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寿世保元(上)>第151章

第151章

入前所用养心汤。或复睡汤内。服之立效。盖打鼾睡者。心肺之火也。
一治胆虚常多畏恐。不能独卧。如人捕状。头目不清。
人参、枳壳、五味子、桂心(各三分)、柏子仁(一钱)、甘菊花、白茯苓、枸杞子(各三、分)、山茱萸(五分)、熟地黄(五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厥症
阳厥脉滑而沉实。阴厥脉细而沉伏。
气虚则发厥。血虚则发热。厥者。手足冷也。气属阳。阳虚则阴凑之。故发厥也。血属、阴。
阴虚则阳凑之。故发热也。气虚发厥者。当用温药。血虚发热者。不宜用凉药。当用温养气、血之药以补之。宜养阴。黄、建中汤之类是也。
又有一种病实热、者。极而手足厥冷。所谓热深厥亦深。此当用凉药。须以脉别之。此最难辨。
一论阳厥者。是热深则厥深。盖阳极则发厥也。急以六一顺气汤治之。
一论阴厥者。始得之。身冷脉沉。四肢厥逆。足蜷卧。唇口青。或自利不渴。小便色白、宜四逆理中汤之类。仍速灸关元百壮鼻尖有汗为度。
一论痰厥者。卒然不省人事喉中有水鸡声者是也。用牙皂、白矾等分研末。吹鼻。即以、香油一盏。入姜汁少许灌之。立醒。或烧竹沥、姜汁。灌之亦可。
一论蛔厥者。乃胃寒所致。经曰。蛔者。长虫也。胃中冷。即吐蛔。宜理中汤加炒川椒、五粒。槟榔五分。吞乌梅丸。
一论气厥者。与中风相似。但风中身温。气中身冷。以藿香正气散。加南星、木香、乌、药。如有痰。以四七导痰汤主之。
一论暴怒暴死者。名曰气厥。盖怒则气上。气上则上焦气实而不行。下焦气、逆而不吸。故令暴死。气上。宜降之。
五磨饮子、木香、沉香、槟榔、枳实、台乌药、上五味等分。白酒磨服。立效。
建中汤(见汗症)、六一顺气汤(见伤寒)、四逆汤(见中寒)、理中汤(见中寒)、藿香正。
心胃痛
脉沉细而迟者。易治。浮大弦长者。难治。
胃脘痛者。多是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爆。复食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月深、自郁成积。自积成痰。痰火煎熬。血亦妄行。痰血相杂。妨碍升降。故胃脘疼
痛。吞酸嗳、气。嘈杂恶心。皆膈噎反胃之渐者也。俗医以燥、热之药治之。以火济火。误矣。古方有九种心痛。曰饮。曰食。曰风。曰热。曰冷。曰、悸。
曰虫。曰疰。曰去来痛。夫所谓冷者。一耳岂可例以热药治之乎。须分新久。若明知身犯寒、气。口得寒物而病于初得之时。当用温散温利之药。若病久则成郁矣。郁则成热。宜用炒山、栀为君。热药为之向导。则邪易伏。病易退。病安之后。若纵恣不改。病必再作。难治矣。
此病虽日久不食。不死。必须待服药数剂。痛定。过一日。渐而少食。方得痊安。其有真心、痛者。大寒触犯心君。又有污血冲心。手足青过节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非
药所能疗焉、一论胃脘积有郁热。刺痛不可忍者。此方治心胃痛之主方也。
清热解郁汤、山栀仁(炒黑二钱)、干姜(炒黑五分)、川芎(一钱)、黄连(炒一钱)、香附(炒一钱)、枳、壳(去穣麸炒一钱五分)、苍术(米泔浸七分)、陈皮(五
分)、甘草(三分)、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热服。服后。戒饮食大半日。再服一剂。神效。如痛甚。
加姜汁二三匙。入药同煎。
一论诸积气为痛。心膈痛。腹痛。血积痛。肾气痛。胁下痛。大便不通。气噎。宿食不、消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