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书院学规>第31章

第31章

恤下
民间法不得畜奴。供使令者曰“义男”、“义妇”,衣食胥给,配合以时,律载与子孙同科,恩义重矣。彼既以父母视主,主岂可不以子视仆乎?居则推心置腹,有过则朴责示惩已耳。惟是妇性多迷,遇婢少恩,盛夏当炉,隆冬龟裂;所烹调一不当,辄加箠楚;幼小侍儿,破面刺肤,彼独非人子乎?是在各夫男时当劝戒,积阴德以贻子孙。世世有婢仆,足使令于前可矣。
闲家
《礼》称:女子出,拥其面。男女不同席,叔嫂不通问,其严若此。昔鲁敬姜上卿之家,年且老,而季康子其从侄也,相见与言,皆不逾阈,君子曰:“知礼。”今田野妇女有聚集讲经,不分晓夜者;有行百里之外,望名山祈福者;有进庙烧香,僧人延入侍茶,不行回避者;有托在肺腑之亲,而男妇同席,笑语无忌者,殊不雅观。会中宜以此晓喻之。孔圣治鲁三日,男女别于途,此亦风俗之一端也。
端本
语曰:“家难而国易。”非家之难,正家而不务所以正家之本难也。身者,家之本也。射之鹄而木之绳也,吾一言一动,可以欺国人,而必不可以欺族人;几微隐曲,可以欺族人,而必不可以欺妻孥。愈视愈近,愈近愈真。科条文具,以训国人则耳,乃欲以空质求家之人而一一整齐之,有如反唇相诘,其将何辞以应?鹄不设而欲命中,绳不约而求木直,必无之理也。昔人见子弟有过,曰:“吾过也。”闭阁沉思,痛自刻责,其子弟亦盛而化,遂成美俗。《大学》言“齐”、“治”而先之“修身”,端本善则,是第一义,余故次之篇末焉。
自姚江之学盛于水西,而吾泾各乡慕而兴起,莫不各建书屋,以为延纳友朋,启迪族党之所。其在台泉则有云龙书屋,麻溪则有考溪书屋,赤山则有赤麓书院,蓝岭则有蓝山书院。一时讲学水西诸前辈会讲之暇,地主延之,更互往来,聚族开讲,故合则考德问业,孜孜以性命为事,散则传语而述教,拳拳以善俗为心。此《赤山会约》,副使萧慕渠公之所着。本以为地方风俗计,意不厌浅而语益加详。然率此而行焉,则古昔盛王端本善则之道,不越于是矣。余尝登蓝山,于耸壁□左,寻书院旧址,不可得。而隔溪隐隐有山,蔚然而深秀,或曰:“此赤麓也。”是萧、徐当日之所经营,今惟禅林在焉。为怅然者良久之,慷前哲之既远,思溯洄以何从,俯仰今昔,茫茫兴叹矣。嘉庆五年六月,后学赵绍祖识。
鳌峰书院
在福州。系清福州四大书院之一。康熙四十六年(1707),巡抚张伯行改建九仙山(今于山)麓鳌峰坊一所尼庵而成。有书舍120间,后院有荷池一口,广约数亩,清可照人,上有亭日鉴亭,横榜“澜清学海”四字,为康熙御笔。有藏书楼一座,藏御赐各种法帖,如《淳化阁帖》、《渊鉴斋法帖》等,以及御撰《古文渊鉴》、御批《资治通鉴》、钦定《佩文韵府》、《十三经注疏》等,还有数量可观的经、史、子、集。又辟正谊堂、广搜先儒遗着,指导院中师生按立德、立功、立言、气节、名儒粹语、名儒文集六部,刊印成《正谊堂全书》,凡55种。人称“宋儒理学之着作,此为渊海已。”书院有官帑和洲田数千亩,每年收取租谷或现银,分供鳌峰、凤池、越山三书院,鳌峰所得独多。雍正十一年(1733),建为省城书院,选本省九府一州学行优秀士子入学,供以食宿。每月初或月半讲学,“由山长主持,高坐堂皇,命题宣讲,或讨论经文,或演绎济世之学,诸生环列侍听,肩背相望”。乾隆以降,讲学而兼课士,以八股文和试帖诗为主。先后山长有林枝春、朱仕琇、孟超然、陈寿祺诸人,皆为名师。士子中有梁章钜、廖鸿荃、蔡世远、蓝鼎元、林则徐等。光绪末年,改为校士馆。后又改为福建法政学堂。现为福州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