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向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以上七言绝)大抵才雄而气遒,笔力变化,极于七言歌行。语短而情长,词意隽永,尤妙五七言绝。
然余独爱其五言古,能寓意思安闲,于笔阵排宕之中,得明远之倜诡,含元亮之旷真,风调高雅,笔力遒古,体被文质,为莫尚已。于时,玄宗雅好声乐,有《好时光》之词,而太真妃有《阿那曲》;白则制《清平调》三章以娱媚之,婉丽精切;而玩其体,则七言绝也。徒以调或未谐,则用律绝诗体,裁为长短句以就曲拍。
而传有《桂殿秋》两阙,《连理枝》两阙,《菩萨蛮》、《忆秦娥》各一阙,《清平乐》五阙;开后世填词之风。录二首。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律绝莫盛于唐,然律绝盛而词兴。而词者,则律绝之解散辞体,如《菩萨蛮》,合五言七言而成;而《忆秦娥》长短句错落,则裁之于七言,或有余,或不足,皆以协和其调也,遂为词家之祖焉。
杜甫,字子美,杜审言之孙,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会安禄山乱,陷贼中,脱身奔跑凤翔,肃宗用为左拾遗。后依严武居成都。
武卒居夔州,旋至夔州,去夔出峡,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卒。传有《杜工部集》三十卷。甫以诗歌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诵其文章,殊不如白,同白之骈俪而异其遒逸,有白之靡密而无其闲畅。独诗则别出于白以自名一家。白富于想像,运以逸气;而甫工为叙述,尤擅议论。
白存古意,甫开今体。白才气无双,每论诗云:“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
将复古道,非我而谁,况使束于声调俳优哉!”肆意为之,摆脱拘束。而甫免苦吟,于古人诗无所不学,而学曹植,学陶潜,学大小谢,学鲍照,学庾信诸家者,辙迹尤显然。每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曰:“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顾白自负文格放达,讥以诗曰:“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盖白以才气胜,甫以学养胜也。
五七言古,同一跌宕昭彰,而白出以奔迸,甫抒以沉郁。近体则白擅绝句,而甫工律体。汉魏以前,诗格简古,世间一切琐事猥语,皆着不得;即李白诗酒轶荡,怀奇负气,亦不屑意世故。
独杜甫抒所欲言,意到笔随,以尽天下之情事,逢源而泛应。五言古如《赠卫八处士》曰: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深情挚语,不假雕琢,若不经意,而自然渊永,其源盖出陶潜也。
又如《石壕吏》曰: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成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