吐。有肺热移肠。下为
肠癖。用黄芩、地骨皮、阿胶、百合、兜铃、甘草。有酒积作泻者。五更腹鸣作痛。泻下黄赤。此酒湿入脏所致。非
肾虚者比也。宜四苓、葛花。或金匮泽泻汤加萆之类。凡煎泻药。用甘澜水者。取其不助湿而益脾胃也。
(汇补)
x泄泻选方x
白术茯苓汤统治泄泻。
白术茯苓甘草
胃苓汤
即五苓合平胃散
益元散(方见暑症)理中汤(方见中寒)
香薷饮治夏月暑泻(方见暑症)
四苓散治清浊不分。因作泄泻。
茯苓猪苓白术泽泻
加桂。名五苓散。
白术散
白术芍药(各三钱)炮姜(五钱)甘草(二两)
每服二钱。水煎。
桂枝汤
桂枝白芍白术(各五钱)炙草(二钱)
每服五钱。水煎。
术附汤
白术附子甘草
连理汤
即理中加茯苓、黄连。
五味子散治肾虚人感阴气。而每泄于五更者。
五味(二两)吴萸(五钱)
炒研末。每服二钱。陈米饮下。加补骨、肉果。名四神丸。
参附汤
人参(一两)附子(五钱)
每服五钱。加姜十片煎。
二神丸治脾肾虚泄。五更肠鸣。
补骨脂(四两)肉豆蔻(二两)
加五味子二两。吴茱萸五钱。名四神丸。
四柱散济生治脏腑虚冷。真阳耗散。脐腹冷痛泄泻。
茯苓附子人参木香(各一两)
每服三钱。姜五片。加肉果、诃子。名六柱散。活人方有白术。无诃子。
浆水散(洁古)治脾土阴寒。水泻清冷。
半夏(二两)良姜(二钱半)干姜肉桂甘草附子(各五钱)
为末。每服三钱。
椒朴丸(魏氏)
益智川椒(炒)浓朴陈皮白姜茴香(炒各等分)
上用青盐。于银石器内。以水浸干药。用火煮干。焙燥为末。酒糊丸。盐汤下。
椒附丸治肾脏虚寒。大便久泻。
椒红(炒)熟附鹿茸(焙)桑螵蛸(炙)山药山萸龙骨()
桂香丸(三因)治脏腑虚寒。为风寒所迫。冷滑注下。老人虚人。危笃。累效。
附子肉豆蔻茯苓(各一两)桂心干姜木香(各半两)丁香(二钱半)
为末。面糊丸。米饮下五十丸。
戊己丸(和剂)治脾胃不足。湿热下乘而泄。
黄连吴萸白芍(各等分)
为末。面糊丸。如梧子大。米饮下。
温六丸(丹溪)治湿热气滞。用为向导。上可治吞酸。下可治自利。
六一散(七两)干姜(一两)
末之。粥丸。一方。去干姜。加吴萸二两。名参萸丸。
x节斋泄利方x
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砂仁神曲麦芽
<目录>卷之八下窍门
<篇名>痢疾
属性:x大意x
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则入五脏。闭塞滞下。为飧泄肠癖。(内经)滞下者。谓气食滞于下焦。肠癖者。谓
湿热积于肠中。即今之痢疾也。(汇补)故曰。无积不成痢。痢乃湿热食积三者。(杂着)
x内因x
生冷油腻。留滞于内。湿蒸热瘀。伏而不作。偶为调摄失宜。风寒暑湿。干触秽浊。故为此疾。(指掌)其多发于
夏秋者。因脾主长夏。脾感酷暑。肺金亦病。至秋阳气收敛。火气下降。肺传大肠。并迫而为病也。(医统)
第11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