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脘∶建里下一寸,脐上二寸,穴当胃下口,小肠上口,水谷于是入焉。足太阴、任脉之会。《铜人》针八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二七壮,止二百壮。
主脐下厥气动,腹坚硬,胃胀,羸瘦,腹痛,六腑气寒,谷不转化,不嗜食,小便赤,痞块连脐上厥气动,日渐瘦,脉厥动,翻胃。
建里∶中脘下一寸,脐上三寸。《铜人》针五分,留十呼,灸五壮。《明堂》
针一寸二分。
主腹胀,身肿,心痛,上气,肠中疼,呕逆,不嗜食。
中脘(一名太仓)∶上脘下一寸,脐上四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上纪者,中脘也。胃之募也。《难经》曰∶腑会中脘。疏曰∶腑病治此。《铜人》针八分,留七呼,泻五吸,疾出针。灸二七壮,止二百壮。《明堂》日灸二七壮,止四百壮。《素注》针一寸二分,灸七壮。
主五膈,喘息不止,腹暴胀,中恶,脾疼,饮食不进,翻胃,赤白痢,寒癖,气心疼,伏梁,心下如覆杯,心膨胀,面色萎黄,天行伤寒热不已,温疟先腹痛,先泻,霍乱,泻出不知,食饮不化,心痛,身寒,不可俯仰,气发噎。
东垣曰∶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取三里、章门、中脘。又曰∶胃虚而致太阴无所禀者,于足阳明募穴中引导之。
上脘(一名胃脘)∶巨阙下一寸,脐上五寸。上脘、中脘属胃、络脾。足阳明、手太阳、任脉之会。《素注》
、《铜人》针八分,先补后泻。风痫热病,先泻后补,立愈。日灸二七壮,至百壮,未愈倍之。《明下》灸三壮。
主腹中雷鸣相逐,食不化,腹
刺痛,霍乱吐利,腹痛,身热,汗不出,翻胃呕吐食不下,腹胀气满,心忪惊悸,时呕血,痰多吐涎,贲豚,伏梁,二虫,卒心痛,风痫,热病,马黄黄胆,积聚坚大如盘,虚劳吐血,五毒疰不能食。
巨阙∶鸠尾下一寸,心之募。《铜人》针六分,留七呼,得气即泻。灸七壮,主上气咳逆,胸满短气,背痛胸痛,痞塞,数种心痛,冷痛,蛔虫痛,蛊毒猫鬼,胸中痰饮,先心痛,先吐,霍乱不识人,惊悸,腹胀暴痛,恍惚不止,吐逆不食,伤寒烦心,喜呕发狂,少气腹痛,黄胆,急疸,急疫,咳嗽,狐疝,小腹胀噫,烦热,膈中不利,五脏气相干,卒心痛,尸厥。妊娠子上冲心昏闷,刺巨阙,下针令人立苏不闷,次补合谷,泻三阴交,胎应针而落,如子手掬心,生下手有针痕,顶母心向前,人中有针痕,向后枕骨有针按《十四经发挥》云∶凡人心下有膈膜,前齐鸠尾,后齐十一椎,周遭着脊,所以遮隔浊气,不使上熏心肺,是心在膈上也。难产之妇,若子上冲,至膈则止。况儿腹中又有衣胞裹之,岂能破膈掬心哉?心为一身之主,神明出焉。不容小有所犯,岂有被冲掬而不死哉?盖以其上冲近心,故云尔。如胃脘痛,曰心痛之类是也。学人,不可以辞害意。
鸠尾(一名尾翳,一名)∶在两歧骨下一寸。曰鸠尾者,言其骨垂下如鸠尾形。任脉之别。《铜人》禁灸,灸之令人少心力,大妙手方针,不然针取气多,令人夭。针三分,留三呼,泻五吸,肥人倍之。《明堂》灸三壮。《素注》不可刺灸。
主息贲,热病,偏头痛引目外
,噫喘,喉鸣,胸满咳呕,喉痹咽肿,水浆不下,癫痫狂走,不择言语,心中气闷,不喜闻人语,咳唾血,心惊悸,精神耗散,少年房劳,短气少又《灵枢经》云∶膏之原,出于鸠尾。
第10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