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世医得效方(下)>第59章
一方加陈艾,亦有加当归、鹿茸。
调经:治血热气虚,经候涩滞不通,致使血聚,肢体麻木,肌热生疮,浑身疼倦,将成劳不可妄投他药,但宜以此滋养通经。
马鞭草、荆芥穗、牡丹皮(去骨)、赤芍药、枳壳(去穣,麸炒)、肉桂、当归(去尾)川芎(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乌梅一个,煎至一盏,空心,日四五服。有此证服到半月或一调经:治血热经水不调,心烦,口干烦躁。或遍体生疮。
赤芍药、黄芩、川芎、甘草、荆芥、生干地黄(去土)、麦门冬(去心)、瓜根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灯心十茎、淡竹叶十皮煎,温服不拘时。有寒热,加秦艽、调经:治月经乍多乍少,或前或后,时发疼痛。医者一例呼为经病,不曾说得是阴胜阳阴,服药所以少效。盖阴气乘阳则胞寒气冷,血不营运,经所谓天寒地冻,水凝成冰,故令乍少而在月后。若阳乘阴则血流散溢,经所谓天暑地热,经水沸溢,故令乍多而在月前。当和其阴阳,调其血气,使不相乘,以平为福。
紫石英(细研,水飞)、人参、龙骨、川乌头(炮)、桂心、禹余粮(、,醋淬)、杜仲(炒去丝)(去根。
各一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到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调经:治天癸已过期,经脉不匀,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腰腹疼痛。《素问》云∶七损七益。谓女子七七数尽,而经脉不根据时者。血有余也。不可止之。但令得根据时,不腰痛白术(半两)、黄芩、山茱萸(汤泡取肉)、当归、川芎、杨芍药(六味一同锉碎。各一两。
病上为末。每二钱,酒调空心日三服,养胎益血,安和子脏。
调经:治妇人室女月候不通,疼痛,或成血瘕。
桂心、青皮(去白)、大黄(炮)、干姜(炮)、川椒(炒出汗)、蓬术(炮)、干漆(炒去烟)川乌上为末,内四分用米醋熬成膏,和余六分末成剂,臼中治之,丸如梧桐子大,略晒干。
每服调经:补气固血。治本脏因虚生寒,月经行多,或来不及期,腹痛怯风,脏腑不和。
鹿茸、五味子、苁蓉、杜仲、赤石脂(各一两)、吴茱萸、附子(炮)、干姜、黑龙骨、肉豆蔻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梧桐子大。空心食前,热米饮下五七十丸。一月血气已安,去龙骨调经:治红脉不通,气痛滞下。兼治血瘕,形如镰铁样。
当归(去尾)、川芎、牛膝(去苗)、芫花、三棱、莪术(煨)、蒲黄、延胡索、牡丹皮干姜火熬成上为末,入大黄膏和研,杵烂为丸,每服二十丸。气痛,淡醋汤下,炒姜酒亦可。未通,红治经脉不利方。缘经滞即为水,水流走四股,悉皆肿满,名曰血分。其候与水相类,医作水人参、当归、大黄(湿纸裹,三斗米下蒸米熟,去纸,切,焙)、桂心、瞿麦穗、赤芍药白茯苓(各半两)、葶苈(炒,别研,一分)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到二三十丸,空心,米饮送下。
调经:治月信退出,皆为禽兽之状,似来伤人。先将绵塞阴户,只顿服。
上以没药一两,作丸散皆可,服即愈。
调经:治经行腹痛不可忍者,立效。红丸子亦效。(阿魏丸大方科心丸子大方科、疟类。)调经:治妇人、室女经候不调,脐腹冷痛,恶心,腹常胀满,至晚则增。
食茱萸(汤洗)、当归(各七钱半)、熟地黄、白芍药(各一两半)、石菖蒲(炒)、川芎人参(上为末,煮酒糊丸,梧桐子大。调缩砂香附汤,送下五十丸。(方见大方科诸气类)调经:治经水不时,或崩中漏下,一切血疾。(方见前。)调经:治妇人室女血闭不通,五心烦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