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五,一七)甲、北京英日美法义公使会议,决定南京事件由各国自行交涉。
乙、孙传芳、张宗昌、吴俊升、张作相等拥张作霖为海陆军大元帅,另组军政府,内阁总理顾维钧辞职,请胡惟德兼任。
丙、张作霖通电坚持讨赤到底,凡以此为目标者均为同志。
丁、蒋中正自南京赴徐州,冯玉祥代表李鸣钟同行。
戊、北京外交部再向日使馆抗议出兵山东,要求撤退,尤盼勿向胶济路线及济南移动。
6.17(五,一八)甲、青岛日军一千余人开往济南。
乙、英陆军部以上海英军司令兼长江以北英军司令。
丙、孙传芳部周荫人军退集鲁东,设司令部于潍县。
丁、武汉代表孔庚到太原,谋说阎锡山(阎拒与武汉合作,6.19孔被迫离去)。
戊、浙江省政务委员会通过减轻佃农佃租百分之二十五。
6.18(五,一九)甲、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大元帅,公布军政府组织令,以潘复组军政府内阁。
乙、上海举行庆祝北伐胜利大会三日。
丙、太原国民党省市党部开民众大会,驱逐武汉代表孔庚。
6.19(五,二○)甲、冯玉祥到徐州,蒋中正迎于砀山。
乙、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全华工会)在汉口开幕,苏兆征为总主席(汪兆铭、陈独秀、第三国际代表鲁易、赤色职工国际代表罗卓夫斯基、国民党代表陈其瑗、国民政府代表彭泽民、共产党代表蔡和森均有演说,6.20以后由李立三、罗卓夫斯基、刘少奇等分别报告演说,6.28闭会)。
丙、日船「南阳丸」在南京下关撞沉划船四只,溺毙搭客百余人。
丁、驻日土耳其代使到上海,即往南京。
戊、吴佩孚以于学忠部军心涣散,自南阳南走,拟入四川(于学忠亦东去,只身经信阳汉口回山东蓬莱,后加入奉军)。
6.20(五,二一)甲、蒋中正、冯玉祥、胡汉民、吴敬恒、李煜瀛、蔡元培、张人杰、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黄郛、李烈钧、钮永建等在徐州会商武汉及北伐问题(蒋主先定武汉,冯持不可。先是,孔祥熙曾至郑州与冯再晤)。
乙、潘复就任北京军政府内阁总理,张作霖任命阁员,外交王荫泰、军事何丰林、内务沈瑞麟、财政阎泽溥、司法姚震、实业张景惠、农工刘尚清、教育刘哲、交通潘复兼。
丙、驻比公使电告海牙法庭因比政府请求,将中比条约判决展期至明年二月执行,北京外交部令向比交涉。
丁、陈公博、陈其瑗自武汉越九江。
戊、唐生智在汉口演说,指长沙马日事变之不当,及必须讨伐蒋中正。
己、武汉共党要人董用威(必武,湖北省党部常委,湖北省政府农工厅长)等请辞职。
6.21(五,二二)甲、徐州会议完毕,议决先由冯发电警告武汉,并由蒋冯联电声明继续北伐,为三民主义奋斗,以完成国民革命(冯回郑州)。
乙、冯玉祥电武汉促鲍罗廷回俄,请汪兆铭、谭延闿速决大计,并请唐生智将所部调回郑州,协力北伐(电稿出黄郛手,冯回郑州后,即着手清党,由徐谦订立办法)。
6.22(五,二三)甲、南京中央财政会议开幕,到桂闽浙皖粤苏六省代表,议决划分中央地方各税。
乙、胡汉民等自徐州回南京。
丙、日轮「瑞阳丸」船主茶房殴毙搭客一人投江中。
6.23(五,二四)甲、蒋中正下略取鲁南要害作战令,第一路军之第十四军赖世璜(熊式辉师)、第十七军曹万顺进攻日照,第二路军第一军之邓振铨、顾祝同师、第三十七军陈调元、第四十四军叶开鑫攻临沂,第三路军之第七军夏威胡宗铎师、第十军王天培攻临城,第四十军贺耀组攻台儿庄、枣庄,第三十三军柏文蔚、暂编第十一军马祥斌攻鱼台金乡,第一军之一部(第二师刘峙,第十四师卫立煌,第二十一师陈诚)南撤,应付上游军事(蒋即回南京)。
乙、南京北伐军第一军(邓振铨、顾祝同师)败直鲁军第一军方永昌,进围临沂。
丙、武汉唐生智、张发奎、汪兆铭等商向下游进兵问题。
丁、中共中央秘书厅令上海委员会掀起反帝国主义之示威运动,制造排外暴动与军民不安,引起外人与南京冲突。
戊、英轮水手在镇江殴打检查警察,并夺去枪枝。
己、北京日使馆覆拒6.16北京外交部抗议。
6.24(五,二五)甲、来华视察之山梨大将抵济南,日军在青岛附近设施军事工程,并派便衣军赴济南,实行参加中国内战行动。
乙、南京北伐军第四十军贺耀组攻占鲁南台儿庄,败直鲁军第三军程国瑞、第十一军王翰鸣。
丙、南京政治会议通过任王宠惠为司法部长,李济琛、邓泽如等为广东省政府委员,李为主席。
第12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