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音同而易混淆,如“昨斯特地貌,中的“咔”应为“喀”字。“喀”与“咔”都读作o,字义和用法有同有异。
“喀”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吐声、呕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拟声词,呕吐、咳嗽的声音。表示语素常见于“喀吧、喀嚓”
等合成词中或表示一个音节见于“喀斯特”等音译词中。
“咔”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拟声词。常见于“咔吧、咔嚓、咔哒”等合成词中。又读作kd,—般是表示一个音节见于“咔吼、咔哩”等音译词中。
“喀”与“咔”在合成词“喀吧——咔吧、喀嚓——咔嚓、喀哒——咔哒”中通用,在音译词中互不通用。
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卡吧”中的“卡”应为“咔”字。“咔”和“卡”都读作kd。均有部件“卡”。字义和用法有同有异。
“咔”(见《喀咔》本页)
“卡”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楚属关隘地方设兵立塘谓之守卡。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把人或物留住(不肯调拨或发给)、阻挡;(二)用手的虎口紧紧按住;(三)音译词“卡路里”的简称。表示语素常见于“卡尺、卡规、卡片、卡其”等合成词中或见于“卡巴肿、卡车、卡路里、卡特尔、卡通”等音译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卡得太紧了”。又读作qid。
“咔”和“卡”在音译词“昨叽一一卡其”中互通,用于其他义项时,互不通用。
kai4皆措因形近音似而易混淆,如“楷油”中的“楷”应为“揩”字。“揩”和“楷”右同左不同。声韵都是kai,调不同。字义和用法不同。
“揩”左从“丨”。读作kd。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摩拭也、排强突也、鼓名。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擦、抹。表示语素常见于“揩油”这个合成词,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把桌子揩得很干净”。
“楷”左从“木”。读作kai。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木也、孔子冢盖树之者、模也、式也、法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法式、模范;(二)措书。常见于“楷模、楷书、措体、正楷”等合成词中。又读作如,字义为:黄连木,仅见于方言中。
“揩”与“揩”字义不同,互不通用。”既:{既(见《概慨》120页)。
kan”J因音同义近而易混淆,如“不勘之论”中的“勘”
应为“刊”字,刊”和“勘”都读作kan。有相近义项,用法不同?“刊”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則也、削也、刻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删除、修改二)古时指书版的雕刻,现在指排印出”版;(三)指报纸、杂志等。表示语素常见于“刊登、刊物、刊误、刊载、报刊、副刊”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名词(如“以刊代书”)或动词(如“刊出”)运用。“不刊之论”指不可改变的言论。
“勘”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校也、覆定也、鞠囚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校订、核对;(二)实地查。常见于“勘测、勘察、勘探、勘误、勘验、查勘、踏勘、勘误表”等合成词中。
“刊误”指削除、修改文章中的错误或不合适的地方广勘误”指作者、编者更改书刊中的差错。两者词义和用法不同。“刊”与“勘”用法不同,互不通用。
I力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踏戡”中的“戡”应为“勘”字。“勘”与“戡”都读作kan。左同右不同。字义和用法不同。
“勘”(见《刊勘》200页)。
“戡”右从“戈”。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刺也、杀也、胜也、克也、取也、小斫也、通作“堪”。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用武力平定叛乱。常见于“戡乱、戡平”等合成词中。
“勘”与“戡”的字义无联系,互不通用。
戡堪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堪平”中的“堪”应为“戡”字。“戡”和“堪”都读作kan。均有部件“甚”。字义和用法有同有异。
“戡”(见《勘戡》本页)。
“堪”左从“土”。在古汉语中字义为:胜也、任也、可也、堪舆天地总名、姓、与“戡”通。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可、能;(二)能忍受。表示语素常见“堪舆、难堪”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不堪回首”。
“勘”通“堪”是古汉语中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互不通用。
才监坎因音同义近而易混淆,如“兽坎”中的“坎”应为“槛”字。“槛”和“坎”都读作kdn。字义和用法有同有异。
“槛”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栊也、房屋之疏也、楣也、车也、浴器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门榲、门限;(二)同“坎”。
表示语素见于合成词“门槛”中。又读作jio,字义为:(一)栏杆;(二)关兽的木笼。常见于“槛车、兽槛”等合成词中。
“坎”在古汉语中字义为:陷也、险也、穴也、穿地以祭、击物声、用力声、星名、地名、姓、险岸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
(一)八卦之一,代表水:(二)田野中自然形成的或人筑的像台阶形状的东西“三)低洼的地方“四)同“槛”。表示语素常见于“坎肩、坎坷、坎儿井、坎子、调坎、门坎、田坎、心坎”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名词运用,如“头道坎”。
“槛”同“坎”是旧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仅在“门槛——门坎”中互通,用于其他义项时互不通用。
因音同而易混淆,如“侃坷”中的“侃”应为“坎”
字。“坎”和“侃”都读作kan。字义和用法有同有异。
“坎”(见《槛,坎》201页)。
“侃”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刚直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
(一)刚直;(二)和乐的样子。表示语素常见于“侃儿、濠侃”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侃大山”。
“坎坎——侃侃”音同,词义不同。“坎坎”表示声音广侃侃”表示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词义和用法不同。
“坎”与“侃”在合成词“坎儿——侃儿、调坎——调侃”中互通,用于其他义项时,互不通用。
因音同义近而易混淆,如“鸟看”中的“看”应为“瞰”字。“瞰”和“看”都读作kdn。都有“视”的意思。用法不同。
“瞰”在古汉语中字义为:视也、俯视曰瞰、鱼目不瞑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从高处往下看、俯视;(二)〈书〉窥、视。常见于合成词“鸟瞰”中。
“看”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撖也、视也、以手翳目而望也。
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使视线接触人或物二)观察并加以判断;(三)访问;(四)对待;(五)诊治“六)照料;(七)用在表示动作或变化的词或短语前面,提醒对方注意可能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某种不好的事情或情况“八)用在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后面,表示试一试。表示语素常见于“看病、看穿、看法、察看、观看、照看”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读书看报”。又读作kan,字义为:(一)守护;(二)看押。表示语素常见于“看管、看护、看守”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看机器”。
“瞰”表达的是“俯视”,仅用于书面语;“看”表达的是从各角度视,用于各种语体。“瞰”与“看”互不通用。
kang因音似形近而易混淆,如“抗粮食”中的“抗”应为“扛”字。“扛”和“抗”的声韵都是kang,调不同。左同右不同。字义和用法有同有异。
“扛”(见《扛,杠》122页)。
“抗”右从“亢”读作lng。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御也、举也、振也、蔽也、抵也、敌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抵抗、抵挡,(二)拒绝、抗拒;(三)对等。表示语素常见于“抗暴、抗大、抗旱、抗衡、抗涝、抗议、抗灾、对抗、违抗”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抗冻”。
“扛”作“抗”是古汉语中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互不通用。
XL11因音同义近而易混淆,如“高闶”中的“闶”应为“亢”字。“亢”和“闶”都读作kang,都有“高”的意思。用法不同。
“亢”在古汉语中字义为:人颈也、鸟咙、星名、角亢也、过也、极也、强也、蔽也、姓。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高;(二)过度、极、很“三)二十八宿之一;(四)(K£g)姓。表示语素常见于“亢奋、亢进、高亢”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名词运用,如表示姓氏。
“闶”由“亢”外加“门”构成。在古汉语中字义为:阅阆高门也、高门貌、盛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书〉高大。仅见于书面语中。又读作kang。仅见于“闶阆”一词中。
“冗”与“闻”互不通用。“充”不是“闻”字的简化字。
C因音同形近义近而易混淆如“宄偭”中的“充”
应为“伉”字。“伉”和“亢”都读作kog。均有部件“亢”。都有“高”的意思,用法不同。
“伉”由“亢”左加“彳”构成。在古汉语中字义为:伉俪配偶也、敌也、直也、姓、正直貌、高貌。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
〈书〉对等、相称;(二)〈书〉高大“三)(Kag)姓。表示语素常见于合成词“伉倆”中,可单独作名词运用,如表示姓氏。
“亢,(苋《亢闶》203页“伉”与“亢”字义无联系,互不通用。
kao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拷胶”中的“拷”应为“栲”字。“栲”和“拷”都读作ka。右同左不同。字义和用法不同。
“栲”左从“木”。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山樗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栲树,常绿乔木。木材坚硬致密,可做船橹、轮轴等,树皮含鞣酸,可以制染料和栲胶。常见于“栲胶、栲栳”等合成词中。
“拷”左从“丨”。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掠也、打也。在现代汉中字义为:拷打。常见于“挎贝、拷绸、拷红”等合成词中。
“栲”与“拷”的字义不同,互不通用。
ke磕瞌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瞌巴,中的“瞌,’应为“磕”字。“磕”和“瞌”都读作右同左不同。字义和用法不同。
“磕”左从“石”。在古汉语中字义为:两石相击声、石声。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碰在硬东西上“二)磕打。表示语素常见于“磕打、磕碰、磕膝盖”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磕破了一块皮”。
“瞌”左从“目”。在古汉语中字义为:眼瞌欲睡貌、人劳倦合眼坐睡曰瞌睡。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合眼(欲睡)。仅见于合成词“瞌睡”中。
“磕”与“瞌”字义无联系,互不通用。
苛、刻因音似义近而易混淆,如“刻责”中的“刻”应为‘苛”字。“苛”和“刻”的声韵均为ke,调不同。字义和用法不同。
“苛”读作kg。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小草也、政烦也、谴也、扰也、重也、怒也、察也、姓。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刻、过于严厉、烦琐。表示语素常见于“苛待、苛刻、苛求、苛责”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形容词运用,如“条件太苛了”。
“刻”读作kd。在古汉语中字义为:镂也、痛也、割也、剥也、漏也、害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用小刀子在竹木、金、石等物品上雕琢成花纹、文字或痕迹“二)古代用漏壶计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三)时间;(四)形容程度极深;(五)刻薄;(六)同“克”。表示语素常见于“刻板、刻薄、刻画、刻苦、刻意、雕刻、苛刻、立刻、深刻、时刻”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如“刻图章”)或量词(如“一时三刻”)运用。
“苛”侧重于强调“过于严格、过于严厉;“刻”侧重于强调“程度很深”。“苛”与“刻”互不通用。
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棵粒”中的“棵”应为“颗”字。“颗”和“棵”都读作kg。均有部件“果”。字义和用法不同。
“颗”左从“果”,右从“页”。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小头也、今言物一颗犹一头也、草名、人名。在现代汉语中作量词。表示语素常见于“颗粒、颗颗”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量词,常与表示颗粒状的物品的名词搭配。
“棵”左从“木”,右从“果”。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断木也、新蒸束、俎名。在现代汉语中作量词。表示语素常见于合成词“棵子”中,可单独作量词运用,常和表示植物名称的名词搭配。
“颗”与“棵”字义无联系,互不通用。
窠巢(见《巢,窠》49页)。
颏颔因形近而易混淆,如“颊额,中的“颔”应为“颏”
字。“颏”和“额”右同左不同。读音、字义和用法不同。
“颏”左从“亥”。读作ko。在古汉语中字义为:颐下、丑也、颊颏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脸的最下部分,在嘴的下边,通称下巴或下巴颏儿。常见于“颏勒嗉、下巴颏”等合成词中。又读作ke,常见于“红点颏、蓝点额”等合成词中。
“颔”(见《颌颔》127页)。
“颏”与“颔”都可以表达“下巴”这个意思,但用法不同。
“颏”用的范围较宽,用于各种语体,在现代汉语中一般用“颏颔”仅用于书面语中。互不通用。
克ii因形近义近而易混淆,如“尅扣”中的“赴”应为“克”字。“克”和“姓”读音、字义和用法有同有异。
“克”读作ke。在古汉语中字义为:肩也、任也、胜也、能也、胜己之私谓之克、胜心也、通作“尅”。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能;(二)克服;(三)攻下据点;(四)消化;(五)严格限定(日期);(六)国际单位制公制的单位的质量单位;(七)藏语容量单位。表示语素常见于“克服、克制、甲克、坦克”等合成词,可单独作动词(如“以柔克刚”)或量词(如“一克镭”)运用。
“尅”由“克”内加“丨1”构成。读作kgi。在古汉语中字义为:胜也、必也、急也、约定日期也、杀也。在现代汉语中用于口语,表示“打、骂、申斥”等义。在方言中常出现于“尅架”这个合成词中。
“克”与“剋”在古汉语中通用。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申斥”
义时用“姓”,表示其他义时均用“克”,互不通用。
因音同义近而易混淆,如“克意”中的“克”应为“刻”字。“刻”和“克”都读作kh都有“严格限定”的义项,用法有同有异。
“刻”(见《苛,刻》205页)。
“克”(见《克尅》20o页)。
“刻”与“克”均可表达“严格限定”这个意思,在实用中有区别。“刻”用于书面语,较少用;“克”用于口语,用得较普遍。
用于其他义项时互不通用。
keni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垦谈会”中的“垦”应为‘恳”字,恳”和“垦”都读作kSn。上同下不同。字义和用法不同。
“恳”下从“心”。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悃也、诚也、恳恻至诚207也、信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真诚、诚恳“二)请求。常见于“恳切、恳请、恳求、恳谈、恳挚、勤恳”等合成词中。
“垦”下从“土”。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力治也、开田用力反土也、伤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翻土;开垦荒地。常见于“恳地、垦荒、垦区、垦殖”等合成词中。
“恳”与“垦”字义无联系,互不通用。
kong空控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控当”中的“控”应为“空”字。“空”和“控”都可读作kong。均有部件“空”。字义和用法有同有异。
“空”在古汉语中字义为:虚也、大也、尽也、太空天也、地名、官名、姓、穴也、窍也、穷也、虚也、缺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腾出来使空;(二)没有被利用或里面缺乏东西;(三)
尚未占用的地方和时间;(四)同“控”。表示语素常见于“空当、空额、空闲、空心、空子”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如“把第一排座位全空出来”)或形容词(如“空房很多”)运用。“空”儿化后可充当名词,“你抽空儿来一趟”。又读作kong,字义为:
(一)不包含什么、里面没有东西或没有内容;(二)天空;(三)
没有结果的、白白地。常见于“空荡荡、空洞、空乏、空间、空气、空想、空心、空中、晴空、时空、天空”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名词(如“领空”)或形容词(如“空谷传响”)运用。
“控”由“空”左加“丨”构成。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引也、告也、操制也、投也、打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告发、控告、控制;(二)使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悬空或失去支持的状态;(三)使容器口(或人的头)朝下,让里边的液体慢慢流出。
表示语素常见于“控告、控诉、控制、被控、遥控、指控”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把水控掉”。
“空”与“控”在用于表达“使容器口儿(或人的头)朝下、让液体慢慢流出”这个意思时互通。用于其他义项时互不通用。
kou抠枢因形近而易混淆,如“枢挲”中的“枢”应为“抠”
字。“抠”和“枢”右同左不同。读音、字义和用法不同。
“抠”左从。读作kou。在古汉语中字义为:!乔也(缔,裤纽也)、挈衣也、探也、褰裳也、击物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往较深的地方挖;(二)雕刻(花纹);(三)不必要的深究“四)吝啬。表示语素常见于“抠门,L、抠挲、抠字眼”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抠花纹”“枢”(见《柩枢》189页)。
“抠”与“枢”读音、字义不同,互不通用。
扣枢因音似形近而易混淆,如“抠留,中的“抠”应为“扣”字。“扣”和“抠”的声韵都是kou,调不同。左同右不同。字义和用法不同。
“扣”右从“口”。读作kou。在古汉语中字义为:牵马也、击也、通作“叩”。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套住或搭住;(二)器物口朝下放置或覆盖别的东西;(三)扣押、扣留;(四)从原数额中减去一部分;(五)扣子;(六)螺纹的一圈叫一扣。表7:语素常见于“扣除、扣留、扣杀、扣押、扣子、活扣、克扣、纽扣、折扣”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扣帽子”。
“抠”(见《抠枢》本页)。
“扣”与“抠”的字义无联系,互不通用。
叩扣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扣打”中的“扣”应为“叩”字。“叩”和“扣”都读作kou。字义和用法有同有异。
“叩”左从“口”右从“丨」”。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击也、以手至首也、问也、发也、与“扣”同。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敲、打;(二)磕头;(三)〈书〉询问、打听。常见于“叩拜、叩门、叩问、叩谢”等合成词中。
“扣”(见《扣抠》209页)。
“叩”同“扣”是古汉语中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互不通用。
ku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石堀”中的“堀”应为“窟”字。“窟”和“堀”都读作kia。均有部件“屈”。字义和用法有同有异。
“窟”上从“穴”下从“屈”。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室也、孔穴也、山名、亦作“堀”。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洞穴“二)坏人聚集做坏事的场所。表示语素常见于“窟窿、魔窟、石窟”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名词运用,如“第三窟”。
“堀”左从“土”右从“屈”。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同“窟”、孔穴也、突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同“窟”;(二)穿穴。用于书面语中。稀用。
“窟”同“堀”是古汉语中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互不通用。
因音同而易混淆,如“酷劝”中的“酷”应为“苦”
字。“苦”和“酷”声韵都是ku,调不同。字义和用法有同有异。
“苦”读作k。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大苦芩也、苦苦菜也、味也、勤也、患也、急也、怅也、困也、恶也、姓。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二)难受、痛苦“三)使难受、使痛苦;(四)苦于;(五)有耐心地、尽力地;(六)〈方〉除去得太多,损耗过大。表示语素常见于“苦楚、苦处、苦胆、苦果、苦寒、苦练、苦闷、苦难、苦恼、苦笑、苦学、吃苦、艰苦、刻苦、痛苦”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形容词运用,如“这药太苦了”。
“酷”读作kii。在古汉语中字义为:酒厚味也、熟也、虐也、惨也、极也、甚也、痛恨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残酷;(二)程度深的、极。常见于“酷爱、酷寒、酷暑、酷似、残酷”等合成词中。
“苦”和“酷”都可表达“极”的意思。用于这个意思时,均可与“寒”搭配,构成“苦寒——酷寒”,“苦寒”较常用。用其他义项时互不通用。
库厍因形近而易混淆,如“司厍,中的“厍,应为“库”
字。“库”和“厍”内同外不同。读音、字义和用法不同。
“库”外从“广”。读作kC。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兵车藏也、舍也、姓。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储存大量东西的建筑物;(二)(Keo姓。表示语素常见于“库存、库房、宝库、国库、金库、文库”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名词运用,如“汽车库”。
“厍”外从“厂”。读作Shs。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姓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方〉村庄“二)(she)姓。一般是单独作名词运用,如表示姓氏。
“库”和“厍”读音和字义不同,互不通用。
因音同义近而易混淆,如“绔脚”中的“绔”应为“裤”字。“裤”和“绔”都读作ki。字义和用法有同有异。
“裤”在古汉语中字义为:胫衣也、裤跨两股各跨别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裤子。表示语素常见于“裤褂、裤管、裤子、绒裤”等合成词。可单独作名词运用,如“裤长”。
“绔”在古汉语中字义为:胫衣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
同“裤”。仅见于“纨绔”一词中。
“绔”与“裤”本是一个字o在现代汉语中各有分工,互不通用。
kua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肩上跨着”中的“跨”
应为“挎”字。“挎”和“跨”都读作kua。右同左不同。字义和用法不同。
“挎”左从“丨”。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持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胳膊弯起来钩住东西“二)把东西挂在肩头、脖颈或腰里。一般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挎着绶带”。
“跨”左从“足”。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渡也、越也、两股间也、踞也、乘之也、大坐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抬起一R脚向前或向左右迈(一大步);(二)两腿分在物体的两边坐着或立着三)超越一定数量或空间的界限。表示语素常见于“跨步、跨度、跨栏、跨越”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跨出了一大步”。
“挎”表示上肢的动作;“跨”表示下肢的动作。“挎”与“跨”互不通用。
kuai1因形近义近而易混淆,如“用力挎了一把”中的“挎”应为“丨汇”字。“丨汇”和“挎”左同右不同。读音不同。字义相近,用法有同有异。
“杌”右从“汇”。读作kuai。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揩也、杖拭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方〉用指甲抓、搔“二)
〈方〉挎,胳膊弯起来挂住东西或钩住东西。一般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丨汇着个篮子”。
“挎”(见《挎跨》本页)。
“挎”用于普通话中;“丨汇”用于方言中。在普通话中不能用“丨汇”代替“挎”。
脍烩(见《烩,脍》157页)。
kuangi匡p匡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哐骗”中的“哐”应为“诓”字。“诓”和“哐”都读作kuang。右同左不同。字义和用法不同。
“诓”左从“i”。在古汉语中字义为:诳也、谬言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哄骗。表示语素常见于“诓骗”这个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诓人”。
“哐”左从“口”。在现代汉语中常作拟声词。形容撞击震动的声音。
“诓”与“呕”字义无联系,互不通用。
士户墙因形近而易混淆,如“塘垠,中的“塘”应为“圹”
字。“圹”和“塘”左同右不同。读音、字义和用法不同。
“圹”右从“广”。读作kudng。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原野空廓貌、墓穴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墓穴二)原野。常见于“圹垠、打圹”等合成词中。
“塘”右从“唐”。读作ong。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堤也、筑土遏水曰塘。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堤岸;(二)水池;(三)浴池四)火塘。表示语素见于“塘坝、塘堰、河塘、鱼塘、澡塘”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量词运用,如“一塘火”。
“圹”与“塘”互不通用。“圹”不是“塘”字的简化字。
扩(见《犷,旷》135页)。
kui8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睽违”中的“睽”应为“睽”字。“睽”和“睽”都读作kui。右同左不同。字义和用法不同。
,213“睽”左从“日”。在古汉语中字义为:违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分离、(人跟人或与地方)隔开。常见于“睽隔、睽离、睽违”等合成词中。
“睽”左从“目”。在古汉语中字义为:目不相视也、目小精也、外也、异也、张目貌。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违背、不合。常见于“睽异、睽睽”等合成词。
在《康熙字典》中指出“睽孤之睽从目,睽违之睽从日、俗多误用”。足见前人早已指出,“睽”与“睽”不同,互不通用。
因音同而易混淆,如“奎星楼”中的“奎”应为“魁”字。“奎”和“魁”都读作kui。字义和用法不同。
“奎”在古汉语中字义为:两髀之间、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奎踽举足行貌。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二十八宿之一;(二)(Kui)姓。在现代汉语中较常见的用法是出现在外来词“奎宁”中,可单独作名词运用,如表示姓氏。
“魁”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帅也、首也、大也、安也、星名、姓。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为首的<居第一位的“二)身体高大;(三)魁星。表示语素常见于“魁岸、魁柄、魁首、魁伟、魁梧、魁星”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名词运用,如“谈夺魁体会,愿万马奔腾”。
,“奎”为“二十八宿之一”,指的是星空区域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沿黄道、赤道附近的星空划为二十八个不等的区域,每一区域叫做一宿。’二十八宿主要用于测定ic阳、月亮在星空中的位置从而定季节、方位,制定历法。“魁星”则指北斗七星的第一星。神话传说为主文章兴衰之神,故旧时许多地方建魁星楼或魁星阁。
,“奎”与“魁”的字义不同,互不通用。
214i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功亏一匮”中的“匮”
应为“篑”字。“篑”和“匮”都读作kui。字义和用法有同有异。
“篑”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土笼也、盛土器、笼也、竹箭也、通用“匮”。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古时盛土的大筐。常见于固定短语“功亏一篑”中。5
“匮”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匣也、乏也、竭也、与“篑”通、姓。
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缺乏、不足,常见于“匮乏、匮竭”等合成词中。
“匮”通“篑”是古汉语中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不通用。
kun壺壶(见《壶,壸》149页)。
十因困因形近音似而易混淆,如”困情”中的“困”应为“悃”字。“悃”与“困”均有部件“困”。声韵都是kun,调不同。字义和用法不同。
“悃”由“困”左加“丨”构成。读作kQn。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愒也、志纯一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真心诚意。表示语素常见于合成词“悃惕”中,可单独作名词运用,如“聊表谢悃”。
“困”读作kC。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故庐也、瘁也、绻极力乏也、穷也、苦也、忧愁也、乱也、不通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陷在艰难困苦中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摆脱;(二)控制在一定范围里、围困;(三)疲乏“四)疲乏想睡;(五)〈方〉睡。表示语素常见于“困顿、困惑、困境、困难”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他太困了”。
“悃”表达的意思是“诚意”;“困”表达的意思是“想睡”,是疲乏时的心理状况。“悃”与“困”互不通用。
kuo因形近而易混淆,如“廖廊”中的“廊”应为“廓”
字。“廓”和“廊”外同内不同。读音、字义和用法不同。
“廓”内从“郭”。读作kuo。在古汉语中字义为:空也、大也、开也、剑削曰廓、州名。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广阔;(二)物体的外缘。常见于“廓清、寥廓、轮廓”等合成词中。
“廊”内从“郎”读作lhg。在古汉语中字义为:东西序也、廊庑下也、殿下外屋也、堂下周屋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廊子。常见于“廊庙、廊檐、长廓、穿廊、画廊、回廊、游廊、走廊”等合成词中。
“廊”与“廊”的读音、字义无联系,不通用。
括舌丨1(见《刮括》133页)。
第11章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