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证治准绳·杂病(上)>第16章
《溯洄集》中,又论不足之中,又当分别饮食伤为有余,劳倦伤为不足。予谓伤饮食
而留积不化,以致宿食郁热,热发于外,此为有余之证,法当消导,东垣自有枳术
丸等治法,具于饮食门矣。其补中益气方论,却谓人因伤饥失饱,致损脾胃、非有
积滞者也,故只宜用补药。盖脾胃全赖饮食之养,今因饥饱不时,失其所养,则脾
胃虚矣。又脾主四肢,若劳力辛苦,伤其四肢,则根本竭矣。或专因饮食不调,或
专因劳力过度,或饮食不调之后加之劳力,或劳力过度之后继以不调,故皆谓之内
伤元气不足之证,而宜用补药也。但须于此四者之间,审察明白,为略加减,则无
不效矣。
目录第一册诸伤门
篇名虚劳
属性:《素问》云∶脉虚、气虚、尺虚,是谓重虚。所谓气虚者,言无常也;尺虚者,
行步然;脉虚者,不象阴也。又云∶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
是谓五虚。五虚死,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可活。治用黄建中汤、理中汤之类。
此《素问》但言虚而无劳瘵之名,然其因则固屡言之矣。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
其邪展转乘于五脏,遂至大骨枯槁,大肉陷下,各见所合衰惫之证,真脏脉见则有
死期。又如二阳之病,则传为风消、息贲。三阳之病,传为索泽,瘅成为消中。大
肠移热于胃,胃移热于胆,则皆善食而瘦。尝贵后贱,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
后贫,名曰失精。暴乐暴喜,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离
绝菀结,喜怒忧恐,五脏空虚,血气离守。《灵枢》曰∶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
惧自失,破脱肉,毛瘁色夭,死于冬。又诸热病在肤肉脉筋骨之间者,各客于所
合之本脏不得,客于所不胜。及考医和视晋平公之疾曰∶是近女室晦,女阳物
而晦时,淫则生内热或蛊之疾,非鬼非食,疾不可为也。至汉张仲景《金匮要
略》明立虚劳门,于是巢元方撰《病源候论》遂有虚劳,有蒸病,有注病,皆由此
而推之者也。虚劳者,五劳、六极、七伤是也。五劳者,志劳、思劳、心劳、忧劳、
瘦劳。六极者,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七伤者,曰阴寒、曰阴痿、
曰里急、曰精连连,曰精少、阴下湿、曰精清、曰小便苦数,临事不举。又曰∶大饱
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
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蒸有五,骨蒸、脉蒸、皮蒸、肉蒸、
内蒸。又有二十三蒸,胞、玉房、脑、髓、骨、血、脉、肝、心、脾、肺、肾、膀
胱、胆、胃、三焦、小肠、肉、肤、皮、气各有一蒸,其状遍身发热,多因热病愈
后,食牛肉,或饮酒,或房欲而成注者。注之为言住也,邪气居人身内,生既连滞
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即所谓传尸。已别立门外。今以虚劳骨蒸合为一门,而列
古明医治法于后。《金匮》云∶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
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
虚,大黄虫丸主之。按虚劳发热,未有不由瘀血者,而瘀血未有不由内伤者,
人之饮食起居,一失其节,皆能成伤,此亦可以睹矣。故以润剂治干,以蠕动HT
血之物行死血,死血既去,病根已划,而后可从事乎滋补之剂,仲景为万古医方
之祖,有以哉。又有陈大夫传仲景百劳丸,可与虫丸互用。《活法机要》云∶虚
损之疾,寒热因虚而感也。感寒则损阳,阳虚则阴盛,故损则自上而下,治之宜
以辛甘淡,过于胃则不可治也。感热则损阴,阴虚则阳盛,故损则自下而上,治
之宜以苦酸咸,过于脾则不可治也。自上而损者,一损损于肺,故皮聚而毛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