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一两)、白矾(一两俱放在瓦上隔火、过)、人头发(五钱在灯火上烧过)、上为末。先用花椒汤洗净。掺药于疳上。三四次即愈。如疮不收口。用瓦松烧灰存性研、末。干掺之即收。
一人酒、鼻红赤。余用此方。晚服用六味地黄丸全料加当归二两。苦参四两。空心服。
不两月而愈。
金花丸、黄连(二两)、枯芩(二两)、黄柏(二两)、栀子(一两)、大黄(二两酒蒸九次)、桔梗、白、粉葛(各二两)、上为细末。水法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温水送下。
口舌
脉左寸洪数。心热口苦。右寸浮数。肺热口辛。左关弦数而虚。胆虚口苦。洪甚而实。
肝热、口酸。右关沉实。脾胃有实热。口甘。兼洪数者。口疮。或为重舌木舌。脉虚者。中气不足、口舌苦服凉药不愈者。宜理中汤。
夫口舌之为病。或为重舌木舌。为糜烂生疮之类。经云。肝热则口酸。心热则口苦。脾、热则、口甘。肺热则口辛。肾热则口咸。有口淡者。胃热也。口臭者。乃脏腑臊腐之气。蕴积于胸、臆之间。而生热冲发于口也。口疮者。脾气凝滞。加之风热而然也。治当以清胃泻火汤、方之。此正治之法也。如服凉药不已者。乃上焦虚热。中焦虚寒。下焦虚火。各、经传变所致。当分别而治之。如发热作渴饮水口疮者。上焦虚热也。补中益气汤主之。如手、足冷。肚腹作痛。大便不实。饮食少思口疮者。中焦虚寒也。附子理中汤主之。如晡热内热、不时而热。作渴痰唾。小便频数口疮者。下焦阴火也。六味地黄丸主之。如食少便滑。面、黄。肢冷。火衰土虚也。八味丸主之。若热来复去。昼见夜伏。夜见昼伏。不时而动。或无、定处。若从、脚起。乃无根之火。亦用八味丸。及十全大补汤。加麦门、五味。更以附子末。唾津调搽涌、泉、穴。若概用凉药。损伤生气。为害非轻。一论心肺蕴热。口疮咽痛。膈闷。小便淋浊不利。
清金导赤散、黄连(六分)、黄芩(一钱五分)、栀子(二钱)、木通(二钱)、泽泻(二钱)、生地黄(四钱)、麦门冬(三钱)、甘草(八分)、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食后频频服之。
一论上焦实热。心胃二经之火。而作口舌生疮肿痛者。并咽喉牙齿耳面肿痛皆效。
清胃泻火汤、连翘、桔梗、黄连、黄芩、栀子、干葛(各七分)、元参、升麻、生地(各一钱)、薄荷(、五分)、甘草(三分)、上锉。水煎。频频温服。
一论饮酒过度。舌本强肿。言语不清。此脾虚湿热。以益气汤加神曲、麦芽、干葛、泽、泻。
一论上焦虚热。发热作渴。饮食劳役则体倦。此内伤气血。而作口舌生疮者。宜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根据本方加麦冬、五味子。
一论中焦虚寒。手足冷。肚腹痛大便不实。饮食少思。而作口舌生疮者。以附子理中汤、(方见中寒)根据本方。
一论晡热内热。不时而热。作渴痰唾。小便频数。而作口舌生疮者。此下焦阴火也。以、六味地黄丸(方见补益)根据本方。
一论如食少便滑。面黄肢冷。而作口舌生疮者。此火衰土虚也。以八味丸(方见补益)根据、本方、一论若热来复去。昼见夜伏。夜见昼伏。不时而动。或无定处。而作口舌生疮者。若从、脚起。乃无根之火也。以八味丸及十全大补汤。(方见补益)根据本方加麦门冬、五味子。
一论口疮臭气秽烂。久而不瘥者。黄柏五钱。青黛一钱五分。为末。每用一钱。于舌上、津咽下。
一论口疮。用黄连、川椒。等分为末。每少许搽疮上。噙漱良久。以凉水漱咽。咽喉有、疮。加孩儿茶。
一治口舌生疮。
第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