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注“郑司”至“不??”释曰:先郑云“可卷而怀之??,《论语》文。云“抟读为‘缚一如瑱’之缚”者,按昭二十六年《左氏传》云“以币锦二两,缚一如瑱”。
视其着,欲其浅也;郑司农云:“谓郭韦革之札入韦革,浅缘其边也。”玄谓韦革调善者铺着之,虽厚如薄然。着,直略反,下“视其着”同。札,侧八反,刘侧列反。铺,普吴反,又音孚。着之,直略反,又丁略反。察其线,欲其藏也。故书“线”或作“综”。杜子春云:“综当为系旁泉,读为絤,谓缝革之缕。”线,思贱反,注絤同。革欲其荼白而疾澣之,则坚;郑司农云:“韦革不欲久居水中。”澣,户管反。欲其柔滑而腛脂之,则需;故书“需”作“需刂”。郑司农云:“腛读如‘沾渥’之渥,需刂读为‘柔需’之需。谓厚脂之韦革柔需。”腛,於角反,刘音屋。需,人兖反,注同。需刂,而髓反,又人兖反。渥,於角反。
[疏]注“郑司”至“柔需”释曰:先郑据《诗》云“既沾既渥,生我百谷”。
引而信之,欲其直也。信之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若苟一方缓、一方急,则及其用之也,必自其急者,先裂若苟自急者先裂,则是以博为帴也。郑司农云:“帴读为翦,谓以广为狭也。”玄谓翦者,如“俴浅”之俴,或者读为“羊猪戋”之戋。信,音申,刘音新,下皆同。帴,音践,或山箭反。俴,音践,刘仕显反。戋,刘音普见反,依字,才丹反,《字林》昨善反,沈云:“马融音浅,于宝为残,与《周易》戋戋之字同,亦音素千反,不知其义。”或云字则如沈释,而羊猪戋之语未见出处,俗谓羊猪脂为??,音素千反,岂取此乎?按《周礼注》“残馀”字本多作戋,宜依残音。
[疏]注“郑司”至“之戋”释曰:先郑读“帴”为“翦”者,翦亦是狭少之意。后郑转帴为“浅”者,从《小戎》诗“小戎浅收”之俴,读为“羊猪戋”者,义亦同。按彼《小戎》诗,俴者,浅也。谓车深四尺四寸,其车广六尺六寸,是广深不得,是一方缓一方急,以博为浅,以广为狭之喻。
卷而抟之不迤,则厚薄序也。序,舒也。谓其革均也。视其着而浅,则革信也;信,无缩缓。察其线而藏,则虽敝不甐。甐,故书或作邻。郑司农云:“邻读为‘磨而不磷’之磷。谓韦革缝缕没藏於韦革中,则虽敝,缕不伤也。”甐,音吝,或作邻,音同,注同。
[疏]注“磨而不磷”释曰:先郑云“邻读为磨而不磷之磷”者,《论语》孔子辞。
韗人为皋陶。郑司农云:“韗,书或为??。皋陶,鼓木也。”玄谓??者,以皋陶名官也。<革匋>则陶,字从革。韗,况万反,众家并音运。??,音陶,徒刀反。
[疏]注“郑司”至“从革”释曰:先郑知“皋陶,鼓木”者,以上言“为皋陶”,下即云“长六尺有六寸”,鼓木之事,明皋陶即是长六尺六寸者,故知也。“玄谓??者,以皋陶名官”者,依先郑从??为鼓木,还以??为??人之官,是皋陶官名也。??即陶字,从革,若然,后郑为??人为皋陶,不取韗字为官名。
长六尺有六寸,左右端广六寸,中尺,厚三寸,版中广头狭为穹隆也。郑司农云:“谓鼓木一判者,其两端广六寸,而其中央广尺也。如此乃得有腹。”穹,起弓反,下同。
[疏]注“版中”至“有腹”释曰:先郑以经论鼓木一判,更不言版数多少,而知得有腹者,以版两端广六寸,中广一尺,自然有腹可知。
穹者三之一,郑司农云:“穹读为‘志无空邪’之空。谓鼓木腹穹隆者居鼓三之一也。“玄谓穹读如‘穹苍’之穹。穹隆者居鼓面三分之一,则其鼓四尺者,版穹一尺三寸三分寸之一也。倍之为二尺六寸三分寸之二,加鼓四尺,穹之径六尺六寸三分寸之二也。此鼓合二十版。邪,似嗟反。
第10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