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针灸大成>第112章

第112章

前顶∶囟会后一寸半,骨间陷中。《铜人》针一分,灸三壮,止七七壮。《主头风目眩,面赤肿,水肿,小儿惊痫,螈,发即无时,鼻多清涕,顶肿痛。
囟会∶上星后一寸陷中。《铜人》灸二七壮,至七七壮。初灸不痛,病去即痛,痛止灸。若是鼻塞,灸至四日渐退,七日顿愈。针二分,留三呼,得气即泻。八岁以下不可针,缘囟门未合,刺之恐伤其骨,令人夭。《素注》针四分。
主脑虚冷,或饮酒过多,脑疼如破,衄血,面赤暴肿,头皮肿。生白屑风,头眩,颜青目眩,鼻塞不闻香臭,惊悸目戴上不识人。
上星(一名神堂)∶神庭后,入发际一寸陷中,容豆。《素注》针三分,留六呼,灸五壮。《铜人》灸七壮。以细三棱针,宣泄诸阳热气,无主面赤肿,头风,头皮肿,面虚,鼻中息肉,鼻塞头痛,
疟振寒,热病汗不出。目眩,目睛痛,不能远视。口鼻出血不止。不宜多灸。恐拔气上,令人目不明。
神庭∶直鼻上入发际五分。足太阳、督脉之会。《素注》灸三壮。《铜人》灸二七壮,止七七壮主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角弓反张,吐舌,癫疾风痫,目上视不识人,头风目眩,鼻出清涕不止,目泪出。惊悸不得安寝,呕吐烦满。寒热头痛,喘渴。
岐伯曰∶凡欲疗风,勿令灸多。缘风性轻,多即伤,惟宜灸七壮,至三七壮止。张子和曰∶目肿、目翳,针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翳者可使立退,肿者可使立消。
素(一名面正)∶鼻柱上端准头。此穴诸方阙治。《外台》不宜灸,针一分。《素注》针三分。
主鼻中息肉不消,多涕,生疮鼻窒,喘息不利,鼻,鼽衄。
水沟(一名人中)∶鼻柱下,沟中央,近鼻孔陷中。督脉、手足阳明之会。《素注》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铜人》针四分,留五呼,得气即泻,灸不及针,日灸三壮。《明堂》日灸三壮,至二百壮。《下经》灸五壮。
主消渴,饮水无度,水气遍身肿。失笑无时,癫痫语不识尊卑,乍哭乍喜,中风口噤,牙关不开。面肿唇动,状如虫行。卒中恶,鬼击,喘喝,目不可视,黄胆马黄,瘟疫,通身黄,口。灸不及针,艾炷小雀粪大。水面肿,针此一穴,出水尽即愈。
兑端∶唇上端。《铜人》针二分,灸三壮。
主癫疾吐沫,小便黄,舌干消渴,衄血不止,唇吻强,齿龈痛,鼻塞,痰涎,口噤鼓颔。炷如大麦。
龈交∶唇内齿上龈缝中。任,督,足阳明之会。《铜人》针三分,灸三壮。
主鼻中息肉,蚀疮,鼻塞不利,额中痛,颈项强,目泪眵汁,牙疳肿痛,内赤痒痛,生白翳,面赤心烦,马黄黄胆,寒暑瘟疫,小儿面疮癣,久不除,点烙亦佳。
督脉<目录>卷七<篇名>督任要穴(杨氏)属性:督脉督脉人病脊膂强痛,癫痫,背心热,狂走,鬼邪、目痛,大椎骨酸疼,斯乃督脉起于下极,并脊上行风府。起于尾闾,而生是病,可刺督脉人中穴。鼻柱下近孔陷中,针四分,灸亦可,不及针,昏晕及癫狂者甚效。
任脉任脉人病七疝八瘕,寒温不调,口舌生疮,头项强痛,斯乃任脉起于中极下,上毛,循腹,到关元,直至咽喉天突,过承浆而生是病。可刺任脉承浆穴,在髭间陷中,刺入同身寸三分,灸七壮,止七七壮。
<目录>卷七<篇名>奇经八脉歌(《医经国小》)属性:督脉起自下极
,并于脊里上风府,过脑额鼻入龈交,为阳脉海都纲要。任脉起于中极底,上腹循喉承浆里,阴脉之海妊所谓。冲脉出胞循脊中,从腹会咽络口唇,女人成经为血室,脉并少阴之肾经。与任督本于阴会,三脉并起而异行。阳跷起自足跟里,循外踝上入风池。阴跷内踝循喉嗌,本足阴阳脉别支。诸阴交起阴维脉,发足少阴筑宾。诸阳会起阳维脉,太阳之
金门穴。带脉周回季胁间,会于维道足少阳。所谓奇经之八脉,维击诸经乃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