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世载堂杂忆>第89章

第89章

谒陈白沙先生祠
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予出巡新会,行抵江门;距江门四里许,为白沙乡,明儒陈白沙先生祠在焉。先生崛起岭峤,以濂洛关闽之学诏其乡人,数百年来,人文蔚起,岭南学术,与中原相颉颃,先生开创之功,实不可没也,予心仪之久矣。是日上午九时,率门弟子李以祉、新会县长汤灿华、侨务局长唐绍铭往谒。祠建于小庐山之麓,四围空旷,风景幽丽,盖在明季先生奉母家居讲学之所也。祠凡三进,祠前有石牌坊一,额题“圣代真儒”,其弟子湛若水之所书。正门匾额题“濂洛正宗”,为张帽书。大堂前匾额题“岭南一人”,为李昌霖书。大堂中悬匾额题“贞节堂”,则为白沙先生之师康斋吴与弼之手书也。四帘刻李西涯先生赠诗,有云:
“高门绰楔上高楼,节妇名冠在上头,绰楔如心化不动,门前江水自东流。”
“面面青山绕白沙,萧萧白发映乌纱,欲知内翰先生宅,元是南乡节妇家。”
“湖南风景值千金,楚客到来万里心,莫作楚歌歌此曲,阿婆元解岭南音。”
“大忠祠内非无语,贞节门中承有人,莫道人心不如古,须将节妇比忠臣。”
盖矜其母林太夫人守节抚孤之事也。康斋、西涯两先生书法传世不多,一则结体丰腴,苍劲有力,一则纵笔行草,别具逸趣,得于今日觏之,心神为之一快。二堂前匾额题“崇正堂”,为何维柏书。正中悬匾额题“道宗濂洛”,为惠士奇书。堂内龛中塑白沙先生坐像,纱帽绛袍,俨然明代衣冠。
遗容左耳有黑痣七粒,据云,酷肖其生前之像。像前竖一牌位,直书“明徵授翰林院检讨理学名臣从祀文庙讳献章谥文恭石斋陈公位”。予率诸人礼毕,复至最后一进,则高楼一座,下为“世赖堂”,上即“碧玉楼”。登楼四望,左右山水,如接几席。
时白沙先生后裔陈君箕平,出示先生手书碑多种,及家传碧玉,盛以朱漆巨盒,盒面雕双龙,镌有字云:“儒为席珍,克垂厥后,什袭而藏,永昭世守。”启盒出玉,作苍绿色,微带黄,厚四分,长六寸半,下斜削,似已折者。去首二寸有孔,当孔之左右为两珥。俗谓孔之正面为日,背面为月,左角有瑕,为星辰,中有瑕文为天河,则怪诞不稽之言也。其裔孙箕平,称碧玉为明宪宗时用以徵聘白沙先生者,亦不足为据,恽子居《大云山房文集》中早已辨之,其为白沙先生先人所遗,较为可信。汤县长灿华云:“倭寇据粤,陈氏家族以碧玉售澳门商贾,获数十金,前岁始由新会县籍省参议员冯君伯娄,斥资数十万赎归,仍还陈氏。冯君此举,实足以风末世矣。白沙先生所书碑帖,多训示门弟子之语,皆以行草为之,然凝重多古趣,世传白沙喜用圭峰之茅笔,尝称之为“茅君”。
乡中故老言,清季张香涛之洞督粤,曾来祠礼谒,并奏请以陈铭西为白沙先生奉祀生,饬县每年在祠举行春秋两祭,此事十年前已废弃不行矣。出祠后步行半里,为白沙公园,民国九年新会县知事黎凤池、警察局长李宝祥等兴建,以纪念白沙先生者也。园内旧有嘉会楼,楼凡三层,为明弘治时物,不幸毁于倭寇之乱,现已夷为平地,近仅存一石碑刻像及碑志在焉,然已荒凉不堪,无可观览矣。白沙先生读书台,在圭峰下,亦为倭寇所毁。其钓台在江门江边,逼近市廛,现为水警驻扎之所。其墓在新会县第三区瑶村宝鸭下池,为白沙弟子湛若水之所勘定,亲临葬事,墓前绕以石栅。惜以道远,未能前往也。
陈白沙传
予于敬谒陈白沙先生祠后,复与李以祉君合力为之作传,此传据《白沙子全集》、志乘、祠堂藏稿,以及各家专集所纪遗事,缀辑而成,为明史列传所不及载者,足补其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