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太平圣惠方(上)>第107章
太阳病发汗后。腹胀满者。宜浓朴汤。
太阳病汗后。心下痞满。宜泻心汤。
太阳病汗出后。胃中不和。心下痞坚。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而痢。宜半夏泻心汤。
太阳病外未解。数下之。遂夹热而痢。痢不止。心下痞满。表里不解。宜桂枝人参汤。
辨阳明病形证
伤寒二日。阳明受病。阳明者。胃中寒是也。宜桂枝汤。
太阳病而发汗。汗虽出复不解。不解者转属阳明也。宜麻黄汤。
阳明病外证身热汗出。而不恶寒。但恶热。宜柴胡汤。
阳明中风。头痛口苦。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下之即小便难。宜桂枝麻黄汤阳明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然汗出。欲作坚症也。所以然者。胃中水谷不化故也。宜桃仁承气汤。
阳明病能食。下之不解。其人不能食。攻其热必哕者。胃中虚冷也。宜半夏汤。
阳明病脉迟发热。头眩。小便难。此欲作谷疸。下之必腹满。宜柴胡汤。
阳明病当多汗而反无汗。身如虫行皮中之状。此为久虚故也。宜术附汤。
冬阳明病反无汗。但小便利。呕而咳。手足厥。其头必痛。宜建中汤。
冬阳明病脉浮而紧。必发潮热。其脉浮者。宜黄芩汤。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热壅。必发黄也。宜茵陈汤。
阳明病被火灸。其额上微有汗出。小便不利者。必发黄也。宜茵陈汤。
阳明病口干。但漱水不欲咽者。必鼻衄也。宜黄芩汤。
阳明病若小便少者。津液当还入胃中故也。凡发汗太过。故令大小便难。宜茯苓汤。
阳明病当心下坚满。不可下之。宜半夏汤。
阳明病不吐下而烦者。可与承气汤。
阳明病其脉迟。虽汗出不恶寒。其体必重腹满而喘。有潮热。可攻其里。手足然汗出。
为大便已坚。宜承气汤。
阳明病若汗出多。而微恶寒。为外未解。无潮热。不可与承气汤也。若腹大。便难。可与小徐徐胀。
阳明病其人多汗。津液外出。胃中干燥。大便必坚。坚者则谵语。宜与大承气汤。
阳明病谵语妄言。发潮热。其脉滑疾者。宜承气汤。
阳明病脉浮。咽干口苦腹满。汗出而喘。不恶寒反恶热。心躁。谵语不得眠。胃虚。客热舌燥。宜栀子汤。
阳明病若脉浮发热。渴而欲饮水。小便不利。宜猪苓汤。
阳明病若脉浮迟。表热里寒。下痢水谷。宜四逆汤。
阳明病若胃中虚冷。其人能食。饮水即哕。脉浮发热。口鼻中燥能食者。必衄。宜黄芩汤。
阳明病汗出而多渴者。不可与猪苓汤。汗多者胃中燥也。汗少者宜与猪苓汤。利其小便阳明病固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者。心中烦壅。饥而不能食。头有汗出。宜栀子汤。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利。胸胁烦满不止。宜小柴胡汤。
阳明病胁下坚满。大便秘而呕。口燥。宜柴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