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一0,一)(1)冯玉祥、胡景翼、孙岳通电主召集和平会议,并提出建国大纲五条。
(2)冯玉祥以鹿锺麟为京师警备总司令(旋改为警卫总司令),张璧为警察总监。
(3)奉军张宗昌占滦州,山海关之吴佩孚军溃退。
(4)孙大元帅函告蒋中正,先取江西、湖南,再合川、滇、黔之军会师武汉。
(5)北伐豫军樊锺秀及招抚使赵杰败北军常德盛师于江西遂川。
10.29(一0,二)段祺瑞通电响应冯玉祥等。
10.30(一0,三)(1)张作霖、卢永祥等联名推段祺瑞为联军统帅。
(2)孙大元帅自韶关回广州,集议北方时局(胡汉民不赞成孙中山北上,部份中共人士亦不以孙北上为然)。
(3)吴佩孚通电政治问题愿放弃成见,听海内贤豪各省代表公平解决。
(4)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发讨吴佩孚电,即分向天津、保定进攻。
(5)奉军第三军郭松龄自山海关占秦皇岛,俘直军二万余(翌日山海关唐山间之直军全被缴械)。
10.31(一0,四)(1)黄郛(冯系)代颜惠庆任北京国务总理,外交兼财政王正廷(冯系),内务王永江(奉系),陆军李书城(冯系),海军杜锡珪,司法张耀曾,农商王乃斌(奉系),教育交通黄郛兼。
(2)英军官在丰台闯冯玉祥哨线,殴打团长冯治安。
11.1(一0,五)(1)山东郑士琦宣布武装中立,断苏鲁交界之津浦路,阻齐燮元、孙传芳等之援吴军北上。
(2)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议决,发表宣言,孙中山北上为统一中国,先至上海,如北方同意再与合作。
11.2(一0,六)(1)曹锟宣告辞职,代理国务总理黄郛即宣告摄行大总统职务。
(2)天津日本总领事吉田茂晤吴佩孚,劝拥段祺瑞收拾大局,吴声言不背曹锟。
(3)冯玉祥(张之江旅)胡景翼军败吴佩孚军于杨村,俘其旅长潘鸿钧。
11.3(一0,七)(1)吴佩孚战败离天津,自塘沽登轮南下,冯玉祥军入天津。
(2)国民党人孙科、张继、徐谦、马伯援、王用宾、方振武会于天津。
11.4(一0,八)(1)孙大元帅应国民军将领冯玉祥、胡景翼等之请,决北上,令胡汉民留守广州,代行大元帅职权,谭延闿全权办理大本营事务,主持北伐军事(当日电告冯玉祥、张作霖)。
(2)张继访胡景翼于天津,商迎孙中山北来及制止段祺瑞系之活动。
(3)冯玉祥将守卫清宫之兵士一千二百余人缴械。
(4)奉军到天津。
11.5(一0,九)(1)摄阁公布修正清室优待条件五条,废除皇帝尊号,冯玉祥即派鹿锺麟、张璧、李煜瀛(石曾)等率军警执行,清帝溥仪(宣统)被迫出宫,移居醇亲王府(北府)。
(2)荷、英、日公使及美代办访外交总长王正廷,请保护溥仪安全,以免损失中国政府信誉,王正廷表示首肯。
(3)摄阁以李烈钧任参谋总长。
(4)国民军孙岳占保定。
(5)孙大元帅任刘震寰为广西省长,令率部回桂。
11.6(一0,一0)(1)摄阁令自民国九年七月二十九日(下令惩安福系祸首日)起至十三年十一月二日止,所有因政治行为褫夺官勋通缉各员之命令一律撤销。
(2)摄阁外交总长王正廷对记者宣称,友邦切勿损及中国之自由独立权,盼实施华盛顿会议规定。
(3)法国向各国提议,暂不承认北京政府,以待其保证履行对各国之义务(昨日北京公使团会议,意在胁迫北京政府解决金佛郎案)。
(4)冯玉祥、胡景翼、孙岳、李煜瀛等电请孙中山北来。
(5)张继、丁惟汾等电孙中山谓段派毫无诚意,劝暂缓北上。
(6)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长谭平山辞职,以杨匏安(共)代理组织部长,农民部秘书彭湃及阮啸仙、林苏(均共产党员)免职。
(7)安徽旅长高世读、倪朝荣等在蚌埠宣布脱离马联甲,拥护段祺瑞(旋改称国民军)。
(8)赣粤边防督办方本仁归附北伐军,谭延闿委为赣南督办,北伐军中路总指挥宋鹤庚克大庾。
第2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