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圣旨:“已有旨了,不准辞。该衙门知道”。
吏科等衙门左给事中等官臣陈侃等谨奏:为乞祠典以报神功事。
窃念臣等奉命往琉球国封王,琉球远在海外,无路可通,往来皆由于海。海中四望惟水,茫无畔岸,深无底极;大风一来,即白浪如山,飘忽震荡,人无以庸其力。斯时也,非神明为之默佑,几何而不颠覆也耶!臣等往来于海,惊险数次,皆藉神明之助,得保生还。是岂臣等菲德致此,皆由皇上一念精诚感格天地,以致百神呵护,非偶然者。臣等不敢隐其功,谨历数为陛下陈之。
嘉靖十三年臣等初去时,五月初八日开洋,至十二日将底其国;忽逆风大作,舟摇撼不可当,遂尔发漏,数十人以辘轳引水不能止。舟荡甚,足不能立,众欲塞漏而不可得。于是群呼求救于神,剪发以设誓。俄而风遂息,舟少宁;执烛寻罅,皆塞之固,水不能入,得保无虞。使是风更移时不息,舟之沉必矣。此其功一也。
回时,九月二十日在彼开洋;二十一日夜,即遇飓风将大桅吹折,须臾舵叶又坏。舟之所恃以为命者,桅与舵也。当此时,舟人哭声震天,大呼神明求救;臣等亦知决无生理,为军民请命,叩首无已。忽有红光若烛笼然者,自空来舟;舟人惊报曰:“神已降矣,吾辈可以生矣”!舟得无事。当风雨晦冥之时,红光何自而发?谓非神之精灵不可也!此其功二也。
二十三日,黑云蔽天,风又将作,众皆知舵当易而不敢任;盖风涛中易舵,一动即覆矣。于是请命于神,得吉兆;众遂跃然起易。舵柄甚重,约有二千余斤;平时百人举之而不足,是时数十人举之而有余。兼之风恬浪止,倏忽而定;定后,风浪复厉。神明之助,不可诬也。此其功三也。
二十六日,忽有一蝶飞绕于舟,佥曰:“蝶质甚微,在樊圃中飞不百步,安能远涉沧溟!此殆非蝶也,神也”。或将有变,速令舟人备之”!复有一雀立于桅上——雀亦蝶之类也,令以米饲之,驯驯啄尽而去。是夜果疾风迅发,白浪拍天;巨舰如山,飘荡仅如一苇。风声如雷而水声助之,真不忍闻;舟一斜侧,流汗如雨。臣等惧甚,衣服冠而坐;相与叹曰:“圣天子威德被海内外,百神皆为之效职;海神独不救我辈乎?当此风涛中而能保我数百民命,真为奇功矣;当为之立碑,当为之奏闻于上”!言讫,风若少缓,舟行如飞。彻晓,已见闽之山矣。此其功四也。
有夷舟进表谢恩者与臣等同行,遇二十一日之风漂回本国,至今年三月方到福建;臣等之舟止行八日,直底闽江,不至漂流失所者,皆神之功也。臣等感其功,不敢不厚其报。在福建时已尝致斋设醮,修庙立碑矣。但‘奏闻’之言既出于口,不敢有负于心。谨摭颠末,上渎圣听。词若涉于荒唐,心实本于诚恳。伏望圣慈悯念,下之礼部详议可否!万一其功当报,令福建布政司与祭一坛,庶天恩浩荡而幽冥有光矣。
臣等切思名山大川之神,在舜时已有‘望秩’之祭。我太宗文皇帝时遣太监郑和下海,尝立祠于海滨,时加致祭。况‘礼’云:“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今一救援之功,遂保数百人之命;其为大灾、大患,莫此是过。伏惟圣明详察,臣等无任战栗恐惧之至。为此具本亲赍,谨具奏闻;伏候敕旨!
礼部为乞祠典以报神功事。
第13章