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钱)半夏(六分)甘草(炙二分)草豆蔻(四分)神曲(三分,炒)升麻柴胡(各二分)当归身陈皮(各三分)黄柏(一分半)人参(三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渣食前温服。夫脾胃不足之证,须用升麻、柴胡苦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脾胃中清气,行于阳道及诸经,生发阴阳之气,以滋春气之和也。又引黄、人参、甘草甘温之气味上行,充实腠理,使阳气得卫外而为固也。凡治脾胃之药,多以升阳补气名之者此也。
升阳补气汤治饮食不时,饥饱劳役,胃气不足,脾气下溜,气短无力,不能寒热,早饭后转增昏闷,频要眠睡,怠惰四肢不收,懒倦动作,五心烦热。
浓朴(姜制,三分)升麻羌活(各五分)白芍药(煨五分)独活(五分)防己(五分)甘草(炙,五分)泽泻(五分)柴胡(一钱二分)生地黄(七分半)
上细切,作一服,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大温服。如腹胀及腹中窄狭,加浓朴一倍。
如腹中似硬,加砂仁三分。
当归补血汤治肌热燥热,困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内经》曰:脉虚血虚。
又云:血虚发热。证像白虎,惟脉不长实为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此病得之于饥困劳役。
黄(一两)当归(酒洗,二钱)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温服。
木香化滞汤
治因忧,食湿面结于中脘,腹皮抵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食之不散,常常痞气,或胃脘当心而痛,并皆治之。
半夏(汤泡洗,一钱五分)草豆蔻(湿面裹煨,杵碎)甘草(炙,各七分半)柴胡(去芦,六分)木香橘红(各四分半)枳实(麸炒黄色)当归(各三分)酒红花(一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渣热服。
升阳益胃汤治肺及脾胃虚,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燥舌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欲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当升阳益胃,此药主之。
黄(一钱)半夏人参(去芦)甘草(炙,各五分)独活(三分)防风(三分,因秋旺,故以辛温泻之)
白术(二分)羌活(三分)黄连(一分)柴胡(去芦,二分)泽泻(二分,不淋秘者,不可用)橘红(二分半)白芍药(三分,何故秋旺用人参白术芍药之类补肺?盖为脾胃虚则肺最受邪,故因时而补,易为力也)茯苓(二分,小便利、口不渴者,勿用)
上细切,作一服,生姜五片,大枣二枚,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早饭后温服。
服药后,如小便罢而病加增剧,是不宜利小便,当去茯苓、泽泻。如方喜食,一、二日不可饱食,恐胃再伤,以药力尚少,脾胃之气不得转运升发也。须滋味之食或美食助其药力,益升浮之气而滋其胃气,慎不可淡食,以损药力而助邪气之降沉也。可以少役形体,使胃与药得转运开发,慎毋大劳役使气复伤,若脾胃得安静尤佳。若胃气稍强,少食嘉果以助药力,经云五果为助是也。
双和散补血益气,治虚劳少力,不热不寒,温而有补。
白芍药(一钱)黄(蜜炙)熟地黄川芎川归(各六分)甘草(炙)肉桂(各四分)
上细切,作一服,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大病后血虚气乏者,以此调治。
门冬清肺饮治脾胃虚弱,气促气喘,精神短少,或衄血吐血等证。
紫菀茸(一钱)黄(蜜炙)白芍药(炒)甘草(炙,各七分)人参麦门冬(去心)当归身(各五分)
五味子(九粒)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食后温服。
宽中进食丸滋形气,喜饮食。
麦面(一两,炒黄)半夏(汤泡七次去皮脐)猪苓(去黑皮,各七钱)草豆蔻(湿面裹煨)神曲(炒,各五钱)枳实(麸炒黄色)橘红(各三钱)白术(五钱)白茯苓泽泻(各三钱)砂仁(二钱)干生姜(炮,五钱)甘草(炙)人参青皮(各二钱)木香(一钱)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送下,食后服。
白术和胃丸治病久厌厌不能食,而脏腑或闭或溏,此胃气虚弱也。常服则和中理气,去湿消痰,和脾胃,进饮食。
白术(一两五钱)半夏(汤泡洗七次)浓朴(姜制,各一两)陈皮(去白,八钱)人参(五钱)甘草(炙,二钱)枳实(麸炒黄色)槟榔(各二钱五分)木香(一钱五分)干生姜(七分)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米饮送下。
枳术丸治痞满,消食强胃。
第2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