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医学正传>第83章

第83章

木香陈皮(各五分)良姜诃子皮赤芍药枳实(炒,各二分半)草豆蔻川芎黑丑(各二分)
上细切,水一盏,煎七分,去渣温服。
香壳散(局方)治小肠气,脐腹痛,筋急,阴股中痛,闷晕不省人事。
舶上茴香(盐炒)枳壳(麸炒,各一两)没药(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并进二、三服效。
沉香桂附丸(宝鉴)治中气虚弱甚,脾胃虚寒,脏腑积冷,心腹疼痛,手足厥逆冷,便利无度,七疝引痛,喜热物熨荡证。
沉香附子(炮)川乌(炮)干姜(炮)良姜(炮)官桂吴茱萸(汤泡去苦)茴香(炒,各一两)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加味五苓散(元戎)治疝气卒痛,小便秘涩。
本方加川楝子一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
茴香楝实丸(宝鉴)治阴疝痛不可忍及小肠气痛。
川楝子(炒)茴香(炒)山茱萸吴茱萸青皮陈皮芫花(醋煮,比前方宜减半)马蔺花食茱萸(各等分)较之前方,多吴茱萸、青皮、山茱萸。
上为细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
天台乌药散(宝鉴)治小肠疝气,牵引脐腹疼痛。
乌药木香茴香(炒)青皮良姜(炙,各五钱)槟榔(二枚)川楝子(十枚)巴豆(七十枚)
上先以巴豆微打破,用川楝子麸炒黑,去麸及巴豆不用,其余药同为细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甚者姜酒调下。
葵子汤(济生)治膀胱实热,腹胀小便不通,口舌干燥,膀胱作痛。
赤茯苓猪苓冬葵子枳实瞿麦木通黄芩车前子滑石(各五分)甘草(二分半)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煎空心服。
丁香楝实丸治男子七疝,痛不可忍,妇人瘕聚带下,皆任脉所主阴经病也。乃肾肝受邪,故治同法。
当归附子(炮)茴香(炒)川楝子(各一两)
上细切,用好酒三升同煮,酒尽为度,焙干为细末,每末子一两入:丁香木香(各五分)玄胡索(五钱)全蝎(十三个,炒)
上为末,与前药同拌匀,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一百丸,空心温酒送下。
一捏金散(外集)治七疝及奔豚气痛不可忍者,神效。(方见腹痛门。)
(丹溪活套)云;凡治七疝,多用热药而获效者,即《内经》从治之法耳,须用寒凉药监制之,不可纯用大热之剂,如乌头、附子之类,令人久服,多服必变剧不可治矣,但宜以二陈汤加枳实、橘核、栀子、山楂等药煎,入生姜汁热辣饮之。如有瘀血作痛者,本方加玄胡索、桃仁泥。如有气作痛者,本方加木香、茴香、楝实等药。如六脉沉细、手足厥冷者,本方加附子、干姜、肉桂之类以佐之。如睾丸痛甚者,加荔枝核、乳香、没药为细末,调入本方煎药内,或另用顺流水调服亦可。如木肾肿大如升斗者,本方去甘草,加海藻、昆布、荔枝核、茴香、川楝等药为末,顺流水调服。作丸子亦可。
(祖传方)
马蔺花丸治七疝气,及妇人阴坠下、小儿偏坠等证,无有不效者。
马蔺花(醋炒)川楝实橘核海藻(洗净)海带(洗净)昆布(三味俱盐酒洗)桃仁(去皮尖,各一两)
浓朴(姜制)木通枳实(麸炒黄色)玄胡索(杵碎炒)肉桂(去粗皮)木香槟榔(各五钱)
脉沉细、手足逆冷者,加川乌头一个(五钱,炮)。
上为细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或酒或姜盐汤送下。
脚气

《内经》曰:诸湿肿满,皆属脾土。又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盖脾主四肢,足居于下而多受其湿,湿郁成热,湿热相搏,其病作矣。是以先从气冲穴隐核痛起,及两足胫红肿,或恶寒发热,状若伤寒,筋挛掣痛,是其候也。或一旬,或半月,复作如故,渐渐而致于足筋肿大如瓜瓠者,多有之矣。东南卑湿之地,比比皆是;西北高燥之方,鲜或有之。古方名为缓风,由宋元以来呼为脚气。原其所由,非止一端,有从外感而得者,有从内伤而致者,所感虽有内外之殊,其为湿热之患则一也。故异法方宜论云: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俗饮酪而肉食,皆以饮多速饮为能。
经曰:因而大饮则气逆。夫乳酪醇酒者,湿热之物,饮之属也,加以奉养太过,又滋其湿,水性顺下,气不能,故下注于足胫,积久而为肿满疼痛,此饮食下流之所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