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四书集注>第34章

第34章

言但当顺理,非特不当媚灶,亦不可媚于奥也。谢氏曰,“圣人之言,逊而不迫。使王孙贾而知此意,不为无益;使其不知,亦非所以取祸。”
子曰:“周监于二代〔1〕,郁郁〔2〕乎文哉!吾从周。”〔3〕〔1〕监,视也。二代,夏商也。言其视二代之礼而损益之。〔2〕郁,於六反。郁郁,文盛貌。
〔8〕尹氏曰:“三代之礼,至周大备,夫子美其文而从之。”
子入大庙〔1〕,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2〕?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3〕〔1〕大,音泰。大庙,鲁周公庙。此盖孔子始仕之时,入而助祭也。〔2〕鄹,侧留反,鲁邑名。孔子父叔梁纥,尝为其邑大夫。孔子自少以知礼闻,故或人因此而讥之。〔8〕孔子言“是礼”者,敬谨之至,乃所以为礼也。尹氏曰:“礼者,敬而已矣。员知亦间,谨之至也,其为敬奠大于此。谓之不知礼者,岂足以知孔子哉?”
子曰:“射不主皮〔1〕,为力不同科〔2〕,古之道也。”〔3〕〔1〕“射不主皮”,《乡射礼》文。皮,革也,布侯而栖革于其中以为的,所谓鹄也。〔2〕为,去声。为力不同科,孔子解礼之意如此也。科,等也。〔3〕古者射以观德,但主于中,而不主于贯革,盖以人主力有强弱,不同等也。《记》曰:“武王克商,散军郊射,而贯黄之射息。”正谓此也。周衰,礼废,列国兵争,复尚贯革,故孔子叹之。杨氏曰:“中可以学而能,力不可以弱而至。圣人言古之道,所以正今之失。”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1〕。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2〕44〔1〕去,起吕反。告,古笃反。告朔之礼:古者天子常以季冬颁来岁十二月之朔于诸侯,诸侯受而藏之祖庙。月朔,则以特羊告庙,请而行之。饩,许气反,生牲也。鲁自文公始不视朔,而有司犹供此羊,故子贡欲去之。〔2〕爱,犹惜也。子贡盖惜其无实而妄费。然礼虽废,羊存,犹得以识之而可复焉。若并去其羊,则此礼遂亡矣,孔子所以惜之。杨氏曰:“告朔,诸侯所以禀命于君亲,礼之大者。鲁不视朔矣,然羊存则告朔之名未泯,而其实因可举。此夫子所以惜之也。”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1〕〔1〕黄氏曰:“孔子于事君之礼,非有所加也,如是而后尽尔。时人不能,反以为谄,故孔子言之,以明礼主当然也。”程子曰:“圣人事君尽礼,当时以为谄。若他人言之,必曰‘我事君尽礼,小人以为谄’。而孔子之言止于如此,圣人道大德弘,此亦可见。”
定公〔1〕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2〕〔1〕定公,鲁君,名宋。〔2〕二者皆理上当然,各饮自尽而已。吕氏曰:“使臣不患其不忠,患礼之不至,事君不患其无礼,患忠之不足。”尹氏曰:”君臣以义合者也。故君使臣以礼,则臣事君以忠。”
子曰:“《关睢》〔1〕,乐而不淫,哀而不伤。”〔2〕〔1〕《关睢》、《周南国风》诗之首篇也。〔2〕乐,音洛。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伤者,哀之过而害干和者也。《关睢》之诗,言后妃之德,宜配君子。求之未得,则不能无寤寐反侧之忧,求而得之,则宜其有琴瑟钟鼓之乐。盖其优虽深而不害于和,其乐虽盛而不失其正,故夫子称之如此,欲学者玩其辞,审其音,而有以识其性情之正也。
哀公问社于宰我〔1〕。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2〕。”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3〕不谏,既往不咎。”
〔4〕〔1〕宰我,孔子弟子,名予。〔2〕三代之社不同者,古者立社,各树其土之所宜木以为主也。
战栗,恐惧貌。宰我又言周所以用栗之意如此。岂以古者戮人于社,故附会其说与?〔3〕遂事,谓事虽未成·而势不能已者。〔4〕孔子以宰我所对,非立社之本意,又启时君杀伐之心;而其言已出,不可复救,故历言此以深责之,欲使道其後也。尹氏曰:“古肴各以所宜木名其社,非取义于木也。宰我不知而妄对,故夫子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