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太平圣惠方(上)>第7章
迟为寒。寸口脉迟。上焦有寒。关脉迟。中焦有寒。尺脉迟。下焦有寒。左右迟皆主寒也。
缓为风结。寸口脉缓。皮肤不仁。关脉缓。腹中有风结。尺脉缓。下焦有寒。左右缓皆主风寒也。
涩为血滞。寸口脉涩。阳气虚。卫气不足。关脉涩。心血气虚。荣气不足。尺脉涩。足胫逆冷。腹中雷鸣。左右涩皆主气不足也。
微为气痞。寸口脉微。上焦寒气痞结。关脉微。胃中寒。心下痛。然。尺脉微。小腹有寒积聚。左右微皆为气痞也。
沉为水。寸口脉沉。胸中有寒饮。关脉沉。心下满短气。尺脉沉。腰痛脚弱有急水气。
左右沉皆主水也。
伏为物聚。寸口脉伏。胸中有物聚也。关脉伏。有水气。溏泄。尺脉伏。有水谷不化。
左右伏皆有物聚也。
濡为虚损。寸口脉濡。气少。虚损多汗。关脉濡。苦重下虚弱。尺脉濡。发热恶寒。左右濡俱主虚损也。
弱为筋萎。寸口脉弱。阳气虚。汗自出。关脉弱。胃气不足。小热大虚。尺脉弱。骨肉酸疼。左右弱皆主虚也。
浮芤相搏。中风衄血。浮滑相搏。中风吐逆。浮实相搏。中风下痢。浮弦相搏。中风拘急。浮紧相搏。中风体痛。浮芤相搏。中风发热。
辨阴阳脉法
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浮肺也。
其脉在脉有阳盛阴虚。阴盛阳虚何谓也。然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浮之损小。
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是阴阳虚实之意也。
阳脉见寸口浮而实大。今轻手按之更减损小。故言阳虚。重手按之反更实大。故曰阳实也。
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凡此六脉者。谓也。
一阴时凡脉浮大数动滑。阳也。沉涩弱弦微。阴也。长者为阳。短者为阴。阳病见阴脉者。逆也。
即腹辨营卫经脉与漏刻相应度数法
凡人营卫之气与经脉。漏刻相应。阴气为营。营者血也。行于经脉之中。阳气为卫。
卫者气营吸三刻卫辨脉虚实法
人有三虚三实者。谓有脉之虚实。有病之虚实。有诊之虚实也。脉有虚实者。脉来濡者为虚急者实内虚。内痛外快。为内实外虚。故曰虚实也。
又邪气盛则实。精气脱则虚。何者是重实大热病。气热脉满者是也。浮之损小。沉之实大。名曰阴盛阳虚。沉之损小。浮之实大。名曰阳盛阴虚。
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为五实。
脉细。皮寒。气少。泄痢前后。饮食不入。为五虚。
辨损至脉法
脉有损至。何谓也。然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困。
六至此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则不能营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则食饮不为病也于肺肾者。
辨奇经八脉法
脉有奇经八脉者何谓也。然有阳维有阴维。有阳跷有阴跷。有冲。有督。有任。有带之脉。
何独十二既夫一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夫任者妊也。此是人之生养之本。故曰任脉中极之下。长强之上也。此是奇经之二脉也。
冲脉者。起于气冲。并阳明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夫冲脉者阴脉之海也。冲者通也。言此脉下至于足。上至于头。通受十二经之气血。故曰冲焉。此奇经之三脉也。
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夫带者。言束也。言总束诸脉。使得调柔也。季胁在肋下。下接髋骨之间是也。回。绕也。绕身一周。犹如腰带焉。此奇经之四脉也。
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夫跷者捷疾也。言此脉是人行走之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