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世载堂杂忆>第82章

第82章

按:《清史稿》印本有四:曰北京初印本,曰东三省改正本,曰东三省增修足印本,曰日本广岛精印本。
北京初印本,自通令禁止流传后,除政府要人能于行政院获得一部者,民间颇难搜购。抗战军兴,南京伪政府成立,组织印刷公司,印行旧籍,遂有缩印东三省改正本《清史稿》二大巨册,割裂影印。
金梁携《清史稿》及初印本归东三省,乃订正列传,中加入张勋、康有为两传,初印本无,是为东三省第一次印本。后又加增翁方纲、朱筠诸人列传,是为东三省第二次增修足本。金梁自为详细征述,历数修印《清史稿》之原委、体例、年月、经过,成卷首一篇。
日本人得金梁第二次增修足本,排印大字,纸墨精美,装订十函,并加校勘,是为广岛本。广岛本及东三省增修足本,卷首皆有金梁序,他本无。
《清史稿》之谬误
桂南屏为予谈及《清史稿》之谬误,颇具至理,为举如次:
侯康为陈沣之师,清史列传以侯康附传于陈沣。古人着书,未有附师传于弟子者。况曾钊、林伯桐、侯康三人,为粤中经史大家,开山祖师,论史例,宜陈沣附传于侯康;否则,侯康、陈沣各自立传,庶为得当。
张勋、康有为复辟,意志虽同,身分各异,今置康有为于张勋列传之下,未免主从倒置。
严复附传于林纾,严、林虽皆闽人,但两人学问路径悬殊,意志所向各异,况林为小说、文学名家,附列文苑附传可耳。置严复于林后,可谓不伦不类。
《清史稿》不为洪秀全别立门类,已失史法。乃立传以殿清代诸臣,但秀全并未称臣于清室,更见其猥杂芜乱矣。
其他谬误甚多,南屏所举,尚不止此,他日整理《清史稿》,当采其说也。
孔子历代封谥
孔子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即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即鲁袁公十六年壬戌,年七十有三。鲁哀公称“尼父”以诔之,是为封谥之滥觞。汉平帝元始元年,追谥褒成“宣尼公”。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封褒尊侯。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改谥“文圣尼父”,《钞谱》“圣”作“宣”,兹从《魏书》。周宣帝大象二年,追封邹国公,立后承袭。隋文帝开皇元年,赠“先师尼父”。唐太宗贞观二年,尊为“先圣”;十一年,再尊“宣圣尼父”,并修建宣尼庙。高宗显庆二年,复尊为“先圣”;乾封元年,嶂曲阜祠祭,追赠“太师”。中宗嗣圣七年,即武后则天天授元年,封“隆道公”。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追赠宣父为“文宣王”,南面坐,圣像南向目此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加谥“玄圣文宣王”,祭以太牢。天禧五年,改“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加封“大成至圣文宣王”。明世宗嘉靖九年,制尊“至圣先师孔子”,易像为主,祀以木主自此始。清世祖顺治二年,易书“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十四年,论者谓至圣则无所不该,先师则名正而实称,大成转不足以尽孔子之道,乃仍明制,书“至圣先师孔子”,至今不改。
南宗孔圣后裔考证
孔圣后裔,分北宗南宗。北宗凡七十六世,南宗凡七十五世。北宗曲阜,世所共知;南宗衢州,知者较少。兹略举历史上之纪述,为简要的考证。
按:北宗曲阜,历各朝二千五百余年,封祀之圣地也。南宗衢州,则为自南宋以来,世世相承,不受外族封祀之宗脉也。十年前,予曾至衢州,见奉祀官衙署制度,辕门内左右设钟鼓楼,奉祀官出入,奏乐升炮,俨然南渡之遗制;端木子手摹至圣及丌官夫人楷木像,犹亲见之。北宗自孔子后二世鲤至现代奉祀官德成,凡七十七世,俱有考证。南宗自宋建炎二年端友南行,至现嗣祥楷,凡七十五世,人多不明其历史。予乃修书衢州奉祀官,询其始末。衢州奉祀署亦典籍零乱,几于无可稽考。乃延徐镜泉君编成《孔子南宗考略》一书寄予,南宗源流,遂以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