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之教学
前清对士人之教课,有属于官学而教课兼施者,有属于各省书院课士,课而不教者,流风所及,视为具文。
清代学校,向沿明制,就师设国学及八旗宗室官学,各省有府、州、县学。国子监设祭酒、司业、监丞、博士、助教、学士、学录、典籍、典簿诸官,设六堂为讲肄之所,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制。广收生徒,恩荫官家勋旧、满洲贵族、八旗子弟,皆得入监。监分两班,内班有膏火,外班无之。其考到、考验、复班、保送、优等任用,载在清代国子监条例,其后存名废实,国子监成间衙门,监生亦可由捐纳得之,不必入监读书矣。
按:有清一代,经史、词章、训诂、考订各种有用之学,名家蔚起,冠绝前朝,皆从事学问,而不事举业。凡得科名者未必有学问,而有学问者亦可得科名,或学优而仕,或仕优而学,学问不为举业所限制。论其原因:一、继承家学,如二钱、三惠、王氏父子之例。二、各有师承,读汉学师承记、宋学渊源记等书自知。自明季黄梨洲、顾炎武、李二曲、王船山四大儒出,学术风尚,焕然大变。其后如徐健庵、王贻上、朱竹君、翁覃溪、阮芸台、曾涤生,皆能提进学者,建树学宗。虽咸丰以至光绪中叶,人崇墨卷,士不读书,而研究实学之风,仍遍于全国,科举不能限制学术,此明征也。
府、州、县学为各省教学之地,廪、增、附生员皆由教授、教谕、训导在儒学教导,如国子监例。此清初袭明制也,后亦仅成具文。
官学照功令,严饬品行,其所学科目,颁行有定书,不能普及经史百家一切有用之学。于是创立书院,为教养课业讲学之所。但书院学课,又分二大途。吾国古代无书院,书院自朱子白鹿洞以来,迄于元代,最重书院山长。所谓山长,皆国家隆重任命之儒官,明代继之,有私人讲学之地亦称书院者,如东林各书院之类。清代制,各省设书院,官、师分课,省有省书院,督抚聘请名师为山长,其资格为大儒或本省还籍一、二、三品之巨官,如张裕钊、吴挚甫等,其一例也。府有府书院,州、县有州、县书院。月分两课,上半月为官课,下半月为师课。省书院官课由督、抚、司、道轮流考之,师课每下半月由山长掌之。府、州、县则官、师每月分课。凡书院皆有号舍,住宿读书,曰住书院。除省书院专课诸生外,府、州、县书院则生员、童生分课。此清末各省书院之大略也。
自阮芸台总督两广,创建学海堂,课士人以经史百家之学,士人始知八股试帖之外,尚有朴学,非以时艺试帖取科名为学也。陈兰甫创菊坡精舍继之,浙江俞荫甫掌诂经书院。及南皮督学湖北,创经心书院;后督鄂,创两湖书院;督学四川,创尊经书院;督两广,创广雅书院。于是湖南有校经堂,江苏有南菁书院,苏州有学古堂,河北有问津书院等,皆研求朴学,陶铸学人之地。士人不复于举业中讨生活,皆力臻康、乾、嘉、道诸老之学,贱视烂墨卷如敝屣,光绪中叶以前之风气如此。
清代乐部大臣
月前秦淮市楼饮次,谈及清代官制,礼部外尚有乐部,例属满人专职,固未暇深考也。顷濮伯欣兄自常州函告,曰近假读毗陵庄氏族谱,见其第十八卷盛事门,载有方耕先生存与曾任乐部大臣一条。其文曰:“有清特设乐部,有神乐、升平两署,典署各一人,署丞各二人,皆满缺,缙绅向不载,仅载管理乐部之大臣。故事,乐部系简亲王一人及内务府总管一人或二人领之,亦满洲大员之职也。惟乾隆间十二世方耕公任礼部侍郎,以通律吕特简为乐部大臣,汉官膺此任者,实所罕觏。公所着有乐说若干卷,阐经考律,时称绝学。”但谱中第十九卷所录方耕先生《国史列传》,历官独阙此职,而县志及家传则具有之,暇当详考其实。
谈前清刑部则例
冒鹤亭云:“予初分发刑部,新到部人员,必在司阅《大清律例》、《刑案则例》、《洗冤录》等书。少年人最喜阅者,则奸拐案也。一日,司官考问所阅,以奸拐律对。司官曰:‘有何意见?’答曰:‘刑律,仆人奸主妇者斩立决,主人奸仆人妻者罚俸三月,太不平衡,罪主人太轻,罪仆人特重。’司官曰:‘非汝所知也。官场大忌,在仆役门丁挟持主人用事,若辈既无廉耻,何事不可为?如奸淫仆人妻律所订较重,仆人或故遣妻女诱惑主人,为揽权挟持之具;或主人本无其事,仆人乱造蜚语、证据,挟制其主人。主人恐丢官,不得不将就,仆人乃得横行无忌。今定律罚俸三月,主人纵不去官,亦有玷箴规,仆人计无所施,则不敢尝试矣。至若仆人奸主妇斩立决,此不仅纲纪之大防,实含有政治作用。因办理减轻,小人之胆愈大,内外上下潜通,则居官尸位,一切败坏,成何事体?素毙本官,窃据地位,此种案件,时有所闻。律严用斩立决,若辈尚怙恶不悛,能减轻乎?”
第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